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救援徐州
青州大旱,數十萬災民在黃巾軍餘黨的鼓動下西進兗州討生活。
他們破城毀家,搶奪一切可以填飽肚子的東西,給兗州大地帶來巨大災難。
兗州刺史劉岱,統兵數萬,不顧手下將領鮑信的反對,一意孤行前往鎮壓,誰知竟然兵敗被殺。導致兗州群龍無首,局勢更顯混亂。
於是曹操的第二次機會從天而降,而且兩次機會都來自同一個人,那就是當初在十八路諸侯反董時結識的鮑信。
上一次東郡被黑山軍所佔,太守被殺,就是鮑信保舉曹操繼任東郡太守一職,給了他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如今劉岱戰死,鮑信再次招來曹操,將他扶上了兗州刺史的高位。
曹操到任后,憑藉手下將領的機智善戰,採用避實擊虛的方法,多次擊敗亂民的進攻。而由於他當初做濟南相的時候,曾搗毀邪教,施恩於百姓,因此這些青州來的亂民在進攻勝利無望下,終於選擇了投降。
曹操就從這數十萬青州亂民中抽出七萬人加入了自己的部隊,增強自己的勢力,從而鞏固了他兗州刺史的地位。
剛剛得到兗州的曹操,首先面對的難題就是如何滿足轄下百姓吃飯的問題,幾十萬災民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們在增強曹操勢力的同時也大量消耗了他所擁有的糧草。這是一柄雙刃劍,用之不當,一旦這些人再次暴亂起來,將有可能徹底摧毀他的根基。
為了養活這些人,曹操不得不通過發動對外掠奪的方式來轉嫁自己的危機。
於是相對富庶又無險可守的徐州就成為了他的第一目標。
第一次攻打徐州,曹操大獲全勝,為了獲得儘可能多的戰利品,他甚至下達了屠城的命令。
只是這個命令的後果連曹操都沒想到,當時天下雖然大亂,但除了真正殘忍的叛匪外還沒有哪一個軍閥敢公然下令屠城,即便是以殘暴著稱的董卓都不曾做過這種事,可曹操偏偏就這麼幹了。
所有凡是有些良心的士人,尤其是兗州境內那些本就對曹操上位不滿的人紛紛聯合起來,一邊譴責曹操的暴虐行徑,一邊積極串聯想要推翻曹操的統治,將他從兗州趕出去。
而此時的曹操要兵有兵,要糧有糧,正是志得意滿之時,自然不會將這些人放在心上,在殺了名士邊讓后,兗州暫時恢復了平靜。
也就在這時,曹操那個財迷父親聽說兒子成了一方牧守,便想來跟著沾光。沒想到剛到徐州地界,便被陶謙的手下將領謀財害命了。
曹操聞訊大怒,再次盡起大軍,前來攻打徐州。
嘗到了上一次的甜頭,這一次曹操的目的已經從單純的掠奪,變成了殺陶謙奪徐州的政治決定。
曹操十萬大軍,分數路進攻,勢如破竹一般攻到了徐州城下。
陶謙驚懼憂愁,無力抵擋,連連向外發出求救文書。
許康和孔融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收到了陶謙傳出的消息。
許康算算時間,知道兗州之亂就在眼前,曹操此戰肯定是虎頭蛇尾,只可惜關羽大軍被袁譚牽制在黃河一線,使他無法盡展己志,不然許康說不定會趁機拿下兗州除掉曹操這個將來的大敵也說不定。
聽說孔融打算出兵,許康不想讓他專美於前。而且許康本來就是要去江東的,若走陸路必然要經過徐州,這一下正好趁機南下。當下也領兵三千配合孔融救援徐州。
徐州城頭上,江淮間特有的潮濕空氣夾雜著腐肉的腥氣,瀰漫在每一個將士的鼻孔里。這種酸酸甜甜的氣息即讓人陶醉,又讓人作嘔。
陶謙扶著女牆,銀質的頭盔雖然遮住了他那滿頭的白髮,卻遮不住額頭上的年輪。
一生廝殺的結果就是這滿身的傷痛,這是陶謙的驕傲也是他的罪孽,註定將糾纏他後半生的歲月。
如今的陶謙早已騎不得馬,會不動刀劍了,本以為得了個刺史的職位,就可以安享晚年,偏又趕上天下大亂。
袁術雖然名義上是他的盟友,但同時也是最想吞併徐州的人。陶謙本以為他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沒想到曹操的野心比袁術還大,剛剛得了兗州,屁股還沒坐穩,便一路領兵來搶徐州了。
看著密密麻麻的曹軍各個披麻戴孝,陶謙的嘴角露出一絲諷刺的嘲笑。
曹操的父親死了,他便要全軍帶孝為其復仇,那徐州數萬居民被他無故屠殺,又要找誰去報仇呢。
可恨自己身為徐州刺史,看著自己轄下的百姓無辜枉死不但不能報仇,反而卑辭厚禮求降而不得,看起來這曹操定是要亡我徐州啊。
現在集結在城下的曹軍已經達到了六萬人,他們分成數個方陣,將整個徐州城圍得是水泄不通。
隨著令旗展動,曹操的大軍開始變幻成攻擊陣型。
數萬大軍邁著沉重的腳步緩緩向前推薦,整齊劃一的步伐,每踏下一步,似乎連大地都被震動。
城頭上響起聲嘶力竭的喊叫聲。
「快準備,敵人來了。」「檑木準備,弓箭手各就各位。」
隨著一個個命令的下達,城牆上呈現出一片混亂的跡象。
但亂中有序,很快各種防禦設備和人員各就各位,每個人都神情凝重的盯著城外,準備著新一輪的廝殺。
近了,更近了,戰爭的氛圍如繃緊的弓弦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就在這時,遠方天地相接處,黑壓壓又出現一支軍隊。
曹操立刻停止了攻擊的節奏,並命大軍緩緩後退,然後從新集結起來。
這是一支明顯有數家聯合成立的軍隊,從旗幟上看,就至少有「許」、「孔」、「劉」三家。
就在戰場的雙方都對這支軍隊產生疑惑時,一騎飛馬從聯軍隊伍中馳出,到城下后,喊道:「康亭侯許康,北海國相孔融,平原國相劉備前來助陶刺史守城。」
城牆上,靜了一會兒,隨即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這是徐州迎來的第一支救援部隊,雖然人數上還無法和曹操抗衡,但卻極大的鼓舞了守城將士的士氣。
相對應的,曹軍陣營內一片死寂。曹操得知這個消息后,冷笑道:「跳樑小丑,何足道哉。今日先讓他們一局,命大軍先行休整,改日我們再與他們一決雌雄。」
由許康,孔融,劉備三方為主組成的聯軍,在離徐州城不遠的地方就地紮營,為了能與城內取得聯繫,有許康,劉備率領一支先鋒軍首先衝破了曹軍的圍困,進入了城內。
陶謙見狀,慌忙將他們迎入,然後設宴款待。
這次聯軍,許康出兵三千,劉備出兵三千,孔融出兵一萬,總兵力只有一萬多點,與曹操的六萬大軍相比相差懸殊。即便連上陶謙徐州城裡的兩萬守軍,也不一定是曹操的對手。
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曹操覺得打徐州得不償失,知難而退。
劉備首先道:「我願遺書一封,勸令解和,若其不允,再廝殺不遲。」
許康卻笑道:「不必如此,我看此信還是由我來寫,保證其看后必然退兵。」
眾人聞言一陣驚疑不定,陶謙道:「若侯爺真能退得了曹軍,我陶謙寧願以徐州想讓。」
這下,眾人更加吃驚了,連許康都不可思議的看著他。本來他還以為《三國演義》中那些有關陶謙讓徐州的傳說都是假的,但看他現在的樣子,倒不像是事出無因。這陶謙也太不按套路出牌了吧。
許康苦笑道:「陶刺史何出此言?在下隨孔大人前來相助本是看不慣曹操的屠城之舉,可從未想過要搶奪大人的基業。」
陶謙苦笑道:「侯爺多慮了。陶某如今已是半死之人,無法再佑護徐州百萬之眾,眼看他們受人屠戮,徐某於心何忍,不如將位置讓給有德之人,方不付徐州百姓之託。」
許康見其顏色誠懇,不似詭詐之人,頓時肅容道:「陶刺史愛民如子,許某佩服。可如今正是曹賊攻城之時,不如將此事暫且押后再提。」
陶謙手下眾臣也紛紛勸諫,希望他暫息主意,陶謙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只好改換話題。
當下許康大筆連揮,洋洋洒洒寫了一張紙,方停筆道:「好了,只要將此信交給曹操,不出旬日,曹軍必退。」
陶謙接過信,先看了一遍,頓時驚訝的張大了嘴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其他人見他如此模樣,也都好奇的傳看起來,結果一個個如同陶謙一般,全都驚疑不定的看著許康。
許康倒還是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道:「怎麼樣?是不是寫的很有氣勢。」
眾人面面相覷,陶謙苦笑道:「曹操詭詐,如此荒誕之事他又豈會相信?」
許康不滿道:「如何荒誕?曹操殘暴不仁,兗州苦其所治早有反心。如今他大兵在外,內部空虛,必然有人要翻盤,上面所寫不久之後,將一一成為現實。」許康確實由此自信,因為他所寫的正是陳宮聯合張邈等人反叛之事,這可是見諸史實,非他信口雌黃。
陶謙不好太過駁許康顏面,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倒是他的從事糜竺道:「曹操多疑,縱然此信所寫為實,恐其也難以相信,我看此事還是要麻煩劉使君。」
劉備躬身道:「理當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