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
德國人展現了他們色厲內荏的一面,在英國對他們表示了在薩摩亞問題上的讓步之後,他們見好就收,擔心被中英徹底趕出遠東地區,同意放棄跟西班牙關於菲律賓的轉讓協議。
德國退縮了,其他國家就好辦了。
西班牙表示願意參與商討,因為他們在古巴已經派了二十萬軍隊,現在美國還介入了這裡,他們已經完全無法控制局面,希望藉助國際社會的力量,保證他們在殖民地的利益。
荷蘭、法國也願意參加,美國最後決定響應英國的邀請,墨西哥以古巴、波多黎各有大量墨西哥商人經商為由要求參加,被允准。
最後反而是挑起問題的德國被排除在外,他們得到了薩摩亞后,就對西班牙殖民地問題失去了發言權,成了相關利益的無關方。同樣被排斥在外的,還有菲律賓和古巴的起義軍。
而且會議放在倫敦,而不是俾斯麥時代一直在柏林進行,這也讓德國人在情感上頗為失落。俾斯麥時代,國際會議多次在柏林舉辦,讓他們一度高傲的宣稱柏林已經是世界中心,德國是世界中心,可現在他們被排斥在國際會議之外,民間普遍認為這是德國外交的失敗。
在各種古怪感情作用下,德國議會通過了第二個海軍法案,調整了1898年他們才通過的海軍法案,決定新增10艘新式戰列艦,在十年內將德國海軍艦隊擴張到可以比肩英國的規模,護著至少是可以威脅到英國的規模,讓英國即便能夠擊敗德國海軍,也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讓他們擊敗德國海軍之後,無法在對法俄等第三國海軍形成絕對優勢,他們認為只要他們有能力削弱英國海軍到這種程度,英國就不敢輕易跟德國海軍開戰,不會像這次菲律賓事件一樣,向德國展現強硬態度。
德國繼續朝著海軍競賽的不歸路山邁進。
國際會議期間,英國暫時沒有出台反制措施,而是專心召開國際會議,先解決因西班牙殖民地起義造成的混亂局勢。
會議上,西班牙希望得到國際支持,幫助西班牙繼續維持合法的統治。美國強烈批評了西班牙在古巴的統治,出示了一大批證據,表明西班牙在古巴的統治極其混亂且不得人心,要求西班牙跟古巴起義軍談判,在必要的情況下,給予古巴獨立地位。
西班牙則支持美國為古巴起義軍提供了幫助,違反了中立原則,干涉了西班牙內政。
美西雙方爭吵十分激烈。
法國則提出,鑒於西班牙已經沒有維護殖民地的力量,應該將這些殖民地交由國際共管,但大家尊重西班牙的主導權。法國的提議得到了荷蘭、丹麥的支持。但是西班牙強烈反對,美國也表示國家社會對這一地區的過多干預,只會造成更多的矛盾。美國還是堅持,古巴問題應由古巴人民自己做主,同樣推及到菲律賓也應如此。
中國表示,原則上同意國際共管西班牙殖民地,直到其恢復和平穩定狀態。並提出,如果為了維持當地的和平穩定,國際社會需要在各殖民地派駐武裝力量,中國將予以支持。
美國堅決反對這個提議,尤其反對國際勢力武力介入古巴,認為此舉只會讓此地更為複雜。英國權衡剛剛將德國排除在菲律賓之外,也認為在西班牙殖民地上維持武裝力量不妥,會引起德國的不滿。
但法國人質問,如果不派駐武裝力量,你如何保證這些地區的穩定?
這是一個問題,經過討論,大家認為,有必要向這一地去派駐武裝力量。結果遭到西班牙和美國的雙重反對,這兩個一開始吵得最凶的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卻十分一致。
西班牙知道,一旦國際上的餓狼把軍隊派到自己的殖民地,那些殖民地也就不是他們的了,美國人則本著門羅宣言,不願意看到任何國家擴大在美洲地區的軍事存在,他們將美洲當作自家後院,豈容他人染指。
西班牙希望藉助國際力量,是希望得到國際援助,大家給錢給槍就好了,軍隊就不用派了。
可法國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如果說對西班牙殖民地沒有半點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西班牙在殖民的道路上走的最早,佔領的殖民地其實最肥碩,只可惜管理能力太差。
在殖民地推廣大種植園經濟,而且給予西班牙貴族特權,得益的只有那些西班牙大貴族,以及教會勢力。搞的當地的本土勢力,包括土生白人都反對西班牙統治。這種管理水平,別說跟英國比了,連法國都比不上。
法國人認為,如果將這些殖民地交給法國,產值至少能翻幾倍。
英國人只想維持穩定,並不想改變這些殖民地的歸屬,召開會議的目的,甚至有幫西班牙維持殖民統治的想法。他們也不太贊成國際武裝介入,可國際武裝不介入,單憑西班牙自己,已經無力維持統治了,真的給錢給槍,恐怕又沒有幾個國家肯。
英國轉而提議,各國可以派遣武裝力量,但不能單獨行動,組建一個聯合司令部統一指揮。並且各國都不能以侵害西班牙殖民地的占有權為目的,而是以維護和平和穩定為目標。
這點西班牙勉強能夠接受,但美國還是不能接受。法國則表示反對,認為各國武裝力量很難協調,法國建議各國分區維持治安,劃定清晰的管理區域。但法國出於臉面考慮,表示支持維護西班牙在殖民地上的特殊地位,聲稱法國並不想侵害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地位。
各國爭吵的很厲害,中國很少發表態度,因為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其實是很矛盾的。
中國從始至終其實都沒有參與過西班牙殖民地起義,不是礙於中立法,只是因為中國自己的利益在這些起義中就很矛盾。
在菲律賓,中國領事館始終在維護華人的中立。出於防範中國滲透菲律賓,西班牙政府很晚才同意大明在這裡開設了領事館,新加坡會議之後,才允許華人在這裡不受限制的經營商業,包括購買土地經營農業。但在菲律賓,由於華人取得這些權力很晚,新加坡會議后,大明獲得了合法的殖民地,因此將經營和移民重點放在了殖民地上,導致華人在菲律賓基本上只是以商業身份存在,在菲律賓的五萬華人,都是商人和為商業服務的夥計等。
但是在古巴,情況又恰恰相反。古巴距離中國很遙遠,西班牙人不太擔心大明向這裡滲透,歷史上就大肆用苦力取代黑人,導致古巴起義的時候,華人就佔了當地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以青壯年男性為主,這個歷史上,華人可不僅僅是男性,在古巴的華人,也不僅僅是苦力,甚至根本就沒有苦力,都是合法的農業工人,數量也比歷史上為多,占當地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所以在古巴起義中,依然出現了歷史上那種現象,大量華人勞工參加了起義軍,人數高達數萬,以客家人為主的華僑戰鬥力很強,古巴起義軍領袖如此評價,「沒有一個是逃兵,沒有一個人叛徒」,這句話後來刻在了華人烈士紀念碑上。
因此在菲律賓的華人是中立的,不參與菲律賓起義,菲律賓是獨立建國也好,是西班牙統治也罷,華人都是以商業為主,損失不大,也更容易繼續維持利益,甚至在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下,華人會更加適應。而在古巴,因為華人人數眾多,僅次於白人、黑人之後位居第三大族群,所以華人在這裡分佈於各行各業,中下層華人數量眾多,有強烈的反殖民傾向。大量華人參加起義軍的情況,讓中國政府不得不考慮。
所以支持起義,則損害了菲律賓華人的利益,反對起義,則損害了古巴華人的利益,這讓中國政府一直很為難,所以始終保持中立,連武器都不賣給起義軍,到讓日本人把這筆錢賺走了。
現在中國代表不發言,體現的就是這種矛盾。
經過長時間的爭論,最後還是支持派兵的多,而且大都支持法國的意見,那就是進行分區佔領,最後連英國都同意了這種近乎瓜分西班牙殖民地的做法。
可是之後在派兵數量,以及劃分區域大小方面,各國爆發了激烈的爭論。
美國見無法改變各國派兵意願之後,強烈要求各國制定統一的時間表,要求對派兵和撤軍做出明確的保證。法國為首的幾個國家表示很難做到,認為對這種治安戰規定時間,會造成軍事指揮上的限制。
美國又要求對各國派兵進行限制,認為各國軍隊不應該超過一萬人,法國認為不應該進行限制,而且表示一萬人遠遠不夠,西班牙派了二十萬軍隊都無法鎮壓古巴叛亂,各國派兵少了無濟於事,法國建議各國根據自身情況以及當地局勢靈活控制駐軍規模。
中國支持法國的態度。
美國突然將矛盾指向了中國,認為中國有向菲律賓派兵的權力無疑,但古巴距離中國太遠,中國在這裡沒有合理的利益,但不應該在古巴和波多黎各派駐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