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諸葛亮和蜀漢人才
現在對於諸葛亮在蜀漢的統治,有兩個比較出名的爭議點一個是諸葛亮有沒有打壓蜀漢人才,導致其死後蜀漢無人;另一個是不是因為諸葛亮數次北伐大傷國力,最終導致蜀國滅亡。
歷史上諸葛亮本人對於政務事無巨細,所以還有不少人認為因此後主劉禪的政治能力因此沒能得到鍛煉,導致其後來最終墮落。
【事無巨細】
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獨掌大權,他曾經精簡官職,修訂法制,還向百官發下文告說:「所謂參預朝政,署理政務,就是要集合眾人的心思,採納有益國家的意見。如果因為一些小隔閡而彼此疏遠,就無法到不同意見,我們的事業將會受到損失。聽取不同意見而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同扔掉破草鞋而獲得珍珠美玉。然而人們很難做到這一點,只有徐庶在聽取各種意見時不受困惑。還有董和,參預朝政、署理政務七年,某項措施有不穩妥之處,反覆十次徵求意見,向我報告。如果能做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像董和那樣勤勉、盡職、效忠,我就可以減少過失了。」
他又說:「過去我結交崔州平,他多次指出我的優缺點;後來又結交徐庶,得到很多啟發和教誨;先前與董和商議事情,他每次都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隨後又與胡偉度共事,他的多次勸諫,使我避免了很多失誤。我雖然生性愚昧,見識淺陋,對他們給我的教益不能全部吸取,然而和這四人的始終很好,也可表明我對直言是不疑的。」
據《襄陽記》記載,諸葛亮曾經親自校對公文,主簿楊顒(楊儀同宗)徑直入內勸他說:「治理國家是有制度的,上司和下級做的工作不能混淆。請您允許我以治家作比喻:現在有一個人,命奴僕耕田,婢女燒飯,雄雞所曉,狗咬盜賊,以牛拉車,以馬代步;家中事務無一曠廢,要求的東西都可得到滿足,優閑自得,高枕無憂,只是吃飯飲酒而已。忽然有一天,對所有的事情都要親自去做,不用奴婢、雞狗、牛馬,結果勞累了自己的身體,陷身瑣碎事務之中,弄得疲憊不堪,精神萎靡,卻一事無成。難道他的才能不及奴婢和雞狗嗎?不是,而是因為他忘記了作為一家之主的職責。所以古人說『坐著討論問題,作出決定的人是王公;執行命令,親身去做事情的人,稱作士大夫』。因此,丙吉不過問路上殺人的事情,卻擔心耕牛因天熱而喘;陳平不去了解國家的錢、糧收入,而說『這些自有具體負責的人知道』,他們都真正懂得各司其職的道理。如今您管理全國政務,卻親自校改公文,終日汗流浹背,不是太勞累了嗎?」諸葛亮深深表示感謝。
《魏氏春秋》中蜀漢使者也曾經說過:「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數升。」《三國志》更是明確說了:「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但這些都不能代表諸葛亮就能把什麼事情都做了,他說到底也就個人,做的事情也是有限度的。而且劉禪雖然一直成都,但諸葛亮在成都的時間並不長。
歷史上蜀漢的政治中心毫無疑問是在成都的,這點並不隨著諸葛亮轉移而轉移,劉禪繼位和諸葛亮掌權都是在建興元年(223),諸葛亮在建興十二年(235)去世。其中建興三年(225)諸葛亮發動南伐,建興五年(227)就已經北上漢中準備北伐,一直到去世都基本待在前線,也就是諸葛亮雖然名義上掌權十二年,但實際上待在成都並沒有幾年,所以劉禪有著大把的時間參與朝政,這還不說諸葛亮本人也沒有阻止劉禪參與其中,所以說劉禪在政治方面的發展並沒有被諸葛亮所阻礙。
【人才爭議】
諸葛亮死後,後世有逐漸流傳「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和真實的歷史也是比較相符的,蜀漢在後期人才凋零,基本上沒有什麼人能做頂樑柱。
現在也有人說這和諸葛亮打壓蜀地人才有關,但這種說法不符合實際。諸葛亮在歷史上打壓的李嚴、廖立等人,原因都是出於他們自身,並不是諸葛亮主動打壓他們的,說諸葛亮大權獨攬,其他人沒有發揮空間也是不對的,要知道楊儀就是諸葛亮身邊的長史,楊儀本人性格不好,愛得罪人,卻能被諸葛亮所用,就是因為他能幫助諸葛亮處理很多事物,這就很說明諸葛亮一個人是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幹完的。
再者來說,蜀漢後期的一些政治、軍事上的主要人物,也大多都是諸葛亮提拔起來的,像蔣琬、費禕、董允,以及姜維、王平等人都是在諸葛亮時期開始出頭,並且被其留給劉禪的,這些人凋零后,蜀漢反而就沒有什麼新生代人才了。在正史上諸葛亮其實是給劉禪培養一批人才的,蜀漢人才逐漸不足,是在劉備死後就已經開始,在諸葛亮死後更加明顯而已。
諸葛亮壓制蜀漢人才只是一個腦補的想法,真實的歷史是劉備那一代人才斷層后,蜀漢的絕大部分人才都是諸葛亮時期所出,諸葛亮死後,蜀漢人才反而開始再次斷層。
【益州本土不怎麼出人才】
在三國時期,益州本土並不怎麼出人才,包括劉備時期的關羽、張飛、龐統、法正以及諸葛亮時期的魏延、楊儀、蔣琬等人都不是益州人。
像益州本土出身的代表人物現在大多人都認為是張任,然而在正史上張任還比不過馬忠,張任因為戰敗被殺,其實上沒有一點出色的戰績和功績,所以益州本土派代表人物其實要說的話還是趙韙,趙韙出身益州巴西郡,是劉焉、劉璋之下的二號人物,平定甘寧等人的作亂,威懾荊州劉表,有足夠的戰績和資歷,要比張任強的多,然而叛變失敗被殺,也談不上多麼出色。
縱觀整個漢末和三國時代,在劉焉、劉璋、劉備以及劉禪時期,益州並沒有什麼太拿的出手的人才。
而且還不僅如此,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蜀地都不怎麼出人才,尤其是在政治和軍事方面更為明顯(注1)。
注1:我個人知道這話有點傷人,但蜀地歷史上文學家數量還不算少,政治以及軍事家就真少的可憐了,漢末三國時期並不是一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