聊聊古人何時取字和稱謂
近來有讀者向我反應此類問題,略作解釋。一家之言,今後不再贅述,畢竟哥就是一個苦哈哈的寫字工不是史學家。
我們對古人的推斷,大都是根據遺留下來的書籍,然後加上自己的臆測。其實真正的古人究竟是不是這樣,真還是個問號。
古人的稱謂,分為名、字、號三部分組成,其中,名和字,肯定都是長輩取的,而號則是自己偶爾靈光一閃或者無聊中就出來了。
譬如蘇軾,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想到這個號,突然想到了馬欄山的一姐,自稱坡姐,忍俊不禁。
拿蘇軾為例,張口就叫「蘇軾」,好像有些直白和粗魯,你要稱呼子瞻或者和仲,顯得比較穩重有禮。
當然,你要叫他東坡先生,對方更是高興,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承認,他自稱的你叫出來顯然是對他號的認同。
什麼時候取字,這個就眾說紛紜,即便你穿越到古代一圈再回來,相信你的人也不多,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對吧。
在我看來,如果非得要等到及冠才取字,未免太牽強。
傳說中甘羅十二為丞相,不管你年齡多大,對一國重臣,總不能開口就喊:「喂,甘羅,你媽叫你回家吃飯!」
那樣,公孫先生傳授了法的概念依法治國的西秦,估計你不被打死也會落個半死。
既然我在寫漢末這一段歷史,那我們就以大家熟悉的諸葛亮為例。
他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8歲時喪父,這娃命真苦,也可以說防父防母,爹媽都給剋死了。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曹操的許縣。
諸葛亮此時已16歲,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
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
那麼,問題就來了,亮哥才16歲,水鏡先生給先主介紹的時候就和盤托出:姓諸葛名亮字孔明。
字!孔!明!
三國里,出名要趁早,沒幾個老年出名的,其餘在年輕時候就天下知名,
飛哥的媳婦兒是夏侯淵的女兒,也就是說,他在跟隨劉備的時候還沒老婆。
那不是晚婚晚育的年齡,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明他年齡尚輕,根本就未及冠。
老張家可不是窮得娶不起媳婦兒,一個肉店老闆買幾套商品房那都很正常。
因此,在我看來,古人取字,就在家人或者其他長輩因為你懂事了就給你取字。
有了字以後,就可以闖蕩江湖,大吼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效果比一句「我叫張飛」好像牛b了很多是吧。
叫一個人的名,顯得太突兀直接,我看來字就是長輩對晚輩的稱呼,同輩人之間則是愛稱。
恩,咱老祖宗也有愛稱,不僅僅西方人管丹尼爾叫丹,咱家也有的。
現代社會不也有嗎?假如一個人最後的字是軍,長輩就叫軍兒,小軍;平輩稱呼大軍,軍子之類。
再來說說自稱,一般都稱自己的名,備,操,權如何如何。
沒名氣的時候,就說「某河東解良人」,那是對不熟悉的人。
有了官位,對下級就成本太守,本官,本將。
解釋就這麼多,朕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