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九章 北美印第安人(三)
蘇族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世紀,其族名源自阿尼希納比族(Anishinaabe,蘇族的敵對部落之一)對他們的稱呼「Nadouessioux」(意為「小蛇」)。他們最初生活在北美洲的東部和中部地區。蘇族人分為多個分支,包括桑蒂達科塔人、揚克頓和揚克托奈達科塔人以及拉科塔人等,這些分支在不同的地理區域生活。他們以狩獵和農業為生,使用弓箭和長矛等工具。蘇族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適應了不同的環境和生存需求。
蘇族是一個比較大的民族,後來的蘇族大聯盟更是僅次於易洛魁聯盟的存在,蘇族根據語言可分為兩大類:達科塔人(Dakota)和拉科塔人(Lakota)。
桑蒂達科塔人(SanteeDakota,意為刀)生活在南北達科他州的極東部、明尼蘇達州和艾奧瓦州北部,揚克頓和揚克托奈達科塔人(YanktonandYanktonaiDakota,意為盡頭的村莊)生活在明尼蘇達河沿岸,被稱為中部蘇族人,拉科塔人也被稱為特頓人(Teton,意為大草原上的居民),是最西邊的蘇族分支,以狩獵和勇士文化聞名。
蘇族與白人的戰爭開始於1854年格拉坦之戰(GrattanFight),結束於1890年傷膝谷大屠殺(WoundedKneeMassacre)其中以達科塔戰爭(DakotaWarof1862)、紅雲戰爭(RedCloud'sWar)、大蘇族戰爭(GreatSiouxWarof1876-77)最為著名。
蘇族中不僅湧現出了坐牛、瘋馬、紅雲、驚馬等著名酋長,他們分別領導蘇族人發動了小比格霍恩戰役、小巨角河戰役、紅雲戰爭,取得了對白人的重大勝利。還出現了黑麋鹿這樣的巫醫作家,查爾斯·伊斯特曼這樣的醫生、作家兼社會活動家,甚至還有二戰英雄格利高里·博因頓。
克勞人(烏鴉人)占居黃石河及其支流一帶地區,尤集中於保德(Powder)河、溫德(Wind)河、大角河諸流域。大概受到馬匹交易的引誘,他們早在18世紀初期就同希達察人分裂,遷往西方。1740年前已成為商業經紀人,將馬匹、弓、襯衣、羽毛製品等賣給村居印第安人,以換取槍枝及金屬器物,再轉售給愛達荷的肖肖尼人(Shoshoni)。克勞人分為3支︰山地克勞人、河邊克勞人及踢肚克勞人。
克勞人的生活多以野牛和馬匹為重要來源,野牛為他們提供肉食、衣著、長袍、圓錐帳篷篷罩、牛腱線繩、容器及盾牌等。在克勞人社會中,食物加工、建築房屋、縫製衣服都是婦女的工作;戰爭才是男子的任務,大體上都是以搶劫馬匹為主。一個克勞人男子若想成為領袖,必須在4種對敵突襲行動中有所表現︰1.指揮戰爭而無傷亡;2.自敵營攫取一匹拴好的馬;3.奪取敵人武器;4.以奇襲棒輕取敵人。自領袖階層中選出一人作為全營地的首領。
克勞人宗教生活中的一個基本要素是產生神奇幻覺,這種幻覺是以獨居齋戒、耐久等待及用烤肉叉刺身以折磨自己等方式而獲得的。他們把種植煙草視為大事,須舉行儀式。據神話傳說,煙草系神授,可以克敵制勝。在克勞人中間,煙草會不同於其他會社——要收取會費並有一套繁縟的入會儀式,男人及其妻室均可參加。
克勞人由於與黑腳人(Blackfoot)和達科他人(Dakota)連年作戰,及在1860年代和70年代歷次印第安戰爭中支持白人,損失非常嚴重。1868年他們得到一塊自蒙大拿南部部落土地劃出的一處保留地,至20世紀晚期,約有5,000名克勞人,多生活於保留地中。
普韋布洛人的居住地位於今日美國西南部,主要是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區。普埃布洛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並非游牧民族,而是居住在當地一種用泥磚(adobe)建成的建築物內,並且靠農耕維生。
普埃布洛是一種多層箱型房屋,建造材料是晒乾的黏土泥磚,整棟房子的入口位於屋頂,人們要爬梯子上去。這個設計很實用,一旦其他部落的人來偷襲,普埃布洛人只要把梯子撤回高處就可以了。這種房子類似於地中海沿岸密集的平頂白牆房屋,算是北美印第安人中居住的最好的人,可能與他們和墨西哥地區的印第安人有一定的血緣關係有關。畢竟墨西哥地區的文明要比北美髮達好幾個層次。
起初,印第安人以小家庭為單位來到這裡生息,公元六七世紀以後,大量的印第安人移民到了查科峽谷,越來越多的房舍在這裡出現。這些住房一般是用木樁和泥土修成的圓形房舍。
與北美其他印第安人的歷史相比,普韋布洛的文明發展程度最高,有的村落用磚形石頭壘起村莊圍牆,有的圍牆很高,高達20餘米,看上去整齊堅固,十分壯觀。這裡的村落排列整齊,就像人們搭起的積木一樣。人們稱查科峽谷為美麗的村莊,村莊的圍牆周圍留著矮小的門戶,門戶上面,有許多長方形的小孔。圍牆裡面,是一堵堵橫豎不一,高低不等的石牆。所有房門都只有門洞而沒有門扇,據說就是為了在悶熱的季節里通風用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編製籃子是他們的主要手工業。後來,他們開始逐漸用石頭修築房屋,並將一棟棟的房屋連接起來,從此形成了村莊。到了公元11世紀,查科峽谷的文化達到了全盛時期。到了12世紀中期,大約有7000印第安人在這裡定居,這也許是美國西南部印第安人最大的集中地了。
克里克人(Creek),是北美印地安人的一支,屬於操穆斯科格語(Muskogean)的北美印第安部落,原居住在喬治亞和阿拉巴馬的大片平地,經濟大體上以種植玉蜀黍、豆類及南瓜為主。婦女耕作,男子外出狩獵或作戰。克里克人分為兩支︰穆斯科格人,又稱上克里克人,居住在克里克土地的北部;希奇蒂人(Hitchiti)和阿拉巴馬人,同上克里克人習慣相同,但所操方言微異,稱為下克里克人。
克里克人和切羅基人一樣,村鎮分為白城與紅城,白城專門舉行和平儀式,紅城專門舉行戰爭儀式。他們十分重視等級,但等級是建築在個人優點——戰功或才智——之上而不是通過世襲取得。和大多數東南印第安人一樣,他們也喜歡紋身。每個村鎮,都有公共廣場,環繞廣場建有長方形房屋,其四周用木柱塗以泥土構成籬笆牆。屋頂塗有瀝青,覆以樹皮或茅草,煙囪留在山牆之上。
如果村鎮有神廟,則神廟為圓形草頂,築於2.4米高的土崗上,由崗下至神廟門口砌成階梯。廣場為聚會之所,重要宗教儀式諸如綠谷節等都在這裡舉行,綠谷節是一年一度的初果和新火儀式。這個仲夏節日的不同之點就在於︰任何壞事、冤情或罪惡在這一天都可得到原諒,但殺人者例外。
在美國的東南部,生活著塞米諾爾人(Seminole),他們是操穆斯科格語(Muskogean)的北美印第安部落,為克里克人(Creek)的旁支。生活以漁、獵為主,農業為輔,居住茅頂木柱的簡陋棚屋,衣著均飾以鮮艷的彩色布條。塞米諾爾人力圖抗擊白人對其土地的侵佔,以免西遷,從19世紀初到中期,頻繁進行戰爭。但大多數人最後投降,被迫移往印第安人保留地(今俄克拉荷馬州),被安置在克里克人保留地的西部。少數塞米諾爾人留在佛羅里達,到千禧年時期只剩下1000人左右。
塞米諾爾人與切羅基人(Cherokee)、奇克索人(Chickasaw)、克里克人及喬克託人(Choctaw)同屬五文明部落,1830年代都被美國政府強迫遷往居留地。70多年間,每個部落都得到一份土地,仿照美國制度,各組成一準自治政府。1907年俄克拉荷馬改置為州,部落土地向白人開放,部落政府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