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蘇聯經濟見起色
1990年12月31日,此時此刻距離敲響新年的鐘聲已經不到12個小時了。而在秋明油田的工地上,數萬人聚集在此等待著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謝廖沙頭戴著安全帽,靜靜地站在泥濘而又冰冷的土地上,儘管野外作業天寒地凍,大家卻都洋溢著興奮的神情。
不遠處幾輛重型吊車將一節管道掉到了空中然後緩緩的移動到歐亞天然氣管道的最後一節缺口處。早就等候在那裡的焊接工人們早就躍躍欲試了。
儘管西伯利亞的寒風凌烈,但是依舊無法阻擋人們的熱情。貫通蘇聯國土東西的歐亞天然氣管道工程馬上就要提前完工了。數十萬蘇聯的建設工人為此整整奮鬥了大半年的時間。現在蘇聯全國的媒體機構都在靜靜地等待著這一標誌性事件。幾乎每個蘇聯人都知道,一旦這條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未來將會給蘇聯的經濟帶來多大的提升。
就在幾天之前,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紛紛提高了蘇聯的主權信用評級。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可是有四個加盟共和國宣布從蘇聯獨立的!可是政治的不穩定性卻絲毫沒有對蘇聯經濟的強勁反彈造成任何的影響。既然有些地區想要退出蘇聯,而蘇聯的法律也對此做出了明文規定,一切按照法律程序推進即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這種事情對於那些任然熱愛著這個國家的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就在上一次的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謝廖沙聯合利加喬夫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主義綱領派同雅科夫列夫的民主綱領派進行了一次坦誠的溝通,經過這次的討論,重新確立了未來蘇共前進的道路,那在現在已經放棄一檔轉制的意識形態情況下,繼承和發揚安德羅波夫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起點論。將蘇共全部的工作重心集中到經濟建設上來,同時為了應對蘇聯解體的風險,加強蘇聯共產黨和個加盟共和國黨組織的聯繫。未來即使蘇聯真的發生了分裂,但是蘇共不能發生分裂。
這次的會議無論是利加喬夫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主義綱領派還是雅科夫列夫的民主綱領派都做出了一定的讓步。因為事實已經證明,利加喬夫的政治主張已經無法實現,而雅科夫列夫的政治主張則會讓蘇共面臨著分裂。所以重新回到起點論對於蘇共的意義重大,因為它意味著蘇共全黨又有了一個可以為之奮鬥的實實在在的目標。
作為經濟改革的一部分,謝廖沙已經開始對國內的殭屍企業金星大刀闊斧的改革。在處理這些負債纍纍已經不能為國家產生利潤的企業上,謝廖沙選擇了徹底的私有化,將這些企業的產權進行清理和整頓,通過私有化募集的資金來對原來的職工進行妥善的安置。
蘇聯原本就是個高福利的國家,醫療,教育,住房完全是免費的。而市場化改革只集中在工農業生產部門,就算是將來的職工失業了,這些職工的生計也不會發生什麼太大的問題。謝廖沙不敢那那些涉及到國內民生問題的行業進行改革。因為這些行業如果被私營資本搞亂的話就會引起人民強烈的不滿,畢竟沒有汽車開還算不上什麼,但是如果沒有房子住,沒有食物果腹,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老百姓非把政府推翻不可。
當最後的焊接工作完成之後,整個工地都響起了整齊而嘹亮的「烏拉!」聲。奮鬥了大半年的工人們都興奮的相互擁抱。蘇聯在最危急的情況下,依舊堅持修建這條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天然氣管道。就在這條管道貫通之前。東亞的日韓兩國,西歐的英法德等國已經同蘇聯簽署了新的天然氣合作協議,而新成立的東歐統一市場組織也同蘇聯簽下了為期10年的合作協議。蘇聯的天然氣成為了東亞和歐洲地區最穩定的能源來源。
謝廖沙招募的這隻建設大軍並不會因為天然氣管道的完工而出現大規模的失業,因為事實上,另外一條同樣連接共青城和列寧格勒的輸油管線也即將啟動了。除此之外,蘇聯承包下來的連接科威特到敘利亞的國際石油管線也提上了日程。光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就供不應求。更別提蘇聯其他的行業了。
經濟環境的扭轉終於讓蘇共的改革開始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對於蘇聯來說,能源和重工業依舊是蘇聯最擅長的行業。蘇聯人不適合生產那些直接面向消費市場的東西,比如現在風行世界那些電子產品等小玩意。但是在石油化工行業,工程機械行業,以及石油勘探設備,礦山開採設備等方面蘇聯依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出於對節省政府開支的需要,蘇共集體決定大幅度的壓縮國防開支。原本在烏克蘭船廠修建的四艘新一代航空母艦被掛上了國際交易平台,印度,巴西等國對此非常感興趣。當蘇聯方面提出可以通過易貨貿易而非外匯來購買這四艘航空母艦的時候,就連中國和阿根廷都參與了進來。蘇聯的這種交易模式在全世界來說都是一次創新,通過出售高附加值的工業和軍工產品,換取那些低附加值的農產品、資源產品以及初級工業品。這樣既可以降低交易的門檻,又可以互通有無。
於是就在1991年的年初,蘇聯分別和印度達成了大米和茶葉換航母,和巴西達成了咖啡和大豆換航母、和阿根廷達成了牛肉換航母,和中國達成了輕工業品換航母的新型國際軍火交易。這四筆交易完成之後,蘇聯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也把這些貨物出口到了東歐和其他歐洲各國。這件事情為蘇聯的軍火交易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一些非洲國家和拉美國家突然發現,其實蘇聯的武器購買門檻並不高,原先需要大量的美元才能得到的東西,現在只需要自家的礦產和農產品就可以了,這可是太省事了。
在謝廖沙的控制下,蘇聯自始至終沒有發生債務違約的情況,而國際債權人倫敦俱樂部已經同意了蘇聯的大部分債券轉化為投資的計劃,蘇聯經濟最大的危機終於算是熬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