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簡介
湯和,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字鼎臣,漢族,1326年生,幼習弓馬,武藝高強,勇冠一鄉。1352年2月湯和率族眾投郭子興領導的濠州義軍反元,推薦幼年好友朱元璋參加起義軍。為明朝開國名將、抗倭英雄。湯和自26歲參加農民起義軍,以功授千戶,至63歲平倭返鄉,37年征戰,功勛卓著。在滁州、和州(今安徽和縣)、太平(今當塗)、鎮江(今屬江蘇)、平江(今江蘇蘇州)、浙東、福州、漳州、泉州等戰役中屢建奇功。1368年朱元璋稱帝后仍征戰不息,當年克延平(今南平),俘陳友定。八月,自山西渡黃河西征,入潼關,圍慶陽(今屬陝西),俘斬元將張良臣。1370年征漠北,俘北元親王、國公以下8.6萬餘人,迫元將擴廓帖木兒奔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乘勝平定寧夏,追逐北元軍至察罕腦兒(今內蒙古太僕寺旗東南)而還。封中山侯。1371年率水師溯長江進攻四川,克重慶,迫夏政權首領明升出降,夏亡。此後,數出北平(今北京)、山西、延安(今屬陝西)等地練兵、築城、備邊,屢敗擾邊的北元兵,迫北元將伯顏帖木兒乞和。1378年,封信國公。1381年征漠北,獲北元平章別里哥、樞密使久通。1385年,平息貴州思州(今岑鞏)、古州(今黎平西北)等起事。1385年底自請解職歸里。1387年應朱元璋之請,出巡山東、浙江沿海備倭,築衛所城59處,徵兵民5.8萬餘戍守,倭寇不敢輕犯。1389年,還居中都(今安徽鳳陽)新第,將所得賞賜分送故交。晚年益加恭慎,1390年患病,1395年8月病逝,享年70歲,朱元璋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謚「襄武」,敕葬安徽蚌埠龍湖南岸的曹山南麓。湯和墓高3.6米,寬3.9米,面積達40平方米,墓碑高6.25米,墓階下有對稱的石翁仲、石獅、石羊。湯和逝后,其子孫改信國公府為湯氏家祠,朱元璋御賜楹聯曰:「千年不朽勛臣府,萬古長青信國祠」。湯和在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即跟隨朱元璋攻城略地,屢建軍功。至正二十七年,湯和受征南將軍之職,攻慶元(今寧波),方國珍棄城入海逃走,湯和窮追不捨,迫使方國珍投降,平息浙東,接著兵進福建,攻破延平(今福建南平市),活捉陳友定,平定了福建。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湯和受封征西將軍,攻打四川重慶,消滅了夏國。他還分別於洪武五年、九年、十四年、十八年在西北一帶討伐無朝殘軍。湯和官封左都督,死後追封為東甌王,謚襄武,葬鳳陽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