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
翌日一早,天子司馬紹駕崩的死訊很快傳遍四方,除了少數悉知內情的人,大部分公卿貴族、庶民百姓全都驚呆了!
任誰也沒想到登基僅僅才兩年,一向有英明神武之稱的司馬紹竟追隨其父元帝腳步,駕鶴西去。
儘管官方給出了死因,不過,還是有部分議論隱隱指向了世家大族。
畢竟世家與天子因新政一事早已勢同水火,這是路人皆知的事實!
沒有人懷疑世家的能量,當初他們能將司馬睿困在皇宮中把持朝政,今日自然有機會暗中弄死一個天子,而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天剛蒙蒙亮,朝中有品級的官員紛紛換上素服,前往皇城拜謁天子棺槨。
現場只有真正感到悲痛的司馬宗室在痛哭流涕,而其餘世家大族僅僅面露悲戚而已。
但沒有人敢站出來指責世家,司馬宗室同樣不敢。司馬紹一死,讓剛剛有點兒復興的宗室力量遭遇重創,東晉再次回到由世家掌控的局面,而皇室徹底淪為了傀儡、陪襯。
司馬紹之死、新政被廢固然可惜,但卻因此讓東晉內部結束紛爭,從而擰成一股繩對抗燕國,從這個角度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一直持續到正午,待拜祭告一段落,公卿大臣們陸陸續續集中在旁邊大殿內。殿首玉階之上,象徵著大晉最高權力的寶座,已是空無一人。
庾亮放眼一掃,見人皆到齊,遂輕咳一聲,朗聲道:「先帝正值壯年,卻突然晏駕,著實令人震驚而又悲痛!然逝者已去,生者已矣!我等應該繼承先帝遺願,復興大晉。」
顧和隨聲附和道:「不錯,中書令大人所言甚是,先帝雖去,但還有世家在,日後我等必將盡心輔佐新帝,為大晉的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那是,那是!」眾人連忙跟著應道。司馬紹的死亡,除了宗室與唯一的一個次等士族出身的卞壺有懷疑外,幾乎沒人去關心,眾人關心的是司馬紹的身後事,關心的是接下來新一輪的利益分割。
庾亮接著道:「先帝既已晏駕,依禮當進謚廟二號,請諸位當庭議立。」
陸曄接過來,沉吟道:「思慮果遠曰明,任賢致遠曰明,總集殊異曰明,容義參美曰明,內治和理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故曄以為,當謚為明!而先帝重威嚴,整法度,廣廷嚴居,眾人之所肅也,肅者,持事振敬也,當進為肅宗!」
說實話陸曄給出的廟號和謚號,都與司馬紹很相配,看來世家行事還是有分寸的,沒有被仇恨沖昏頭腦。
有關皇帝的廟號、謚號,在西漢以前是件很嚴謹的事。
以西漢為例,共歷一十二帝,僅有一祖四宗,這說明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資格進廟號。
及至東漢,情況有了變化,謚號雖然也有惡謚,如桓靈二帝,但廟號已是普及開來,所有的皇帝都被進予廟號,又多以褒義為主。
因此,殿內各公卿大臣、宗室親王聽了陸曄意見,均是連聲稱善。
庾亮聞言點點頭道:「既然諸位無異議,先帝當進為孝明皇帝,廟號肅宗,我等身為人臣,自該籌備喪禮。然則,國不可一日無君,當依遺詔立皇子衍為帝!」
「皇子年幼,無法理政,在其親政之前,當由太后臨朝聽政!」
太寧二年,五月中旬,一個震驚天下的消息由建鄴傳遍四方。
登基僅僅才兩年的司馬紹突然病故,遺詔傳位兒子司馬衍。
鑒於司馬衍年幼無法理政,暫由外戚庾亮、太后庾文君、陸曄、郗鑒、王導等輔政。
當司馬紹駕崩的消息傳至淮南時,猶如一顆石子投入湖面,盪起一片又一片漣漪。原本蠢蠢欲動的淮南三鎮,再也按捺不住內心野心,郭祖蘇勾結在一起欲聯合起兵南下江東。
這日,郭默、祖約二人秘密來到盱眙拜訪蘇峻,就起兵一事進行最後一次磋商。
房間內沉默了一陣后,祖約最先開口:「兩位,在下考慮再三,認為南下攻佔江東的計劃十分可行!若此計劃一旦成功,我們三人很有可能將跳出淮南這塊死地,由此避開直面燕軍的威脅!」
祖約的話引起了蘇峻、郭默兩人共鳴,不在淮南無法理解三人面臨的壓力有多大,幾乎每日每刻都生活在恐懼當中,時時擔心燕軍會突然南下。若有機會離開淮南,到富饒又安全的江東內陸去,相信三人中沒有一個人會拒絕。
「可……可我們以什麼理由起兵呢?」郭默問道。
「清君側!就以清君側名義起兵!」
「此次舉兵對淮南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眼下燕王舉兵西征,深陷西域,暫時無暇南顧。只要我等順利攻取建鄴,奪取江東為根基,即便日後燕王西征歸來,又能奈我何?」
「反之,若錯失眼前機會,日後淮南三鎮不是被燕國吞併,就是被朝廷一一剪除兵權,得個閑職養老罷了!」
說到這兒蘇峻起身道:「而今天子剛剛即位,且年幼無知,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唯有荊州陶侃是為勁敵。我等三家起兵后,當迅速渡過長江直撲建鄴,只要攻下建鄴,將皇帝、大臣控制在手中,我們三人就可挾天子以令不臣!」
「到時對付陶侃只需一道聖旨可矣!」
挾天子以令天下!驚聞此言,祖約、郭默兩人眼放精光,再也按捺不住,紛紛叫囂著渡江南下,打破建鄴。
見祖、郭再無異議,蘇峻遂一錘定音道:「本將正式宣布:南下計劃正式開始!大軍兵分三路,由你我兄弟三人分別指揮,於三日後開始渡江,渡江后各軍直撲建鄴!」
淮南作亂的消息傳回建鄴時,朝廷上下一片嘩然!
但卻沒人將淮南三鎮放在眼裡,庾亮、王導、郗鑒等則是有條不紊調動兵馬平叛。
今時不同以往,當初王敦作亂時,世家與朝廷並非一心,不然也不至於讓王敦輕易得了建鄴。
如今司馬紹一死,朝廷與世家之間再無隔閡,面對團結一致的世家,淮南作亂在眾人眼中只是癬疥之疾罷了。
很快朝廷便下詔任命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陶侃以及江州刺史應詹為征討都督,負責剿滅淮南叛亂。
同時庾亮、王導、郗鑒、卞壺不斷往建鄴調集兵力,以加強各處防守。
……
淮南之亂爆發,消息很快被燕國獲知,內閣上下不敢怠慢,立即召開緊急會議。
眼下燕王出征未歸,這等大事自然由內閣決斷。
「諸位都看過最新軍報了吧?我燕國當何去何從?」待眾人看過軍報,裴嶷朗聲問道。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當趁著江東大亂之際立即舉兵南下,即便拿不下江東,也得將淮南收復,再不能任由淮南割據下去!」莫含沉聲緩緩地說道。
「嗯,世容此言大善,淮南為江東屏障,一旦為我燕國佔去,江東便不足為慮!」
裴嶷見眾人都贊同南下之策,當下立即以內閣名義傳令毛寶、曹宏,讓兩人分別由豫徐兩州出兵,在水師協助下,強渡淮河收復淮南。
「大王走到何處了?」
這時,高瞻突然開口問到衛朔行蹤,如今為了迷惑外界,只有內閣知曉衛朔已東歸。
「前段時間來報,說大王已到了高昌,眼下差不多已進入涼州地界。據估計,至少還需一個月才有可能回到洛陽。」
「還要這麼久啊,如今局勢一日三變,也不知大王能否趕得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