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臣不同意
百官簇擁著朱慈烺來到金鑾殿門口,此時負責守備的人員已經從大順軍士兵換回了大漢將軍。
看著熟悉的環境,彷彿皇宮被流寇攻破、自己連夜倉皇出逃的一幕都只是做了場夢,朱慈烺忍不住晃了晃腦袋,希望把那些不愉快的回憶都甩出腦海。
在興奮且激動的心情下,朱慈烺被方正化等宦官導引著坐上了那張象徵著至高無上權力的龍椅。
方正化轉身,面向群臣,清了清嗓子,右手在袖中緊緊抓住左手,以克制自己緊張的情緒——為了給新皇贊禮,他昨晚在禮部官員的指導下練了兩個多時辰。
「百官朝賀——跪!」
悉悉索索的衣袂聲此起彼伏,文武百官動作熟練地跪下。
方正化回頭看了看朱慈烺,後者會意,按照事先排練好的說道:「履端之慶,與卿等同之……」
方正化緊接著唱禮:「山呼——」
群臣拱手加額,齊聲道:「萬歲!」
萬歲聲喊出的同時,兩側的小太監奏響了鼓樂絲弦等樂器,悠揚的器樂聲響起。
「山呼——」
「萬歲!」
「再山呼——」
「萬萬歲!」
朝賀之禮結束,方正化繼續唱禮:「俯伏,興,平身!」
器樂聲停止,百官陸續起身,按照官職高低找到自己的位置列隊。
人群中的夏天南皺眉問道:「皇帝上朝每次都這麼麻煩嗎?」
一旁的溫體仁低聲回答:「依照《大明會典》,平日上朝無需如此,只是大朝會、大典等重要場合才要唱禮……」
這時,龍椅上的朱慈烺目光四處搜尋,鎖定了溫體仁后,朗聲呼喊:「溫愛卿……」
溫體仁連忙出列,「臣在。」
「今日商議改元和登基大典諸般事宜,請溫愛卿主持大局。」
「臣遵旨。」
溫體仁朝左右文武百官看了幾眼,說:「新朝第一件事,就是改元。諸位可有高見?」
改元就是定新皇帝的年號,代表著新朝的開始,象徵意義很重要。
年近七十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吳宗達顫顫巍巍站了出來,拱手加額,奏道:「臣認為,陛下以儲君之身即位,此為正;以武力驅逐賊寇撥亂反正,此為武,兩者合二為一,可改元正武。」
很多人一聽,雖然正武這個年號失之平淡,但循規蹈矩,沒有可以指摘的地方,紛紛點頭:「甚好。」
朱慈烺咂摸了一番,覺得還不錯,便詢問:「眾愛卿可還有更好的提議?如若沒有,那就……」
一個聲音打斷了他,「臣覺得不好。」
眾人紛紛看向站在武官隊列最前方的夏天南,屏聲靜氣看他有何高見。
夏天南環顧眾人,不緊不慢地說:「前有太祖洪武,後有武宗正德,這個年號有拾前人牙慧之嫌,所以,臣覺得不好。」
朱慈烺臉上看不出任何不悅的神情,誠懇地問:「那麼夏愛卿認為該怎麼改?」
夏天南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回答:「大家都希望大明永遠昌盛,歷經彌久而不倒吧?不如叫永曆如何?」
「永曆?」朱慈烺想了想,感覺沒有正武大氣,有心駁回,可是不敢得罪夏天南,躊躇一番后,無奈地點點頭,「本宮……朕也覺得不錯,眾愛卿可有看法?」
百官互相看了看,沒人吭聲。他們大多是同樣的看法:年號這玩意,說不重要也重要,說重要也不重要,沒必要為了這個得罪手握重兵的平南侯。正武也好,永曆也罷,隨皇帝定奪就是,反正都是他自個用。
見沒人反對,朱慈烺只好說:「既然如此,那就改元永曆吧。」
夏天南微微一笑。永曆是南明最後一個皇帝的年號,原主人是桂王朱由榔,這位末代皇帝被一路追逐,逃到了緬甸,最後還是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在雲南。之所以給朱慈烺起這個年號,是因為夏天南希望他和桂王一樣,成為大明朱氏最後一任帝王,免得礙自己的手腳。當然,這其中的惡趣味,只有自己和林偉業能懂,不足為外人道也。
接下來是商議登基大典的時間、流程,夏天南對這個沒有興趣,任由朱慈烺和禮部的人去折騰。
等到人事任免的重頭戲時,夏天南打起了精神,終於到了有意思的話題了。
朱慈烺剛剛上位,還沒來得及培養自己的勢力,所以在和溫體仁等人事先商議后,決定穩妥處置動亂后的官場體系,重要職位暫時不變,只在五品以下官員中進行微調。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而且龍椅都還沒坐熱,自然沒有太多的霸氣側漏。朱慈烺謹慎地說:「諸位愛卿大多是先帝提拔上來的,朕相信父皇的眼光,再者,各位離開職司崗位也是因為賊寇作祟,並非主動請辭。所以,沒有特別安排的話,各人官復原職……」
百官均慶幸不已,能夠在動亂之後官復原職,自然是最好的結果,幸好因為劉宗敏等人對文官的漠視和折騰,自己沒有過早倒向大順政權,身上沒有污點,才有了回歸朝堂的機會。
夏天南再次站了出來,一字一句地說:「其餘人聽由陛下安排,可是有個人,臣不同意!」
「臣不同意」這四個字一冒出來,百官的臉都煞白了,且不說針對誰,這是臣子對皇帝該有的口吻嗎?一時衝動要槍決兵部尚書也就算了,在朝堂之上正面懟皇帝,平南侯到底想幹嘛?
朱慈烺畢竟是個少年,即使有些心機,但是城府還沒有深到能夠唾面自乾的地步。他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問:「夏愛卿不同意誰官復原職?」
「兵部尚書楊嗣昌!」夏天南毫不猶豫地回答,「此人誤導先帝,先是意圖屠戮功臣,置先帝於不義之地;然後花費大量糧餉,部下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剿寇方略,結果卻是讓李自成一路打到了京城,害死了先帝。這種自以為是、紙上談兵的廢物,如果再留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對朝廷有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