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鍥子

1.鍥子

夏朝帝都——燕京的街道還是那樣的繁華,百年帝都時常帶著熱鬧的煙火氣兒,行人熙熙攘攘,路邊的吆喝聲不斷。

乍一看,好一片繁華盛世的景象。

而遠在邊疆的湖海城守將李成立絕望地發現北夷的軍隊兵臨城下,而城中瘟疫橫行,他們還面臨著武器用盡,糧食斷絕的困境。

夏朝設有邊境五城,不像中原腹地的其他郡縣是以郡守為主,總兵不得干預政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說的就是怕縮手縮腳,延誤了戰機。因而本朝□□特設邊疆五城——最北的湖海城,最南的淮北城,最西的西荒城,最東的石城和連接四城的中心城池清遠城。

五城之一的湖海城與往年相比特別炎熱些,正午的時候,在烈日的照耀下,光線強的亮瞎人眼,空間都在這股熱浪下被扭曲。

幾個士兵站在城門口的那幾株枝葉繁茂的的樹下懶洋洋的乘著涼,旁邊搭了一個簡易的茶棚,上面擺了幾碗涼茶。

一個小兵驚慌的看見遠處被捲起的漫漫黃沙,拍了拍旁邊的士兵,「你看那是什麼?」旁邊的人正端著一碗涼茶,咕嚕咕嚕的喝水,一扭頭,把水噴了出來,嗆得一邊咳嗽、一邊大聲叫嚷,「敵襲、有敵襲。」

站在城樓上打盹的城門官聽到聲音,揉了揉眼睛,往遠方望去。

這個城門官雖然是幾個小兵的領頭隊長,然而也不過是一個小吏而已,平日里也就是查查入城的路引和戶籍,哪裡看見過這樣的大場面。遠方濃煙滾滾,除了千軍萬馬過來的馬蹄聲,竟是沒有旁的聲音。

夏朝終究是安逸的太久了,城門官呆了一會兒,眼見著不知道哪路的大軍就要衝進城來,才想起來要關上城門,幸好那兩個在底下當值的士兵機靈,此時已經回到了城樓。

聽得城門官升起大門命令的時候,他們兩個立刻麻溜地轉著機關,把城門升了上去,將殺氣騰騰的陌生大軍攔在了寬闊急湍的護城河對面。

負責北城門這塊警戒的城門官神情前所未有的認真肅穆,看見城樓塔上巡邏的一班士兵,隨手揪出一個個子矮矮的,看起來挺機靈的士兵,讓他去找李將軍。

這個小個子士兵一路疾跑著去旁邊牽了一匹馬,不管湖海城內不準騎馬的禁令,橫衝直撞的直往將軍府去通告湖海城的最高軍事長官——李成立。

李成立,字公襄,隴西郡望,漢時飛將軍李廣後裔,世代忠良。族中嫡支多為將領,李氏族長胞弟即為掌握兵權的兵部尚書。然,李成立其父只為李氏一族旁支,身無功名、也並無銀錢捐一官半職。

幸而,李成立自幼聰敏好學,在國子監武院大放異彩,方一畢業,即被遣去隨軍剿匪,神勇異常。

經由內閣提議,陛下親封為湖海城從四品的副將,協助總兵守護邊疆。邊疆苦寒,多有異族劫掠夏朝百姓,李成立在此期間屢立戰功,一時間被譽為少年英傑、將領表率。

原湖海城總兵因年邁致仕,回鄉養老,內閣一紙公文,李成立接任湖海總兵一職,成為湖海城的城最高軍事統帥。

現在,這位戰功彪炳的李守將衝到北城樓往遠處看去,異族服飾裝扮的大軍停在城外五里地,領兵的異族將領看上去魁梧英俊。

塞外的一些部落並沒有仿照中原把頭髮束在玉冠里,而是人人披散著一頭及肩長發,頭頂禿了是個大月亮。

遠處的山包上插著一面巨大的旗幟,豎得高高的,紫色騰蛇張開血盆大口,猙獰地吐出一根蛇信子。

在邊疆多年,李成立對附近的幾個比較強大的部落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眼前的圖騰應該是近幾年突然崛起的部落——北夷。

北夷部落原本的領地是在更北的叢林地帶,慢慢蠶食周邊的部落,一步一步擴張了領土。

李成立年紀輕輕就為一方將帥,自然不是普通武夫,他師從坐鎮國子監的兵家大學者——岳鵬。名師出高徒,他雖然被歸為年輕將領一派,但是做事沉穩,愛護手下的士兵,幾次面對敵人時也是胸有溝壑,排兵布陣無一不妥。

看著護城河對面,靜默整齊的軍隊極有壓迫感,李成立心裡咯噔一下,有種風雨欲來的不妙預感。

而更加讓他在暗自心驚的是,這支軍隊的軍紀嚴明,絕不像是來往年來打秋風的異族強盜,更像是一個國家最精銳的軍隊。

看見這支本不應該如此壯大和強大的正規軍隊,李成立終於挫敗的發現有什麼脫離了他的掌控,這將對夏朝造成極大的威脅。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沒有提前發現北夷部落的謀划,這是他極大的失職。

聯想到之前他離間蠻族各部落順利的不可思議,簡直就讓人細思恐極,李成立努力剋制住發麻的頭皮,表情始終維持在冷靜自持。他當下就命令副將厲兵秣馬,以備來敵。

他自己則是立即回了將府,寫了一封戰報,蓋上將軍印之後,早已接到消息等在將軍府的府令隨後在上面蓋上自己的文官印。

這封戰報被李成立交由自己的親兵火速傳往朝廷,使舉朝上下知道北夷的狼子野心。他又寫了幾封親筆信交由另外的幾個親衛送到其他的四座城池,讓他們務必要提高警惕,邊疆五城是對於接下去無天險阻隔的中原腹地的一道重要屏障,不容有失。

燕京城內,一個普通的上午,陽光懶洋洋的照在行人身上。

正準備收拾早餐攤子的各個攤主們看見一騎飛塵,進了城中也不減速,直直朝這裡衝過來,行人們也紛紛躲開。

燕京城內不準縱馬的鐵律連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也不敢違反,只有當傳遞軍情的時候,才被允許在天子腳下快馬加鞭。而此刻急速奔跑的就是軍中好馬,上頭騎著的正是一位驛站傳令兵,他在離皇宮門口還很遠的地方,就高喊著,「八百里軍情急報——」

百姓們看著這八百里加急的邊疆急報,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聚在一起討論了起來。

本朝在言論政策上採用黃老之學,倡導無為,言論自由,茶館里無論是學子還是普通的老百姓都喜歡在閑暇時間吃一盞茶,議論國事。

北夷扣邊的消息被狼煙傳入中原,快馬加鞭,八百里急報傳書朝廷。而此時,朝廷諸公們正在金鑾殿內討論著邊境的戰事。

儘管驛站的傳令兵已經是累死了三匹馬,但是,消息帶到燕京的時候已經離原本事情發生的時間相差了半個月。

軍情緊急,往往相差半日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戰況,更何況半個月變數實在太大。但是,夏朝的通訊極為不發達,除了古早之前老祖宗傳下來的三樣——八百里急報、烽火狼煙和飛鴿傳書,實在沒有什麼新意。

但很顯然,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戰情的延後,根本沒當一回事,就著這落後的情報,內閣的幾位閣老剛剛還爭議了半天——究竟是戰是和。

若不是被人攔著,這幾位老大人估計得撩袖子干一架了。

戶部尚書舒大人的領子被兵部的李尚書給揪了起來,老尚書發須皆白,倒也硬氣。

這老頭梗著脖子在那裡氣沉丹田,用不太符合他這個年紀的旺盛精力和李尚書對吼起來。

「所謂在其位、謀其職,戶部管著國庫,而打仗所需的兵餉、糧餉所需靡具。老夫既然當了這戶部尚書,自然得為國庫考慮。邊關將士所穿的禦寒衣物、盔甲、戰馬的飼料、防治疾病的藥草和傷亡士兵的撫恤費絕對超過那些蠻夷們同意求和時提出的銀兩。老夫自然會覺得得不償失!這又有什麼不對!」

坐在高位上的景帝不悅的咳了兩聲,張閣老聞弦歌而知雅意。

他連忙攔住這兩個打算在金鑾殿上干一架的朝中重臣,嘆了口氣,「舒尚書、李尚書,金鑾殿上何容爾等如此放肆!還不快快分開。」

張閣老向景帝拱手一揖,「關於此事我們還是聽聽年輕人的意見吧。」

景帝微微頷首,緩聲說道,「子初,你怎麼看?」

戶部侍郎張衡子初出列,拱手一揖,先道,「下官才疏學淺,又是戶部出身,說起來可能有些偏頗,煩請陛下諸位大人見諒。」

景帝隨意地擺了擺手,「子初但說無妨。」

周太傅也微微頷首,「子初,你說便是了。」

張子初恭謹地再施了一禮,「下官有有些許淺薄之見,不若先打一場仗試試對方的底氣,若是能一舉擊敗對方那再好不過,若是不能,那就招安和談,也免得有百姓家庭破碎,對朝廷不滿。」

張閣老捋須,對這個小輩很是滿意,「長江後浪推前浪啊,子初言之有理,真是大有可為啊。」

看著不服氣還想爭辯的李尚書,舒尚書長嘆一口氣,目光深沉憐憫,「還是子初知道我老夫的一片愛國真心啊,兵費和和談所需的銀錢所差無幾,又何必讓將士們去送死,破壞萬千家庭的幸福呢?」

景帝對於這樣折中的辦法也是比較滿意的,「先打一場,照著時間,應該湖海城那裡已經打上了。朕記得總兵是李愛卿的族侄,前些年的時候因為剿匪有功,湖海城原先的田總兵因年邁致仕提拔上來的。」

「啟稟陛下,正是。」

景帝一錘定音,「那就讓李成立便宜行事,朕就等著下封戰報。贏了一切好說,輸了諒那些反叛的部落也是損失慘重。到時候是增派援兵給他們一個教訓還是派個人使臣去談談,那就到時候再說。談不成,那就打,談成了,那就先不打。多些時間也可以讓兵部可以把軍隊練得更好些,再給那些不安分的人一個教訓。」

幾位閣老點點頭,「謹遵陛下聖旨。」

邊境的城池正在血戰,朝廷諸公正在以一言之力決萬民之生死,而燕京的升斗小民們還是無憂無慮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偶爾煩心的還是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剛剛的八百里急報彷彿是在平靜的湖面上扔了一顆小石子,激起了一陣陣漣漪,但是過了一會兒,又恢復了之前的平靜。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還是身邊的七件大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然而,戰爭的結果是誰都沒能料想到的。

一個月後,景帝的桌案前擺著這樣的一份奏摺:

湖海城,守將投降。淮北城,守將殉城。石城,守將棄城。西荒城,守將領導有方,與北夷相持不下,略佔優勢。清遠城,守將集結了其他城池的逃亡兵將,正準備與北夷殊死一戰。

滿朝皆驚,景帝大怒。

景帝六年,夏王朝的安危開始變得風雨飄搖,而後世被稱為「「淮安中興」的救世主」,「封建制度的背叛者」,「隻手遮天的一代權相」等等一系列稱號的那個人,還要等到五年之後才會正式在燕京登場,從此展開屬於她的一個時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華夏振興的可行性報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華夏振興的可行性報告
上一章下一章

1.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