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2章 吐蕃事了
吐蕃的事情在朝廷中處理的很快,這些文官就這樣能耐,如果連這些能耐都,沒有的話,那麼他們就真的該死了了,還要他們幹什麼。
「吐蕃設為州,下設四十個縣,這樣最穩妥,而且要負責安撫當地的人,所以可以專門設置一個溶血的官職,只有榮譽,卻沒有實際的職務,也不管理事情。」
苗訓和一些大臣正在討論在吐蕃設立州的事情,他們一些細節都要考慮清楚,一點都不能錯過,同時也要設想一下以後會出現的問題。
要不然以後會出現什麼事情他們也不知道,現在他們要做的是未雨綢繆,省的以後出現其他的事情,他們只能提前做出來一些合理的推測,然後去想處理的對策,這是他們大臣應高要做的,
「榮譽職務,那是不要要朝廷再給他們一份俸祿,這個先例一開以後就更加的麻煩,這件事一定要慎重考慮。」其中一個官員考慮道。
「對雖然我們大宋現在不在乎著一些,但是我們是開先河,這些東西一定要慎重,慎重。」
……
「諸位大人說的都有道理,其實本官的話還沒有說完,這些只是一個虛職位,連俸祿都么有,只是讓他們覺得我們對他們重視而已,所以其他的不要多說了。」
苗訓現在可是大權在握,他說話現在很少有不同的聲音,因為他說的話,很多的時候皇帝走會贊同,即使是改動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大臣們一直都不會直接跟他對著干。
「我們所做的這些只不過是討論出來一個結果,讓后讓陛下定奪,各位的意見都會上報給陛下,各位暢所欲言。」
苗訓主持政事堂,基這一件事展開了討論,最後他不知道他們的結果是什麼,反正是兩這件事上報給了皇帝。
「呵呵,他們還搞什麼榮譽職位,朕看可以,他們不是名聲嗎,給他們,只不顧死是一個虛名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朕在乎的是怎麼能將將吐蕃徹底的收復。
設立吐蕃一個州,下轄四十個縣可以,選派年輕的官員去好好的治理吐蕃,這個地方複雜,不能一味的靠著武力。」
趙匡胤也明白吐蕃的形勢複雜,因地制宜的道理皇帝還是知道的,選派官員是第二步,其實第一步已經走了出來,在那裡漢化,藉助僧侶在那裡漢化。
半年多的事情已經取得空了已經的成果,要不然吐蕃也不會讓宋人輕易的進入到吐蕃境內。
「父皇我現在關心的倒是那個威德法王到什麼地方去了,這麼長時間還沒有見到過他,這個人蠱惑性很大,一定不能放過,否則幾年或者十幾年後必成我們的大患。」
趙旭之所以這麼重視這個人,那是因為他知道宗教的意義重大,這個威德法王能夠躲避半年,說明還是有人支持他的,只要有人支持他,就可能生根發芽,以後和大宋對著干。
「就這麼一個人翻不起來什麼風浪,不用管他,只要我們平日里注意點就是了,難道他還能顛覆我們大宋不成嗎?」
這趙匡胤也知道這個人,搜捕了把你那沒有什麼消息,所有他也就不在意了,天天有這麼多的大事,那裡會讓一個人給他牽絆。
「父皇您說錯愕,有一種人,只要他活著就是一個威脅,說一句不中聽的話,如果您落魄了,但是只要您振臂一呼,相信有很多人的會跟隨您吧,這威德法王也是這一種人,在吐蕃那種地方,他的威望很高,我們不得不防呀。」
威德法王現在也不知道自己有這麼重要,別兩個大人物給惦記著,就憑藉這一點他足以可以史書留名了。
趙匡胤也莊重的點了點頭,是這麼一個道理,看似不重要的一個人,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全局,所以這個人還是比較重要的。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加大獎賞力度,官職不變,威德法王死活不論在只要抓住他的話賞金翻一倍。」
趙匡胤也毫不吝嗇,錢這東西,失去了的話,可以賺回來,他不心疼這樣的東西,只要能達到自己的目標這都是值得。
趙匡胤這個聖旨一發下去,頓時整個天下都亂了套,被真金白銀還有官位給吸引住了,只要能捉到這一個人,那以後自己就不用愁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甚至有民間的組織自發的去捉拿,威德法王。
甚至威德法王身邊的人看著威德法王的眼神都有點怪,就像是餓狼在看著美好的事物,幸虧威德法王知道的早,要不然威德法王就完蛋了。
「我們離開這裡,現在宋朝的皇帝要捉拿我們,為了我們今後的大計,本座決定離開這裡的,諸位可願意跟著我同行?」
威德法王一直在吐蕃,無論多少人找他都沒有找到,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他身邊的人都開始叛變了,他覺得這個時候應該是最危險的時候。
「我們誓死跟隨法王。」這些僧侶還比較忠心,都到了這個時候了,還跟著威德法王果然是信仰力量很強大。
「好你們都是忠心於佛祖的人,佛祖不會虧待你們的,走我們去南部,那麼山高林密可以藏身。
我們就到哪裡去,以後有機會……」威德法王的聲音這個時候停止了,他的背後插著一把刀,他難以置信的轉過頭去,
「法王,我們跟著你整日擔驚受怕,這樣的日子我們不想過了,你這個人就是一個寶庫,只要拿著你的頭顱獻給宋朝的皇帝,這樣的事情不去做才是傻子。」
這個僧人是他的心腹嗎,想不到最先下手的人居然是他,被最信任的算計這是多麼的心痛。
「對了法王,忘記告訴你為了保險,我已經在這把刀上塗上了我們吐蕃最厲害的毒藥,現在已經深入到骨髓了你是必死無疑,我們借你頭顱一用。」
威德法王,曾經在吐蕃大有名氣的人,居然會以這種方式消失在歷史的舞台之上,帶著不甘倒下了,隨後他的頭顱被送往了汴京。
而這個幾個僧人也得到了他們應該有的賞賜,趙宋的心腹大患就這樣被消滅了,趙旭都覺得這太過於簡單了,是不是有點太過於順利了,反正吐蕃的事情應該很順利的結束了。
佛教有尼釋撻瑪法王,政事有噶爾欽陵,吐蕃被牢牢控制在大宋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