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相關資料

大理白族相關資料

節日風俗

白族的節日和盛會多集中在每年的3-4月之間。

白族的三月街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

大理白族的三月街,又叫「觀音市」,是白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在大理城西的蒼山腳下舉行。節日期間,滇西各少數民族前來大理,進行物資交流和文藝體育盛會,共同歡慶節日,除此以外,還舉行賽馬、滇戲、花燈等各種活動。每天與會者多達數十萬,盛況極為空前。

白族繞三靈每年夏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

,提供最新手_打_版小說閱讀

繞三靈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傳統歌舞節日,是白族人的狂歡節。屆時,大理、洱源、賓川、巍山等地的白族群眾,無論男女老少,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成群結隊地來到蒼山洱海,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地遊行和祈禱。在大理有一句「繞三靈」的俗語:三日逛北,四日逛南,五日返家園。

在大理白族家庭里,兒子成婚後即與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凡客人光臨,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講究的茶禮;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點。

當大理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在舉行婚禮時,男方要在正喜日(即結婚日)的前一天晚上.邀請鄉寨中會唱滇戲的民間藝人在事先搭好的彩棚下唱戲,或請人演唱吹吹腔、大本調:新郎到女方迎親時,到女方家門口常常會被女方的長者攔住.要新郎對對聯,這被當地人稱為「考姑爺」,新娘一進男方的門,就有很多等著準備掐新娘的人.據說掐了新娘的人就能沾上喜氣。洞房門檻上要放一隻馬鞍.門上要掛篩子、鏡子和弓箭這些帶有祝福之意的吉祥物: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后,會爭坐枕頭。據說誰先坐到枕頭上,誰就可以當家。

大理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為尊貴。所以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色皮質或綢緞馬甲,腰系皮帶或繡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在洱源縣西山地區.每個成年後的白族小夥子都會身挎一個小巧玲瓏的繡花荷包。荷包上綉著「雙雀登枝」、「鴛鴦戲水」等字樣:這是他心愛的姑娘送給他的。白族女子服飾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淺色藍上衣,外套黑絲絨馬甲,腰系繡花短圍腰,下著藍色寬褲,腳穿繡花「百節鞋」。未婚女子梳獨辮盤於頭頂,並以鮮艷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婦女結婚後髮式改為挽髻:

大理白族民間有「打發兒子招姑爺」的習俗,也就是說,男女在戀愛關係確定后.如果男子想入贅到女方家裡,只要雙方父母同意即可,入贅男子地位平等,但要改為妻姓,且同輩人之間只能以兄弟姐妹互稱,禁忌把入贅的男子稱為「姐夫」、「妹夫」或「姑爺」。

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居建築獨具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為封閉式建築,正房對面的院落圍牆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勻稱,外觀十分優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還非常注重裝飾,使照壁顯的更加高雅秀麗。

大理白族地區的日常飲食,隨當地物產不同而有所差異。平壩地區的百姓以稻米、小麥為主食,住在山區的則以玉米、蕎子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蘿蔔、茄子、瓜類、豆類及辣椒等。在白族飲食習俗中,生皮是白族特有的菜肴。這是將整隻豬或羊置於稻草火上烘烤。待烤至半生半熟時,去毛再烤,直至皮肉呈金黃色時為止。吃時將肉切成肉絲或肉片,佐以姜、蔥、蒜、燉梅、辣椒、芫荽等調料,又香又鮮,為款待貴客的民族佳肴。

白族的民俗風情還很多,諸如對聯習俗,過年習俗,擇地習俗,取名習俗等。節慶習俗中還有洱源海燈金,劍川百寶山歌會等都獨具特色。

親鄰善友,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忠君報國等儒學精髓,是白族人「耕讀傳家」的主要文化脈胳,在嬰兒剛出生時,長輩便對他們寄予了這種希望,直至每個人的成長、壽終都有整套的「本主文化」在誘導著每一個白族人。讓他們在一種既有宗教色彩又有良知教育的文化系統中度過一生。家中生下小孩要到本主廟敬香,或請本主給小孩賜名,人們認為得到本主的庇護,人的一生會常享吉祥平安,健康長壽。進校讀書後,成績優良,在取得一定學歷后也要以一定的儀式去酬謝本主。成親時要到本主廟去敬「喜神」,乞求本主賜予婚姻美滿,兒女雙全。成家立業,獲得財運,事業成功也要感謝本主的恩澤。每年的農業生產都要不定期地祈求本主保佑風調雨順,燒香敬果,念咒祈禱。人死後,要寫一道「告山文」向本主報到,請求本主給死人開一張去陰間的通行證,保佑他們的靈魂得到安寧。

少數民族對男女的稱呼

藏語中,稱呼帥哥,叫「色狼」(我這裡都是寫譯音),稱呼美女,叫「色魔」。呵呵,看來美女還是比帥哥厲害。對女人的稱呼也是不同的,已婚女子叫「已摸」,未婚的女孩叫「不摸」。未婚但是已訂婚的女孩叫什麼我不記得,但是有人說:「叫『半摸』!」雖然是個玩笑,可譯成漢語還是比較形象的。

傣族一般稱年輕女人叫「騷哆哩」,年輕男人叫「貓哆哩」,小女孩叫「小龍英」,小男孩叫「小龍崽」,老年女子叫「老咩桃」,老年男子叫「老波桃」。如果說這女子不錯,就說她是很「騷」的「騷哆哩」。要是想說某男子很棒,就說他是很「貓」的「貓哆哩」。不過,要成為傣家的「貓哆哩」不是件容易的事。上門當女婿還得做三年苦力。但要是你戴著眼鏡,那待遇就大不一樣了——時間可以減半。

愛伲族一般把男子稱為「阿力」,女子稱為「阿布」,是至今還在採用父子連名制的一個民族,父親名字中的最後一個字,為兒子的姓,據導遊說這樣可以防止近親結婚。把男人稱為「阿力」是希望其擁有力量。而女人為「阿布」,多半與織布有關。

在白族,名稱便成了「金花姑娘」和「阿鵬哥」,估計很多人都知道五朵金花。他們的三道茶是歡迎賓客的尤物。而掐新娘更是極具特色。

彝族的「阿詩瑪」和「阿黑哥」估計更是家喻戶曉。但是,「阿黑哥」這樣的好男人恐怕現在成了稀有動物,而「阿白哥」和「阿花哥」倒是越來越多。

在基諾族的發音里,男女的稱法就比較好玩了。男為「喲科」,女為「咪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失身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失身記
上一章下一章

大理白族相關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