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旗袍的問題
這二十名退役士兵不是到了年齡退役,而是因為受了傷不能訓練,這才被迫退役,王永安照單全收,一個都沒退貨,並委任其中一個最年長官銜最高做到排長的邵永勤作為工廠護衛隊隊長。
二十名護衛隊雖然沒有熱兵器,不過冷兵器卻並不限制,每個人都被王永安配上了腰刀,穿著雖然與北洋軍同款,卻是紅色的軍裝,走在街上扎眼無比。
沒兩天,邵永勤便跑過來,羞赧地說:「東家,咱們的保安服能不能換一個顏色,紅色太扎眼了。小的們走在街上都成了西洋鏡了,任誰都看我們吹口哨,兄弟們實在氣不過走了一兩個小流氓。只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啊。」
王永安哈哈大笑,說:「邵隊長,男子漢大丈夫還懼怕這些?你連死都不怕,怎麼還怕起穿衣服來?」
「我是不怕死,可是紅軍服也太……太那個了。」邵永勤不好意思地說。
「無妨,無妨,習慣就好。」王永安道,邵永勤見全勸不動,只好怏怏地走了。隨後羅士潼請王永安巡視工廠,帶著他查看了工人工作區、宿舍區、食堂,甚至還有茅廁和洗澡間,王永安對工廠一切進度都表示滿意。最後,羅士潼說:「東家,按照現在的生產速度,兩個月便能完成這一千套軍服,還需早做打算,招攬更多生意啊。」
「你有什麼想法?羅經理?」
羅士潼道:「辦法有兩條,第一便是您動用關係,爭取更多的軍服訂單,二是咱們也不能只是生產軍服,還需要生產其他服裝,早早民用。東家,這民用成服雖然賺得不多,但勝在長久,軍服暴利,卻難以保證持久。」
王永安點頭認可,說:「其實我早就想好了,以後我們可以生產女裝。」
「女裝?女人的衣服?」羅士潼驚訝道,「什麼女裝?」
「旗袍!」王永安嘿嘿一笑。
旗袍,形成於民國初年,彼時清政府統治結束,西洋文化進入中國,在與中國國情相合之後,催生了一種民國風尚服飾系列,這其中分別有男士的長袍馬褂和女士的旗袍披肩。不管是長袍馬褂還是旗袍,皆與清朝時期不盡相同。後世有學者提出,民國旗袍雖然從滿清旗人女子服飾發展而來,能夠充分體現出中國女人優美的曲線,
中國漢族女性自漢代后,服飾逐漸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稱「兩截衣」,穿袍服幾乎成為男性的專利。女性穿「兩截衣」也被成了禮教對女性壓迫的象徵。因此在民國建立初期的一段時間裡,由於西方文化與思想的大量湧入,國家飽受列強侵略和軍閥戰爭之苦,思想先進的年輕人積極學習西方,穿袍服以此表示對禮教的抗爭。
旗袍是中國服裝傳統的西化變異,它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同時又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構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於中國傳統袍服,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民國時代象徵的新時尚流行和服裝審美的特點,可為中西服飾交融的設計典範。
民國之時「旗袍」的稱呼之所以最終會流行開,是因為整個清代,漢族女裝依然保留漢族女性傳統的「上衣下裳」制。除了貴族命婦禮服外,尋常女子一般並不穿袍服,而旗女不論貴族女性禮服還是尋常女子的日常服飾卻都是袍服。因此在長達近300年時間的潛移默化下,普通人已經習慣了「女子穿袍=旗女之袍」的歷史記憶,所以在民國旗袍開始出現的時候會給普通人一種這是「旗袍」的聯想。
實際上民國旗袍首倡群體並不承認「旗袍」這個稱呼,而是只叫它做長衫、長衣或長袍,與男性服裝混為一詞,1926年2月27日S海《民國日報》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議改稱「中華袍」。又有人提議叫做祺袍的,但兜兜轉轉的,最後還是叫回旗袍了。」
儘管現在並不是銷售旗袍的最好時機,可是王永安卻知道,世界上最好賺的錢,永遠是女人身上的錢,男人一套衣服可以穿十年,女人十套衣服只能穿一年。旗袍設計之優美,讓中國女人增添了幾分欲迎還羞的魅力,並不會被時代拋棄。
不過想要設計出旗袍來,王永安肯定是沒有這個能力的,他前世學的是動畫設計專業,畫出來倒是可以,做出來就有難度。現在工廠的里的男工們製作簡單粗略的軍衣尚可,但是要製作旗袍卻是很難,他需要最好的裁縫製作樣板。
揚州城最好的裁縫姓顧,人稱顧十針,顧家祖傳十代做裁縫的。相傳顧十針的祖先是給明朝崇禎皇帝做龍袍的,後來滿清入關,內務府制衣局沒隨崇禎上吊,而是全部投降了大清國,又作又給清朝的皇帝做衣服。
沒有人家是能夠永遠享福的,就像紅樓夢裡的賈家一樣,顧家後來也落寞了,顧十針的太祖父不知犯了什麼事,全家被趕出了京城。
其後顧家定居揚州,開了一個裁縫鋪,如今傳到了顧十針的手中,如今是揚州最有名的裁縫。
當王永安將自己的設想對顧十針說了之後,老爺子微微冷笑的說:「這是個什麼事兒?還有給女人做衣服,我不給女人做衣服,你走吧,送客。」
王永安很是失落,他來到天悅樓喝酒散心,曹姐笑著說弟弟你這是怎麼了,有誰得罪你了。王永安將自己的遭遇說給她聽,然後嘆氣說:「為什麼顧十針不幫我,這個顧十針是不是有毛病?有錢不賺?如果我們合作那一定會成為最揚州城最有錢的人。」
曹姐聽后,咯咯一笑說:「顧老爺子會幫你才怪,你這樣不是砸了人家的招牌嗎?人家顧家就是靠裁縫手藝生活的,如果你的成衣真的做到了百姓之間,豈非正好搶了人家生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