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定襄將軍】
李祚陵手持竹節帶著三百騎兵馳入定襄軍陣中,只見此軍前陣環結武鋼車,多樹盾牌、長矛,刀盾兵、長戟兵、弓弩兵整然有序;待入陣中越深,所見之軍卻大多旗號不齊、衣甲不整、兵戈不修,顯然是匆忙間徵召的屯田卒。
中軍大帳前,一位身著明光鎧,顯然是都尉職分的中年軍官帶著一大群人在此恭候。李祚陵身邊的段綱也加快速度行到帳前高喊:「校尉李祚陵奉胡太守令,持符節接掌全軍!」
那中年都尉趨前幾步,目光在段綱身上略作停留,向剛剛下馬的李祚陵抱拳作禮道:「定襄郡東部都尉盛郜拜見太守大人!」
李祚陵不禁一愣,半晌才反應過來,自己拿了太守印信,對方口中的太守就是自己了。忙道:「胡太守呢?」
盛郜一臉的戚色:「已然輕車簡從回弘農老家了。」說著,他又向李祚陵施禮拜道:「胡太守有令,今朝廷權威不在、奸賊當道,定襄一郡的福祉不能交由他人宰割!本人去后,持兵符、竹節、印信者即為定襄太守。太守,請,請入帳主事!」
李祚陵也不客氣,當下領頭進入大帳,只見將座之上擺滿了竹簡,落座后拿起來一看,乃是兵丁名冊、諸縣官吏名單及錢糧賦稅的流水賬。顯然,胡澤領軍來此之前就做好了一切準備。看著手邊的一切,李祚陵突然想起了自刎的鐘翟,他和這個胡澤似乎有著相同之處,都是高風亮節之人,只不過鍾翟是個真正的軍人,而胡澤身上卻深蘊雅士之風。一人為軍、一人為民,都甘願拋棄權位乃至性命!此等人,在渾渾亂世中實在可貴!
「可惜,可惜!」李祚陵連聲嘆道:「唉,如胡太守這般愛民愛軍之人,定能為全郡軍民造福。噢,各位請坐。盛都尉,不知胡太守走了多久?」
「不足一個時辰。」
李祚陵起身又問:「去向何方?」
盛郜眼神一亮,忙道:「西去,取道雲中,繞過本郡南部,回鄉。」
「速派一親信領我去追!」李祚陵走向帳外,邊走邊道:「盛都尉,你即領軍隨段部督進城,進城后立即整頓部伍,留精去蕪、寧缺毋濫,能編多少就編多少,余者派發錢糧回鄉或回屯田,務必要讓弟兄們留者安心,去者歡喜!」
「進城?」盛郜沒想到李祚陵竟然如此信任自己,就在一個多時辰前,兩軍還是一副交兵的架勢啊!
「對!」李祚陵已經步出帳外,高呼:「來人,備馬,隨我去追回胡太守!」
胡澤麾下的軍官們有不少已經是熱淚盈眶了,盛郜更是抹了一把眼淚急急忙忙追出帳外,拉住已經翻身上馬的李祚陵道:「胡太守有言,請大人毋庸再追,倘若大人能平定郡內,他自然會歸來效力於麾下,他,也捨不得定襄百姓和舊屬啊!」
李祚陵搖頭道:「胡太守此言差矣,他是全為在下考慮,唯恐行事因他不便。卻不知和平之定襄需要他,亂中的定襄更需要他!」
盛郜放手,招來一名軍官道:「李延,你帶五十騎隨李大人去追胡太守,快去!」
李祚陵急不可待,向那叫李延的軍官略一點頭,又向段綱道:「好生招呼盛都尉和弟兄們!」言畢,他「哈」的一聲拍馬就走,李延率五十騎兵也紛紛上馬追了出去。
一路急追三十餘里,卻未見胡澤車駕蹤影;再追十里,還是未見。李祚陵默算車駕行程,心知早應追上,乃轉念一想,豁然開朗,忙撥轉馬頭向定襄郡城而去。
世道攘亂,定襄到弘農這一路之上不知有多少諸侯、郡守在相互攻伐,他能在此時輕車簡從歸鄉嗎?估計是躲在平日交好的本地士紳家中,靜待事變了。那麼一來,只需明日張貼出告示即可尋出。
李祚陵自有算盤。如今自己已經掌握了定襄郡城及北部諸縣,佔據了對宋中時的絕對優勢地位。此時,重要的不是如何擊敗宋中時,而是杜絕宋中時與黃禮甚至鄭濟的可能聯盟,是要得到各方的承認,甚至得到朝廷那一紙詔令的認可,成為名副其實的定襄太守。在此之前,要避免窺視定襄太守權位之人聯合起來的最簡單辦法就是依然請胡澤為太守。自己手掌兵權在幕後操作即可!否則,一個不到二十歲的校尉出任太守,也太過匪夷所思了。
待他轉身走了大約二十來里時,一輛竹篷馬車靜靜地停在道旁,一身儒袍的胡澤拱手恭立在車邊。他呆住了,隔著十來步的距離與胡澤相望,兩人目光相交勝於言表,竟然是心有靈犀,相視不久后齊聲大笑……
定襄郡守署衙大堂上,文武齊集、耆老名流列座,定襄人才濟濟一堂,連方才應邀來過此處,卻對李祚陵不冷不熱的名儒丘經也赫然在座,語笑晏晏。
李祚陵與胡澤聯席並坐主位,相視而笑后,胡澤起身,向列席眾人作揖為禮后,朗聲道:「胡澤身負皇命為定襄郡守多年,尚能恪盡職守,保一方平安。卻不想自征胡一戰後,天下巨變,郡、尉失和,以至於要刀兵相見、塗炭百姓,幸得征胡名將李校尉仗義出兵,方解危局。胡澤思之再三,自覺能居安寧之定襄郡守,卻不能勝任亂世之定襄郡守,以郡內百萬黎民身家性命計,胡澤決定退位讓賢,奉忠君愛民、治軍有方,能震懾胡夷、撫平郡內的李校尉為郡守!無奈,李校尉堅辭不就,竟馳馬急追四十里於胡澤。胡澤何德何能,竟得李校尉如此看重,惺惺相惜下,乃決定迴轉定襄,暫任太守,為李校尉之輔翼。」
丘經起身,鄭重向主座二人施禮后,轉向席間眾人道:「定襄之亂在於守、尉失和,如今胡太守、李校尉和睦之情無須言表,此乃定襄之福啊!我等士紳百姓無不歡喜,必儘力襄助,共創定襄之盛局。祈望,在宋都尉麾下從軍的定襄子弟能夠深體父母之疾苦,以家鄉和睦興旺為念,放下兵戈、尊奉符節、重歸郡守屬下。即便要戰,也應在李校尉麾下外抗胡夷、內尊天子,為漢室之中興而戰,此乃漢家子民應盡之分也!」
「丘老先生乃經學大家,德高望重、見識廣博,為造福桑梓,竟屈尊來此,李祚陵拜謝!」說著,李祚陵深深地向丘經抱拳行禮,又道:「身為漢家子民,怎忍見天子蒙難、皇威不再?怎忍見胡夷猖獗、奸賊當道,使生靈塗炭、綱常崩壞?身為漢家軍人,李祚陵決意以七尺之軀提三尺之劍,以匡漢室、平天下,還政天子為使命,效力沙場、誅殺國賊,縱百死也不稍墮此志!李祚陵想,只要大漢男兒人人秉承此志,則海內必清、綱常必復、天下必安!」
部都尉盛郜、左昂,校尉楊通、蔣樞,部督段綱、吳浚、魯憲、李徵等軍官霍地起身,一齊抱拳道:「願追隨李大人鞍前馬後,效死疆場!」
李祚陵點頭示意眾將入座,胡澤也起身道:「諸將如此齊心,何愁定襄不平、王師不興?不過,有一事不可不立即就辦。如今李校尉主掌全郡之軍,卻依然是雁門左騎校尉之職,頗不合適。我意,請李校尉奉先例,就郡都尉之職,暫以定襄將軍為號區別於宋中時。如此,則上下有序也!」
郡都尉加將軍之號,乃是朝廷在戰時整體徵調郡國兵的做法。加號的郡都尉在軍事上的職權及從屬關係已經從地方向中央轉換,地位要略高於太守,能夠掌郡兵符、竹節,提調郡**隊。胡澤之意,也是要以此再次說明自己和李祚陵之前的從、主關係。
不等李祚陵推辭,胡澤就道:「定襄將軍,請接受兵符、竹節!」
這一次授受符節則是在眾人面前的作態了。李祚陵心知要收定襄人的心,此等作態必不可少,乃躬身領受符節,坐在中堂,也不避文官和耆老,就向眾將道:「定襄全郡乃是邊鎮重地、駐紮重兵,經本將整編、裁汰老弱之後,尚有騎軍四千、步軍一萬、屯田卒七千。這般軍力,要固守邊塞、要戍守郡城、要平定郡內,分派之後,能隨時調動者,不過騎軍三千、步軍兩千,實力與宋中時所部相差無幾。今戰端已現,急需壯大軍力,我意,請胡太守、盛都尉、黃別駕和眾位名流耆老商議一個辦法出來,增加軍隊員額、提高從軍和賞恤待遇,在月內徵調壯丁一萬入營受訓。其他軍馬、軍械、錢糧各務也當一應酌辦。唯有如此,我定襄才能在平定內亂,自保郡土之餘,有力興王師、行王道!」
皓首白須的丘經在座上巍巍說道:「定襄全郡有民一百一十三萬口,丁壯不下二十萬,北部七縣雖無南部富庶,卻也應能徵調七、八萬之數,尚不至農田荒蕪。將軍,僅徵調一萬,夠用嗎?」
李祚陵點頭道:「兵在精而不在多,用兵之道在謀而不在勇,孫子的上兵伐謀即是此理。太守大人,此次徵調丁壯須遵三禁,父子同在軍中,父歸;兄弟同在軍中,兄歸;家中獨子者,終生改兵役為勞役。」
此事,李、胡二人早就商議過了,此時胡澤當然爽快地道:「即照辦!」
「皇甫寔!」
坐在軍官後排的皇甫寔起身道:「卑職在!」
「你奉竹節傳令宋中時,該部立即停止前進,屯營待命!否則,本將必率大軍討伐之!」
身負如此危險的任務,皇甫寔卻是眉頭都不皺一下,大步上前領受竹節,大步下堂牽馬就走,只聽「得得」蹄聲遠去,堂上文官、名流們贊聲一片,而軍官們則大眼瞪小眼,似乎能把那得了差事的傢伙羨慕得死去。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