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攪動2
東城太子府。
是夜,十數位到訪的大臣聚在軒闊的外書房,同太子高元乾密議今日朝會之事,其中包括季謙之父、中書省通議大夫季若望,以及薛寶琴未來的公公梅翰林。
「……諸公,觀今日早朝聖上之舉動,諸公以為聖意究竟如何?」在在座諸人熱議了一陣早朝情形后,一直不曾開口的高元乾,轉動著手中的酒杯,緩緩發問。
「殿下,依臣所見,聖上的意思很明顯,恐怕此番是要動兵事了。」話音剛落,一位姓陸的兵部侍郎便即介面說道。
如此說著,諸人或點頭,或流露出認同的神色。
高元乾皺皺眉頭,追問道,「何以見得?」
姓陸的兵部侍郎道,「按蘭犯邊兩年多來,聖上始終容忍,凡有南疆邊事,奏章遞上去,不是留中,便是無明確御批,此番大是不同,非但在朝會上丟出兩份捷報,破格嘉獎,隨即更就按蘭問題,進行朝議,且言明要議出結果,因此據此看來,聖意不問可知。」
「諸公以往不是常說聖上忌動兵事么?很有可能最終定下主撫方略。如今怎麼說?」聞言,高元乾再次皺皺眉頭,目光掠過眾人。
「殿下,聖上忌動兵事不假……」一位大腹便便的大臣此時開口,此人喚做郭儀,同李漁的身份相同,同是同知樞密院事,只不過各為其主,一個是高婕的人,一個是太子的人,「……只是忌動兵事,未必表明聖上不想動,顧慮良多罷了,其中緣由,老臣等也同殿下分說過……除卻擔心財計困窘、邊軍坐大等等,此外,主戰的大臣寥寥,也令聖上顧慮……自然,主撫的大臣也未必多,倒是居中觀望者眾……」
說到此處,他自失地笑笑,隨即擺擺手,「因此說來說去,之前聖上並非不想動兵事,恩,前番派遣王子騰出京巡邊,便是例證……不過,到底難下決斷……但如今情勢有所變化,今年開春以來,北疆蒙古部落動蕩,一向強大的土爾扈特部接連吞併了兩個中小部落,並欲將相鄰的一個大部落收入囊中,直至眼下,雙方還在交戰中,土爾扈特部穩佔上風……此前,老臣等也同殿下提過此事……」
「歷代史鑒,但凡蒙古部落吞併一統,便會覬覦於我,雖說現今土爾扈特部實力未至於此,也當警惕……因此據老臣等推測,聖上不會沒有未雨綢繆之打算,而要全力應對北疆問題,勢必要先行解決南疆問題……畢竟以我國力,相形之下,南疆易於應對,北疆則不然……」
「……當然,聖上縱有此意,但在過去幾個月內,也仍是猶疑不決,」郭儀緩緩續道,「二三月間,主戰的大臣們不斷上書,奏請聖上發兵南疆,應該也是看到了情勢變化,但聖上還是將這些奏章留中不發……」
「不過,此後李漁這幫人居然弄出了招撫民團的把戲,並且在此番同按蘭交戰中,接連傳來兩場捷報……如此,便有了聖上今日朝會的舉動,不用說,正因這兩場捷報,讓聖上下了最終決斷……此外,看得出來,聖上也要借這兩場捷報,讓大臣們贊成用兵南疆,尤其是魏大人和姜大人。兩三年來,自始至終,在按蘭問題上,倆位大人可是一言未發……」
提到魏大人和姜大人,郭儀意味深長地頓了頓語氣。
他口中的這倆人,便是中書省同平章事魏炳和知樞密院事姜倫,可謂群臣之首。認真說起來,魏、姜倆人一直在按蘭問題上沉默,也極大影響了群臣在此事上的態度。
「那照郭大人看來,魏、姜倆位大人此番會作何反應?」趁著郭儀停頓的當口,高元乾當即問道。
「十有八九,會贊成用兵。」郭儀冷笑道,「雖說之前魏、姜倆位大人在按蘭問題上未置一詞,顯然在兵事上相當謹慎,但此番聖上主意已定,並以兩場捷報施壓,魏、姜倆位大人應該抗不住。」
「啊?那咱們這邊該當如何?」
「殿下,只能繼續主撫,反對用兵。」郭儀嘆了口氣,「這其中利害,殿下也早已曉得,若是用兵南疆,勢必調遣京營節度副使彭玉前往,以節制全軍。滿朝武將,唯有他不僅在南疆駐守過,同按蘭交戰過,且大敗過按蘭軍隊,因此無人取代……此番若對按蘭作戰,傾國朝之力,並在彭玉統率下,取勝必然,彭玉可說是大功在握,而彭玉是昭王的人,無疑助長了昭王實力。」
他說罷這番話,盯了太子一眼,目光頗有深意。
李元乾微微點頭,面色默然。
郭儀的弦外之意,他自是明白。
聖上春秋鼎盛,不過四十齣頭,他雖早早被立為太子,事實上變數極多,完全有可能被倆個弟弟取而代之。福王威脅或許小些,昭王卻是絕不容忽視的大患,昭王的勢力不僅僅是自家府邸的勢力,還有一個鎮國長公主府站在身後,因此實力不在他的太子府之下。
若是昭王實力不斷增強,朝援廣布,他這個太子遲早位子不穩。
郭儀一樣默然半晌,隨後伸手輕叩面前几案,「便是如此了,繼續主撫,反對用兵,只盼最終能打消聖意。」說著,搖搖頭道,「……只怪老臣等沒能及時覺察李漁這幫人的用意,否則當時加以阻止招撫民團,事情或許不至到此地步,打消聖意,還是有三四成把握的。」
這番話說出,無疑自承眼下打消聖意的希望相當渺茫,算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在座諸人交換了一下眼色,盡皆心思複雜。
如此過了片刻,諸人紛紛表態,同意郭儀的提議。事情已然剖析得很明白了,做為太子輔臣,他們只能這麼做。
「既是諸位贊成,那便煩請梅學士草擬一份主撫奏章,大傢具名上奏。」郭儀目光落到梅翰林身上,微笑說道。
「好。」梅翰林點頭應承。
太子陣營的奏章向來出自他手,此次亦是理所當然。
密議至此,不復有言,諸人喝了一回茶,便即散去。
這一夜,同樣的情形在鎮國長公主府、福王府、昭王府、中書省同平章事魏府、知樞密院事姜府等府邸上演。
……
……
PS:福王、昭王情節見本書一百一十八章錦瑟2至一百二十五章闌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