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簡介
《烏江戰紀》的故事,主要發生在烏江下游廣大地區。因此,先向朋友們介紹一下烏江。
(一)概況
烏江,為長江上游右岸支流,流經貴州和重慶東南,以及湖北的利川、咸豐,以及雲南鎮雄等60餘個縣市。
烏江,在重慶涪陵(巴國枳)注入長江。
烏江,發源於貴州高原烏蒙山麓、威寧縣境內的三岔河(次源北源為六衝河),接納了花魚洞、黑魚洞、石缸洞的泉水,而始形成一條河流。
烏江幹流全長1037公里,流域面積8.9萬平方公里。
(二)別稱
古時,這條江有多種稱法,如延水、延江、鱉江、別江、巴江,還稱過夜郎水、巴涪水、丹涪水、黔江、枳江、涪水、涪江、涪陵水,不同地段、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稱法。
元代始稱烏江,明代后通稱烏江。
(三)上、中、下游
六衝河匯口以上為上游,匯口至思南為中游,思南以下為下游。
烏江上游:流經水城、納雍、織金、六枝、安順、平壩、清鎮等縣市,到化屋基。於化屋基與六衝河匯合。這一段稱鴨池河。長339千米。
烏江中游:流經黔西、修文、金沙、息烽、遵義,至烏江渡后稱烏江。再下,經開陽、甕安、湄潭、餘慶、鳳岡、石阡至思南。長369千米。
烏江下游:流經德江、沿河等縣境,至沿河縣城后,折西北方向入重慶市境。經重慶酉陽、彭水、武隆至涪陵市匯入長江。長345千米。
(四)地形
烏江水系呈羽狀分佈,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流域內喀斯特發育。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為主。
由於地勢高差大,切割強,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以流急、灘多、谷狹而聞名於世,號稱"天險"。
(五)民族
烏江流域是我國西部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域之一,這裡不僅地域廣袤,而且民族眾多,包括漢族在內,世代雜居著土家、苗、仡佬、侗、彝、白、布依、哈尼等30多個民族,人口約1800餘萬。
(六)說明:
這條江,不是項羽自刎的烏江。項羽自刎的烏江,在安徽和縣烏江鎮。
這條江,是紅軍長征時渡過的烏江(電影《突破烏江》),也是石達開到過的烏江。還是世界三大名腌萊(即涪陵榨菜、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之首的「涪陵榨菜」出產的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