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2】山歌傳情
阿單從未聽過這段唱辭,但那歌聲實在太美妙,阿單對唱歌的姑娘不免心生神往,他一邊背著背簍下山,一邊心懷期許的四處張望,想著能在哪個角落一睹歌者的芳容。
然而,直到他快要走出山坳,仍舊沒見到一個人影,大山裡也不再傳來歌聲,阿單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剛剛是否出了幻覺,然而那段唱辭卻分明清晰可憶,怎麼也不像是自己想象出來的。
一邊走一邊猶疑,眼看要出山了,山林間忽而又響起那個銅鈴般美妙的歌聲: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歌聲還是那麼婉轉動聽,可是阿單聽了唱辭,又環視了四周之後,心裡卻一陣陣發毛。
這兩句唱辭雖然阿單也沒聽過,但是憑著他的聰穎,已解出多半,那意思大概是這位唱歌的女子已經見到了他,並且覺得他「樂且有儀」(性格開朗而且儀錶堂堂),女子似乎對他很中意,因此又唱「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按說阿單被這麼誇讚一番,自當開心才是,然而此時的阿單卻完全高興不起來,因為他環顧四周,連一個人影都沒看到,自己這一路從山上下來也多有留心,始終未見人跡,可這女子卻偏說見到了自己,而且連自己的相貌都看的清楚,這豈不是怪事?
阿單在這一帶混跡多年,可說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什麼人能在自己身邊絲毫不被察覺的隨意進退呢?這歌聲在山谷間飄忽不定,歌者離自己好像很遠,可聽唱辭又像是離自己很近,歌聲又是那麼優美,美得那麼不真實,彷彿從仙境里緩緩流淌而來,正所謂美到極致便成了詭異。
此時日已西斜,原本明亮的山谷已漸漸變得昏黃而幽冥,放在過去,阿單就算深夜過此也不會有絲毫在意,然而現在,阿單的腦海里,那優美的歌聲近乎變成了凄美,讓四周的松柏、山石都蒙上一層詭異的色彩,不禁讓他覺得脊背陣陣發涼。
然而,這畢竟是個懷揣「英雄夢」的少年,縱使心底發毛,形色卻並不慌張,阿單隻掂了掂背上的背簍,頭也不回的向山外加快腳步……
「娘,我回來了」
阿單擦了擦額頭上因一路疾走而冒出的細汗,把背簍卸下放在門口,轉身推門進屋,直奔灶台旁,拎起碗在水瓮中舀起一大碗水,仰頭一飲而盡。
季黎看著一向弔兒郎當的兒子神色匆匆的模樣,不禁停下手裡的針線,皺眉問:「單兒,你這是怎麼了?」
阿單放下碗,抬手抹一把嘴角灑出的水,轉身坐在娘身邊,回來家,見到娘,阿單心裡就安穩極了。
「娘,我剛在山上遇見一樁怪事!」
季黎將手上的針線活徹底放下,一邊抬手用袖口幫阿單擦著額頭上新冒出的汗珠,一邊笑著問:「怎麼怪法?」
「今天在山裡采艾草,閑暇時就唱了幾句,竟有個姑娘與我對唱」
「這有什麼奇怪,說不定那姑娘聽你唱得好,要和你比一比呢?況且,你怎知是與你對唱來著?」
阿單不服氣的說:「這山裡一向少有人跡,而且我一唱完她就接著唱,可不就是和我對唱?怪就怪在她的唱辭」
「她唱了什麼?」聽兒子一說,季黎也有些好奇了。
「頭一回,唱兩句,兩句的前一半我都沒太聽清楚,兩句的后一半好像是什麼……不見子都,乃見狂且;不見……」
「不見子充,乃見狡童?」季黎沒等兒子說完便接了後面半句。
「對對,就是這句,娘你怎麼知道?」阿單驚奇的問。
季黎微笑著沒有回答阿單的問題,反而說:「你聽她是不是這樣唱的」
說著,季黎輕聲哼唱道: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阿單更加驚奇,興奮道:「娘,是不是今天你也進了山裡,都聽到了?這兩句唱辭什麼意思?」
季黎搖搖頭,笑著說:「傻小子,人家姑娘笑你是個狂妄自大的壞小子,你前面唱了什麼?」
阿單嘿嘿笑兩聲沒有回答,岔開話頭說:「這還不算怪,就在我回來時,那女子又在唱了,什麼……既見君子,樂且有儀;既見君子,我心則喜。怪不怪?這山裡我最熟悉不過了,從山上到山下,我連個人影兒都沒見到,她竟然說見到我了,還樂且有儀?聽歌聲離我至少一里有餘,娘,我不會撞見女鬼了吧?」
看著兒子傻頭傻腦的樣子,季黎忍不住笑出聲來,然後又輕聲哼唱著: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阿單愣愣的看著娘說:「娘怎麼全知道?果然今天也在山裡么?」
「這些都是成章的唱辭,她只不過原封不動的唱給你聽,未必真的看清了你的相貌才這麼唱的,何必大驚小怪?」
阿單恍悟的點點頭,心裡暗自對娘的見識添了幾許敬佩。
季黎看著呆愣一旁的兒子,又輕聲補了一句「不過聽起來,這姑娘像是對我們單兒有些傾心哦」
阿單面色一囧,連忙推脫「不會不會,見都沒見到,哪裡會有什麼傾心,就像娘說的,她多半是前面聽到我在唱,想和我比個高下,隨口唱唱的」
季黎見兒子面色漲紅,心裡一陣好笑,上前拉起他的手,諱莫如深的說:「單兒,娘再教你幾首唱辭,明天你還去山上采艾草」
「啊?」
……
趙嶰站在田埂上遠遠看見阿單背著背簍走來,急不可耐的追上前問:「阿單哥,今天講故事么?」
「講一段吧,就一段!」趙嶰身後,昨天被胖婦人揪著耳朵帶回去的小胖子也跑上前央求。
阿單看著氣喘吁吁的小胖子,笑著說:「還聽故事?不怕你娘擰掉你耳朵?」
小胖子嘿嘿一笑,眼睛擠成兩條縫說:「她這會兒剛吃飽了睡午覺,不會找我」
阿單走到老槐樹下卸了背簍,趙嶰和小胖子一看有戲,連忙都圍上前去。
阿單坐下來,看著趙嶰問:「屯子附近,可聽說哪家姑娘精通歌辭音律?」
趙嶰本以為阿單要講故事,卻不想沒由頭的問出這麼一句,他想著可能是某個故事的開端,於是轉轉眼睛似是而非的回他:「我聽過恬女唱歌」
恬女?阿單眼前浮現出一個矜持而略顯高傲的女孩,印象里那姑娘大概十五六歲,漂亮倒是極漂亮的,附近屯子里年輕小夥子們對她也多有愛慕,只是這姑娘人前總是深衣款款、少言寡語,鮮有人能與之接近,阿單倒是沒想過她竟也通音律。
阿單有些不敢確信,於是又追問:「你說的恬女,可是里司大人恬闊的女兒,伯恬?」
「就是的啊,阿單哥,你問這幹嘛?」趙嶰非常肯定的點頭回他。
阿單正想再問,卻突然看見村民們三三兩兩奔向田邊的空地,沒一會兒,屯子里大多數人都已聚集在那片空地上,此時趙嶰和小胖子也看到了。
「出什麼事了?我們去看看」
一見到熱鬧,趙嶰和小胖子顧不上聽故事,起身便跑,阿單也背起背簍,好奇的跟過去。
人群中間,有兩人身披鎧甲、腰挎銅劍,共同護衛中間一個矮胖男子,那男子身著鮮麗長衣,手持竹簡,正在朗聲念誦:「薩滿者,妖言惑眾,禍國殃民,常行巫術之道,驅使不安亡魂殘害生靈,受其術,輕者病痛瘋癲,重者身殘命隕,實為國之禍患、民之死敵,吾王早有政令,凡我百姓,通報有功者,賞粟米五斗,能協公擒殺者,賞粟米兩石,有能單獨擒殺送公者,入府為客,年俸五石;有藏匿不報者,斬立決!其親鄰連坐,鞭刑五十,發邊邑充勞三年……」
----------------------------------------------
註:斗、石(dan)為古時計量單位,此處暫可估算為: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斗、石都是體積單位,換作粟米的重量,此處暫可估算為一石百斤
----------------------------------------------
「盡做些污穢勾當,該殺!」
「就是,這些禍害,一個都別放過」
人群里已經開始議論紛紛,長衣頌吏收起竹簡,高聲道:「都靜一靜,剛剛我說的,大家都聽清楚了吧?有功者賞,藏匿則罰……」
「阿單哥,他們在說什麼?」趙嶰扯了扯一旁的阿單問。
「年年如此,公家要求百姓幫助緝拿薩滿」
「什麼是薩滿?」小胖子緊跟著問。
趙嶰已經明白了,對著小胖子解釋說:「薩滿就是那些能操縱鬼魂禍害百姓的人」
小胖子頓時神情恐懼,阿單對這熱鬧卻已經沒了興趣,年年聽年年講,可是誰又曾真的見過什麼操縱鬼魂之人?相比之下,他此時更惦記山裡的那位唱歌的姑娘,於是轉身離開,趙嶰和小胖子被熱鬧吸引,早也忘了聽故事。
日微偏西,阿單已進了山裡,喝過清涼的溪水解渴,又來到昨天采艾草的地方,山風習習、松柏濤濤,放眼望去,這幽靜的山谷中哪裡像有什麼姑娘的地方?他開始對昨天的奇遇有些恍惚了。
眼見著已經收滿了一背簍的艾草,日已西斜,卻始終沒再聽到那個姑娘的歌聲,這讓阿單不免心生失落、悻悻而歸。
隨後幾天,阿單有事沒事便往山裡跑,甚至風雨不誤,娘知道他的心事,也不加阻攔,只是每天見兒子沒精打採的回來,不免心痛,勸無可勸,只能時不時哼唱那些民謠給他聽。
這一夜,電閃雷鳴,暴雨足足下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雨剛停,阿單便起身收拾著背簍要出門,季黎見兒子這麼心急,忍不住問:「單兒一直沒再遇見她?」
阿單隻點點頭,沒說話。
季黎勸解兒子:「也許那天,人家只是路過,不會再來了吧」
阿單背起背簍,撓撓頭說:「再去看看,不來就不來吧」
見此,娘沒再說什麼,阿單背起背簍出了門,踩著一路的泥濘進山了。
新雨過後,山路濕滑難行,阿單跌跌撞撞的又來到那片采艾草的地方,尋一處被雨沖凈的山石坐下,心裡惦記著那個夢一般聲音。
這麼多天以來,阿單起初並不很在意,只是每天進山時,心底都懷揣那麼一點點期盼,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那一點點期盼便越積越重,終於成了一件放不下的心事。
但是那個聲音終究沒再出現,也許娘說的沒錯,她可能只是偶爾路過,偶爾聽見了自己唱了那麼幾句,偶爾興起的回了幾句,而自己,卻耿耿於懷、難以放下了。
阿單就那麼獃獃的坐在石頭上,回想著那天自己的英雄夢,回想著英雄夢中惦記的美麗姑娘,而恰巧那時,上天就安排了一個姑娘到他跟前,可那姑娘只留下幾句歌聲,連面都沒見到便就此消失,他不禁感慨,上天真會作弄人。
他又想起趙嶰說,聽過里司大人的女兒伯恬唱歌,會是她么?那個讓七里八鄉的小夥子們都為之傾倒的恬女?阿單搖搖頭,心想不會,能唱歌的女子又不止她一個,哪裡會那麼巧,而且如果真是恬女,自己就更沒什麼好惦記的了,若論身家,他和恬女沒有可能發生什麼故事,再加上屯子里村民們對娘和自己的閑言碎語……
阿單嘆了口氣,眼見著日近晌午,掏出懷裡的乾糧咬上幾口,估計今天又要失望而歸了,罷了罷了,阿單搖搖頭,還是不要再惦記了。
然而天意就是那麼會作弄人,正當阿單準備徹底放下心事時,那個銅鈴般美妙的聲音忽然就在山林間迴響起來: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這分明就是那個姑娘的聲音,阿單一陣興奮,連忙站起身四處張望,而這次的唱辭,阿單也聽得分外清楚,辭意也很好解,那意思是:
你這壞小子啊,不願和我再說話啊。為了你這個小冤家,害得我飯也吃不下啊。
你這壞小子啊,不願和我同吃飯啊。為了你這個小冤家,害得我覺也睡不安啊。
阿單尋聲望去,松柏莽莽的山谷,仍舊見不到半個人影,他放下背簍,想起娘教給自己的唱辭,清了清嗓子,對著山谷高歌: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歌唱罷,山谷中的迴響尚未平息,便傳來女子一陣咯咯笑聲,阿單的唱辭是一首追尋佳人卻不得的民謠,唱辭中,那位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而主人公的眼前卻「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以至於那位伊人一會兒「宛在水中央」,一會兒「宛在水中坻」,一會兒又「宛在水中沚」,總是可望難及,這與現在阿單的處境何其相似。
阿單豎起耳朵,靜靜等待對方的迴音,那女子一陣笑聲過後,果然又還歌一首: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山腰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這首唱辭阿單十分熟悉,因為娘也時常唱起,他不知道娘心裡一直惦念的人是誰,卻對辭意十分清楚,這唱辭原本應該有三段,姑娘省略了第一段,而剩下這兩段的意思大概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去會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山腰上啊。一天不見你的面,就像已有三月長啊!
那句「在山腰兮」原本唱做「在城闕兮」,這山谷里並沒有城樓,姑娘自然改為了山腰。
阿單聽清了唱辭,心中喜不自勝,背起背簍,沿著山路匆匆而下,聽歌聲依稀辨別,那姑娘應該就在對面的山坡上,阿單一刻也等不了。
-----------------------------------------------
有讀者反映,這兩章中的唱辭在戰國末期是否存在?其實這些唱辭均引自《詩經》,《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所以在戰國末年,這些內容早已有之,此處沒毛病。——雙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