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元龍講道不周山

第三十一章 元龍講道不周山

混沌初開,天地初成,那混沌中諸多先天靈根大多都在盤古開天中破損,但也有九大靈根和其他的混沌靈根落在洪荒大地上,分別是先天五行靈根:蟠桃根屬水(由鴻鈞賜給昊天鎮壓天庭氣運),人蔘果樹屬土,葫蘆藤屬木,扶桑木屬火,菩提木為金屬性(后得道化為準提道人)。另外四靈根分別是五行果,蓮花根,月桂樹,水晶樹。

那先天五行的葫蘆根落於不周山東昆崙山的一先天元素靈脈上,孕育千萬年,長成一條葫蘆藤。之後,每隔九元會便長出一隻葫蘆。第一隻葫蘆做紫金色,為太上老君老子所得,煉成一件大羅金仙級先天靈寶——紫金葫蘆;第二隻做紫紅色,為散修紅雲道人所得,煉成一件大羅金仙級先天靈寶——九九散魄葫蘆;第三隻葫蘆做紫白色,為散修陸壓道君所得,煉成一件大羅金仙級先天靈寶——斬仙飛刀葫蘆;第四隻葫蘆做紫青色,為女媧娘娘所得,煉成一件大羅金仙級先天靈寶——煉妖葫蘆。四隻葫蘆,在後世俱都聞名於世。餘下三隻葫蘆,卻不曾名傳於世。

龍真發現在不周山講道實在不能做到教化洪荒生靈,總不能每次講道都施展神通讓自己的聲音讓整個混沌宇宙都能聽到吧。於是決定在不周山下重新尋個山青水靈的靈山來做自己的講道洞府。

雖然還有很多靈秀大山龍真也都知道,可是遠離里不周山,日後誰把不周山撞斷了自己的九重天界如何辦?更何況自己不想洪荒大地如後世那般破碎成無數片。

龍真一步踏出,瞬間就出現在東昆崙山。這山中自有無數洞天福地,龍真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尋找一洞府修行講道。

一連數日,龍真總也不滿意,一怒之下,伸手從不周山萬億山脈中直接攝來九座靈山,相互之間圍繞起來,形成一連環山,高約數千萬公里,一山九峰,中間山脈為最高,約三千萬公里,取名為太玄山。又將無數青木靈氣,三光神水注入山中,只見一片玄黃土石中碧光閃耀,滿山生滿翠翠鬱郁的草木森林。

到得山頂之上,又建下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樓宇玉,一條古樸的石階盤山而上,石階兩旁清一色的白玉柱走廊,兩邊長滿虯枝密布的古松。整個山峰立刻變的若仙家寶地。

雖然生靈氣象少,卻是巍峨靈秀山。

又在山壁內開了一洞,洞口寫著太玄元龍洞五個大字,金光閃爍,褶褶生輝。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者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見的整個山勢大成,龍真運指在山壁上寫下五個大字:太玄神照峰。筆法蒼勁雄厚,氣勢逼人。

想了想,龍真發覺還少點什麼,對了,別人建立洞府不是都有什麼童子的嗎?看了看這些,這山剛才建,卻是沒有得道生靈氣息,神念朝外籠罩出去,龍真終於感覺到神念中有兩道清靈波動,原來是一葫蘆根與蟠桃根,這可是兩大先天五行靈根,龍真心中一動,連山一起攝了過來,扔在自己太上。

三清和眾人一看,感到兩靈根濃厚的靈力波動,暗想這元龍真人果然神通廣大,到那裡都有寶貝靈物出來,現在的葫蘆靈根與蟠桃靈根剛剛成長起來,要結果卻是要等一段時間了,龍真也不在意,伸手射出一道白光照在兩樹之上,很快就從裡面跳出兩個活潑可愛的小童來,葫蘆根五行屬木,蟠桃五行屬水,龍真一一點化,並助其凝聚真靈,化為一男一女粉妝玉琢小童,兩小童得龍真化形,可與本體雙修,日後成就不可限量。

龍真看得十分高興,並賜名為胡風,桃冰。

做完這些,龍真自語道:「如今我就在此山修行講道,直到鴻鈞成聖。」

心想鴻鈞這麼長時間都未成聖,那自己也就不用在意那麼多了,當下龍真也不管三清等人如何看,傳言洪荒道:「我為元龍真人,七日後東崑崙太玄神照峰開壇講道,洪荒生靈若有意者,皆可來此聽道。」

平和的聲音朝洪荒四方傳去,不帶一絲威壓。又建了一座九丈高下的外現太極八卦之形的道壇。

洪荒中眾多生靈聽了這威嚴的聲音,俱都感到說話者神通廣**力高強,自然都急忙趕了過來。

離得近的,當下便過來,在神照峰上等候。離得遠的,也各自駕起雲霧遁光,尋了過來。

不數日,神宵峰上就坐滿來聽青蓮講道的千萬生靈,有洪荒四族的,有各種洪荒靈獸,草木精怪,林林總總,千奇百怪,數目繁多,後世基本看不到的。這些精怪也看見了前面巨大的三混沌魔神形體,對魔神散發的五行都天煞氣畏懼無比,離魔神遠遠的,心中都各自恐慌不已。

元龍真人見現在來的生靈多了,便開始講述與玄天一脈相傳的造化大道。

「天地初開之前,有物焉,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靈亦大。」

「域中有四大,萬靈居其一焉。靈法地,地法天,天發道,道法自然。」

「大道之下,天地為綱,一切存在皆為道。故大道無處不在,道亦無處不在。」

不知不覺已經講解造化大道三千年,元龍真人雖未證道,但本身道行又豈是混元道果可以相比的。所講大道自然不凡,但見天花亂墜,異香熏蒸,陣陣撩人,鳳鳴悅耳,聲聲相合,仙鶴婆裟,起舞弄影,地涌金蓮,花開萬象,層層疊疊,曲曲折折,曼妙無方,金光道道,中有大道三千,瑞彩四溢,內有法門無邊。

如此斷斷續續,過了三千年年之久。來此聽道的人越來越多,原本空寂的道壇下,此時卻有龍蛇虎豹、鶴雀鸞鳳,或端坐,或伏卧,俱都仔細聆聽大道真言,時而喜笑顏開,時而眉目深鎖,聽得如痴如醉。百年間,為此開啟靈智的生靈不盡其數,更有福源深厚者,或藉此得以化形,或以之提升修為道行。

三千年期間,洪荒生靈多有得了機緣悟出道法,順利化形的生靈也越來越多,而洪荒四族經過聽講造化大道,化形者比比皆是,整個神照峰上不在是以前萬千生靈形態出現,而是一個個得道化形修成先天道體的人身。

眼見大部分都已經修成先天道體,元龍真人忽然止住講解造化大道,看了看下面,發現兩個面黃肌瘦,彷彿營養不良的道人,一個愁眉苦臉,好像剛剛大病初癒,該是接引道人。另相貌堂堂,但也面黃人弱,應該就是菩提根得道的准提道人了。

神念在下一掃,意外的發現兩個生靈,乃是人面蛇身的男女。男的一臉正氣,神情溫和,應是後世那人族三皇之首的天皇伏羲。女子容顏絕美,神情可愛嬌媚,一雙閃亮的眼睛中流露出精靈古怪的靈光,這個看起來就好像青春活潑的少女的女子,難道就是後世那讓人族恭敬至上的人族聖母?那個造人成聖的女媧?

見眾人聽的如痴如醉,乃又講解天地五行至理。

「天地萬物皆有靈性,分五行。」

「所謂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乃宇宙之根本,分化繁衍,遂成大千世界。」

「而天地**,便在於五行之道。五行之道,有相生相剋之說。」

「五行相剋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從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養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從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養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從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養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從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從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在五行物質上,凡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具有溫熱、升騰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具有承載、生化、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

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五行相生相剋又有五行相化。所謂五行相化,必先修五行元素之意。

五行之金木水火土,其根本為『恆』、『生』、『變』、『亡』、『容』也。即永恆、生長、變化、毀滅、包容五道耳。五行為萬物之基,亦為萬物之律。」(以上都是湊字)

如此又過去了三千年,無數的道人身上都射出純凈的五行光雲,卻是修成了不少五行神通。

每次講述大道后獲得的一份份從天而降的功德,元龍真人都收了,雖然對自己沒多大用處,可是卻是玄天所給,可以增加氣運。

「混沌之中,一片鴻蒙。無黑無白,無冷無熱,無虛無實,無大無小,無上無下,無天無地,有一物,乃混沌本源不知多少萬年所化的鴻蒙聖氣,內含大道法則,更有諸多奧妙玄奇之處,生靈得之可藉之悟出混元大道,自此萬劫不滅,能知天勢,算氣運,於大劫中可為門下弟子尋求一線生機;器物遇之乃成混沌至寶,神通妙用無窮。」

「有元素空間,為秩序大道。分光暗元素,又為地水火風四大元素。領悟大道,參悟元素。光之創造、暗之毀滅,風之變化、火之混亂、土之包容,水之生命,而蘊涵的秩序大道也就是創造之道,毀滅之道,變化之道,混亂之道,轉化之道,造化之道。」

後面的就是元龍真人給洪荒生靈講故事聽了。說來也怪,那天道也給元龍真人降下功德來。

如此時間飛快的過去了,九千年過去了。元龍真人神念往下一掃,地上,空中處處都傳來強烈的生命波動,沒想到其中有不少的魔法元素精靈也擁有了不弱的修為,難怪講這些天道也給了功德,原來是因為自己講魔法元素之時恰好有元素精靈化形成先天道體了,無意中擴大了天道玄門的影響力,當然也有造化功德在裡面。

見此時洪荒生靈中的修為都提上來了,盤古三清,西方二聖,女媧,伏羲,帝俊,太一,鯤鵬,冥河,黑雲,洪荒四大妖神族中的不少生靈,都有了准聖的修為,元龍真人停止了講道。

看了眼眾人道:「如今我講道期限已滿。你等可自去。得道生靈之中,無論是誰,在不周山方圓九千萬公里之內,不得開殺戒。違者將會受到懲罰。」說完隱入虛空不見。

所有的生靈都感激萬分的看著元龍真人,對於元龍真人所說的「不周山方圓九千萬公里之內,不得開殺戒」此舉,引的眾生靈感恩戴德,當下就有不少生靈雖然散去,卻在不周山之內隨意選擇了一處洞府清修,畢竟元龍真人神通廣大,現在還沒有誰敢違逆。所以不周山中還是十分安全的。

看到那盤古三清,帝俊太一,十二混沌魔神都是現在洪荒中的牛人,可是卻沒任何人反對,就知道這太玄山上的靈教教主有多麼大的神通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混元修神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混元修神道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元龍講道不周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