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唐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唐代長安城皇宮內三清殿旁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名為凌煙閣。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煙閣來陳列由閻立本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並時常前往懷舊。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而失寵,後來被誣陷謀反,自殺。2.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祏,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權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但於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其死深為李世民痛惜,死後極盡哀榮。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后,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以魏徵第一。貞觀十六年病故。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李世民登基后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貞觀二十三年病故。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恭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此後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天下安定后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8.特進、衛國公李靖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曾試圖揭發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後來戴罪立功,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祏,被李淵評價為「蕭、輔之膏肓」。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禦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後來又挂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因軍事能力過高遭人疑忌,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直到老死。9.特進、宋國公蕭瑀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10.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其人治軍嚴謹,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病故。11.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因唐朝與突厥關係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禦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征高麗。唐高宗時病故。12.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后被委派鎮守洛陽,於貞觀元年病故。13.陝東道行台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在進攻劉黑闥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答案補充
14.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倖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後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15.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貞觀年間,因善於行政而頗得信任,又揭發侯君集謀反、隨征高麗而立功。但其後因好巫術而逐漸名聲敗壞,貞觀二十年被告謀反,受誅。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鬥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乾,事泄被殺。答案補充
18.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划而得到賞識,又在事變時充當主要打手,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為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三十九歲。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原名程咬金,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20.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病故。21.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病故。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謀害」,竟奇迹般逃生。後來任戶部尚書,因怠於政事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徐世績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後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禦,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後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於將高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形象於凌煙閣。滅高麗后次年病逝。
24.徐州都督、胡國公秦叔寶與程知節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每戰必衝鋒在先。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后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貞觀十二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