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在時間中的真實[BY 魔狼]
序
在這裡要向大家講述的,是距今約兩千三百年前,發生在艾拉澤亞大陸上,被稱為「最終女神戰爭」的宗教戰爭史。
大約一百年之前,歷史學者仍然認為這場發生在兩千三百年年前的戰爭,是一場規模比較小,歷時比較短,形式也比較簡單的戰爭。而在古人流傳下來的,有關這場戰爭詩歌中,似乎這場戰爭的規模、時間跨度和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歷史學者的所認定的史實——一般這些詩歌都被認為是過於誇張了。
而近一百年來,考古類魔法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歲月之守護」魔法被開發出來之後,考古學者已經可以將某件古物的年代精確定位——其誤差不超過十年,同時這場戰爭的遺迹也在大陸各地不斷地被發現。我們逐漸發現這場戰爭竟然真的像古詩歌中所描述的那樣波瀾壯闊。
經過近十年對大陸各處遺迹的調查、對有關這場戰爭各種史料的搜集和整理、以及對各個城市博物館中和這場戰爭有關的文物的考證,我確信已經可以對這場戰爭的過程做一個令人信服的描述——我希望這篇論文能夠為有志於研究這場戰爭的人提供幫助。
一、古艾拉澤亞的宗教以及戰爭的起因
在兩千三百年前的艾拉澤亞,宗教有著十分奇特的形式:
首先,對於某一個特定的信徒,或者說某一群特定的信徒而言,他們雖然只信仰唯一的女神,但他們並不否認這世間有其他女神的存在。其次,無論是女神還是信徒,都默認在各個女神之間,存在一種很特殊的競爭關係:無論哪位女神取得了一種被稱為「世界樹」的神聖樹木的認同,這位女神便是眾女神中地位最高的女神——通常這意味著在世間擁有最多的信徒,以及因此而獲得的、比其他女神更加強大的力量。
取得世界樹的認同所帶來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以至於女神及其信徒會竭盡全力地去取得世界樹的認同,而取得了世界樹的認同之後,女神及其信徒也會不惜一切代價的去保持這種地位——通常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得到的強大力量去阻止其他女神取得世界樹的認同。
於是,女神們之間的關係變得異常簡單:已經取得了世界樹認同的女神及其信徒會通過武力阻止其他女神取得世界樹的認同;未取得世界樹認同的女神及其信徒則通過武力推翻現有最高女神的統治,並取得世界樹的認同,然後再去阻止其他女神獲得世界樹的認同...
取得世界樹的力量,從女神們的手段變成了女神們的目的。在一千餘年的歲月中,竟然接連有五、六位女神得到了世界樹的認同,確切的說,是推翻了前任女神的統治——然後過不了多久,就又被其他的女神推翻了——每位女神統治的時間平均只有短短的二百餘年。直到名為伊修托利的女神取得世界樹的認同為止。
從兩千三百年前的路維斯歷二二七年開始,一直持續至路維斯歷二三五年,在路維斯女神與伊修托利女神之間,進行了歷時八年的漫長戰爭,史稱「最終女神戰爭」。
這場戰爭的遠因,自然是由於路維斯女神與伊修托利女神對於最高女神地位的爭奪,而這場戰爭的近因,則是由於伊修托利女神經過近百年的時間,已經完成了戰爭準備,同時屬於伊修托利女神的世界樹也接近於成熟。伊修托利女神的部隊遂於路維斯歷二二七年在東艾拉澤亞海岸登陸,開始開拓通向世界樹所在地的「神之道」(注一)。
注一:
對於這場戰爭的近因,曾有人認為是因為伊修托利下屬的寒冰皇冠騎士團團長羅蘭.斯特萊夫因為個人的私怨,才於路維斯歷二二七年,在總兵力處於劣勢的條件下開始征討艾拉澤亞:其目的是在艾拉澤亞國王溫達姆.奧蘭德有生之年親手殺死他。在羅蘭還是溫達姆屬下一名聖騎士的時候,溫達姆誣陷羅蘭犯有叛國罪,並殺害了羅蘭的戀人久遠(據說此名女子的容貌與伊修托利女神很相似)。
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第一,羅蘭只是伊軍最高指揮三人小組的成員之一,而且這三人中最高指揮官是理查德而非羅蘭,他無權單獨決定何時入侵艾拉澤亞;第二,在如此重大的戰略決定中,摻入任何私人的感情因素都是十分危險的。
二、參戰雙方的兵力與指揮系統
在開始敘述這場戰爭的過程之前,我想先對雙方參戰兵力的基本情況以及雙方的最高指揮系統的結構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在開始了解一個事物的細節之前,最好能在總體上對這個事物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路維斯聯盟的兵力擁有數量優勢,在戰爭初期,總兵力有近五十一萬之多,而在戰爭最後階段的「世界樹之戰」中,二十三萬的數量同樣凌駕於伊修托利軍之上(注二)。這些兵力由兩部分組成:隸屬於聖都教廷的教廷部隊和隸屬於路維斯聯盟各王國的世俗部隊,其中教廷部隊是路維斯軍的核心力量,與王國的世俗部隊的比例大約在一點一比一左右。路維斯軍戰力最強的三大騎士團:聖劍騎士團、聖鎖鏈騎士團和聖杯騎士團全部隸屬於聖都教廷;在路維斯聯盟四千餘名聖騎士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直接隸屬於聖都教廷;而聯盟的空軍,五千名風暴獅鷲騎士也隸屬於聖都教廷。
藉助路維斯女神的力量,教廷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僅神職人員擁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並享有豐厚的終生薪俸(來自於各王國的稅收),而且教廷將各個王國的國王置於教廷的控制之下:只有路維斯的信徒才有資格成為國王,並且要經過教皇的加冕。除此之外,教廷對各王國之內的事務還擁有最高裁判權,就連國王本人也必須服從聖都教廷法王廳的裁決。
因此,在這場戰爭中,教廷的立場極為堅定:要麼戰勝異教徒,與路維斯女神共享榮耀;要麼與路維斯女神一起被毀滅,絕不可能有第三種選擇。因此,教廷所屬的部隊也是這場戰爭中路維斯軍方面作戰最為勇敢的部隊。
而對於艾拉澤亞大陸各國國王來說,他們在這場戰爭中所處的立場要微妙得多。路維斯女神為各個王國帶來了和平與繁榮,但同時也將王權置於教權的控制之下;路維斯女神是神聖的,可傳播女神信仰的卻是身為凡人的神職人員,儘管他們的靈魂遠較普通人聖潔,但是難保和國王之間會沒有任何齷齪;國王們都是路維斯女神的忠實信徒,但他們很快發現伊修托利女神的存在並沒有威脅到他們的利益:伊修托利軍並沒有奪取佔領地中任何屬於國王們的財產,而由於伊修托利軍的入侵,教廷則不得不比以前更加藉助國王們的力量。
當國王們的利益和信仰發生衝突,政治家和信徒兩種身份無法統一的時候,他們選擇了盡量保存自己實力和避免過早表明立場的政策:如果最終伊修托利女神勝利,那麼最好避免在這場戰爭與伊修托利軍接下切齒的仇恨;如果最終路維斯女神勝利,那麼要避免教廷獨佔勝利的榮譽——那樣會更加削弱國王們的地位。
在這場戰爭中,除了一兩個信仰極為堅定的國王外,其餘的國王在提供軍隊的數量上,都有所保留,這無疑使路維斯軍的總體數量優勢打了折扣。
伊修托利女神麾下的兵力則全部由忠實的信徒組成,其中包括近萬名騎士組成的「寒冰皇冠騎士團」,八萬餘名輕裝步兵(注二),近四萬名重裝步兵,另外還包括四千餘名蝙蝠騎士以及七十餘只白龍組成的空軍。另外,在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戰役之後,伊修托利軍還得到了某個國王秘密提供的、六萬餘人的援軍,這些援軍全部裝備白色的鎧甲,但是他們的機動力遠遠弱於伊修托利軍的主力部隊。
其中,隸屬於「寒冰皇冠騎士團」的近萬名騎士,是伊修托利軍的核心戰力。就個體格鬥能力來講,他們和路維斯軍的聖騎士在伯仲之間,但是他們的機動力要遠遠超過聖騎士,而且他們的數量也是聖騎士的兩倍左右。如此數量的精英部隊在戰役中的高速機動,簡直是對手的噩夢,其中最為精典的戰例即為西艾拉澤亞平原戰役之後,兩千五百名寒冰皇冠騎士閃擊伊斯等三座農業城市,切斷聯盟四十萬主力部隊的補給,迫使聯盟大軍退卻的例子。
而且伊修托利軍無論是寒冰皇冠騎士團、輕重步兵還是空軍,都是伊修托利女神忠實的信徒,而那六萬的盟軍,伊軍總指揮理查德只把他們當做消耗品來使用——這些盟軍的命運,在那個國王把這些盟軍贈送給伊修托利女神的時候就已經被確定了——如果最終伊修托利女神勝利了,那位國王根本不敢向勝利者質疑這些部隊如何被使用;如果最終路維斯女神勝利了,這六萬盟軍要麼會被當作叛教者,和那位國王一起被教廷處死,要麼會被那位國王秘密地滅口。
雙方參戰兵力的基本情況就是這樣,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雙方指揮系統的結構。
路維斯女神方面,最高指揮機構名為「法王廳」,由六名成員組成,包括教皇朱利安、被稱為「聆聽者」的朱利安的弟弟洛倫、大賢者卡達爾、聖劍騎士團團長尤瑟爾、聖鎖鏈騎士團團長喬伊以及聖杯騎士團團長尼克羅。其中大賢者卡達爾頭腦冷靜,才華橫溢,戰爭中路維斯聯盟方面大部分的戰略計劃都出自他的手中,而三位騎士團團長也都是優秀的指揮官。有這四位高級將領的指揮,再加上聯盟的兵力優勢,本來戰爭的天平是向聯盟方向傾斜的,但四位指揮官卻無法充分發揮的他們的才能——教廷和國王們在決策時相互角力,以至於許多決議是折衷的結果——而在某些時候,一個折衷的結果甚至不如沒有結果。路維斯聯盟方面的人才和兵力優勢,相當一部分在聯盟內部各種錯綜複雜的勢力的角力中消耗掉了。
而伊修托利軍的指揮系統,則堪稱是可以寫入教科書的優秀指揮系統。伊修托利女神選出了三名才華最為出眾的忠實信徒組成了一個三人指揮小組:冷靜且大局觀出眾的理查德作為總司令官制定戰略計劃,劍術高超且戰術指揮能力出色的羅蘭和阿爾薩斯則負責戰術性的部署。伊修托利女神將戰爭的目標——開拓「神之道」傳達給三人小組,而具體的部署則全部由三人小組作成,伊修托利女神並不加以干涉。而理查德在完成總體的戰略計劃之後,同樣只向羅蘭和阿爾薩斯傳達每次作戰行動的目標,而作戰行動的具體部署,同樣由這兩人完成而理查德不加以干涉。羅蘭和阿爾薩斯在向部屬傳達命令時也遵循同樣的原則,而當他們的部屬向更下一級的部屬傳達命令的時候,也會遵循這條原則。
這樣在伊修托利軍中,形成了一種被後世稱為「任務指令導向系統」的指揮方式:在這個系統中,上級在向下級傳達命令的時候,只傳達應該做什麼,而不是應該怎樣做——實現這種系統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全軍上下絕對的互信;第二、命令者在下達命令時,必須設身處地的為被命令者考慮此命令是否可能被完成。這樣,不僅每一級別人員的主動性都被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而且全軍上下都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使伊修托利軍在應對戰場突發事件上的能力要比路維斯聯軍優秀——路維斯聯盟的軍官有些過於依賴女神的預言了。
另外,伊修托利軍的總指揮理查德還組織了一個由優秀的法師組成的顧問團,負責在戰爭尚未開始之前,就開始策劃整個戰爭行動。而在戰爭開始之後,這個顧問團也需要時刻監控戰爭的進程,評估現有計劃是否合理,並且負責對計劃進行調整——換句話說,這個顧問團是一個高效的參謀本部。在一千八百多年後,毛奇元帥建立現代參謀本部制度時,曾經評為一百年以來最重要的軍事改革——而這不過是近兩千年前古人的故智。
以上便是雙方的兵力和指揮系統的情況。
注一:
其中包括近萬人的路維斯女神近衛隊。
注二:
在戰爭末期有近十萬名。
三、戰爭的開始,伊修托利軍鯨吞東艾拉澤亞
路維斯歷二二七年三月,戰爭以伊修托利軍在東艾拉澤亞海岸登陸、並閃電般攻佔文德爾拉開了序幕。
根據理查德及其顧問團的最初計劃,伊修托利軍將在東艾拉澤亞登陸后,攻佔有「艾拉澤亞第一鎖鑰」之稱的炎之城塞,然後依託炎之城塞為據點繼續向艾拉澤亞內陸開拓「神之道」。因為伊修托利女神在短時間內屏蔽了「聆聽者」洛倫接收路維斯女神預言的能力,將使路維斯聯盟無從得知伊修托利軍將要發動戰爭的情報;同時伊修托利軍主力的機動力以及自持力都很優秀,所以有望在路維斯聯盟完成戰爭動員之前,兵臨炎之城塞城下——顧問團估計這時炎之城塞內最多擁有約九萬名守軍:三萬五千名艾拉澤亞王國常備軍再加上四萬五千名常駐炎之城塞的聖劍騎士團部隊(注一)——總數十五萬左右的伊修托利軍主力將通過「重量」擊碎對方的抵抗意志,然後以相對小的代價奪取炎之城塞。
這個計劃經過了理查德和顧問團的反覆討論,被認為是可行的,而事實上也確實是可行的。伊修托利軍主力部隊的行軍速度是路維斯聯盟軍隊行軍速度的兩倍以上,當他們忽然出現在炎之城塞城下的時候,將造成守軍心理上的極大恐慌;再加上守軍並不了解伊修托利軍的持續作戰能力——在炎之城塞攻防戰中,伊修托利軍的輕裝步兵甚至有一天一夜不眠不休連續作戰的例子——面對著似乎永無止境的攻勢,守軍的精神會比**更早崩潰;而伊修托利軍的前線指揮官羅蘭和阿爾薩斯,已經針對伊修托利軍持續作戰能力強的特點,進行了長時間的訓練——通過這種訓練,伊修托利軍不僅能持續不斷地發動攻勢,而且可以將攻勢中己方的損失降到最低。
然而就在伊修托利軍已經在海上航行了三十天,距離東艾拉澤亞海岸還有三天的航程時,理查德接到了一份準確的情報:三萬五千艾拉澤亞王國常備軍離開了炎之城塞,正在東艾拉澤亞平原進行演習;而聖劍騎士團則由於進行不定期換防的原因,全騎士團八萬人都駐留在炎之城塞!
這樣,伊修托利軍陷入了一個巨大的危機中:
平時在冰封的諾德森大陸,伊修托利軍隱藏在地下的兵營中,使得路維斯女神即使使用世界樹的力量,也無法得知伊修托利部隊的數量——在戰爭開始之前,路維斯聯盟一直認為伊修托利軍的總兵力不超過四萬。而理查德這次動用了近百分之八十的力量在東艾拉澤亞海岸登陸,則是建立在伊修托利女神屏蔽了「聆聽者」洛倫接收路維斯女神預言的能力這一前提下——而這個屏蔽最多維持五十天,而現在伊修托利軍距離諾德森大陸有三十天的航程。也就是說,即使伊修托利軍現在掉頭返回諾德森大陸,路維斯聯盟也將於二十天之後得知伊修托利軍的真實實力。而在那之後,路維斯聯盟肯定會全力加強戰備——一旦這樣,雙方的較量將由於數量的差距而變得毫無懸念。
而如果按照原計劃閃擊炎之城塞的話,在東艾拉澤亞的那三萬五千艾拉澤亞王國常備軍,則會變成伊修托利軍的噩夢:艾拉澤亞王國曆來以輕騎兵聞名於世,雖然機動力仍然比不上寒冰王冠騎士團的騎兵,但對於襲擾伊修托利軍戰線後方這一任務而言則綽綽有餘。而如果派出寒冰王冠騎士團追擊這些輕騎兵的話,伊修托利軍主力則在擁有兩千名聖騎士的聖劍騎士團面前討不到任何便宜——而如果無法迅速攻佔炎之城塞這一要塞的話,伊修托利軍將有可能不得不在平原地帶接受會戰——在平原上,即使是路維斯聯盟只使用現有兵力,伊修托利軍同樣沒有任何勝算。
在這個足以毀滅伊修托利全軍的危機面前,理查德充分體現了一個偉大統帥所應具有的心靈彈性,他迅速分析了現實情況並得出了以下結論:
第一、現在伊修托利軍必須立即發動攻勢,取得戰爭的主動權,否則開拓「神之道」的目的將難以達成;
第二、目前階段的攻勢以攻佔炎之城塞為目的;
第三、攻佔炎之城塞的前提條件為殲滅位於東艾拉澤亞平原上的三萬五千艾拉澤亞王國常備軍,以保障補給線;
第四、在殲滅這的三萬五千部隊時,要防止他們撤退回炎之城塞,增加攻克炎之城塞的難度;
根據這些結論,他制訂了一個新的方案:
第一步、由羅蘭帶領約兩千名的寒冰皇冠騎士趁黑夜迅速攻佔港口城市文德爾。羅蘭要在行動中達成以下幾個目標:
首先,羅蘭要在黎明前攻佔文德爾並且活捉文德爾的領主卡姆,並通過他向艾拉澤亞國王溫達姆發出復仇的宣言,以造成這次行動是羅蘭的私人復仇這一假象,並且要讓領主卡姆無意間得知攻佔文德爾的只是兩千名寒冰皇冠騎士而已——這一步將是殲滅那三萬五千艾拉澤亞常備軍的關鍵;
然後,攻佔文德爾之後,要迅速切斷文德爾與外界的聯繫——避免艾拉澤亞王國常備軍得知伊修托利軍的真實數量。
第二步、當文德爾領主卡姆將羅蘭的復仇宣言傳達給溫達姆之後,理查德早已在艾拉澤亞宮廷內部布置好的間諜會散布流言說:教廷已經得知攻佔文德爾的是羅蘭,並且在羅蘭的恩師——聖劍騎士團團長尤瑟爾的堅持下,教廷準備重新調查羅蘭叛國的真相。以此來誘使溫達姆動用東艾拉澤亞平原上的那三萬五千常備軍攻擊文德爾——為了隱瞞自己的罪行,溫達姆當然會將此事瞞著駐守在炎之城塞的聖劍騎士團——這樣這三萬五千常備軍將會成為一支孤軍。
第三步、伊修托利軍集中主力部隊約十五萬,通過伏擊的方式殲滅三萬五千艾拉澤亞常備軍后,留下少量兵力駐守文德爾,剩餘的部隊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伊修托利軍主力,包括四千餘名寒冰皇冠騎士在內,將沿最快的路線直撲炎之城塞;
第二部分則是五千名寒冰皇冠騎士,分成五百人一隊的騎兵大隊,將東艾拉澤亞平原的城池和資源都收入囊中,然後在炎之城塞前與主力匯合,攻取炎之城塞。
理查德的計劃得到了羅蘭和阿爾薩斯的認同,這兩人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部隊的重組。接下來的事態,完全按照理查德所預料的那樣演化:
羅蘭於路維絲歷二二七年三月二十日攻佔文德爾;
得知羅蘭歸來並聽到宮廷內流言的溫達姆被恐懼攫住了心靈,命令洛薩帶領東艾拉澤亞平原上的那三萬五千艾拉澤亞常備軍去文德爾滅口,結果便是兩個星期後,被告知要秘密行動的洛薩在不明敵情的情況下,被且戰且走的羅蘭引入伏擊圈而全軍覆沒;
隨後的兩個月內,整個東艾拉澤亞平原都落入了伊修托利軍的控制之中——儘管駐守在炎之城塞的聖劍騎士團已經得知了關於伊修托利軍的準確情報,但是他們卻沒有辦法阻止對手的行動——一則聖騎士的機動力要弱於寒冰皇冠騎士,二則離開了聖騎士的支援,聖劍騎士團也沒有把握抵擋住擁有四千餘名寒冰皇冠騎士的伊修托利軍主力對炎之城塞的攻勢。
在「最終女神戰爭」中,最為後世戰略家所稱道的,莫過於理查德這次對原有計劃的修訂,而理查德也確實配得上這些讚美之詞:能將全軍從如此巨大的危機中拯救出來,並且迅速制定了應對的方案,使原有戰略目標得以實現,足以證明他具有一顆偉大的心靈;而在他制定的那套應對方案中對溫達姆所發動的、卓有成效的心理攻勢,則說明他認清了所謂的戰略,實質上是一種心靈的藝術。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對敵方將領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這一點羅蘭功不可沒——他為伊修托利軍帶來了關於溫達姆心理弱點的準確情報。
但是在我看來,理查德本人說過的一句話才是對這次作戰行動最中肯的評價:「...憑藉著自身的眼光、智慧、意志、努力以及等待,人可以把握自己一半的命運;而另一半,則是由上天決定的...「這句話詮釋了戰略家的悲劇性角色——即使他們為戰爭做了萬全的準備,也仍然無法保證戰爭的勝利——而名戰略家還常常被期待著每戰必勝。
接下來,伊修托利軍將會在將會炎之城塞及其附近接連面對聯盟方面的兩大名將:聖劍騎士團團長尤瑟爾和大賢者卡達爾。
注一:
聖劍騎士團另外的三萬五千部隊駐留在聖都。
四、炎之城塞的攻防
炎之城塞,被稱為「艾拉澤亞第一鎖鑰」:南北綿延數千公里的那加山脈將艾拉澤亞平原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而東西向流經整個艾拉澤亞平原的尼盧河與那加山脈的交匯點,便是被稱為「星見之地」的大峽谷。在「星見之地」峽谷的中部,寬度約為二十公里,其中十四公里為水流湍急的尼盧河,另外六公里便是擁有雙層城牆的炎之城塞。
除了擁有險峻的地理位置以及堅固的雙層城牆之外,炎之城塞還擁有被稱為「星見法陣」的防禦性法陣,這個法陣甚至比那兩道比普通城牆厚三倍的城牆更具防禦效果。它不僅可以在兩道城牆外部形成一個防禦性結界阻止敵人靠近城牆,甚至還有一套小型的備用法陣,一旦防禦性結界失效,備用法陣可以使處於炎之城塞範圍內的敵人處於「遲緩魔法」的影響之下。不僅如此,炎之城塞還有一套極為秘密的自毀法陣,用於防止城塞失守后被敵方利用——由此可見炎之城塞擁有的防禦能力的價值!
據說,當年羅蘭作為見習聖騎士與恩師尤瑟爾第一次來到炎之城塞的時候,見到炎之城塞的防禦能力之後,不禁感嘆炎之城塞簡直可以抵得上十萬大軍。聽到弟子這樣的感嘆之後,尤瑟爾說道:「要塞,只有被納入了整個戰爭計劃之後,才能充分地發揮其價值;如果只是被當作一個據點被動地防守的話,則遲早會被攻克」
尤瑟爾此語足以證明他並不只是一個出色的戰術指揮官,而是一個可以認清戰術與戰略關係的優秀將領。他在伊修托利軍鯨吞東艾拉澤亞的時候,便已經認清了炎之城塞對於伊修托利軍整個戰略計劃的意義,並制定了極具針對性的應對方案。
伊修托利軍的優勢在於整個軍隊的機動性高於路維斯聯盟的軍隊,而且有一個高效的指揮機構,這樣的對手如果任其自由發揮,則會給整個聯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但是伊修托利軍同樣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數量處於絕對劣勢,因此伊修托利軍需要依託炎之城塞的防禦能力才能對抗聯盟軍隊的數量優勢。
在伊修托利軍佔領整個東艾拉澤亞之後,尤瑟爾對於伊修托利軍的戰鬥力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他認為一旦伊修托利軍有能力突破「星見法陣」的防禦,則單以聖劍騎士團的八萬兵力很難守住炎之城塞——雖然突破「星見法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從伊修托利軍之前的表現來看,他們對於這場戰爭顯然經過了精心的準備——顯然他們不會對突破「星見法陣」沒有準備。而聯盟方面由於教廷與各個王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使得聯盟方面的戰爭動員會比較遲緩,這就是說,駐守炎之城塞的聖劍騎士團將很難得到及時的支援——讓「教廷第一精銳部隊」聖劍騎士團吃一些苦頭,將是長久以來受到教廷壓制的國王們樂於見到的。
我們現在無法知道當時尤瑟爾認識到這種情況時有何感想,但是尤瑟爾在不得不獨自面對炎之城塞在自己手中陷落這一苦澀結果的同時,準備將一個更為苦澀的結果留給了伊修托利軍的總指揮理查德:一旦炎之城塞被攻陷,尤瑟爾將啟動自毀法陣,伊修托利軍將無法利用炎之城塞的防禦能力,他們將不得不在數量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接受會戰。
尤瑟爾的計劃極為現實而且辛辣:伊修托利軍將在取得了一個「皮洛士的勝利」之後,被淹沒在聯盟大軍的數量優勢中——其代價則是炎之城塞百年不落的聲譽以及炎之城塞本身,再加上聖劍騎士團的榮譽、鮮血以及尤瑟爾本人的生命——啟動自毀法陣的人,將無法逃出坍塌的炎之城塞。
作為一個優秀的將領,尤瑟爾深知優秀的指揮官對於部隊的意義,所以尤瑟爾在完成炎之城塞自毀計劃的同時,還策劃了一個「斬首計劃」——其目標就是昔日的弟子,現在伊修托利軍寒冰皇冠騎士團團長羅蘭.斯特萊夫。
由於炎之城塞的備用法陣將會對進攻者釋放「遲緩魔法」,而且距離法陣中心越近,魔法的效果越強——這對於沒有魔法抗性的輕裝步兵有很大的影響——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派出精英戰士佔領位於城塞中心的法陣。而法陣是由尤瑟爾及聖劍騎士團近衛軍駐守的,想要佔領這裡,必須是和尤瑟爾同等水準的戰士——這便是羅蘭(注一)。而只要羅蘭來到城塞中心處的法陣,尤瑟爾的目的便達到了——無論羅蘭死於尤瑟爾劍下,還是戰勝了尤瑟爾之後被埋葬在炎之城塞坍塌的廢墟之中——伊修托利軍都將失去一個強有力的將領,從而在接下來的戰爭中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當尤瑟爾不得不因為自己國家的內耗而去進行一次勝算很小的會戰時,我們不禁感慨命運實在太過捉弄這位聯盟的名將;而在看到尤瑟爾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仍然以自己的名譽和生命為籌碼、殫精竭慮地為祖國贏得一個有力的戰略態勢的時候,我們又不禁對這位聯盟名將偉大的心靈肅然起敬。
而接下來的戰爭進程,雖然和尤瑟爾預料的略有出入,但是大體上沒有改變:先是理查德組織法師召喚赤紅星,擊破了「星見法陣」的外圍防禦;接下來雙方在炎之城塞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交鋒,雙方各自付出了近萬人的傷亡后,聖劍騎士團退入炎之城塞進行守城戰,羅蘭和阿爾薩斯則指揮伊修托利軍的輕裝步兵不分晝夜的攻城。
至於聯盟的援軍,雖然大賢者卡達爾及時完成了戰爭動員——他將艾拉澤亞王國宰相利佛斯以「通敵罪」送進了異端裁判所,原因是利佛斯對動員工作有所懈怠(注二),於是各個國王意識到自己的性命比看聖劍騎士團笑話這件事來得重要,所以動員工作進展順利——但是卡達爾不得不將部隊主力集合完畢之後再向炎之城塞進發,因為之前派出支援炎之城塞的小股輕裝部隊在伊修托利軍的空軍偷襲下損失慘重,而此時聯盟的空軍尚未完成動員——這是伊修托利軍的空軍唯一一次在天空中自由發揮,之後的八年中,伊修托利軍的空軍一直為聯盟空軍所壓制。
沒有及時得到援軍支援的聖劍騎士團終於被伊修托利軍攻上了城頭,並在伊修托利軍不分晝夜的攻勢下逐漸支持不住。而伊修托利軍為了趕在聯盟主力趕到之前拿下炎之城塞,派出了羅蘭奪取中心法陣——至此,所有的情況都在尤瑟爾計算之中——但是尤瑟爾沒有想到,隨羅蘭一同來到中心法陣的,還有一名精通傳送術的法師(注三)——正是這名法師,在羅蘭戰勝尤瑟爾之後,將羅蘭從因自毀法陣啟動而開始坍塌的炎之城塞中救了出來。
最終炎之城塞攻防戰,聯盟方面損失了包括一千一百餘名聖騎士在內的四萬五千部隊,並失去了炎之城塞;而伊修托利軍的損失是三萬五千部隊,其中包括近六百名寒冰皇冠騎士,與此同時,他們也沒有得到炎之城塞。
接下來,伊修托利軍被迫在西艾拉澤亞平原接受會戰,雙方的數量是伊修托利軍十萬兩千對路維斯聯盟四十萬。
注一:
當然,還有阿爾薩斯。
注二:
這只是聯盟官方的說法,而實際利佛斯到底為什麼被投入異端裁判所仍然存在疑點。
注三:
其姓名已不可考,有一種說法是那名法師就是理查德本人,而且在這種說法中,阿爾薩斯也參與了奪取中心法陣的行動。但這種說法值得懷疑,三名部隊最高指揮官同時出現在最危險的前線,不像是冷靜的指揮官應有的舉動,而更像是游吟詩人的杜撰。
五、西艾拉澤亞平原會戰
炎之城塞的攻防戰後,路維斯聯盟雖然失去了「聯盟第一武者」尤瑟爾,「教廷第一精銳部隊」聖劍騎士團也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失去了戰鬥力,但是同時聯盟方面也獲得了一個寶貴的機會:沒有按照原計劃奪取炎之城塞的伊修托利軍將不得不在西艾拉澤亞平原接受會戰——縱觀整個戰爭,這是聯盟方面獲得的最好的一次機會。
與尤瑟爾共事多年的大賢者卡達爾當然明白,這次尤瑟爾用榮譽和生命換來的機會有多麼寶貴——別無選擇的伊修托麗軍將不得不在數量僅為聯盟軍隊三分之一的條件下接受會戰——在這種情況下,勝負基本沒有什麼懸念——聯盟大軍需要面對的問題無非是要付出多大的損失才能全殲敵軍而已。
按照一般的軍事常識來看,本來這場戰爭應該以這次會戰為終點的,但是伊修托利女神來到炎之城塞這一事件,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伊修托利女神之所以會來到炎之城塞,最主要的目的是以女神的神力完成一座超大型的聚魔塔——當然,理查德請伊修托利女神來到炎之城塞,還有另一層用意,我們將在稍後解釋——這種聚魔塔是伊修托利軍掌握的一種尖端魔法技術,通過它可以大幅增強魔法的效果。理查德希望這個聚魔塔可以代替炎之城塞,來使伊修托利軍在防禦中處於有利的地位。但是這座超大型的聚魔塔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建成,即使是藉助於伊修托利女神的神力,也才在眾所周知的「西艾拉澤亞平原會戰」開始后四天才完成——四天的時間,足夠聯盟大軍擊潰伊修托利軍。
在得知伊修托利女神來到炎之城塞之後,大賢者卡達爾隱隱感覺到一絲憂慮——卡達爾並不是畏懼那座超大型的聚魔塔,建造那座聚魔塔更像是伊修托利軍的垂死掙扎,如果聯盟方面馬上發動決定性會戰的話,它不可能在伊修托利軍被擊潰前完工——卡達爾擔心的是伊修托利女神來到炎之城塞之後,聯盟會被「刺殺伊修托利女神」這個的目標所誘惑,分散精力,從而影響「摧毀伊修托利信徒的軍事力量」這一目標的達成——而且「刺殺伊修托利女神」這個目標並不容易達到——聖騎士和寒冰皇冠騎士的個體戰力在伯仲之間,一旦伊修托利軍察覺了聯盟刺殺伊修托利的企圖,很容易部署對應措施。
果然,伊修托利女神來到前線的消息,在被路維斯女神得知之後,路維斯女神通過「聆聽者」洛倫下達了神諭:以正面的會戰吸引伊修托利軍,同時派出精銳小分隊刺殺伊修托利。
大賢者卡達爾的計劃和路維斯女神的計劃,分別指向宗教的兩大支柱:信徒和女神。雖然兩者的身份不同,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各自計劃中的重點目標。但是就當時的具體情況而言,還是大賢者卡達爾的計劃更容易達到「擊潰伊修托利軍」這一目的——雖然這樣會流更多的血,但是「用絕對的優勢兵力去擊潰伊修托利的主力部隊」,要比「用精銳的小分隊在對方的軍營中刺殺一個女神」容易得多,更何況一旦刺殺失敗,對聯盟大軍的士氣絕對是個沉重的打擊。如果因此延誤了時間,使得伊修托利軍的聚魔塔完工的話,將會喪失尤瑟爾用榮譽與生命換來的寶貴機會。
雖然大賢者卡達爾在軍事會議上極力說服法王廳放棄刺殺伊修托利女神這一計劃,集中全部兵力殲滅伊修托利軍的主力部隊。他的提議得到了國王們的支持——通過這種方式取得勝利的話,將會是教廷部隊和隸屬於國王們的部隊共同浴血奮戰得到的勝利;而刺殺伊修托利的精銳小分隊中,清一色的都是隸屬於教廷三大騎士團的精英——倒不是教廷故意排斥國王們的部隊,而是因為隸屬於國王的世俗部隊中,武技達到這次任務要求的人確實是鳳毛麟角。
雖然法王廳也清楚確實是大賢者卡達爾的計劃更加妥當,但是一則女神的神諭不可違背——更何況女神的權威就是教廷的權威;二則國王們的舉動引起了法王廳的警惕——教廷絕對無法容忍國王們趁火打劫,藉助異教徒入侵的機會和教廷討價還價,擴大他們的權利。
經過激烈的爭吵,最終還是決定執行神諭中的方案——像歷史上絕大多數情況一樣,政治上居於統治地位的人或集團,因為私人的既得利益而干涉了軍事上的決定——而這種干涉往往可能導致他們在不久的將來,失去全部的既得利益——而這種干涉恰恰是伊修托利軍總指揮理查德所希望看到的。
理查德在向伊修托利女神建議其視察前線的時候,明確地說明了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希望藉助伊修托利女神之力加速完成聚魔塔,而且希望以伊修托利女神為誘餌,引誘路維斯聯盟做出刺殺伊修托利女神的決定,從而分散聯盟方面的精力,為伊修托利軍爭取渾水摸魚的機會——信徒以自己信奉的神明為誘餌,至少在艾拉擇亞到目前為止的四千餘年的歷史中,只有理查德這樣做過。
如果說理查德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對原有計劃的修訂,是整個戰爭中最為出色的戰略運作的話,這次以伊修托利女神為餌誘使聯盟改變原有的會戰計劃,則是整個戰爭中最為瘋狂的賭博——理查德以自己的全部心智、伊修托利女神以及女神的全部信徒為籌碼的一次賭博。
理查德這次瘋狂的賭博成功后,在戰略層面上的勝負天平趨於平衡,接下來便是雙方在戰術層面上的較量。
伊修托利軍方面,完全是一個拖延時間的戰術部署——輕裝步兵以及重裝步兵這些機動力較差的部隊居於戰線的後方,避免在聚魔塔完工之前投入無謂的消耗中,寒冰皇冠騎士團則作為主力作戰部隊,利用其高機動力和較強的個體戰力在拖延時間的同時盡量減少自己的損失——另外還有一些武技高超的寒冰皇冠騎士隨時待命,準備狙擊聯盟方面的刺殺部隊。
聯盟方面,大賢者卡達爾則制訂了一個包圍敵軍的戰術——在戰線的中央布置少量的輕步兵,在輕步兵兩側布置精銳的重步兵,然後機動力相對較高的重騎兵則布置在兩翼——開戰之後,戰線中央的輕步兵因為戰力較弱,會在對方的攻勢下向內凹陷,這時兩翼的重騎兵則向前突進,擊潰面前的敵人後向內旋轉,和因為輕步兵退後而顯得突前的重步兵一起包圍伊修托利軍。如果這個動作得以完成,被包圍的伊修托利軍將會被很快擊潰——卡達爾甚至安排羅蘭的仇敵艾拉澤亞國王溫達姆.奧蘭德來率領戰線中部的輕步兵——大賢者希望這多少能夠吸引昔日好友的注意力,從而為刺殺伊修托利的精銳小分隊增加一點成功的希望。
遺憾的是,伊修托利軍將寒冰皇冠騎士團作為作戰的主力——近十萬的主力步兵部隊則擺出了一個防禦陣形。眾所周知,步兵部隊的機動力比騎兵要相差很多,聯盟不藉助交戰時己方戰線中部輕步兵部分的自然凹陷的話,是不可能包圍對方的——機動力高的騎兵數量少,不足以維持包圍圈,而步兵部隊則機動力差,無法憑藉自身的機動力完成包圍動作。
另外,由於寒冰皇冠騎士的高機動力,使得聯盟方面無法在機動戰中大規模殺傷他們,只得用重騎兵和對方進行漫長的周旋——投入步兵部隊圍堵寒冰皇冠騎士是不可能的——大規模的步兵移動會使得己方戰線變得七零八落,失去統一指揮,而小規模的步兵部隊移動雖然能夠保持隊形的完整便於指揮,卻不足以封堵住寒冰皇冠騎士的去路。
當發現伊修托利軍只有寒冰皇冠騎士投入作戰的時候,大賢者卡達爾已經意識到聯盟失去了擊潰伊修托利軍的機會,而刺殺分隊被擊敗的消息傳來之後,大賢者卡達爾有一種預感——這次戰爭恐怕聯盟最終會戰敗——敵人的手段十分高明,而更重要的是大賢者意識到聯盟方面的指揮系統不足以保證抓住勝利的機會。
在得知刺殺分隊被擊敗之後,法王廳決定終止會戰——並不是因為刺殺分隊被擊敗使他們喪失了信心,而是因為聯盟方面為了尋找機會讓刺殺分隊秘密穿過對方的戰線,用去了兩天的時間——等到刺殺失敗的消息傳來,距離伊修托利軍的聚魔塔完工只剩下一天的時間了。一旦聚魔塔完成,聯盟大軍就有可能有獵人變成獵物了,而一天的時間則不足以擊潰十餘萬的部隊。
這樣,經過近三天的廝殺,在損失了九百餘名寒冰皇冠騎士和近萬名步兵后,伊修托利軍終於挺過了這次會戰。綜觀整個戰爭,伊修托利軍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在餘下的時間裡,儘管仍然遇到了無數困難,但那都只是戰術層面上的問題,理查德、羅蘭和阿爾薩斯再沒有讓伊修托利軍遇到任何戰略上的危機。
在擊潰聯盟的刺殺小分隊的時候,伊修托利軍俘虜了幾名地位很高的聖騎士,理查德並沒有下令處死他們,而是將他們交還給了聯盟。這一舉動並非由於仁慈,而是出於戰略的考慮——伊修托利軍起初要求用羅蘭的仇敵艾拉澤亞國王溫達姆.奧蘭德來交換他們,遭到了聯盟的拒絕——在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戰役之前,法王廳已經查明了溫達姆對羅蘭所犯下的罪行,並已經剝奪了其信徒的身份,但是教廷是不會和異教徒談條件的——然而要求用溫達姆交換戰俘只是理查德的一個計謀而已,他很清楚教廷不會接受任何條件,否則將有損於教廷的威信。但是由於這幾名俘虜的地位很高,而且包括大賢者卡達爾的戀人——聖鎖鏈騎士團副團長迪莉西亞,所以法王廳必然會對此事進行謹慎的討論。
在法王廳進行討論的同時,伊修托利軍發動了整個戰爭中最為經典的一次閃擊戰。
六、克魯貝斯——伊斯閃擊戰,伊修托利軍擊破五城防禦,突入斯托加德境內
從地圖上俯瞰西艾拉澤亞平原的話,會發現平原的四周都是被雄山峻岭所包圍,只有兩處是例外——東方是炎之城塞所在的「星見之地」峽谷,西方則是山勢相對較緩的斯托加德王國——在斯托加德王國更北方是聯盟的聖都所在地米特蘭,而在斯托加德以東則散布著包括艾拉澤亞首都達拉然在內的五座大城市,達拉然西方約六百公里處,是聯盟和伊修托利軍對決的戰場。在戰場和達拉然之間,是大片的農業作業區以及克魯貝斯、菲爾納和伊斯三座儲存著大量補給的農業中心。而屬於伊修托利女神的世界樹,則位於斯托加德更西方的雅赫維山脈中。
這樣,伊修托利軍要想完成開拓「神之道」這一任務,則必須穿越整個艾拉澤亞和斯托加德。因為數量尚處於很大的劣勢,所以伊修托利軍要絕對避免在開闊的平原上與聯盟展開正面會戰——而西艾拉澤亞平原會戰之後,雖然在聚魔塔的幫助下,伊修托利軍能夠在防禦作戰中佔有優勢,但是一旦伊修托利軍繼續向西挺進,離開了聚魔塔的作用範圍之後,聯盟一定會再次發動正面會戰——只要聯盟大軍能夠在西艾拉澤亞平原獲得足夠的補給,伊修托利軍就無法再向西前進一步。
但是一旦聯盟大軍從西艾拉澤亞平原敗退,聯盟軍隊數量上的優勢將化為烏有——斯托加德地勢極為複雜,根本無法展開大兵團作戰——而且一旦戰場轉移到斯托加德,聯盟甚至連派出較大規模的部隊穿越斯托加德襲擾伊修托利軍後方都不可能。如何迫使聯盟大軍退出西艾拉澤亞平原,現在成為了伊修托利軍是否能成功開拓「神之道」的關鍵所在。
因此,儘管剛剛經歷了驚心動魄的西艾拉澤亞平原會戰,理查德仍然決定馬上組織兩千五百名寒冰皇冠騎士對儲存有大量補給的克魯貝斯、菲爾納和伊斯進行突襲——首先,使用聚魔塔的魔力發動大規模傳送方陣,將這些寒冰皇冠騎士直接傳送到克魯貝斯城中,趁守軍還未反應過來之際,直接焚毀補給,然後不作任何停頓,直撲位於克魯貝斯西方的菲爾納,在焚毀菲爾納的補給后再折向南方,強攻最後一座農業中心伊斯——這個計劃充分利用了伊修托利軍的優勢:一、路維斯聯盟並沒有掌握大規模傳送方陣的技術,所以難以預料到寒冰皇冠騎士會直接出現在自己的大後方;二、寒冰皇冠騎士的機動力遠遠高於聯盟的聖騎士,這樣在寒冰皇冠騎士既不會在突襲時遇到聖騎士的阻礙,又可以在撤退時安然甩掉追兵。
在西艾拉澤亞平原會戰之後三天,伊修托利軍的兩千五百名寒冰皇冠騎士在羅蘭的率領下發動了這次整個戰爭中最為著名的閃擊戰。
突然受到襲擊的克魯貝斯守軍亂作一團,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內即被擊潰,甚至連警報也沒來得及向聯盟大軍指揮部發出。我們可以從一個名為「緋紅」的游吟詩人的詩句中體會出當時克魯貝斯守軍的驚恐程度:
大地的生靈,在痛苦中呻吟;
人類的命運,在血海中浮沉;
克魯貝斯在魔法之光下顫抖;
寒風中傳來了魔物的狂信...
焚毀囤積在克魯貝斯的補給之後,寒冰皇冠騎士在六個小時之後便到達了菲爾納,並在一個半小時後攻下了菲爾納並焚毀了全部補給。然後羅蘭便率領寒冰皇冠騎士向伊斯進攻——雖然伊斯得到了伊修托利軍突襲菲爾納的消息並做好了迎擊的準備,但是這仍然不足以抵擋羅蘭的進攻——如果不是恰巧在伊修托利軍攻城時,伊斯附近的山洪暴發,衝散了寒冰皇冠騎士的隊形的話——在大水延緩了伊修托利軍的進攻之後,路維斯聯盟剛剛動員完成的風暴獅鷲騎士團趕到了伊斯,羅蘭在聯盟的空軍打擊下,不得不退卻了。
但是羅蘭並沒有放棄進攻伊斯的打算,在得到了阿爾薩斯和己方空軍蝙蝠騎士的支援后,羅蘭決定在入夜後再對伊斯發動一次突襲——曾經有部下質疑這樣做是否有效,羅蘭給出了他那句著名的回答:「在戰爭中,精神和物質的比重是三比一。」
果然,聯盟的守軍沒有料到伊修托利軍會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再次進攻伊斯,而且由於風暴獅鷲騎士在剛剛升空后時受到了蝙蝠騎士的突襲,使得伊修托利軍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後,最終得以焚毀伊斯的大部分補給——代價是一千一百餘名蝙蝠騎士的損失,相對的,聯盟方面只損失了三百餘名風暴獅鷲騎士——聯盟的空軍確實優於伊修托利軍,在整個戰爭中,聯盟一直牢牢掌握著制空權。這一事實提醒人們,在戰爭中並不應該迷信制空權。
這次閃擊戰被稱做克魯貝斯——伊斯閃擊戰,它和之前的西艾拉澤亞平原會戰合稱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戰役。
克魯貝斯——伊斯閃擊戰的重大意義,不僅在於迫使路維斯聯盟無法繼續在西艾拉澤亞平原東部與伊修托利軍對峙,而且在於它動搖了聯盟內部某些人對這場戰爭的信心——在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戰役之後,聯盟內部對是否能夠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出現了分歧,甚至已經有路維斯聯盟的國王向伊修托利軍秘密提供援軍了,這些援軍總數約六萬餘人,全部裝備白色的鎧甲。
在三座農業中心所儲存的補給被焚毀之後,聯盟不得不撤回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的五座大城市中。在得到伊斯戰報的當天,大賢者卡達爾就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剩下的補給僅夠聯盟大軍維持一月,若是繼續在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與伊修托利軍對陣的話,也許會導致一場災難性的失敗。為了組織伊修托利軍繼續向西挺進聯盟方面制定了一個依託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五城進行防禦的計劃——將聯盟大軍分散在五座城市中,這樣可以獲得足夠的補給,一旦伊修托利軍進攻其中某一座城市,該城守軍就依託城牆堅守,然後其餘城市則派出支援部隊夾擊伊修托利軍後方。這個計劃確實給伊修托利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由於伊修托利軍的數量不足,所以難於實施圍城打援之類的作戰行動,只能集中所有兵力攻擊其中的一座城市——我個人認為如果此時聯盟用有足夠數量輕騎兵襲擾伊修托利軍後方的話,聯盟方面甚至有可能依靠五城防禦拖垮伊修托利軍。
面對聯盟近乎完美無缺的五城防禦體系,伊修托利軍吃足了苦頭,最後只好決定每攻下一座城市便徹底破壞城防措施,以防被聯盟再次利用。據說理查德曾經苦笑著對羅蘭和阿爾薩斯說:「接下來的戰爭,謀略的用處就不大了,完全是雙方意志的比拼了」
理查德說得沒錯,伊修托利軍在新式攻城器械的支援下,足足用了一年的時間才擊破五城防禦,而代價則是寒冰皇冠騎士團團長羅蘭的陣亡(注一)。
接下來,雙方在斯托加德進行了長達六年的苦戰。
注一:
羅蘭是在進攻艾拉澤亞首都達拉然時陣亡的;也有一種說法是,羅蘭在攻克達拉然,殺死了仇人溫達姆之後便隱居山林了;更有一些游吟詩人說羅蘭並沒有陣亡,十幾年後還在卡那多斯大陸出現過。但對於軍事歷史的研究者來說,最重要的便是達拉然一戰之後,寒冰皇冠騎士團的團長換成了阿爾薩斯,而且歷史學者也沒有發現任何在這之後羅蘭仍然活著的可靠證據。
七、伊修托利軍突破斯托加德,雙方在雅赫維山脈進行的最終決戰
斯托加德南北距離約為一千二百公里,東西方向的縱深約為一千八百公里左右,主要為山脈地形,海拔約為六百至以前千米之間,在東部與艾拉澤亞接壤的地區有少數的丘陵地貌,西方則有一片面積大約為九十萬平方公里的盆地,名為法赫多德王國,在法赫多德王國更西方,則是雄偉的雅赫維山脈,屬於伊修托利女神的世界樹即坐落在雅赫維山脈之中。
我在前面的章節已經提到過,由於斯托加德多為山地,根本展開大兵團作戰,所以雙方在斯托加德陷入了漫長的拉鋸戰。伊修托利軍有一位寒冰皇冠騎士,曾在他的回憶錄中總結了在斯托加德作戰的經驗——在平原地帶,決定戰鬥勝負的是雙方士兵的訓練程度,在山地,決定戰鬥勝負的是士兵的對山地作戰的適應能力,而在丘陵地帶,指揮官的能力則對戰鬥的勝負有最大的影響——斯托加德的情況正好屬於第二種情況。
交戰雙方士兵的士兵的個體能力應該處於伯仲之間,雙方差距比較大的應該是部隊整體的機動能力——但是由於斯托加德複雜的地形,這種差距被大大地縮小了,所以雙方才在斯托加德進行了六年的艱苦戰鬥。
雙方在斯托加德進行的戰鬥,往往是規模在數百人左右的小規模作戰,而且這種戰鬥受到地形的影響太大——同樣的士兵,如果雙方所處的地形不同,結果也會完全不同——複雜的地形帶來的變數太多,處於有利地形的數十名士兵,往往能夠抵擋十倍於己的敵人。
這樣一來,雙方便陸陸續續在各處利於防守的地點修築了一些要塞或是據點,而雙方的戰鬥也大多是圍繞爭奪這些要塞或是據點進行的。往往圍繞一個比較重要的要塞,會進行長達數月的戰鬥,在戰鬥中這個要塞也許會數度易手,只到某一方徹底失去反撲能力,戰鬥才會結束,而勝利的一方,也會付出重大的傷亡。
這種依託要塞進行防守的戰術,是大賢者卡達爾制定的策略,意在消耗伊修托利軍的數量與意志——大賢者並不認為通過這種方法就足以擊退伊修托利軍,而只是將其作為一種爭取時間的權宜之計。在對雙方的軍事力量進行了全面的評估之後,卡達爾認為聯盟方面目前的力量不足以保證戰勝伊修托利軍,而伊修托利軍亦不足以徹底粉碎聯盟的軍事力量,他已經意識到雙方只有在世界樹決戰的時候才能徹底決出勝負,而在那之前,他必須用盡一切方法為己方在那場決戰中增加勝利的砝碼。
大賢者的應對方案是一方面集中聯盟的全部力量準備世界樹決戰,然後利用斯托加德的複雜地形盡量拖延伊修托利軍前進的速度並消耗其數量。
卡達爾提出的世界樹決戰的準備方案中,最重要的要求便是集中全聯盟的力量訓練一批足以在世界樹決戰中壓倒寒冰皇冠騎士的精銳部隊,尤其是在機動力上——卡達爾是法王廳中第一個認識到寒冰皇冠騎士的機動力巨大價值的人——而寒冰皇冠騎士並不是在攻擊力或是防禦力上壓倒了聖騎士,而是通過機動力形成的「重量」一次又一次砸碎了聯盟的戰線。
而依託要塞進行防守的戰術,則是卡達爾用來拖延伊修托利軍前進的速度並消耗其數量的主要方法。這種戰術確實給伊修托利軍打來了很大的麻煩——在伊修托利軍攻入斯托加德的第一年,其戰線曾經一度停滯不前。阿爾薩斯的應對方法是圍困要塞並且切斷其補給,等待飢餓帶給聯盟守軍足夠的傷害之後,再攻取要塞,阿爾薩斯將其稱為「飢餓戰術」。
「飢餓戰術」在剛開始實行的時候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其原因就在於重裝備的寒冰皇冠騎士在山區無法全力發揮其機動力,而輕步兵由於戰力相對較弱,經常會被聯盟擊破其封鎖線,這時聯盟就會趁機向被圍困的要塞輸送補給。
直到伊修托利軍將重裝步兵投入封鎖作戰後,「飢餓戰術」才得以取得預期的效果。而將重裝步兵投入封鎖作戰則源於一次偶然事件——有一次十餘名伊修托利軍重裝步兵在山區迷路,受到近二百名聯盟步兵的進攻,本以為穩操勝券的聯盟步兵驚奇的發現,他們竟然追不上這些重步兵,伊修托利軍的重步兵在山區機動力幾乎不受影響——這十餘名伊修托利軍重裝步兵在山區的速度比聯盟的輕步兵還要快得多!
這次事件之後,在法師顧問團經過多次兵棋推演和士兵演習,在報告中確認己方重裝步兵在山區的優勢之後,阿爾薩斯便果斷地將重裝步兵投入封鎖作戰——具體做法是在輕步兵封鎖線後方配置重步兵機動中隊,一旦輕步兵戰線的某一點被突破,重步兵中隊即立刻進行支援。由於重步兵維持戰線的能力比輕步兵強很多,聯盟在也無法輕易突破伊修托利軍隊封鎖線向被圍困的要塞中輸送補給。聯盟的要塞守軍對這些擁有驚人平衡能力、給己方帶來飢餓與死亡的伊修托利軍重步兵恨之入骨,將其稱為「有八隻腳的蜘蛛怪物」。
於是,在這種「飢餓戰術」下,伊修托利軍用了六年的時間,終於緩慢而又不可阻擋地突破了斯托加德,在攻陷了聯盟的邊境城市伯日丁和伯日丁西方的中立國法赫多德王國之後,伊修托利軍終於完成了開拓「神之道」的任務。接下來,雙方在雅赫維山脈中進行了史稱「史上最長的黎明」的世界樹決戰。
由於發生在世界樹的決戰甚至已經涉及到神的生死,以人類的心靈已經無法容納這種衝擊,所以關於這場會戰的具體情形,反而沒有太多詳細的資料,或者說,詳細的資料已經被故意銷毀。在這裡,我們只能根據伊修托利軍總指揮理查德的回憶錄《湮沒在時間中的真實》中的相關描寫,大體描述一下會戰的過程。
對於一個尚未和世界樹進行融合的女神來說,要想取得世界樹的認同,需要進行以下儀式——將自己的意識與靈魂都注入位於屬於自己的世界樹樹冠頂端,被稱為「靈魂之石」的法陣中,用三天的時間將自己的意識與與靈魂與世界樹進行融合——這個儀式被稱為「蘇生儀式」,進行過蘇生儀式女神便成為了新的最高女神。在這個儀式中,只要「靈魂之石」法陣不出現問題,「蘇生儀式」便能夠順利進行,想要阻止「蘇生儀式」,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破壞「靈魂之石」法陣。
在抵達位於雅赫維山脈中的世界樹下后,為了保護「靈魂之石」法陣,伊修托利軍修築了一座直徑大約為十公里的圓形城堡——「黎明之城」,並在這座城堡中部署了包括七千二百餘名寒冰皇冠騎士,約十萬名輕裝步兵,三萬兩千名重裝步兵,七十餘條白龍和四千隻蝙蝠騎士在內的近十五萬部隊。
而聯盟方面,則投入了包括四千一百餘名聖騎士,五千名風暴獅鷲騎士,十二萬名步兵,以及十萬世俗部隊在內二十三萬部隊,其中應大賢者卡達爾的要求訓練的近一萬的路維斯女神近衛隊則是其中最精銳的部隊——而這些部隊確實也起到了預期的作用。
會戰的大體過程是這樣的——第一天雙方的戰鬥發生在「黎明之城」城門,聯盟在路維斯女神近衛隊中的攻城部隊支援下,順利按照原有的計劃在第一天便攻陷了城門;第二天,由於伊修托利軍派出的刺客成功刺殺了路維斯女神近衛隊中步兵部隊的指揮官,使得聯盟在第二天便將戰線推進到世界樹樹冠的計劃受挫,但聯盟還是在第二天午夜完成了原有的計劃;第三天在世界樹頂端的戰鬥則完完全全是一場混戰,經過三天不眠不休的戰鬥,雙方士兵差不多都失去了理智,完全是靠已經接近於瘋狂的意志來支撐**作戰。
最後在聯盟就要攻到「靈魂之石」法陣之前的時候,伊修托麗女神的「蘇生儀式」儀式完成了,這場慘烈的會戰才得以結束。雙方在這場會戰中死亡的總人數接近於三十萬——根據伊修托利軍總指揮理查德的回憶,當時的世界樹就像是不斷從樹冠向四周灑落血液一般,將世界樹和整個「黎明之城」染成了紅色的修羅場。
在經過長達八年的苦戰後,伊修托利軍憑藉著全軍上下高度的互信、良好的訓練、三人指揮小組和法師顧問團的出色指揮,再加上異常堅定的信念和不錯的運氣,終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留給後人的,除了令人熱血沸騰的戰鬥、令人敬仰的英雄傳說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留給後人很多意味深長的啟示:
路維斯聯盟並非亡於伊修托利軍這一外患,而是亡於自身的內憂,這一點已經為人所公認,但是在之後的歷史中,為何又有無數國家重複了路維斯聯盟的命運?
理查德在近兩千年前就已經建立了參謀本部的雛形,而為何毛奇元帥建立現代參謀本部制度時,會被人們認為是毛奇元帥的原創?
在人們看到路維斯聯盟法王廳在西艾拉澤亞平原會戰前為了眼前的私利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失去了擊潰伊修托利軍最好的機會,最後終於失去了全部利益的時候,一定會唏噓不已,但為何這種目光短淺的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比比皆是?
或許,伊修托利軍總指揮理查德回憶錄中的一句話能夠解釋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多少道德體系和思想體系經歷了被發現、被忘卻、被重新發現、被再次忘卻、過了不久又被發現這一連續過程,而每一次被發現都給世界帶來了魄力與驚奇,好像它們是全新的,充滿了智慧。之所以會如此,並不是由於人類精神的多產,而是由於人類的無知。」
或許,通過閱讀歷史,我們可以少重複一些前人已經犯過的錯誤,而這便是我撰寫這篇論文的目的——即使人類的命運陷入無法預測的螺旋,也強過一成不變的循環。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