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軍隊編製設定

本書軍隊編製設定

這個設定只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是本人查了很多資料后再加上自己的推測設定的。這個設定只是地方軍隊的。以後可能會有一些小的更改和完善。如果有人願意提供詳細的資料,先在此表示感謝!可以在評論直接留言的方式告知。

本書軍隊設定如下:

特殊:細作,斥候,刺客,親隨,……

編外:民夫,雜兵

基層:士卒,伍長,什長,隊率,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士卒,或是簡稱士。這些是沒有印的了沒有旗號。

中層:軍侯,部曲督,騎督,軍司馬,別部司馬,校尉,都尉。這些雖沒有將軍兩個字,但是都可以稱之為將軍。或是簡稱將。中層開始,就有了將印和旗號。

高層:名號校尉,名號中郎將,名號將軍,重號將軍

細作:間諜。斥侯:偵察兵。刺客:刺殺目標的高手。親隨:副將,警衛,僕人。

民夫:臨時抓的壯丁,或是花錢雇傭的勞力。

雜兵:招募的普通兵,也可以稱之為輔兵,雜役兵,平時要負責紮營,運糧,做飯,背負行李等雜役,很少進行訓練,也負責戰鬥,每月有錢糧領取,名字都登記在冊,不能隨便走人不幹。如果立了功或是本事足夠了就可以轉為正編的士卒或是將領。使用的武器穿的裝備沒有限制,根據實際情況而來。

士卒:屬於精兵,有統一的服裝武器,每日除了吃睡就是訓練,走路不背行李,紮營不幹活,他們的任務就是訓練訓練戰鬥,每一定數量的士卒都是統一的武器,長槍,弓,刀盾,等。

伍長:帶一伍士卒的最小的軍官,當然這個一伍是包括伍長在內只有五人。

什長:什長帶兩個伍,就是十人,再加上什長本人,就是11人。另外什長也是最小的駐營單位。除了本身11個正編的人外,還帶數量不等的雜兵。吃飯睡覺在城中時統一到固定的地點吃。行軍打仗時,每一個什以及什下的雜兵為一個單位埋一個鍋一起吃飯睡覺。數量為什長1,伍長2,士卒8,雜兵若干。

隊率:即屯長,每五個什為一屯。五什55人加一個隊率。

軍侯:一曲的長官,帶兩個屯。112人加一個隊率,若干親隨,這些親隨要扛旗子,查探敵情,傳遞命令,隨軍侯作戰,在軍侯戰死時暫時領軍等等。軍侯也稱為百人將,部曲將,將軍。有將印。印為部曲將印。有自己的旗號。是最小的作戰指揮單位。正編112+人,數量不等的雜兵。一般一個正編要有1到3個雜兵輔助。所以看起來一曲就是200多人,或是500人。十曲旗號設為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部曲督:帶五到十個曲。正編人數580到1160人,雜兵不等。是最少的紮營單位。有印為部曲督印。有兵符。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自由調動本部人馬,其它時侯要有主將掌握的另一兵符才能獨立行動。也是除重號將軍外所有將軍固定的最大兵力。五部旗號設為五神獸。麒麟,青龍,白虎,玄武,朱雀。

騎督:屬於比較特殊的一種部曲督,騎督不同於騎都尉,騎都尉是較大的軍官了。騎督一般主將的親信領兵,領的是最為珍貴的騎兵。所以比部曲督要珍貴一點,但是實際權力還是和部曲督差不多。

軍司馬:有兩種情況,一種直接代領幾個部,也就是幾個部曲督的兵馬,不但管錢糧還管兵馬。另一種就是校尉手下的副手,校尉統兵,軍司馬管錢糧。

別部司馬:獨立軍團,同時管錢糧和兵馬。但是規模達不到一個校,一般都是臨時設的。這種獨立軍團可以有一個,也可以同時有多個,人數也不等,可以只有一個部幾百人,也可以有幾個部幾千人。

校尉:一般帶五個部,其中一個部為自己直系部曲,親自帶領。另外四個部另行有部曲督,這四個部曲督只是在行軍打仗時或是有任務時才聽校尉的話。所以有時,別說是校尉了,就算是一個雜號將軍,只要沒事了,手底下也只有自己的那500多正編兵以及若干雜兵。想要造反那是不可能的。

都尉:意思和校尉差不多,具體如何,本書暫不出現這個編製。

名號校尉:正式得到朝廷認可的校尉,可以自行招兵。規定人數內可以享用國家的錢糧。其它的自己招十萬兵,自己設一大堆將軍什麼的,也只是領兵的數量到了,吃的喝的用的每月的軍餉都要自己花錢,說白了就是有了招兵的權利后,自己招的私兵。要是沒招兵的權利,招了兵,那就是賊兵了。一般誰要是亂招兵了,當地縣令太守什麼的知道了,那可是發兵滅賊的。有了一定地位的人也可以按規定招一支家兵。招的數量多少就不好說了,三國這個亂世,規定五百人,要招五千,只要沒人管得了,也一樣可以。

以下是本人的羅嗦話,只是幫助理解上以設定的解釋,沒有細細的整理,可能看起來很亂,也可能和很多人說的不一樣,也可能本人說的是錯的,所以可以不用看。

部曲督可能有沒有實權的副將,這個副將可能就是「裨將」。帶兵多的將軍下面可能有沒有實權的「偏將」作為副將。當然稱呼時還是稱為將軍的,連起來就是偏的將軍,但是不會「偏將軍」這種雜號將軍。

普通的將軍,不管是多大的,正編部曲只有一個部曲督,這是為了防止將軍兵多了造反,如果有戰爭或是有任務在身時才會臨時編排一支軍隊,人數多少不定,時間也不定,可以是幾天,也可以是十年。常領軍超過這個數的,就是重號將軍,兩漢重號只有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前、后、左、右、將軍。這些將軍才能超過一個部曲督之數。當然了,也可以自己招兵,只不過這些兵朝廷是不會承認的,東漢末年到三國,也沒有人會去管是不是超過限制什麼的,所以會很亂。

人數什麼有說一曲200人的,有說500的,也有說1000的,有說一部兩曲,一曲兩屯的也很難考證。如果一部兩曲,人數也太少了點,還有什麼五部十曲,曲按天干數分旗子,如果這樣就是10,但是這個10很可能說是一部下面有10個曲,不是說五部共有十曲。有記載為,「五百人督,千人督」,估計可能五百人督的就是五個曲的部曲督,千人督就是滿編十個曲的部曲督。

有一種特殊情況也可以封為別部司馬。比如有友軍投靠,但是又不想成為附屬,這樣的情況就要有單獨的錢糧系統和作戰了。如劉備投靠,不是投效。投靠某某后,能怎麼?只能當一個別部司馬,自己管自己的糧食,沒糧了就要想辦法,是借還是靠作戰戰勝後分一份戰利品就不好說了。打仗時,也只是配合投靠的某某作戰,並不直接聽從命令。

還有偏將,裨將,按其本義,偏裨就是副的意思,個人認為這個偏裨將沒有一定的實權,同時這個偏將和偏將軍並不同,偏裨將可能就是輔助管理的將領,人數不限,都是主將的親隨一類,主將可臨時派其領兵。如果一個部有十支小分隊,那很可能不好管理,這時有兩三個沒有實權偏將就可以臨時領幾個曲的人。演義中經常有這樣的情節,如剛收了一個猛將,馬上就用為偏將啥的。按常理這時能讓他一下子領很多人嗎?不可能,這時可以馬上用其為偏將或是裨將,斗將時可以讓其上陣,要分兵也可以臨時分幾百人讓他帶。軍隊中講的是功勛,沒有功勛就算是再牛的人,也是沒有實權的,也不能一步登天,所以不可能剛一個功夫高點的人,就讓他當上幾百幾千人的頭?一下子成為了將軍,成為了「偏將軍」或是「裨將軍」,這是不可能的,只是成為了偏將!如劉備當一個馬弓手,關羽當一個步弓手,為什麼?具體偏將裨將怎麼分,偏將一般比裨將大,其它的本人暫時沒有找到可以推理的記錄。同理的還有牙將,牙將並不是牙門將軍,牙將就是軍中掌一門牙旗的將領。

「牙將是古代一種軍銜,五人為一伍長,二十人為什長,百人為百夫長,五百人為小都統,一千人為大都統.三千人為正、偏將,五千人為正、偏牙將,一萬人設正、副將軍」。看下這個牙將的百科,可以作為佐證。百夫長相當於曲軍侯,五百人的小都統相當於三國的五百人督,即部曲督,可以理解為五個曲的小部曲督。大都統相當於十個曲的大部曲督。三千人正偏將,就相當於校尉。一萬人的正副將軍就相當於雜號將軍了。按這個推理來,這個幾個特殊的稱呼,從低到高分別為部將,裨將,偏將,牙將,主將。再分細點,帶兵的為部將(將軍或校尉手下的部曲督),牙將(將軍手下的守重要分據點的將領),主將(獨立軍事行動中最高統率)。不帶兵的為裨將,偏將,上將,大將。大將不一定就是大將軍,只是一個尊稱。如果打仗中,帶兵的將軍是不可能輕易上陣斗將的,一旦死了,那結果就是全軍混亂。經常有,殺出一員偏將,又殺出一員裨將,然後都被斬了,敵軍還好好的。說明了這兩個只是沒實權的副手。再有吾有上將啥啥的,可斬誰誰,可以看出這個上將也同理,都到這個級別,能輕易去冒險斗將?再有我有上將千員,雄兵百萬。這一千上將要是都是帶兵的高級將軍,那要嚇死人了,上將就是猛到了這個級別的副將或主將,如是副將人數是不限的。同理,大將也可以這樣解釋。這些只是稱呼,帶不帶兵不能確定。可帶兵也可以只是主公身邊的一個親隨。主公身邊可以帶十幾個不帶兵的上將,大將啥的。或說上將就是上等的將軍,大將就是重要主要的將軍。

正因為了有了各種亂,才造成了幾千年來最為複雜最為撲朔迷離最為英雄輩出的一特殊年代,自黃巾之亂184年後到220年三國成立。是最為精彩的同時也是最為悲哀的一個時期。幾千來可以說沒有那一個年代能與之相比。本書重點寫193年後的故事,但是也只是前面兩三年符合正史,後面就慢慢的變得不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東漢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回到東漢末
上一章下一章

本書軍隊編製設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