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第714章 大結局(二)
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農曆八月初二,被貶為庶民的楊涵瑤與王安石一家子啟程返鄉。離京那日楊涵瑤入宮拜別太皇太后,天子,太后等人後,離開皇宮,坐上車直奔碼頭,家人親友已在那兒等候。
朝中的官員來得甚少,除了沈括,蘇轍,包拯,文彥博外,竟無人再來相送。這也讓楊涵瑤充分地體會到了什麼叫作「人走茶涼」。
淡淡一笑,喝完送別酒後,登上商船,與眾人揮手致別。船行出2里水路,忽然發現河岸兩邊竟全是民眾,他們都是來送楊涵瑤地。
因楊涵瑤此事關係重大,城內還在戒嚴中,百姓們不敢在城內大肆聲張,紛紛出城,沿著河道兩岸齊聲高呼「千歲」,送別楊涵瑤。
「得名心者得天下……」楊涵瑤心裡默默念著此話,眼中升出了一股心意。
熙寧五年農曆八月十三,楊涵瑤一行到達常州,受到了常州百姓們的熱烈歡迎,這讓有些失落的楊涵瑤心裡也好過了不少,但心裡那個要「徹底打破舊有成規」的念頭卻是越發強烈了。
回到常州后的楊涵瑤顯得很低調,除了在家相夫教子外,就是在書院教書以及做各種實驗。熙寧六年開春,因曾支持新法的蘇軾被貶,蘇軾上表請辭,或准。十日後,便出現在了常州書院的大門口,楊涵瑤自然是隆重招待,蘇軾留書院學習新學,並教授書院學生國文。
熙寧六年冬,太皇太后曹氏去世,楊涵瑤未獲准回京赴喪,楊涵瑤大哭三日,在常州為太皇太后供奉了牌位,茹素三月,以表孝心。
熙寧七年夏,包拯去世,享年75歲,死時,家中所置辦傢具竟還是仁宗爺所賜,想要置辦一場隆重的喪儀費用都不夠。楊涵瑤不得踏入京城地面,只得委託商會送去一份心意,天家得知后,從內庫撥款,為包拯舉行了隆重的喪會,棺有九台,從九門分別而出,上謚號:肅孝。
熙寧八年春,楊涵瑤在常州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取名王悟。同年秋,張日弁去世,享年79歲,留下臨終遺言,要葬在書院旁,好好遠看著他心目中的這處聖地。
熙寧九年夏,楊樂賢被提拔為交州通判,同年冬,他的妻子文氏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取名楊姝。
公元1078年,天子改國號為元豐,元豐元年冬,天子病重,幾不能理朝政,高太后臨朝聽政,新法派遭到打擊,次年天子身體好轉,再次啟動變法,朝議要復用王安石,遭到守成派的反對,天子只得作罷。
王安石也在失望之餘,再次調整好心態,安心地在常州教書育人。因少了朝廷的紛爭,都亂,再加上楊涵瑤的益智丸調理身體,老王的身體越來越好,精力充沛,也十分自信地認為,他王安石終將再次被啟用,然後再次變法。
這次變法他絕不會再盲目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幾年後,神宗去世,為高太後為代表的守成派處處打擊新法,王安石一時心如死灰,除了楊涵瑤當年所提議的軍校還保留外,其他新法幾乎一一被廢除。
王安石几次寫信於司馬光,希望他不要與自己一樣,為了反對而反對,但司馬光卻是一份信都沒有回給王安石。
王安石憂心重重,沒多久便病了。楊涵瑤安排了全常州最好的醫生,親自照料老王,可俗話說得好,心病仍需心藥醫,老王的病是因為新法廢除而起得,若不能重新變法,這病如何是好?
一家子人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也無法。
這日,王安石忽然感覺自己精神狀況不錯,便命人取了洗漱的工具,整理了下自己后,便出了屋子,在小花園裡散步。
忽又想起自己媳婦這些日子一直照顧著自己,今天自己的身子貌似大有好轉,自己這個做長輩得也不能端著架子,得去謝謝家媳。
想到這裡,王安石便朝著楊涵瑤與王雱居住的百翠堂而去。才到門口,卻聽見楊涵瑤的聲音從裡面傳來,「你會不會覺得我是怪物?」
王安石納悶,這兒媳與兒子在說什麼呢?怎問得話如此古怪?一時好奇起,不由自主地就放輕了腳步,慢慢移動到門邊,偷偷聽著。
說起來這行為在古代君子眼裡是很不妥地,但老王一時好奇心起,就連自己都沒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如何不妥了。
只聽裡面的王雱道:「只是太過匪夷所思,這世上竟有這等奇事。」
「那一千年以後的世界又是如何地?」
這都什麼跟什麼?王安石的眉頭皺了起來,不好,難道家媳也與自己一樣,是新法被廢受打擊太大,得失心瘋了嗎?
想起楊涵瑤自兒時起便與自己有一樣的志向,她付出的努力一點都不比自己少,甚至她的條件還沒自己來得便利。想起這些日子以來自己只顧自己心情,卻沒想到兒媳婦也跟自己一樣地失落,自己還要她照顧……
想到這些,王安石愧疚不已,剛要抬腳進去,想安慰楊涵瑤一番,卻聽到楊涵瑤道:「別說一千年後的世界如何,先聽聽原本的歷史如何吧。原本的歷史上公公變法本就失敗了,而你也是英年早逝,公公最後很凄慘,新法全被廢除,最後一個人孤零零地在江寧去世……」
王安石才抬起的腳在聽到這些話時,頓住了。這是什麼意思?他們倆到底在說什麼?
王安石沒有進去,楊涵瑤還在繼續說著:「後來遼國的女真部落崛起,反叛遼國,自立為王,起國號『金』……宋高宗定都杭州,改臨安府,為國朝首都,自此與金人划江而治……元人入侵,崖山之後,大宋滅亡,十萬軍民跳海為國殉葬……」
「元人統治下的漢人不如狗……后明太祖朱元璋起義反抗暴元,建立明朝,這是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清王朝的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後地一個封建王朝……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也就是現在的幽州,天子與慈禧太后倉皇而逃……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從此以後中國軍民展開了長達8年的艱苦抗戰,軍民死亡人數達到了3500多萬,也有說是6800多萬地。」
「光南京,哦,也就是江寧,日軍便屠殺我平民多達30多萬,血染成河,整個長江水面都被染紅了,整個江寧城成了一座死城。在我來到這世界的時候,日本人還不承認這段歷史,著實可恨!」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血淚史,我們從天朝上國徹底淪為奴隸,雖然我們後來又慢慢崛起了,可當年的風光已一去不返,甚至是東南亞那群土著人都敢挑釁咱們……」
「豈有此理!」
王安石忍不住了,抬著腳推門進去,把裡面兩人嚇了一跳,「當年漢武帝曾說,犯我漢者雖遠必誅!爾等後世子孫怎得如此無用,不堪?!!!」
「公公……」楊涵瑤嚇得臉色蒼白,剛剛太過於沉浸在對歷史的緬懷中了,竟然連王安石在門外偷聽都沒發覺。
王安石說完這話,又覺自己是不是也瘋了?家媳這明明就是病得不輕了,自己怎得也當真了?!
「家媳啊,不要為一時成敗而斤斤計較,為今之計,還是把身體養好才是,莫要多想,傷神。」
想到這裡,王安石臉色緩和,安慰著楊涵瑤道:「當年你怎麼勸為父來著得?想要成為英雄就得先學會忍耐……」
楊涵瑤與王雱面面相覷,王雱對楊涵瑤使了個眼色,楊涵瑤想了好一會兒,眼中閃過一絲掙扎,閉上眼睛,讓自己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再次睜開時,眼裡已是一片平靜。
她走到房門口,把舒雲喊來,讓她喊人去把守住百翠堂的大門,沒有她的允許,一隻鳥都不許放進來。
王安石地突然出現也給楊涵瑤了一個警惕,但王安石是聰明人,他現在可能會以為自己是得瘋病了,可等他冷靜下來就會發現自己的可疑之處。
與其被他發現,不如現在就告訴他,就跟今日自己對王雱坦誠一樣。王雱沒有拿看怪物似得眼光看自己,想來以老王的開明,應該也能接受地吧?
把門關上后,王安石看著楊涵瑤這模樣,心裡越發覺得愧疚。本來她心情就好,自己再一鬧騰,媳婦這病顯然是病入膏肓了啊!
可再一琢磨,又覺得有些不對味了。這人病了,編得故事還能這麼像模像樣?
楊涵瑤關好門,走到王安石跟前,跪下磕頭道:「公公,兒媳有事要對您坦誠……」
王安石眼皮一抽,問道:「何故行此大禮?到底何事?起來說話!」
「公公若不恕罪,染真不敢起身。」
「你何時變得如此婆媽?知無不言為忠,這道理你不懂么?」
「公公恕罪!」
楊涵瑤磕了一個頭,直起身子,注視著王安石的雙目道:「這事是關於兒媳的身世地,茲事體大,望公公聽后,哪怕想打兒媳,但也千萬不能將此事外傳,否則會給楊王老家帶來滅門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