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張愛嘉】
那一世,有一首歌,很多人都聽過,也影響過很多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包括盧沖,也從那首歌里汲取到一些人生領悟。
那首歌,名為《愛的代價》:「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看世事無常,看滄桑變化。那些為愛所付出的代價,是永遠都難忘的啊。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話,永在我心中,雖然已沒有他。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走吧,走吧,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走吧,走吧,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也曾傷心流淚,也曾黯然心碎,這是愛的代價。
也許我偶爾還是會想他,偶爾難免會惦記著他,就當他是個老朋友啊,也讓我心疼也讓我牽挂,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讓往事都隨風去吧。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話,永在我心中,雖然已沒有他。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走吧,走吧,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走吧,走吧,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也曾傷心流淚,也曾黯然心碎,這是愛的代價……」
《愛的代價》讓所有聽過它的人都難以忘懷。旋律優美,帶著淡淡的感傷和對過去的愛的懷念,帶著對現實的正視,也帶著對尋求未來的愛的希冀。歌曲旋律的抒情性很強,對感情的表達方式是溫柔的、諉諉述說的方式。
盧沖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是看張愛嘉編劇、梁超偉主演的一部電影《三個夏天》,歌詞的一開始把人的心一下就拉回到過去,這是用回憶的方法開始敘述。這和電影的內容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電影描寫了一群少男少女充滿各種情趣的生活,初戀在這群少男少女中產生隨即又消失。作為電影插曲的《愛的代價》很好地表現了電影的內容,為烘托電影氣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張愛嘉是用一種輕鬆的、溫和的、抒情的而又帶著一絲淡淡的傷感演唱,而非悲傷的、哭泣的、痛苦的或者火辣辣的方式演唱,她的聲音是盧沖很喜歡的,她演繹的方式也是盧沖欣賞的。
後來梁永琪翻唱了,雖然盧沖很喜歡梁詠琪的《新鮮》、《短髮》,但不得不說,她那首《愛的代價》唱的失敗之極,可後來因為滾石唱片的問題,導致張愛嘉的《愛的代價》不能免費流傳,使得梁詠琪的《愛的代價》大行其事。
回到張愛嘉本身,她是一位才華與美貌並重的知性美女,會唱歌,會演戲,會編劇,會導演。作為歌手,她的《童年》《愛的代價》唱紅了一個時代。19歲就涉足影壇的她曾主演過近百部電影,並兩度榮獲金馬獎影后、兩屆金像獎影后和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在林青霞、林鳳嬌雙林並立的時代,她憑著自己的獨立和全能,從演員到導演、編劇、製片,開闢了一條與漂亮偶像截然不同的道路。她是羅大佑口中的「小妹」,是李宗盛心中的「張姐」,是劉若英、李心潔的「恩師」,也是美國《時代》雜誌曾以3頁篇幅推介的人物。張愛嘉的電影強調對女性情感的表達,她的電影中有著青春的美麗與殘酷、成年後的矛盾與尷尬、老年的無奈。這些細微的情感特質,讓不同年齡段觀眾在電影中看見了自己,她的電影正因此共鳴讓人難忘。
就像她編劇的《三個夏天》,以純粹的女性視覺,對過往的生活經驗以及身邊人的情感經歷做第三者的觀察,影片調子舒緩,就象是女人的一場青春夢一樣讓人狹思、留戀,而淡淡的女性情懷,附和著周遭人物的變遷與過往,不時流露出絲絲憂鬱。如果女人看,倒也沒什麼,可這是盧沖初入大學校園自己一個人看的第一部電影,那種憂鬱,特別是梁超偉帶來的憂鬱,嚴重地感染了盧沖,也嚴重地影響了盧沖那一世的大學四年生活。也可能是,本來盧沖就又抑鬱症的傾向,就不應該看那種有抑鬱傾向的電影,容易把他的病情擴大。
張愛嘉那波瀾壯闊的一生隨著系統的展現,出現在盧沖的眼前。
張愛嘉1953年在寶島出生,中學時便被家教嚴格的母親送往美國念書,自學生時起張愛嘉便在空軍廣播電台演唱,之後由電台轉到電視,在中視的《每日一星》中亮相,開展演藝生涯。
1972年,19歲的張愛嘉赴香江發展,成為嘉禾公司旗下的女演員,開始電影之路。同年,參演首部電影《龍虎金剛》。1973年離開嘉禾。
1976年,張愛嘉與林鳳嬌、秦漢等人主演了李行執導的電影《碧雲天》,該片獲得第13屆寶島電影金馬獎優秀劇情片獎,張愛嘉本人也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並於第二十二屆亞太影展上獲得金皇冠盾牌獎。
1977年,她和林青霞搭檔,主演古裝黃梅戲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飾演林黛玉一角。
1979年,張愛嘉與梁淑怡等合組比高電影公司,製作並出演許鞍華導演的處女作《瘋劫》,獲得「1979年十大華語片」評選第一位。
1981年,主演電影《我的爺爺》,獲得第1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3年,張愛嘉出任香江新藝城電影寶島分公司的總監。在她的籌劃之下,「新藝城」推出悲劇片《搭錯車》。該片獲得第20屆寶島電影金馬獎11項提名,最終奪得最佳男主角、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原創歌曲等4項大獎。電影原創歌曲《酒干倘賣無》《一樣的月光》《是否》《請跟我來》等廣泛流行。
1984年,因張愛嘉力挺文藝片的方針被冷遇,她在失意之下辭去總監一職。
1985年7月,張愛嘉發行專輯《忙與盲》,名列「百大唱片」第19名。
1986年,張愛嘉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最愛》獲得寶島金馬獎九項提名,張愛嘉本人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編劇和最佳插曲《最愛》四項提名,憑藉主演該片獲得了第23屆寶島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以及六屆香江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7年英國國家電影院舉辦「向張愛嘉致敬」焦點專題。
1989年,與周潤發主演杜琪峰執導的電影《阿郎的故事》,飾演「**」提名第9屆香江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該片以3000萬票房刷新了1989年港產文藝片的賣座紀錄。
1990年,張愛嘉與周潤發再次主演杜琪峰執導的電影《吉星拱照》,成為1990年香江的十大賣座電影之一。
1992年1月,推出唱片《童年》,排在「寶島百大唱片」第20位。同年加拿大多倫多影展以「影展聚光焦點」活動,舉辦張愛嘉專題作品展。
1994年,張愛嘉將事業移回寶島,參演李安執導的電影《飲食男女》。
1995年,擔任編劇及導演的電影《少女小漁》獲得第40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編劇獎。
1999年,張愛嘉擔任編劇並執導的帶有自傳性色彩的電影《心動》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獎,這是她第一個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2002年,主演《地久天長》,奪得香江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7屆香江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和香江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獎。
毫不誇張地說,張愛嘉的成就和她的個人魅力,讓盧沖有種跪舔的衝動。
此時,站在盧沖面前,不施粉黛、聲音輕柔的張愛嘉,有著歲月曆練后的美麗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