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御駕親征
六一日過後,武凱的大明王朝就算是正式掛牌營業了。
雖說整個登基大典十分簡陋,頗有種草台班子的即視感不過只要觀看過閱兵式上的機槍掃射、擲彈表演等節目,就沒有誰會覺得這個草台班子根基不穩——主席他老人家那句『槍杆子里出政權』,正是這個年代最真實的寫照。
但光靠槍杆子治國也不是長久之計,尤其是接收群臣朝拜時,武凱大略往下一踅摸,竟找不出幾個地道的文臣,心裡就更覺得不踏實了——他畢竟沒有純正的白頭山血統,先軍政治這玩意也不適合做大明王朝的基本國策。
好在武凱在大宋經商幾年,倒還積累了一批商業人才,勉強能把稅收什麼的整明白,否則這草台班子想要維持下去都是難題。
有鑒於此,武凱在登基之後第一個命令,就是建立中央大學,然後從現役軍官里選出一批精明強幹的,突擊培養成合格的地方官吏。
以目前的師資力量來看,要想培養出什麼經世濟民的大才,可能性怕是低了點,但只是集中力量培養一批還算稱職的低級官吏,勉強還是可以做到的。
這事早在登基大典之前就已經開始籌備了,因此武凱頒下旨意之後,不過六七天的功夫,中央大學便一切準備就緒,只等著舉辦完開學典禮,就正式開始教學授課。
只是這第一批學生的數量,比起武凱最初預計的還要少了近半。
他本來打算第一批招收五百人來著,但符合條件的底層軍官實在不多,有一些身處要職的,也不方便立刻脫崗學習——因此一共也才海選出了兩百六十多人,後來武凱只好又從倭人帶路黨中選拔了三十幾個『忠君愛國』的,這才勉強補足了三百之數。
學校現階段主教大明刑律、基礎管理、應用算術、兵法韜略等科目,然後可以按照個人愛好選擇輔修農學、刑偵、歷史、海運、建築設計等科目。
當然,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至於儒學經義、詩詞歌賦什麼的,則被武凱選擇性的無視了。
這要是擱在大宋,估計又要惹得群情激奮了,但武凱身邊本就沒什麼文臣,反倒是那些倭人勛貴有不少痴迷於儒家文化的,不過現在他們的意見根本無足輕重。
總之整個六、七月份武凱忙的是不可開交,同時也是在不斷犯錯不斷糾正中摸爬滾打著——別說是處理政務了,就連臨時編篡的教科書都是邊講邊改,有時候實在分不出對錯,乾脆就整篇刪掉了事!
好在上學的都是一群糙漢,又是陞官前的強制教學,對『學問』什麼的也沒那麼較真兒,否則就憑這混亂的教學過程,學生們怕是早不幹了。
到了七月底,一批『勞動改造』完畢的高麗國官員補充到了基層,這才讓新成立的大明王朝逐漸穩住了陣腳——雖說這些高麗人也沒幾個經世濟國的大才,但畢竟是有多年理政經驗的,處理起一般事務堪稱駕輕就熟。
相比之下,日本這邊就顯得有些差強人意,因為全國都是採取分封制,甚至連村鎮一級的財稅、軍隊都是獨立運行,所以那些日本的『公卿士族』基本沒幹過什麼正經事,就是一天到晚打扮成孔雀開屏的樣子,然後到處閑扯淡玩兒!
本來武凱也曾猶豫過,要不要弄幾個學問過硬的高麗人,填補中央大學的師資力量,不過考慮到『隊伍純潔性』,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就這樣,大明王朝磕磕絆絆度過了最初的『百日囧政』,正打算穩住腳步再接再礪,卻又迎來了一場更大的考驗——九月初,女真人再次興兵南下了!
按照眼下的形式,新生的大明『帝國』其實是不適合出兵干擾的,漢軍大部分需要鎮守日本,皇協軍又都布防在高麗國邊境,一時間根本抽調不出多少兵馬,即便能趁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也無力大肆擴張。
屆時八成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打完就撤,勝利果實怕是會落入別人之手;如果長期駐紮在汴梁附近,又有彈盡糧絕的危險!
所以大明採取隔岸觀火的方針,並趁著中原大亂收攏漢民,等幾年之後實力足夠了,再鯨吞宋金兩國才是上策。
但是……
這個上策一點都不爽啊!
當初武凱聽說宋徽宗要把自己交給金軍,給銀術可抵命的時候,就下定決心,有朝一日要讓那廝明白這究竟是一個多麼可悲的決定!
現在若是任由趙佶父子落入金國手中,他屆時還上哪裝逼去?!
再說了,當初武凱也曾答應過岳飛,等在海外站穩腳跟之後,就會率領大軍會去解救黎民百數,使他們免遭女真人的屠戮——如今總不好食言而肥吧?
於是召集朝臣一番商談之後,武凱力排眾議【其實也沒幾個堅決反對的】,決定從日本抽調一萬漢軍、兩萬皇協軍,再從高麗抽調五千漢軍、一萬皇協軍、兩萬高麗僕從軍,共計六萬五千之眾,先在山東登陸,然後打著宋軍的旗號趕赴汴梁,等到了東京汴梁附近,再改旗易幟、伺機而動!
因為漢軍中的骨幹有近半都是官軍出身,府庫里也還保存著不少宋軍的制式裝備,趁著中原大亂時行軍,只要沿途小心一些,應該可以做到魚目混珠——即便真有人看出問題,怕也不敢主動挑釁這支數萬人的大軍。
整個計劃的制定,並未遇到什麼阻力,但當武凱提出由驃騎大將軍武松、國舅韓滔輔佐太子監國,自己帶著林登萬、岳飛等人御駕親征時,卻幾乎遭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對。
吵了足足半個月之後,武凱不得不再次力排眾議——或者說是獨斷專行的定下了御駕親征之事。
眾人無奈,只得又從牙縫裡擠出了五千漢軍、兩萬皇協軍、兩萬僕從軍,給武凱湊足了十萬之數,有這等兵力,再加上漢軍營的火器之威,只要不是去故意作死,至少能保證從大宋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