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章 有傷人和的決定
崇禎對於京城裡和各地傳上來的反應十分滿意,大明還是正統的朝廷,他還是老天爺的親生兒子。
聖旨一下連京城的百姓被抓了兩萬多的親朋好友都有些義憤填膺恨不得反賊不得好死了,甚至於比起后金來還要很,也並不是外面的人有多可惡,只是崇禎拿到示弱的聖旨勾起了他們心中的某種情緒。
至於自己聖旨中所提到的禪讓,崇禎還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他當然不會天真的以為這一道聖旨就會把寧致遠的實力瓦解,而他在聖旨中把寧致遠大夸特誇,什麼忠良之後,國之重臣,擁兵數十萬,所以特封信王,只有寧致遠帶兵回京解決了這次的兵亂,他會禪讓...
崇禎現在自己想起來都有些嚇著自己了,這種前無古人後也基本無來者的事情要是真的奏效了,他覺得史書上至少會給他冠上一個文武雙絕的千古一帝稱謂,不過他也只是想想而已,怎麼也不會樂觀的起來,這道聖旨總的來說還只是會讓百姓有些仇視寧致遠,最大的效果莫過於此了。
京城一千多萬的人口已經暴漲到了近兩千萬,反賊圍京一時周邊郊區或是小縣城的百姓有了不少下意識湧向了京城造成人口的劇增,再加上增援不斷的官兵,京城已經密密麻麻,兵力達到了五十萬,若不是現在不用外出排隊式的送死,只拍現在天神下凡也管不了京城百姓的安慰。
哪像現在,盧象升還帶著這數十萬的官兵日以繼日的訓練著,現在崇禎也發現了,自己最欠缺的就是時間,但可惜以前有時間的時候卻沒有珍惜,只是在渾渾噩噩混日子。
盧象升表示只要給他一年的時間,這五十萬的官兵他一定能收復失地,這讓崇禎看到了希望,不過這一年的時間在現在來說實在太過艱難,不是守不了京城一年,而是眼下的情況京城等同於絕收,這樣的情況下靠什麼吃飯?
各處的援兵到來的時候城外的反賊並沒有多加阻攔,但是每每有過大批的物資運送他們就會很積極,現在靠的還只是今年稅收的秋糧剛剛入庫能撐上一段時間,或許還能讓官兵撐上更長一段時間,但是...還有這麼多的百姓呢?
之前已經閉城近兩個月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崇禎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只能任憑那些沒有吃的百姓離開了,郊外的百姓回到他們自己的家中,以那些賊人造反還要立牌坊的尿性也不會傷害這些百姓,盧象升和楊嗣昌不久之前就已經想到過了這個問題,對此兩人的意見相反。
盧象升說的就是任憑這些百姓回鄉種地,還能收養生息暫緩困境,畢竟朝廷怎麼樣也占著大義,崇禎很贊同,但是楊嗣昌的話讓他有些猶豫。
「若是百姓真的能夠自由出入了,回到自己家中相安無事,這些反賊不會加害他們,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陛下真的以為這些百信還能因為那道聖旨而憎恨他們?」
聖旨終究只是靠著一個原本強大的朝廷示弱而產生的巨大落差來引導情緒,崇禎很恨那些反賊,但是從他們的做法中也知道那些反賊真的很容易被百姓接受。
打倒地主分糧食,不欺百姓不欺民,怎麼看他們都不像是反賊,就像他的聖旨在寧夏和兩廣沒有產生半點波瀾一樣,已經深受好處了的百姓不會被輕易忽悠。
「開放城池只怕就算不是外地的百姓在見著出城相安無事之後也會出城吧?」楊嗣昌緊接著又提出了一個問題,「長此以往就算陛下的軍隊練兵多麼精銳,只怕也無力回天了吧?還有兩廣寧夏現在正在廣開科舉...」
崇禎猛地抬起頭,被這句話真的驚住了,這件事他怎麼會不知道,當時也只是也不過在他已經痛的毫無知覺的傷口上撒了一包鹽而已,而現在傷口又開始痛了。
不管從哪方面看來,對方都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體質了,已經越來越像一個朝廷了,他不得不破釜沉舟!
楊嗣昌臉色平淡如水,但是崇禎卻顯得有些陰鬱,但兩人都明白如果真的這麼做意味著什麼,這也是楊嗣昌之所以特地等到盧象升走了之後在談論這個話題的原因,有傷人和。
這就意味,京城的很多很多百姓將會死在這兒,沒有任何作用的死在這兒,這一切就只是不想讓反賊發展的好一些而已,可能要死傷數百萬人!
崇禎沉默,他在思考,不是在思考利弊,因為正常人只要考慮到那會造成的劇烈後果就會知道弊大於利,他只是在問自己,自己心裡到底想不想這麼做。
「盧愛卿說,現在還有著糧食運入京城,以後憑著兩廣和寧夏的雙面進擊,大明所有的地方都會逐漸失陷,也不會有糧食運來了,秋收糧食庫存雖然多,但不放百姓出城的話可能會死傷千萬以上...但如果放他們出城的話,只要朕的軍隊練好了,以大義之名可以收復失地不會困難...」
崇禎的聲音很輕很小,楊嗣昌一愣之後身居一躬準備退下了,有些事,總有人做的。
「楊愛卿...」崇禎頓了頓,嘆著氣道,「辛苦你了...」
「願為皇上赴死!」楊嗣昌斬釘截鐵,他從來都是崇禎的忠臣,鐵杆屬下。
.........
「哀家...真的懷了身子?」張嫣語氣輕柔中帶著一點疲倦,全然沒有了往日的威嚴氣勢。
王承恩眉頭都擠成了一團但是簾內張嫣是看不見的,遲疑了半息點了點頭道,「太后,還是保重身子吧,小人打聽到,這寧大人可是還沒有子嗣的...」
聽著下人如此直白的話張嫣臉頰變得羞紅,但是還是不動聲色,不可否認她是有些開心,但是更多的,是糾結。
「城外的狀況如何了?」張嫣很生硬地撇開了話題。
「已經覆水難收了,大明已經幾乎失陷,皇上已經下了禪讓的聖旨讓寧大人來京,若是真的來的便會想盡辦法除掉吧,若是沒來,現在盧大人在日夜練兵,準備決一死戰了...」王承恩一一說著,崇禎讓王承恩作為張嫣和自己的傳話筒,沒有說有什麼不能說的,王承恩知道崇禎這是在儘力地示好。
「禪讓?」張嫣聲音加大了幾分,滿是不可思議。
王承恩苦笑,太后很激動,但是也遠超常人了,一般人只怕會以為自己在做夢,就是自己在聽聞皇上這道聖旨的時候都呆傻了許久了,實在不可思議。
張嫣確實很驚訝,她已經很久都沒有讓自己的侍女下去打聽什麼消息,顯得對什麼事都漠不關心,但是怎麼又能真的不在意呢?只是張嫣已經不知道,自己關心的到底是大明還是...那個反賊了,至於禪讓...
若是以前的張嫣她會覺得要是事情真的能成對她來說是最好的結果了,大明是她的一切,寧致遠她也有著莫名的情愫,但是現在,因為崇禎的猜疑張嫣和他鬧僵,孤單蔓延感情發酵讓她更現實也不去做這些美夢了。
誘惑很大,但是張嫣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過是誘惑寧致遠進京罷了,這是崇禎的殊死一搏,僅此而已。
連禪讓都說出來了,以後豈不是會名正言順了?
不知不覺中,張嫣在按照寧致遠那方的思路想了下去,那麼唯一的問題就是...或許就在王承恩身上了。
那種乾嘔的感覺再度襲來,張嫣無奈地讓王承恩下去了,至於那個看病的御醫到底怎麼了,她沒問,也不用問。
躺在寬廣柔軟的大床上,諾大的房間里冷清無比,張嫣有些自嘲地想道,宮中真的就王承恩這個老人對她最好了,連自己懿安宮的幾個侍女都是崇禎的眼線。
張嫣還在為了當日寧致遠差點死了的事情釋懷,雖然本意還是為了他好,她覺得自己是個壞女人也沒臉見他,只是肚子真的有了一個孩子了,寧致遠也至今無後...
女人都是多愁善感的,張嫣不能狠下心來帶著自己未出世的孩子一起去死,因為上一個孩子就已經這麼死了。
.........
李定國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竟然成了弱勢的一方,他竟然被包圍了,三方,不,被四方兵力包圍了。
這四方實力分別是陝西的洪承疇,河南的左良玉陳永福,以及張獻忠,是的,張獻忠,李定國一開始也是有些懵的,但是又覺得自己這麼差異有些奇怪,現在自己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了吧,不過也正是因為強大才會這樣。
強大的讓他們害怕的都官匪勾結了,當然了以李定國手下這麼多人能打能跑的屬性就算被十面埋伏他也吃不了虧,但是正面對上也終歸逃不了好,攻了一面城又遭到其他三方的背後偷襲,他終歸只有五萬人,讓他對付算得上精銳的二十萬士兵實在牽強。
李定國覺得自己已經不能這麼下去了,因為結果是必然的,他就算再自大也知道自己搞不定眼下的情況了,他現在能做的就是不要消耗自己的兵力了。
寧夏大軍有五十萬,加上甘肅延綏的加起來一共有七十萬,其中騎兵二十萬,這都是精銳中的精銳,若是算上預備兵役的人選隨便選出兩百萬可用之兵不在話下,甚至可以更多,這等實力可以說絕對算得上可以橫掃天下,再加上收服蒙古可以整出三十萬的精銳騎兵,實在不應該打得如此猥瑣。
但李定國就是打得如此猥瑣,因為他知道踏平天下是早晚的事情,不過大軍壓境只會讓他們更加同仇敵愾就算攻下一城也會有下一城,不僅百姓受苦自己也麻煩,攻城會死很多人,所以他打算嚴格遵循寧致遠提出的理論。
出兵前還覺得完全不需要,只要大軍壓上就可以了,但是現在想起來實在羞愧萬分,那理論很簡單,叫做小城包圍大城,就是將這些反賊認為很難防守的小縣城全都經營起來,那就算他們佔據了易守難攻的大城,他們也沒有後路了。
他們會發現自己已經被包圍了。
這樣算下來,大本營西北還需要至少二十萬人看守,均攤到各縣各地,就算是百萬的兵力也是相形見絀,不過勝在安穩,敵人就只能等著死亡了。
李定國嘆了口氣,自己還只能是一個堅定的戰略執行者啊,他也會想著自己在京城裡的那倒霉哥哥,李定國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是也不是傻子,李定方為什麼在京城他也明白,不過他對寧致遠也不可能有什麼不滿,對於自己哥哥的決定只能默許,甚至覺得這是必須的。
先不說這件事並不是致遠的主意,他們兩兄弟跟著人家混的風生水起,寧致遠也確實讓他們感到敬佩,怎麼可以讓他感到威脅呢?這也不地道。
.........
寧大官人的心情隨著隊伍的推進也變得越來越不耐了,由一開始的閒情逸緻變成現在感覺在浪費生命。
隊伍的八萬人大軍分為兩千人一組四十組,然後這支隊伍終於開始發威了,江浙江北江西三省幾乎是同時快速推進著,效率爆表,三天下來重新匯合的時候,隊伍已經只剩下了五萬人了,其餘的都是分散留在了各縣各地。
寧致遠現在並不缺錢,可以說他現在是大明乃至世上最富的人啦,那種帶著紅色的生意遍布各地,後來的和根本就不算什麼,所以在江浙一帶也沒有那麼饑渴的搶劫大戶。
不同於他之前在大同那麼義憤填膺出大戶分田地,就像現在他可以暫時容忍那些官員還在原地,也同樣可以留著這些可能為富不仁的地主。
當然也不是寧致遠想留,只不過是這江南一帶的富商地主實在是有些多,寧致遠覺得自己可能搶了一地然後傳到下一個地方那些富商就會聯合起來阻礙自己的攻城,狗急尚且跳牆,何況是人呢?這些富商地主手下的夥計佣戶無數,要是真的聯合起來那些沒飯吃的百姓誰會管你是誰還不是聽從東家的吩咐,比起當官的來更麻煩。
所以人就是群居動物,就算是在低等的人只要聯合起來就會有著強大的力量,連寧致遠現在都覺得麻煩不願意招惹。
就在這無公害的懷柔政策中,寧大官人一路走著留下隊伍然後當地找人,進展越加順利。
忠臣很多,但是在大勢面前上來送死的不僅需要一顆忠誠的心,更需要有送死的覺悟。
來送死的和前幾天想必著實不多了,寧致遠知道或許更多的忠於大明的只是隱於朝野中之外不為自己效力而已,寧致遠也不需要這樣的人,他覺得人啊,最重要還是認清事實。
何況救了千萬人的他怎麼也不覺得自己大逆不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