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活捉張純
次日,毒辣的陽光從半空撒下,氣候頗顯惡劣。等到單經自然醒來的時候,已經快接近午時了。
他睜開眼睛,斜眼看見床邊擺放著一套乾淨的白色衣甲,就連他的那桿銀鳴槍也被人清洗了一遍,已經沒有了昨夜的那種紫黑色。
迅速穿好衣甲,來到洗臉盆前準備洗臉,卻看見了映於水盆中的倒影,自己如今的容貌完全呈現:一張俊朗清秀的臉孔,兩道劍眉斜插入鬢,一雙鳳目顧盼生威,鼻樑高挺,薄唇緊閉,烏黑亮麗的長發披散在兩肩,青色的長袍看起來十分儒雅,有一種說不出的洒脫,好一位翩翩少年郎。
營帳外面陽光雖然毒辣,但此刻還是有些許秋風微拂,吹動著他長袍的衣擺,顯得很是飄逸。
「單司馬,您醒了?屬下這就讓人給大人準備點吃的。」秦武就在單經營帳外面的草地上坐著,見單經走出了營帳,便急忙站了起來。
單經看見自己昨天穿的衣服和戰甲被晾曬在不遠處的一個木架上,看了一眼秦武,問道:「我這身衣服都是你準備的?」
「是的。」秦武恭敬的說著,「單司馬不滿意嗎?那小人再去給單司馬換一套來!」。
「不用了,我很滿意。你……你跟我多久了?」單經細細打量著秦武,並開口詢問。心中也在想這秦武為人很不錯,也夠忠誠,為何卻只是個屯長,這令他有些不解。
「三年!」秦武一口回道。
三年?如此長的時間,怎麼也該升為軍侯了吧!
單經很是不解的搖了搖頭,心中滿是疑惑。
「請單司馬不要趕小人離開,小人願終身服侍大人。」見單經今天莫名其妙的問起了這些,現在又搖頭,似乎在思量著什麼,秦武趕緊跪下說道。
單經見這秦武這般舉動,趕忙將其扶起,拍拍他的肩膀,撫慰道:「本將不會趕你離開的,我是在想你跟了我這麼久了,也該升遷了,過幾日我會向公孫大人請求提你為軍侯。」
秦武聽了這話,雙眼頓時瞪得老大,一副呆若木雞之狀,半晌才回過神來,伏身跪下,連連磕頭道:「多謝單司馬提攜,小將必將以死相報!」
單經再次將秦武扶起,微微一笑:「這是你應得的!」
「多謝單司馬,小將給你準備吃的去!」秦武興奮異常,一張死板的臉龐楞是樂開了花。
單經點頭,隨即回到了營帳內坐下。
不多時,秦武面帶喜色的為單經端來了食物,菜式頗多,有五六樣,單經迅速的吃了,隨即起身道:「本將要去公孫大人帳中議事去了,汝收拾好碗筷后,傳命我部將士在營帳外集合。」
「諾!」秦武立身一應,無形中透露出一種雄偉之狀。
單經滿意的點點頭,從卧榻旁拿起一把長劍繫於腰身,大踏步出了營帳,朝著中軍帳而去。
腳步迅速,不多時到了中軍帳,此時公孫瓚部下將士已然全至,單經踏步而入,先參拜了公孫瓚,隨即站在了一旁。
麾下人眾到齊,公孫瓚正身雄坐於上首,朗聲道:「昨夜本將與子覽先生已經商議過了,如今吾軍糧草已然不多,利於速戰,若遷延日久,我軍軍勢必喪,吾意今日必須全軍出動,一鼓作氣攻下漁陽郡,諸位以為如何?」
話音落下,一名身著鐵甲,高約七尺,臉龐顯瘦的漢子,按劍出列道:「將軍,我軍與張純交戰已有半月,昨日一役張賊大敗,損傷甚重,只怕如今他會據城死守,漁陽城高壕深,若是大軍強攻,只怕一時難以見效。」
「田楷將軍所言極是,如今張賊軍力與我軍不相上下,我軍切不可強攻。」又一名身著鐵甲的漢子按劍出列,他的觀點與田楷相同。
「這……」聽了兩人所言,公孫瓚一時卻也不知如何是好,目光掃向末尾的單經,「元仲以為如何?」
見公孫瓚想要聽取自己的意見,單經抖擻精神,面色立馬莊重起來,這是自己表現的時候了。
清了清嗓子,當即出列抱拳道:「大人,經過昨日一戰,張軍軍心已然潰散,此時正是我軍奮力攻城之時,如果我軍此時不乘勢而攻,張純軍恢復元氣,那時我軍要再想拿下漁陽絕不可能了,張純乃虎,縱之即猖!」
單經言辭震撼,神情堅決,自己之所以主戰是因為他心裡知道,此戰公孫瓚必勝,因為前世的他對三國特別痴迷,可以說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那本《三國演義》都被自己翻閱的快毀壞了,文史記載,公孫瓚在漁陽大敗張純,擒獲軍士無數。
「張純乃虎,縱之即猖。嗯,說得好,元仲之言甚合吾意。」公孫瓚滿意的點點頭,單經主戰正合自己的心意。
虎軀一挺,公孫瓚當即撥劍在手,厲聲而道:「傳吾將令,全軍拔寨而起,強攻漁陽!」。
「諾!」將令既下,眾人盡皆拱手應聲,旋即紛紛按劍出到營外。
公孫瓚亦裹甲而出,手提鋼槍,後背罩一白色披風,英武非凡。
帳外,五千軍士已然全數集合,秦武也率軍在內。軍士分排兩列,前一列盡騎白馬,身著白甲,大概有兩千人左右,後面皆是步兵,也身著白甲。
一名軍校為公孫瓚牽來一匹白色戰馬,公孫瓚手提鋼槍,躍將上馬,右手一抬,鋼槍舉於半空,高聲喊道:「白馬義叢隨吾殺賊!」
「殺賊!殺賊!」眾軍士齊聲吶喊,聲響震天。
「白馬義叢?!」
震驚,很震驚,名揚天下的白馬義叢自己終於見到了,單經內心激昂澎湃,一股股熱血沸騰於胸口,當即躍將上馬,腰間長劍持之在手。
「出發!」公孫瓚將槍一揮,率先撥馬而出,眾軍士緊緊跟隨在後。
馬踏黃土,硝煙瀰漫,聲響震天,一團碩大的白影朝著漁陽郡橫壓而去。
……
「將軍,公孫瓚率軍攻過來了!」漁陽郡城頭上,一名軍士手指一處,高聲喊道。
一名披頭散髮,著一花豹皮紋甲的壯漢奔到城頭,這人正是張純。
極目注視著奔襲而來的軍隊,張純臉上露出些許驚恐:「可惡,看來公孫小兒準備殊死一搏了。」
須臾,公孫瓚率部來到城下,厲聲而道:「反國賊徒,侵吾漢土,殺吾百姓,本是罪不可赦,如今本將念爾等也是血性之人,殺之可惜,所以奉勸爾等早早開城來降,否則頃刻間讓爾等命喪黃泉!」
城頭上,張純聞言便惱,厲聲道:「四海之地,諸人有份,偏偏你家皇帝能得,我張純就不能擁有嗎?本王倒要奉勸你棄甲來降,不然定叫爾等血流成河!」
他的聲音極大,表現出的氣勢絲毫不亞於公孫瓚。
「狂賊不知悔改,滿口污穢之言,今番定叫爾等命赴黃泉,隨吾殺!」眼見勸諫無用,公孫瓚不由揚槍怒罵,呼令軍隊蜂擁攻城。
「弟兄們,給我送這些狗兵下地獄!」
張純從容不迫的挺立城頭,揮手喝令軍士亂箭齊發。
隨著他將令的下達,無數引弓待發的弓弩手紛紛鬆動拉弦的手臂。
嗖!嗖!嗖!
瞬息間,無數的箭矢漫天而下,密集如雨,此起彼伏的嗡嗡聲,就像索命的音符飛掠下城,令聽者聞之,便感到一股死神迫近的森寒!
「勇者不懼死苟活,七尺男兒建功立業就在今朝,將士們隨吾奮用奪城!」
無數的利箭如蝗般飛射而下,公孫瓚卻視若無物,整個人儼然無懼的策馬舞槍於箭雨中疾掠勇進。
眾軍士被他的言語與膽識所感染,士氣大增。擂鼓手震鼓如雷,槍矛兵與雲梯隊皆紛紛捨生忘死的拚命向前。
城上箭矢毫無停斷,漫天的箭雨一波接著一波從半空傾瀉而下,任憑公孫瓚再怎麼勇猛,卻也無法在密集的箭雨中靠近城門,而掠進的大軍也被箭矢硬生生的逼退回去。
眼見攻城不利,單經策馬至公孫瓚身前,抱拳道:「將軍,看來張純這廝早有準備,料其城內必然儲備了極多弩箭,很明顯他是要與我軍拚死一戰,不可再讓將士們衝鋒了。」
公孫瓚極為憤怒,雙眼死死地盯著城上的張純,沉聲問道:「元仲有何良策?」
單經思慮片刻,鐘聲道:「依末將之見,將軍可用木幔車在前,刀牌兵帶衝車在中,白馬義叢在後,三隊排列而進,以木幔車阻擋城上箭矢,待沖至城門下,刀牌軍利用衝車齊力攻破城門,隨即將軍率白馬義叢直衝入城,必然大破賊軍。」
聞言,公孫瓚劍眉一展,拍手叫道:「元仲所言極是,吾一時攻城心急,已然亂了心神矣!」說罷,隨即下命軍士照此而行。
其實單經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有這種想法,可能是因為原先的主人頗懂用兵,所以自己的腦海中莫名其妙的出現了這個方法。
在公孫瓚的指揮下,木幔車衝鋒在前,刀牌軍緊隨在後,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城樓上箭矢飛射而下,都全數被木幔車阻擋開了。
木幔車沖至漁陽郡南門下,刀牌軍推起衝車撲將上前,數千人推動衝車,一股難以想象的撞擊力瞬間將城門推開了。
時機已到,戰機稍縱即逝,公孫瓚舞動鋼槍衝鋒在前,白馬義叢緊隨其後。
單經手挺長劍,撥動戰馬,隨著其他幾名將軍也隨後衝上。
大軍蜂擁入城,勢如破竹,公孫瓚一馬當先,刺翻敵軍數員副將。白馬義叢一番衝擊,數百人頭頓時落地。
張純見勢,當即提起長刀,率眾衝下城來。
「活捉張純者,賞金三千!」公孫瓚舞動長槍,高聲喝喊。
一名魁梧漢子翻身下馬,手挺長刀,左右砍殺,擋者皆死,一步步順著階梯直衝而上,他的目標正是張純。
單經在陣中揮劍殺敵,左刺右砍,一個個敵軍士兵紛紛倒下,鮮血飛濺於臉上,使得他心中那股尚武血液湧上心頭。
正在他越殺越勇之際,手挺長刀,直衝張純而去的魁梧漢子映入了他的眼帘,腦海中的記憶告訴自己,此人乃是公孫瓚麾下的第一勇將,嚴綱。
此人勇武,單經自然知道,不過以前只是在書上了解他非常勇武強悍,今天親眼目睹后,方知此人的確是個名副其實的猛將。
「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勇將,欲成大事,此人必須得到!」單經注視著嚴綱,除了欽佩之外,心下已經盤算著日後如何將此人收為己用。
想到此,他趕忙鼓足胸腔之氣爆吼一聲,倒提長劍,也朝著張純的方向殺去。
「拿下那個使刀的漢子!」
看著勇不可擋的嚴綱衝殺上來,張純有些懼意,喝令身旁的軍士一齊衝上。
嚴綱揮動長刀,但凡近身之敵皆被他一一砍倒,鮮血飛濺,一隻又一隻殘肢斷臂被他的刀鋒拋上半空,隨即跌落下來,順著台階一路滾下。
此時,單經已經登上階梯,舞動長劍直取張純。
鏘!鏘!鏘!
刀劍撞擊,火花四濺。
只幾個照面的對抗,張純便是駭然失色,只覺虎口生疼,手中長刀幾乎被磕飛出去。
鏘!鏘!
又是兩次兵刃相交,張純手中長刀脫手飛出,一柄長劍似死神的鐮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一股寒意瞬間傳遍了他的全身。
「停手!不用再打了,爾等主將已敗!」單經緊緊地握著劍柄,長劍架在張純脖子處,雙眼惡狠狠的盯著張純的士兵吼道。
余者見主將被擒,紛紛放下兵器,不在抵抗。
擒賊先擒王,這點單經還是知道。
公孫瓚見勢大喜,當即翻身下馬,朝著單經揚槍贊道:「元仲英勇!」
言畢,提槍順階而上,來到單經身旁,一雙如刃般的雙眼死死瞪著張純道:「反我大漢者,只有死路一條,押下去!」
兩名軍士應聲登上階梯,押著張純下去了。公孫瓚遂傳令軍眾一面打掃戰場,一面出榜安撫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