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節 國號之爭
各州新統一后,依照隋朝舊制進行管理,但州郡大權皆掌握在駐軍大將手中,兵欺民眾的現象屢見不鮮。當下義軍皆以定唐王為旗號,暫未開國建號。為了臨時管束各地將士,我草擬一份守軍駐地的軍紀發往各地,強令將士們嚴格遵守。
為了治理這戰後的亂世,我從各地選拔了一批文人墨客,趕赴各地就任為文官,對萬民進行安置。治理之事只可徐徐圖之,太過倉促只會適得其反,何況那李唐依舊還在關中虎視眈眈。
接下來我留守洛陽,花大量的精力為將來的建國草擬律法,這律法之事我已多世參與定製,故而是輕車熟路手到渠成。這瓦崗義軍和江陵蕭梁舊部之間的矛盾日益呈現,從大將南北之爭已經演變成將來國號的魏梁之爭。
關於這國號到底是定為大魏還是大梁,群臣之間爭論的很激烈,瓦崗義軍和蕭梁江陵舊部均將此作為鬥爭的焦點,若是國號取名大魏,那便是瓦崗之勢才是我新朝的代表,若是取名為大梁這表示江陵舊梁才是新朝的首功之勢力。雙方無數大臣先後前來和我商討此事,兩邊互不相讓,這種危險的信號暗示我對國號之事不得不再次妥善考慮。一旦我處理不好兩大派之間的關係,我新朝剛建國就將面臨一場大分裂,到時候搞不好還會爆發內戰。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李唐突然遣來使者求和,條件是要求我們讓出潼關與洛陽,交換二殿下李世民和其舊部,隨後他們便將蕭一家與魏徵等十幾個瓦崗兄弟一起交給我們義軍,一次來作為交換的條件!
在大殿之上我回復著使者說:「求和可以,但絕不是以割地退讓的方式!你李唐如今可有兵能戰?我義軍傭兵幾十萬,數月前又在宜陽大敗你唐軍,眼下你李唐有個資格讓我們割地求和?」
李唐使者毫無恐懼的回答道:「若是定唐王不答應,那就等著給你蕭一家還有那瓦崗寨的十幾個賊人收屍吧!」
我冷笑道:「那蕭一家老小與我何干,至於我瓦崗寨的兄弟,若是有一個人少了一根汗毛,我定讓那李世民陪葬!爾等回去告訴那李淵,若是他真要贖回這李世民和李靖,可帶蕭一家老小與我瓦崗眾兄弟來換!至於李世民的其他部下,呵呵,免談!」。那使者聽完憤憤離去,似乎對此很是不滿的樣子。
我以為那李淵有多大的骨氣,結果竟然答應了我提的要求,願意用蕭一家老小和瓦崗寨魏徵等人來換回李世民與李靖,以求我義軍與李唐修好停戰!
在潼關西側的平原上,兩軍布陣列隊,我和李淵單獨策馬走近對話!
那李淵臉上毫無表情,對著我冷冷的說道:「還真沒看出來,你蕭武竟有這逆天的本領,連我天命所歸的李唐你都敢公然挑戰!」
我輕快的回答道:「李淵老兒,本王早就提醒過你,凡事皆有變數,若是太過猖狂猛龍也有折角的時候!你李唐口口聲聲為了天下黎民蒼生,卻背地裡干一些苟且之事,掩人耳目愚弄萬民,自私自利不可一世!怎麼著,現在才知道後悔了?」
李淵冷冷的說道:「只可恨當初沒有及時殺掉你,讓你這等厲害的角色放虎歸山,如今得了勢亦不饒人!」
我有些不耐煩的說道:「你若想再多活幾年就給我老老實實的呆在關中,若今後再敢圖謀不軌,我蕭武必踏平你李唐長安!」
李淵哈哈大笑道:「孰不知你尚且需要休養,各地也需要安頓,只怕到了你坐穩江山之後,便是我李淵命歸黃泉之時!」
我笑著說道:「看來你也是個明白人!不過我蕭武比較好說話,路有很多條,就看你李淵如何選擇了!廢話少說,趕緊交換人質,本王在洛陽還有諸多事情要處理,沒功夫和你在這裡鬥嘴皮子!」
那李淵冷冷的看了我一眼,隨後伸手示意,讓唐軍將蕭一家老小和瓦崗寨的魏徵等兄弟一起押解了出來!
我問著蕭說:「蕭老兒,過去的齊梁之爭本王也難得去計較,念在你我同宗同祖,今日便救了你一家老小!你蕭府所有人是否都已經在此,可有落下之人?」
蕭苦澀的看了看李淵,然後悲傷的回答道:「回稟定唐王,無一人落下,蕭府上下一百來口人全在此地了!」
我幾乎都懶的去應他,又側頭問著旁邊的魏徵說:「大哥,流落到李唐的所有瓦崗兄弟是否已經到齊?」
魏徵低頭嘆息道:「哎,全都在這裡了,無人落下!」
我點了點頭,隨後伸手對身後的將士打了個手勢,將那李世民和李靖一同押了出來,和那李淵相互交換了人質!
待李世民回到唐軍陣營后,我警告著李淵說:「李淵老兒,你別以為李世民很能打仗,沒有我諸多瓦崗兄弟的輔佐,他李世民就如同是缺了胳膊少了腿!如果你指望李世民回去后能幫你李唐橫掃戰場,我勸你還是乘早打消這個念頭,至少這樣還能保你做幾年安穩的皇帝!」
李淵聽完對著我狠狠的哼了一聲,一句話沒說就掉頭離開了!
帶著蕭一家和魏徵等瓦崗兄弟們回到大軍中后,我對著蕭拱手行禮說道:「父親大人一路辛苦,孩兒在此向您請罪了!」。說完我跪在地上對蕭叩首謝罪,驚得所有人大驚失色,除了程咬金外沒人知道我原來真是這蕭的兒子!
魏徵被弄的暈頭轉向的,隨後他忽然醒悟,指著我大笑道:「哈哈哈,好你個四十六弟,連大哥我也被你蒙在鼓裡了。你這為了保全你蕭府上下,可謂是用心良苦啊,打一開始就想好了先不相認吧?」
徐世在一旁笑著說道:「嗯,我曾經也懷疑過此事,但四十六弟見其父親蕭時面色毫無所動,我便沒有多想!看來我四十六弟果真是成大事之人,此事竟然能安排的如此周詳,連我等親如兄弟的瓦崗眾家兄弟也一起被蒙在鼓裡!」
程咬金卻開口哈哈大笑道:「哈哈哈,三哥啊,你這話說錯了!我老程可跟你們不一樣,此事我早就知曉,只是為了配合四十六弟演好這一齣戲,我便沒有多說一個字!」
眾人聽完一起哈哈大笑,弄得父親蕭也跟著笑了起來。
父親的回歸又給江陵舊梁一派壯了聲勢,因為他極力建議我建國號為大梁,以延續蕭梁之朝廷,完成祖輩們復國一統天下的夙願。
在洛陽大殿之上,父親當眾將此建議說出來,朝堂之上立刻變得混亂不已,雙方指指點點爭吵不休!這一邊是瓦崗的眾家兄弟,一邊是輔佐我起事的蕭氏忠臣,我是幫誰也都不好,一時左右為難!
突然我身旁的穆婉蓉厲聲斥責道:「吵什麼吵,一個國號而已,這比滅那李唐二十萬大軍還要困難嗎?」
穆婉蓉此話說的頗有深意,一來指責他們為國號這種小事而借題發揮,二來借宜陽之戰滅了唐軍主力來給各位提醒,告訴他們不論是瓦崗也好江陵舊梁群將也好,他們的功勞在對比我們兩人宜陽之戰的功勞來說都顯得很是暗淡。確實是如此,沒有這宜陽之戰的勝利,我們義軍不可能穩坐這四分之三的天下!群臣聽完皆黯然失色,紛紛低頭站在原地一言不發。
這時我開口說道:「李孝恭,你來說說,這國號該取名?」
李孝恭聽完大驚,立刻出列拱手行禮答道:「末將愚鈍,不敢輕言國號大事!不過末將倒覺得,這國號之事當全由我主來定,為臣者理應恭敬從命不得質疑!」
徐世摸了摸鬍鬚,問著蕭說:「李將軍言之有理,不知宋國公意下如何?」
三哥問我蕭的意思,主要還是因為他是我父親吧,總得要考慮他的想法!
蕭也算是個有才能的文臣,朝堂之事他自然很是明白,雖然他是我的父親,但我義軍所得天下他暫時沒有一份功勞,也不好空降來此干涉太多的朝政!於是父親冷靜的回答道:「那是自然,若是定唐王心中已有決定,不論是魏也好梁也好,我等皆應恭敬從命,若是稍有質疑,皆乃叛逆之舉!」。群臣聽完一起點頭附和著蕭,都說理應如此。
我知道這些都只是表面上說好,我一旦決定了用魏或梁,另外一派必然會立刻群起反對,到那時候爭吵便會更凶。我躊躇了一下后尋思著念道:「這魏也好,梁也好,在歷朝歷代中都只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國,於我新朝不太合宜!我新朝建國后,自然是要一統天下為民謀得幾百年的盛世,故而得要有一個好國號!以往帝王取國號都會選擇自己的封地名字來取名,可我蕭武雖也有過一片封地,不過那都在李唐的秦地!暴秦歷來為世人所唾棄,所以取國號為秦也不妥當!」
這時程咬金笑呵呵的說道:「昔日定唐王流落在我齊北郡,要不就取國號為大齊吧!」
這程咬金可真是會見縫插針,一想就想到了光耀他自己的故土,我笑著說道:「四哥啊,這齊國在歷史上雖然多次出現,但從來也都只是諸侯之國,不可如此啊!」
程咬金聽完喪氣的說道:「哦,說的也是!」
這時魏徵開口說道:「定唐王言之有理。這國號不可只限於某個地區某個地名,得要能代表我整個中原和天下,如此方可消除我等之偏見!只要是能以此為出發點,取什麼名諱那也無非是一個代號,不必太過計較!」
我點頭說道:「大哥所言不無道理!這樣吧,戎夷之人都喜稱呼我華夏之人為漢人,歷朝中漢代最為強盛,也最讓我華夏後人最值得驕傲!本王之意便是想重建大漢基業,為我華夏重新凝聚我大漢民族氣勢,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聽完立刻低頭開始議論起來,似乎覺得用舊國號有些不太吉利,畢竟漢末時也出現過一些不好的事情。然而穆婉蓉立刻開口說道:「嗯,本郡主倒覺得這個國號不錯,我等本就是漢家之人,恢復漢家國號也好,免得那戎夷之人小瞧了咱們!」
蕭猶豫了一下,但最終還是點頭同意,隨後群臣皆跪拜叩喜,慶我大漢重得新生!
有了國號就可以接下來做其他事情,隨後我頒布早已準備好的行政地圖,參考漢代州郡縣舊制,將所轄之地劃分為二十四大州,下轄一百七十個郡,共計一千零三十個縣。如此一來便可消除自南北朝到隋朝時,州郡混亂的局面!隨後我修改官吏任命制度,每州設立一刺史負責軍務,安置一州吏負責政務;每郡設太守一名負責軍務,郡守一名負責政務;縣吏則負責政務,縣級不設軍務官員。
這是我的一套老作風,習慣了各州各郡文武協同共治相互職業,避免了一官做大一方有所圖謀。在朝政上我繼續設五府共治,分管律法、稅賦、土地和農畜治理、國政,以及集市商貿,朝堂大臣職位按隋制照舊不變,新朝以土地治理和開市興商為主。在賦稅制度上我做了很大的調整,按照我以往的慣例徵稅只征二十分之一,徵稅從戶籍收稅改為針對土地來徵稅,各地耕地和戶籍嚴格造冊登記,盡量的安置難民保證人人有地可耕。
在朝堂之上我設左右丞相,又魏徵擔任左丞相,江陵舊臣岑文本擔任右丞相,兩人統管各位國政事務!徐世擔任左太尉,李孝恭擔任右太尉,兩人統管各地軍務。此四人為新朝核心骨幹,封他們四人為大漢上國公,並賜相應重郡為其封地。隨後又拜秦瓊、程咬金、羅士信、單雄信、謝映登、劉黑闥和李襲志七人為大漢龍虎上將,封爵國公賜大郡為其封地。再拜瓦崗和江陵舊將等優秀將領為大漢驃騎大將軍,共得二十八人,均賜侯予以郡邑為其封地。其他人等亦皆有封賞,各司其職共領朝綱!
封將拜相之後,大漢新朝的朝廷便順利建成,各地在眾臣的治理下開始趨向穩定,時代的混亂接近尾聲!在眾臣的齊呼萬歲的浪聲中,我登基成為新漢朝的開國帝君,年號為新盛,是為漢盛帝。隨後我封我父親為太上皇,是為漢高帝,於朝廷之上臨朝聽政,為我大漢朝獻計謀策。對於我那親愛的穆婉蓉,因她為起兵捐得三十萬兩黃金,加上她戰功卓越,特破格封她為大漢鄭王,賜新劃分的豫州(今河南地區)為其封地,令其統管所有軍政以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