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6章 君心難測

第1736章 君心難測

皇帝將頭髮給剃了在軍中引發軒然大波,有驚恐不安者,有上諫規勸者,還有暗中腹誹者。反正是贊成者少,反對者多,皆對皇帝此大逆不道,有悖天倫的行為多有微詞。當然也有不以為然者,而這些人則多為皇帝的身邊人,勸說兩句也是輕描淡寫,他們早已對其作出離經叛道的行為習以為常。

作為當事人的趙昺卻對種種議論表現出少有的平常心,並不十分在意。他剛來到這個世界,其實對於滿頭長發感到不滿。

首先是梳洗十分麻煩,洗個頭都要半天時間,他到現在也不能熟練的自己束髮,當然這些平日也皆有宮女和小黃門們代勞。但是一旦出征就多有不便,趕上戰事緊急哪有時間精心打理,導致頭皮瘙癢還是小事,讓他最難受的是會因此多幾隻『御虱』在頭髮里亂竄。

其次,在現代社會頭髮多是彰顯個性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現,留什麼樣的頭髮全在自己的喜好,並沒有太多的寓意。但男子留個披肩長發,或是頂個髮髻,還是讓人覺得不舒服,甚至會被打上異類的標籤,走在大街上讓人側目,反正不是社會的主流。

再有,趙昺就是心理有些難以接受,他畢竟來自現代社會,總覺的男人留長發總有些娘娘腔,不若短髮能彰顯男人的氣質。所以他早就想把長發剪了,可是當下的社會不允許,即便是皇帝也會被當做異類,但這次出行讓他頗受困擾,一氣之下就將『煩惱絲』給剪短了。

趙昺忍了這麼多年才敢把頭髮剪了,從中也有諸多的不得已,因為在這個年代頭髮不僅僅是頭髮,而是有著諸多含義,讓他也不敢輕動,直到現在忍無可忍才下了狠手。他既然做了,自然也做好了遭受輿論的討伐,老臣們的勸諫,也許還有太后家法懲治的準備。

同時想想幾根青絲讓一位皇帝憋屈了二十年,這是因為趙昺也知道在古代頭髮不僅僅關乎儀錶問題,其中有著諸多的含義,甚至可以說代表生命。

說到『以發代命』,現代人首先想起的就是一代奸雄曹操,其為了防止行軍卒踩踏麥田,發布了『踐踏麥田者斬』的命令。可偏偏他的戰馬受驚竄到了麥田裡,按律當斬,他最後卻也割發代首。因而後人就以此來攻擊曹操,稱其假惺惺,毫無誠信,搞特殊化。

不過趙昺到了這個時代受到教育才知道以此討伐老曹,他卻是有些冤枉,因為在他之前就有位大人物這麼干過,其不過是效仿而已。而這位大人物就是上古明君商湯,其的在歷史中的地位比老曹可高多了,但是在後人眼中如此做卻頗受讚賞。

據《書傳》記載,湯伐桀之後,大旱七年,史卜曰:「當以人為禱。」湯便把自己的頭髮、指甲作祭品祈天,於是天降甘霖,方數千里。在這裡,湯其實用頭髮替代了自身。可見華夏民族在遠古時期人們就認為,頭髮可以代表人的整體,湯以犧牲自我而求雨,體現了很高的境界。

西周時期的人們,頭髮多數是「束髮」,隨著禮儀的完善,束髮成了周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男子二十而冠就是從周禮開始。另外,古人歷來夫妻成親之時,有「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的說法,意為新婚的夫妻結髮之後就成了一家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歷史發展到尊崇孝道的年代,孔子再次賦予束髮更加神聖的含義,剪頭髮就更不得了了。《孝經》有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華夏兒女除了出生時剃一次胎毛外,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幾乎終生不再剪髮。當然此時的理髮和剪髮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只是修剪已經不再長的頭髮和讓長發變得順滑,也包含清洗和梳理的意思。

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真正的全國範圍內要求束髮,當時秦朝有一種刑罰叫做「髡刑」,也就是剃光犯人頭部的一切毛髮,包括頭髮,鬍鬚等,由此可見此時的古人對於頭髮和鬍鬚的重視。而到了漢朝,因為獨尊儒術,保留頭髮和鬍鬚成了遵守孝道的一種標誌。

魏晉南北朝初期,士族還是非常重視蓄髮,曹操就曾經割發斷須表示自己接受了處罰,隨著異族的入侵,士族愈發的糜爛,一部分的貴族開始理髮剃面。也是因為戰亂頻發,導致士族損失慘重,蓄髮的傳統被打破。一直到隋朝統一全國,重整漢族衣冠,才重新開始形成蓄髮的傳統。

從上述種種不難發現:古人是非常重視身上的每一寸髮膚的,恭惟鞠養,不敢毀傷。對外珍視其為禮儀、為情誓、為孝義廉恥,而對內是一種誠意正心的自敬。但在趙昺逐漸的成長中,他發現古人如此珍視頭髮其中則是有著深遠的政治意義。

我們皆知中華文明的誕生獲得公認是在夏、商、周時期,但這個時候他們並不強大,甚至可以說非常脆弱。要知道周朝取代商朝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外族入侵,因為周人是農耕文明,而商人是游牧文明。他們根本不是一種文明,好在周朝取代商朝之後,繼承了商朝的文化。

而在周朝的時期同樣還面臨著少數民族的嚴重威脅,其東面的東夷、西面的西戎、南面的南蠻、北面的戎狄。而他們對周朝來說都是非常大的威脅,而想要對抗這些少數民族,必須要凝聚自己統治的人,就要讓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整體,和這些少數民族完全不同。

若想讓大家就能團結一致對外,古代的先賢們就想到用文化來凝聚人心。其實想要用文化凝聚人心,不僅僅是思想教育這些。而是讓這些人知道自己和對方不同,最簡單的就是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衣食住行,這些生活常見的生活方式和自己都不同。

而頭髮就成了其中的一種工具,古中原人的頭髮都是要盤起來的,不同的年齡段都有專門的髮型。而少數民族則多是披頭散髮的,也就是常說的髭發。還有衣服,古人衣服都是衣襟開在右邊,而少數民族都是衣襟開在左邊。這樣這些人就知道少數民族和自己不是同一種人,對方的衣著和自己完全不同,所以就會產生一種抵抗的情緒。

靠著這些東西,古人凝聚了自己統治的人民,最終一致對外。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之所以這麼有名,就是因為當時的周王室已經衰落,他聯合其他諸侯共同對抗游牧民族,多次起兵趕走北方的游牧民族,最終讓中華文化得以繼續延續下去。

而齊桓公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少數民族是蠻夷,和自己完全不是一種人。不得不說,靠著這種文化中華文明當時才得以延續下去,但是蓄髮也成了區別漢族和其他異族的一個主要特徵。

因此可以說束髮成為中華文明傳承的一個載體,但是趙昺以為在文化已經形成系統,束髮已不是必要的手段,而是區分族別的工具。而他也知道後世滿清入主中原曾下達『剃髮令』,強令漢人剃髮易服,還曾導致種種血案的發生。

而滿清這種行為雖然迫使漢人剃頭留辮,卻也未能毀滅中華文明,因為其已經深入人心,不是發服的改變就能泯滅的,反而是其終被同化,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至於到了近現代,頭髮也從革命的象徵,逐漸演變成了審美觀的變法,失去了政治象徵意義。

到了各民族融合的現代社會,可以說大多數人已經忘記了頭髮曾經是漢文化載體的一部分,是區分漢夷的標誌,但是中華文明依然得到了傳承,並融合了其它民族的文化,得到了長足發展,乃至影響整個世界。

趙昺自然也知道現下自己還在古代,但是束髮蓄鬚的多是上層統治階級和士人,且由於先後遭到契丹、女真及蒙古等游牧民族不斷入侵,乃至失去了對中原的統治。也造成了漢族出現南北分裂,北地漢人吸收了異族風俗,髮式和衣著都發生了改變,被南方漢人視為異族。

所以在當前徹底收復中原之際,如何彌合南北漢人間的裂痕,乃至收服游牧民族,並將其同化,已經成了迫切解決的問題。而早在瓊州之時,就因為在軍服是左衿,還是右衿產生爭執,結果他以對襟方便行軍作戰為名才結束了這場紛爭。

這麼多年以來,除了軍中官兵,當下許多百姓,乃是有些士人也半公開的改穿對襟服裝,已經少有批評之聲。而在以男子為主要勞動力的現下,長發在生活和工作中也確實存在諸多不便,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梳洗,否則就容易生出異味;在勞作中也同樣有許多不便,礙手礙腳的不說,還可能造成危險,尤其在軍中頭部負傷,都不方便救治。

所以趙昺相信在人們發現短髮的好處后,也會很快的接受這種改變。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示範效應如此猛烈,在次日重新上路時,他就驚奇的發現不僅僅是自己的衛隊剪了短髮,連以劉文俊為首的一班軍將也皆剪了發,還有意無意的在他面前展示了一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36章 君心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