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召見
大殿上第一次出現了這死一般的寂靜,以往爭論不休的朝臣這次卻都不再說話,面色都是陰晴不定,就連一旁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都顫抖著手,心裡不知在想些什麼。
大殿上此刻就連一根銀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得清清楚楚,都察院御史李邦華正欲說些什麼,不過剛張開口便想起曾在大同城帥府聽到的話。
「李邦華,我怕你活不到今年春節!」
這話就像一根沉悶的木棍勐然敲打在李邦華的頭上,剛剛張開口的李邦華赫然驚醒,感覺背後都涼涼的,黏煳煳的濕了一片。
最終李邦華只是張了張嘴,沒有說出一個字,心中輕嘆一句。
「其勢已成,吾能奈何,其勢已成啊...」
沉默半晌,還是崇禎皇帝打破了平靜,冷哼一聲,這次崇禎皇帝看了一眼李邦華,最後留下一句話便拂袖而去。
「諸位愛卿要細細商議,拿出個懲處的章程來,再到御書房來見朕,不將蕭亦除之,大明難安!」
見崇禎皇帝與王承恩一前一後出了皇極殿,朝臣個個都張大了嘴,這是怎麼回事,平日里皇帝不是經常龍顏大怒,怎麼到了這次如此反常,話如此的少。
不過無論如何的不明白,此刻作為當朝內閣首輔的溫體仁還是要出面的。
他清了清嗓子,環視一眼朝中大臣,視線到哪那的大臣都是自覺的低下頭,只有兵部尚書傅宗龍、吏部尚書梁世安等幾個尚書視線不變,與溫體仁昂然對視。
反正大家在朝中都是一樣的地位,別人怕你溫體仁是因為你能管到他們,不過對於傅宗龍他們幾個而言,和溫體仁可談不上誰怕誰。
溫體仁:「諸位同僚,這蕭賊已經囂張到了如此的地步,是該好好議一議了,拿出個懲處的章程,我好稟明聖上。」
聽到溫體仁的話后,朝中大臣便開始議論紛紛。
忽然,一人出列,是為戶科給事中胡成平,這胡成平乃是溫體仁浙黨人士,原是尸位素餐,本來就要被革職查辦,但是其找了溫體仁求情后卻不降反升,現在早就成了溫體仁在朝堂上諸多傳聲筒的其中一個。
胡成平厲聲道:「為王?由此二字便可見蕭亦之狼子野心,試問,我等是大明的臣子,還是他蕭亦的臣僚!?」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聲討之聲愈演愈烈,其後詹事徐成策出列,此人也是浙黨中人,自從溫體仁當政后對於愈演愈烈的邊事與農民軍不加理睬,反倒是不斷禍亂朝綱。
竭力清除異己,只要是浙黨人士,無論是否有真實才幹皆委以重任,偏偏其為崇禎帝所信任,上疏無有不準,慢慢的崇禎新政之局面漸漸低糜,這大殿之上也是由此起黨爭為禍,一發不可收拾。
徐成策高聲斥道:「還拿什麼章程,區區一個山西又能聚齊多少兵馬,我大明京畿各省幾十萬大軍,難道還拿小小的山西毫無辦法不成!」
「是啊!我大明僅僅是宣鎮便有大軍近二十萬,加上京畿之地的幾十萬大軍,湊齊四十萬不難,蕭亦能有多少兵馬?」
殿上群臣議論紛紛,最後都將目光看向一個人,那就是自打從山西回來后彷彿換了一個人似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
溫體仁也是將目光看向那裡,淡淡問道:「李御史,那山西之行如何,可是探聽到蕭亦手中有多少兵馬?」
李邦華乃是東林人士,這次道山西就是被溫體仁所驅策才不得已為之,差點都沒命回來,怎麼會給溫體仁好臉色。
當即冷哼一聲,道:「下官雖說是去了一趟山西,但也並未探聽到什麼有用的消息,只是聽那蕭亦府中丫鬟講,蕭亦手中有戰兵九營,不過這每營人數,下官可就不得而知了。」
「戰兵九營?」
叨咕了一句,溫體仁又將目光看向一旁閉口不言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問道:「駱指揮使,錦衣衛在大同的衛所已經被蕭賊掌控,但整個山西的不該都被其控制吧,總歸還是會有人還是心向朝廷的?」
心中咒罵一句,駱養性臉色犯難,但也不能把溫體仁的話不當回事。
硬著頭皮道:「這山西的衛所傳回來的消息也不多,據卑職的估計,蕭亦手中每營的兵馬也就在兩千多人,倒是各地的振威營人數不少。」
聞言,所有人都是輕唿了一口氣。
溫體仁哈哈大笑,眼中再無擔憂,說道:「那蕭亦怕是太過自信了吧,就算他永安軍有兩萬人馬,又怎麼與我朝廷四十萬大軍相抗衡,還不是螳臂當車之舉!」
「是極,應將此事速速稟明聖上!」
駱養性也就是那麼隨便一說,為了能讓他們不再纏問自己,自然是撿好聽的說,若是說蕭亦手中握著十萬大兵,那這些不諳世事,整日在京師忙著貪污黨爭的京官不還得嚇得屁滾尿流。
到頭來怕還是他駱養性被推出去做了替死鬼,這種時候能少說一句就少說一句,至於後來的追究,反正稟明皇帝又不是自己去的,到時候來個死不認賬就行了。
「不過,對付蕭亦還是要從長計議,畢竟現在這事仍是朝廷做的不光彩,蕭亦此般大勝,雖說封王有些誇大,但封侯封伯卻是綽綽有餘。別忘了,在小院可還扣著幾百個永安軍的人,這些人怎麼處理。」
忽然,兵部尚書傅宗龍冷冷的說出這麼一句。
聽到后,溫體仁看了一眼傅宗龍,輕笑一聲。
「傅尚書所言甚是,對付永安軍仍需從蕭亦身上下手,那永安軍中沒了蕭亦難道還敢與朝廷作對?不若召其入宮,再『細細商議』封王一事如何?」
說這話的時候,溫體仁嘴角泛起一抹陰笑,其餘的朝臣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甚至有幾個人出列對此言大加稱讚。
「閣老所言真如天籟,令我等茅塞頓開啊!」
「是啊!」
傅宗龍見狀,不屑的冷哼一聲,並未多說什麼,其餘東林士人也只是冷冷以對。
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溫體仁的洋洋自得,正處於人生巔峰的他甚至懶得去多想自己貌似天衣無縫的計策有什麼疏漏。
當即便大搖大擺的跟著兩名太監走進御書房,將大殿上的議事章程稟明崇禎皇帝。
......
崇禎八年二月初三這一日的下午,崇禎皇帝發下聖旨,召山西總兵蕭亦進京,共議封王一事。
消息傳到大同城,山西震動,天下議論紛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