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揮軍南下
并州,燕京城,這裡是李鋒勢力統一北方建立的大城,位置大約位於後世的京都之地,此時這裡是李鋒勢力的行政中心。
如今李鋒的勢力統一了北方幽並冀遼四州,再加上諸侯進入始皇地宮三個月的時間,李鋒勢力基本統一了北方,要不是李鋒不在,沒有得到命令,其手下早就揮軍南下開始統一天下之戰。
但就算如此,李鋒手下在郭嘉的指導下,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南下一統天下。
同時這三個月因為各大諸侯不在,天下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手下是袁紹和袁術手下因為袁紹的遲遲不歸,又沒有特意交代的戰略意圖,被北方李鋒的勢力攻破,這個時候孫堅的兒子孫策開始展露頭角,在江東發展壯大,並在袁紹勢力被滅,袁術勢力和李鋒勢力戰鬥的時候,佔據了許多袁術的底盤。
其他勢力都擋不住李鋒勢力的鋒芒,不是投降就是被滅的,不過劉表勢力雖然因為劉表不在,卻沒有被滅掉,因為那些世家聯合在荊州聚集大部分勢力並和孫策聯盟對抗北方的李鋒勢力。
190年,三月,李鋒出了始皇陵,回到并州,開始聚帳,為進行天下一統的最後一戰做準備。
在回到燕京城后,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1、於東北靠海之地以練海軍;2、派遣張遼、黃忠、趙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3、令使者勸降了馬騰,並讓其及其家屬遷至燕京,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4、建府,置三省六部制,自稱臻王,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5、大興工農商業,重視修士的培養,建立各種學院,打破世家對於知識的壟斷。
同年七月,李鋒揮軍南下,八月,得知李鋒已回,並揮軍南下,眾諸侯手下以為眾諸侯都死了,僅剩的劉表勢力,蔡瑁、張允等就擁立劉琮繼任荊州牧。
李鋒接受了荀彧的意見,先抄捷徑輕裝前進,疾趨至宛、葉,說起來這荀或原本是準備跟著曹操的,奈何曹操等還沒有發跡就進入始皇陵,這些人才還沒來得及投靠各種看的順眼的主公,就被李鋒一統北方,即將揮軍南下,一統天下而下了一大跳。
在天下歸屬漸漸明朗的時候一個個或為家族,或為理想投靠了李鋒勢力,使得李鋒勢力如今人才濟濟,三國前期幾乎一半的人才都到了他的麾下。
這時章陵郡太守蒯越及東曹掾傅巽等勸劉琮投降李鋒,對他說:「逆順有一定的道理,強弱有一定的形勢。以臣屬的身份去抗拒天子,是對國家叛逆;以剛接手的荊州去抵禦朝廷大軍,必會陷入危險;依靠孫策去對抗李鋒,一定失敗。這三個方面我們都不行,拿什麼去對付李鋒大軍?而且將軍您自己考慮一下,您比得上孫策嗎?如果孫策擋不住李鋒,則即使是投入荊州的全部力量,也不足以自保;如果孫策擋得住李鋒,但一山不容二虎,到時候絕對會滅了將軍壯大自己以抵抗李鋒。」劉琮聽從他們的意見。
九月,李鋒到達新野縣,劉琮就以荊州投降李鋒,派人用朝廷過去頒發的符節去迎接李鋒。李軍將領都疑心劉琮是詐降,婁圭說:「現在天下分裂,各地割據勢力都貪圖用代錶王命的符節來抬高自己的身份。這次送來符節,這必定是真心誠意。」李鋒於是接受劉琮的投降,繼續進軍。
九月,李鋒到達新野。李鋒南下的消息,屯兵樊城的孫策一直不知道,直至李軍到達宛的附近時才發現:而劉琮已向李鋒投降,卻不敢告訴孫策,孫策發現狀況,於是派親近詢問劉琮,這時劉琮才派宋忠告知孫策,孫策既驚駭又頗氣憤,只好聚集大軍據長江而守。
江東孫策在魯肅的建議下,派魯肅到夏口窺探虛實,魯肅抵達后,聽說李鋒大軍已向荊州進發,便日夜兼程前往,等他到達南郡時,劉琮已經投降李鋒。
魯肅便去了益州見了劉璋,在益州府見了劉璋,此時劉璋還很年輕,並且很有雄心。魯肅向劉璋傳達了孫策的意圖,與劉璋討論天下大事,對劉璋表示誠懇的關心。
並且詢問劉璋說:「劉豫州,如今您打算如何應對李鋒大軍?」劉璋說:「益州天府之國,有天險可依,吾不懼他李鋒。」
魯肅說:「孫將軍聰明仁惠,驍勇善戰,敬重與優待賢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傑都歸附於他。現在已佔有六郡的土地,兵精糧多,足以成就一番事業。如今為您打算,最好是派遣心腹之人到江東去與孫策將軍聯繫,可以共建大業。而您卻益州之險以據李鋒,益州誰險,卻擋不住李鋒的鋒芒,如不準備,必為李鋒吞併。」
劉璋聽后大為吃驚,說道:「這可如何是好?」
魯肅說道:「如今李鋒大軍直指江東,孫將軍有意與其交戰,但李鋒軍鋒太甚,恐不能勝,故而想要於使君聯盟以戰李鋒。」
劉璋卻是搖頭說道:「原來你要我去幫孫策,這可不是好主意,要知道李鋒如今沒有注意我,如果我幫助孫策,那豈不是把那李鋒的目光吸引到益州,豈是好主意。」
魯肅說道:「孫策如今是天下唯一有和李鋒一戰的勢力,如你不幫他,必敗無疑,到時候李鋒一統天下,益州豈能倖免,豈不聞唇亡齒寒的道理。」
劉璋聽此覺得有理,考慮了下說道:「如此我借你精兵三萬,卻是不能明目幫助你們,否則會被牽連。」
對此,魯肅無奈,知道劉璋已經下定決心,不過可喜的能夠借到三分精兵,卻也是不差。
此時李鋒大軍以跟隨進入始皇地宮沒有死亡的士兵為骨幹建立青龍軍為先鋒,所向披靡,遇城破城,遇山過山,遇水過水,很快就到了長江附近。
此時孫策聚集文官武將聽令。
孫策瑜令眾將說:「方今曹李鋒勢大,欲一統天下以代漢:囚天子於燕京,屯暴兵於境上。吾今奉命討之,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軍到處,不得擾民。賞勞罰罪,並不徇縱。」
令畢,即差韓當、黃蓋為前部先鋒,領本部戰船,即日起行,前至三江口下寨,別聽將令;蔣欽、周泰為第二隊;凌統、潘璋為第三隊;太史慈、呂蒙為第四隊;陸遜、董襲為第五隊;呂范、朱治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軍,水陸並進,剋期取齊。調撥已畢,諸將各自收拾船隻軍器起行。
長江水面,大戰爆發,孫策本欲親自出戰,卻被周瑜勸阻了,只聽周瑜說道:「素聞李鋒手下高手如雲,武將厲害,斗將絕對不是好的結果。」
雖然孫策不服氣,但卻不得不承認這話說的有理,要知道孫策從小聽著李鋒故事長得的,對於李鋒很是崇拜,雖然戰意濃重,卻沒反駁。
周瑜看出孫策沒有打消出戰的意圖,說道:「如今李鋒來勢洶洶,主公若是出戰,勝自然可喜,但敗江東必為李鋒所破。」
孫策這才打消斗將的心思。
此時長江大戰,李鋒的海軍在荊州水軍的配合下和江東水軍戰個不相上下,對此,江東諸多將領大駭,周瑜說道:「這李鋒不愧為傳奇人物,南征北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卻是有一定道理的,只看其練海軍不到半年就能夠有如此戰力,不可小瞧,如果再給一年半載,長江天險也擋不住其兵峰。」
孫策說道:「如此一來,我們只有一年以內擊敗李軍,這才有和其平分天下的資格。」
對此,周瑜卻是同意。
就在這時,忽報李鋒遣使送書至。孫策喚入。使者呈上書看時,封面上判云:「臻王付孫將軍開拆。」
孫策大怒,更不開看,將書扯碎,擲於地下,喝斬來使,以示抗衡李鋒決心。魯肅說:「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孫策說道:「斬使以示威!能決吾一戰之決心。」遂斬使者,將首級付從人持回。隨令甘寧為先鋒,韓當為左翼,蔣欽為右翼。孫策自領諸將接應。來日四更造飯,五更開船,鳴鼓吶喊而進。
卻說李鋒得知孫策毀書斬使,大怒,便喚蔡瑁、張允等一班荊州降將為前部,李軍自為後軍,催督戰船,到三江口。早見東吳船隻,蔽江而來。
為首一員大將,坐在船頭上大呼曰:「吾乃甘寧也!誰敢來與我決戰?」蔡瑁令弟蔡壎前進。兩船將近,甘寧拈弓搭箭,望蔡壎射來,應弦而倒。寧驅船大進,萬弩齊發。李軍不能抵當。右邊蔣欽,左邊韓當,直衝入李鋒軍隊中。李軍大半是北方之兵,素不習水戰,大江面上,戰船一擺,早立腳不住。
甘寧等三路戰船,縱橫水面。孫策又催船助戰。李軍中箭著炮者,不計其數,從巳時直殺到未時。孫策軍雖得利,只恐寡不敵眾,加上李鋒海軍來援,遂下令鳴金,收住船隻。
李軍敗回。李鋒登旱寨,再整軍士,喚蔡瑁、張允責之說:「東吳兵少,反為所敗,是汝等不用心耳!」蔡瑁說道:「荊州水軍,久不操練;北方之軍,又素不習水戰。故爾致敗。今當先立水寨,令北方軍在中,荊州軍在外,海軍輔助,每日教習精熟,方可用之。」
李鋒說道:「汝既為水軍都督,可以便宜從事,何必稟我!」於是張、蔡二人,自去訓練水軍。沿江一帶分二十四座水門,以大船居於外為城郭,小船居於內,可通往來,至晚點上燈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紅。旱寨三百餘里,煙火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