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第 120 章

120.第 120 章

晉元三十一年冬,晉元帝暴斃在剛剛冊封的珍妃宮中,後宮朝堂一片震動。

珍妃就是晉元三十年懷有身孕從貴人一步登天的人,後來產下一個女嬰,雖然不是皇子但晉元帝仍然破例封她為妃,還賜予「珍」字封號,可見其隆寵之盛。

但不管她再怎麼得晉元帝的歡心,如今晉元帝死在了她的宮中,她都最終難逃一死,更何況太醫診斷出她的宮中所點的熏香和晉元帝所服食的丹藥相剋,兩者相融產生一種慢性毒素,晉元帝又時常流連在她的宮中,最終導致晉元帝暴斃而亡。

珍妃哪敢承認,連忙喊冤,她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但她不想連累族人,這件事一旦做實,可是誅九族的大罪!但儘管珍妃聲淚俱下,哭得肝腸寸斷,但在場眾人沒有一個憐惜她的,晉元帝暴斃這件事需要一個人出來承擔責任,不管珍妃是否是無辜之人,她都是殺害晉元帝的兇手。

國不可一日無君,高孝琰是晉元帝親自冊封的太子,理所當然登基成為大周朝的新皇,高孝琰登記之後改國號為慶元,追謚先帝為「康宣帝」,並且大赦天下,同時「誠王勾結方士用丹藥損傷先帝龍體,其心可誅,圈禁宗人府,永世不出,遇赦不赦!」

慶元元年十月十日是王家和之女王琇瑩十五歲的生日,同時也是舉行及笄之禮的日子,王家和作為內閣首輔,掌朝政與軍機大權,幾乎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在他女兒及笄的日子,不少官員都攜帶內眷而來,五年不見的王秀秀也帶著她的夫君和十歲的兒子前來祝賀。

祖父王遠山已於六年前病逝,當時王家和本應辭官回家守孝三年,無奈晉元帝奪情,最終王家和只在老家呆了一個月,當初王家和打算接祖父和秀秀一起在汴京居住,然而王遠山年老,老人講究落葉歸根,王家村是他的根,是生他養他的地方,鄰里族人也都住在那裡,若是住在汴京,在這繁華的城市中身邊都是陌生的面孔,這也讓王遠山不太習慣,索性就仍然在王家村居住。

王秀秀放心不下祖父,也跟著一同回去了,如今已經嫁作他人婦,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她的丈夫趙松也是農戶出身,人品憨厚踏實。

當年趙松看到王秀秀后就偷偷的喜歡上了她,每次都假裝巧遇王秀秀,哪怕是多說一兩句話也是好的,誰知他一見到王秀秀臉色就發紅而且還變成了結巴,以至於一開始王秀秀認為他就是個說話結巴的人,直到後來誤會解開以後,王秀秀才知道原來很早以前這人就心繫於她了。

王秀秀並沒有因為哥哥王家和當了官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她的骨子裡始終都是那個王家村淳樸善良的王秀秀,若讓她每天錦衣玉食奴僕成群,成日里與那些官家小姐打交道,她反而會覺得無所適從。

她也不想因為她哥哥的緣故去高攀王孫貴族,此生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小家,哪怕苦一點窮一點也沒關係,她相信只要夫妻一體同心合力,他們自然可以創造財富,人生匆匆幾十年光陰,錦衣玉食也是過,平淡溫馨也是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平平安安相守到老,她也就心滿意足了。

王家村因為出了一個王家和,雖然沒有到一步登天的誇張地步,但至少在今後的幾十年裡應該沒什麼人敢去找茬,相鄰的村落對待王家村的人也是十分客氣,當然若是王家村有人借著王家和的名義去為非作歹,一旦被告知里正,經查實后一律逐出王家村,沒有絲毫說情的餘地。

這些年來,王家和出錢在清河鎮辦了學院,聘請有真才實學的夫子坐鎮於學院中,清河鎮也因為王家和的緣故,不少人都改變了想法,不論農戶還是商戶,也不管孩子能不能成才,先將其送入學院學習三兩年,結合夫子的提議再決定孩子走不走科舉之路,索性真有一小部分考中秀才的,這讓清河鎮的人將孩子送入學院的積極性更高了。

至於當初念念不忘要收王家和為弟子而被截糊的鄭夫子,在知道真相后立馬趕去兗州府去找庄夫子算帳,結果就是庄夫子沒有絲毫愧疚堅決不承認截糊一事,只道師徒緣分天註定不可強求,那副「你註定收不了王家和為徒,何必又在此無理取鬧?」的鄙視眼神看的鄭夫子一口老血險些噴出來。

後來眼看著王家和金榜題名奪得探花,他的心肝更疼了,一氣之下回到縣學發誓要收一個比王家和還要有天賦的徒弟,雖然最後他確實收了兩個弟子,但比起王家和來還是缺少了點什麼,而未能將王家和收歸門下也成為他此生的憾事之一。

王家和此生只有李修容一個妻子,身邊沒有一個小妾通房,他們之間只有王琇瑩一個女兒,曾經也有人自薦枕席但都遭到了拒絕,外面有傳言王家和懼內的,有說王家和某方面有缺陷的,也有的說王家和懼於定國公勢力的,但不論怎麼說王家和從始至終只有李修容一個女人,這足以讓所有女子羨慕,等到後來王家和入了內閣,后又被慶元帝提為內閣首輔,並以師禮待之,李修容頓時就成了所有女子嫉妒的對象。

若是以前她們看不起王家和,覺得就算王家和只有李修容一個枕邊人,那也是因為地位低下攀附定國公府的原因,而今王家和官至內閣首輔,仍然和李修容琴瑟合鳴,不容一個人插足,最關鍵的是,他們之間只有一個女孩,但王家和卻並不介意沒有男丁繼承他的家業,這讓那些沒有兒子傍身整天防小三小四的女人心理更加不平衡了。

最為不平衡的大概就是王家和的前未婚妻嚴婧涵了,若是當初她不介意王家和出身微末,老老實實的嫁與王家和為妻,那麼如今她就是所有女子爭相羨慕的對象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成日里和顧婉平爭奪傅宣毓的寵愛,雖然她生有一子,顧婉平只有一個女孩,但在她兒子上面還有一個庶長子,這哪能不膈應呢!

嚴家也是十分後悔,當初他們雖然相信嚴學成大力推薦之人應該有過人之處,但也沒料到那個平平無奇的農家小子能夠走到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這讓當初輕易就放棄王家和的嚴家族長很是後悔,早知如此,當初大不了就把偏支的女孩記到嫡系中,照樣也能完成婚約,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葯,他們只能徒留遺憾。

女孩子及笄后就能說親了,王琇瑩有個當首輔的爹,娘親又是定國公的妹妹,她本身又是琴棋書畫樣樣通,騎射武藝也有涉獵,王琇瑩相貌酷似李修容,但性格卻像極了王家和,笑臉相迎溫和待人,但若是誰惹到了她的身上那可得小心哪天掉到陰溝里去。

上門說媒的冰人絡繹不絕,然而王家和都一一拒絕了,女兒才十五歲,他才捨不得這麼早就給她訂下呢!再說,這些王孫貴族哪個不是因為他的首輔之位才來的?而且越是有權有勢的男子越容易薄倖。

在現代一夫一妻制的法治社會,都會出現小三小四,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在古代這個一夫一妻多妾的人治社會,只要擁有財富權利,幾乎所有的男子都免不了好色的通病,王家和是古代的皮囊現代的芯子,屬於特殊情況,所以要想為他女兒找到一個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夫君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除非將王琇瑩嫁與農戶,對於一般農家而言幾乎都是只有一個枕邊人的,但誰能保證以後不會變呢?最為關鍵的是要王琇瑩自己喜歡,這樣才能和和美美相攜到老。

慶元三年,王家和提出「設立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實行密折制度」,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且不經司法部門允許,直接對皇帝負責,另外指揮使及門下各部有上達天聽之權,可以不經過內閣審閱,直接將奏章傳於文華殿供皇帝硃批,其主要職權用於治理貪官污吏。

王家和這一提議遭到了朝上文武百官的反對,當官的哪有不貪的,一旦錦衣衛成立,他們的日子哪還能過得下去?再者說,錦衣衛有如此大的職權,若是以權謀私草菅人命那豈不是會引起朝堂動蕩?百官不安?

王家和再次提議,當官之所以貪一大部分是因為所拿俸祿過少,另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人情來往,對於此,一是提高官員的俸祿,使其沒有貪的理由,另外明確定義人情和賄賂的區別,規定一個人情的標準線,只要在標準線以下就不算收受賄賂,超過標準線才予以問責,也就是將灰色收入放之陽光下,可以貪,但不能貪得無厭。

另外地方官員在通過考核后,為百姓謀得福利的官員除了升遷調任有優待,在銀錢上也予以獎勵,具體獎勵多少視功績而定,吏部考核官員成績后將名單給予內閣審閱,由錦衣衛再次核實情況后最終由皇帝定奪,這樣一來吏部與指揮使司也能相互監督。

經過半個月的朝堂爭議,王家和終於制定出一個讓人相對易於接受的政策,最終交與慶元帝批複,高孝琰立馬應允,隨即對大周朝影響深遠的錦衣衛成立了。

慶元四年,蠻族侵犯大周,周邊小國也蠢蠢欲動,慶元帝啟用李成梁、肖寧朔等邊關名將,歷時三年打入蠻族老巢,將其頭領及族人押解進京,拖晉元帝打壓世家分化權力的福,慶元帝接手的朝堂是一個皇權十分集中的朝堂,所以儘管有人出言「大國之風,優待俘虜」,但高孝琰完全不予理會,直接下令將蠻族頭領以及族人全部斬首。

王家和提議設立邊關行區,讓蠻族人學習大周知識和禮儀,並且允許他們與十部落互通婚姻,這樣一來百年之後再無蠻族,晉元帝批複后同意其提議。

周圍的小國見大周國力如此強盛,慶元帝殺伐果決,對待蠻族全無一絲留情,他們頓時打消了先前躍躍欲試的心思,紛紛呈上交好的國書,並且還派人來到大周覲見慶元帝,獻上本國的禮物與和親的公主。

慶元帝禮物照收,但卻不像晉元帝那樣慷慨,賞賜之物完全與他國所獻之禮價值對等,徹底絕了其他小國打秋風的後路,高孝琰是王家和一手教導出來的,對於他國打秋風的行為王家和深惡痛絕,在教導高孝琰時也將這種觀念灌輸到他的心中,所以高孝琰怎麼可能還會允許周邊小國佔大周的便宜呢!

慶元帝登基后大膽任用世家官員,同時也注重培養寒門子弟,唯賢者能者居之,王家和並未推舉看好的官員,對於前來拜訪的官員一律拒之門外。

凡事要講究一個度,過猶不及,若是王家和過於插手官員的升遷調動,就算他是慶元帝的老師,慶元帝也會對他有所不滿,畢竟沒有一個皇帝能夠忍受別人對他指手畫腳,若是哪□□堂之上都是王家和所提拔的官員,那麼這個朝堂到底是姓高還是姓王呢?恐怕真到了那時,慶元帝再怎麼大度也會對王家和下手吧!

索性王家和一直都是頭腦清明之人,他對自己的定義一直都純臣而不是權臣,來到這個大周朝,如今已經官至內閣首輔,天底下能欺壓他的人少之又少,只要他不犯糊塗想來慶元帝也不會腦子犯抽想要殺他,有句話叫做有多大權利就要擔多大責任,他只想為百姓多做些事,也算對得起他內閣首輔之稱。

先前的設立錦衣衛,一來是為了分化內閣權力集中皇權,二來也是想震懾官員給他們敲響警鐘,讓他們真心實意的為百姓辦點事,但這些遠遠不夠,古代百姓都是靠天吃飯,加上賦稅徭役,日子過的十分辛苦,有的地方橫徵暴斂重複收稅,讓百姓苦不堪言。

慶元五年,王家和提出「重新丈量土地,繪製魚鱗圖冊,平均賦稅,廢除人頭稅,併入土地稅,以田定役」,此法能夠抑制土地兼并,將丁役銀負擔從人口方面全面轉向土地方面,減輕貧民疾苦,同時又能穩定財政收入,賦役合一,役無偏累。

但此法比上一次的「設立錦衣衛」更加觸動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朝堂之上竟有一半的官員紛紛攻訐王家和,那些言官個個爭得面紅耳赤,恨不得擼袖子自己將王家和爆揍一頓了,但王家和先前已經私下裡和慶元帝商量過了,慶元帝也予以支持,所以儘管有不少人反對,最終還是將此法頒布下去。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賦役之法執行的第一年,只有兗州府徹底執行了這一政策,其他七個州府或糊弄上官或直接不予執行。

王家和表明賦役之法試行不足八成者直接予以處罰,對於完全沒有執行的兩個州府,以藐視皇權抗旨不尊之罪將其官員一擼到底,其餘未達標準者給予一次將功補過的機會,留任查看,對於唯一一個執行新法的兗州府知府予以獎勵,並且將其調任到汴京任職,這是王家和頭一次向世人展示他雷厲風行的一面,至此,無人再敢糊弄差事。

賦役之法執行之後,百姓才開始知道種田的好處,再加上朝廷以合理的價格收購糧食,使得鄉間百姓不肯輕易放棄田地,真正做到了「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同時國庫也越加充盈,另一方面由於考核法的執行以及錦衣衛的監督,吏治也更加清明,加俸祿和獎勵法提高了官員辦實事的積極性,使得朝堂風氣煥然一新。

這樣越漸平穩發展的大周朝才是能夠走向繁榮昌盛的國家,王家和用了十年的時間才將變法完全滲入各個層面,這和慶元帝的無條件支持是分不開的,大周之所以變法成功,一是因為由於晉元帝的鋪墊加上慶元帝自身的手腕謀略使得皇權高度集中,其中最緊要的兵權更是只有慶元帝一人掌控。

二是因為王家和軟硬兼施,一個大棒加一個甜棗,令朝臣對他又愛又恨,雖然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但在另一方面又補上了他們的損失,等新的法度執行后發現確實在造福百姓的同時他們也能謀得利益,名利雙收之事誰都願意做,到最後反倒是一開始叫囂最凶的人成了新法忠實的擁磊。

此次變法後世史稱「慶元新政」,也正是因為此次變法使得繁榮底下越漸腐蝕的大周朝重新煥發了生機,不僅沒有盛極而衰反倒呈欣欣向榮之勢。

文華殿中王家和正式向慶元帝遞交告老還鄉的摺子,高孝琰拿著摺子靜默不語,此刻大殿上一片寂靜,就連一向服侍高孝琰的太監總管劉同也小心的屏住了呼吸不敢發出半點聲響。

慶元帝語氣之中聽不出半點情緒,只道,「老師,朕今天就當沒有看過這個摺子,你跪安吧!」

王家和跪伏在地,「臣年老體弱精力已經大不如從前,還請聖上恩准老臣告老還鄉!」

慶元帝靜靜的看著底下跪伏的身影,「老師,你不是說過會一直幫我的嗎?如今你要食言嗎?」

對於慶元帝來講,若不是王家和一心在他身後幫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慶元帝了,最為重要的是王家和進退有度,謹守本份不恃寵而驕,正是在他的幫助下,新法才能執行,本想著君臣得宜,一起將大周推向高峰,卻不想對方竟然在這個時候提出告老還鄉,至於說什麼年老體弱,慶元帝是一個字都不會信的,說到底不過是對方用來抽身的借口罷了!

王家和去意已決,但他並不想臨到分別之際再起波瀾,「聖上,新法已經執行了十年,想來也不會有什麼人再反對了,如今大周朝國泰民安,周邊小國均已臣服,老臣是時候離開朝堂了,而且小女已經離家八年,老臣想帶內子前去尋她,還請聖上恩准!」

高孝琰也知道王琇瑩離家一事,他了解老師的性子,若是強留最終只會鬧的不愉快,想到多年來王家和對他確實做到了鞠躬盡瘁,他心下一軟,「也罷!既然老師去意已決,朕便不再阻止,依你便是!」

王家和再次叩拜,「謝聖上成全!」

看著王家和離去的背影,高孝琰對著空無一人的右側拐角處說道,「令地字一號的八人跟著老師,此後認老師為主,護其周全,若是被老師發現,實話實說便是!」

話音剛落大殿里便響起了一道輕微的聲音,「是!」

王家和已經提前交接好工作,此時得到慶元帝的同意后便直奔家中,還未到家就感覺好像有人跟著他,他繃緊心神猜測是敵是友,等到家后那些人仍然只是默默的跟著,不見絲毫歹意,王家和乾脆直接讓對方現身,得知這是慶元帝派來護他的暗衛時,王家和心道,還算高孝琰厚道!

變法向來伴隨著血腥,推行新政時,對於那些冥頑不靈之人,王家和只能雷厲風行的處理掉,這些年來他下令處死或者貶斥的人多不勝數,因此有不少人都想要他的命,高孝琰派暗衛來保護他也是為了防止在他告老還鄉之後被別人暗殺。

王家和也不是不識好歹的人,他安心接受了慶元帝的饋贈,並且吩咐暗衛直接顯示在眾人面前,不必隱藏身份,此後作為護衛跟著他就行,那些暗衛既然已經認王家和為主,主子發了話他們照著吩咐辦事即可。

三個月後,王家和與李修容來到了大周最大的渡口,除了慶元帝贈予的八人外他們還帶了下人和護衛,一共三十餘人登上了去往夷族的大船,八年前他們唯一的女兒就是跑到夷族並且在那裡定居的。

夷族是大周朝對從海外來的外族人的統稱,那些人並不是來自一個國家,王家和他們此次前去的地方叫做漢諾威,這個國家女子也有繼承權,可以參政議政。

李修容靠在王家和的懷中,眺望著遠處映滿紅霞的水面,「夫君,我們以後還回來嗎?」

王家和將李修容身上的披風攬了攬,「若是你想回來我們便回來,若是你覺得漢諾威適合養老,我們就一直呆在那裡!」

李修容想到她那表面溫柔如水內心卻十分要強的女兒就擔憂不已,面上頓時顯露了一絲憂愁,「也不知道女兒在漢諾威生活的怎麼樣?有沒有受苦!這孩子也是心寬,非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還一去八年不回家!」

王家和笑道,「孩子大了就該放手讓她自己去闖蕩,我王家和的女兒可是絲毫不輸男兒的!上個月不是才收到女兒託人帶來的信?她現在在漢諾威競選議員,正是如魚得水的時候,再說她離家之時帶走了一半的暗衛,我又私下裡給了她武器,不會有事的!」

李修容聽了這話頓時就氣急道,「我看女兒有這麼大的膽子全是你這個當爹的給慣的!」

王家和見妻子把怒火對準自己,趕忙順著她的話賠禮道歉,又是作揖又是甜言蜜語,將李修容逗笑了后,又裝作一臉累極的樣子擦了擦額頭上不存在的虛汗,搞怪的樣子哪有以往首輔的威嚴?看的李修容不忍直視,乾脆轉過頭去用後腦勺對著他,但眼中卻溢滿了甜蜜。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他們兩人因一道聖旨而成婚,先婚後愛,相攜到老,想來這就是冥冥之中註定的緣分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寒門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寒門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120.第 120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