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應接不暇年初事
在小平次秀繼與彌三次郎賴信的元服式完成之後,身處於城外老爺子的居所之中的大場勝兵衛的元服儀式也順利地完成了。
勝兵衛接受了烏帽子親秀家的「家」字偏諱,改名為大場藤九郎家幸。元服之後的他顯得十分鄭重與正經,就像是感受到了從此之後承擔在自己身上的重要職責了一樣。
說到諱名的選定,秀繼名字中的「繼」字是他的父親秀家親自向秀賴提議的。大概意思就是「繼承宇喜多家的人」這樣。
本來被秀家預定繼承宇喜多家的人是他與豪姬的嫡女、同時也是第一個孩子的秀高。不過現在因為她與兵五郎秀宗的婚約關係,所以只能把繼承宇喜多家的重任交給了身為嫡男的兒子小平次秀繼了。
三人的元服式都已經完成,時間就這樣進入了慶長十二年(1607)的年初。雖然秀光以及身為秀賴伴讀的秀繼還有賴信都很閑適,但每年年初的秀賴可一點都不輕鬆。
在年初之時,各路公卿從京都來到大坂城,前來向秀賴賀年。在這種時候,秀賴每天都得身著繁瑣而正式的服裝,一一接見這些遠道而來的公卿們。
除了接見這些公卿以外,今年也與往年一樣,一小部分的豐臣系大名秘密派出了使者前來向秀賴道賀。加藤清正、福島正則以及淺野幸長則是這些大名之中派出使者最為頻繁的三人,幾乎每年的年初大坂城內都會有他們所派出使者的身影。
雖然按照道理來說身為豐臣家的家臣理所當然應當前來向秀賴道賀,但在德川家的權力如日中天的情況下,能夠做到像加藤福島等人一樣依舊派遣使者前來道賀的人也沒有多少了。
值得一提的是,清正的次男熊之助忠正在年初因為天花而去世,享年九歲。雖然忠正是清正側室所出之子,但因為嫡男虎藤的早夭所以成為了加藤家的繼承人。清正在這種悲痛的氛圍之下依舊還特派使者前來向秀賴道賀,也算是一種隱性的忠義體現了吧。秀賴在聽說此事之後也特地對其慰問了一番。
忙於一一接見公卿以及使者們的秀賴在這種時候雖然礙於場面無法表現出來,但長時間所積攢的疲憊讓還太過年少的他有些應接不暇。
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在這種接見重要訪客的場合之中,千姬也要作為正室跟隨在秀賴的身邊,與他一同接見公卿們以及使者。這算是在漫長而辛苦的程序之中對秀賴唯一的安慰吧。
希望阿千能夠暫時化解一下兄長大人的疲憊吧。秀光這麼祈禱著。
在秀賴繁忙的年初之後,秀光也要開始準備上京一事了。他要作為向九條家道賀的使者,前往京都。因為在慶長十二年(1607)一月的末尾,嫁給了九條忠榮的完子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孩子是忠榮與完子的第一個孩子。
這個孩子被父親忠榮取名為松鶴,寓意著他對孩子將來健康長壽的期望。不僅是忠榮,已經出家的老家督九條兼孝在聽聞此事後也同樣大喜過望。
如果秀光記得沒錯的話,這個名叫做松鶴的孩子將會成為曾經的關白二條昭實的養子,也是未來的攝關家二條家的第十六代當主二條康道。
忠榮與完子之間有了孩子這件事對於豐臣家來說也算是意義重大的一件事。這代表著豐臣家與朝廷公卿之間的聯繫將會更加緊密。
而且,身為完子姨母的淀夫人也很關心這個外甥女的身體狀況。這次讓身為豐臣家四男的秀光作為代表上京,也是淀夫人的想法。她讓隨行的使者隊伍帶上的許多賀禮,大部分都是贈送給完子的。
於是,因為要準備賀禮的緣故,大坂城內的人們也沒有閑下來。侍女們以及下人們都在為此事做準備。
松鶴誕生是一件大喜事。不過在他的生命誕生的同時,也有人悄然逝去了。
三月初,在秀光上京的前夕從江戶城傳來了這樣的消息——德川家康的兒子松平忠吉因為膿瘡的緣故,於今年年初死於江戶的屋敷之中,享年二十八歲。
據說忠吉身上的膿瘡是在關原合戰的時候留下來的。因為不斷惡化的緣故導致了現在的感染,最終讓這個年僅二十八歲的年輕人喪命於此。
忠吉是秀忠的同母弟,既受到兄長秀忠的信任,同時也會被猜忌。特別是在秀忠失勢之後,德川家的繼承人人選似乎又變得飄忽不定了起來。既然秀康也差點被卷進來,那忠吉的身份更加讓他脫不開這重旋渦。
身為隱藏著的家督之位重要競爭者的忠吉突然去世,這在其他的兄弟們都掀起了一陣波濤,特別是兄長秀忠與弟弟忠輝。
所以,現在忠吉死去的消息,不知對於失勢前十分信任他的秀忠來說,到底是件好事還是件壞事呢?秀光想象不出來,秀忠那忽喜忽哀的表情。
在忠吉死後,因為沒有子嗣,他所繼承的東條松平家就此斷絕。而他生前被賜予的位於尾張、美濃總共五十二萬石的領地也將會由他的兄弟五郎太繼承。啊,對了,這個五郎太也已經在去年年初的時候元服了,現在名為德川義利。
忠吉過世的事情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對豐臣家是有利的事情。德川家損失了這樣一位器量以及武藝兼備的年輕人,等於對豐臣家來說就又少了一分威脅。而且這件事或許還能夠激化對方內部繼承問題的矛盾,算是一石二鳥之事。
本來五郎太義利在德川家之中就有著能夠能夠威脅到秀忠的地位。現在兄長忠吉死後家康也把原本屬於忠吉的領地全分給了五郎太,這件事雖然外人不會去多想,但秀忠與忠輝怎麼可能不去猜測?
這很有趣。對於圍觀者的秀光來說,睜開眼睛待在遠離關東的大坂城內慢慢欣賞他們的行動,這才是最好的觀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