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體弱
此為防盜章,購買比例50%,比例不足的小天使等6個小時再來吧
季簡應當是仲雍來到句吳之後所生的,這就代表著,他和周部那邊的關係頂多算是「熟悉」的陌生人。手機訪問m.56shuku.net
如果比乾的猜測有問題,季簡是出生在周原的周部的話,那就更好了,本來他應該是那個繼承周部的人,然後屬於伯父和他父親這一系的東西都被小叔季歷與他的兒子姬昌繼承了,季簡要是有在周部的記憶的話,心中絕對會存有怨憤的。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泰伯和仲雍之後,某一代吳國國君壽夢,也因為最為寵愛幼子,因此想要立幼子季札為國君,而在季札前頭,吳王還有三個兒子。
季札表示自己對王位不感興趣,王位理應由哥哥們繼承,而無論是吳王壽夢還是季札的哥哥,都想實現吳王要立幼子為王的想法。
於是吳王薨逝了之後,他的三個兒子兄終弟及,相繼為王,就為了把王位傳給季札,為了不讓弟弟在繼位之前就老死了,這兄弟三個繼位以後爭相找死,終於以人均十年的速度成功把自己作死了。
然而在季札的三哥吳王夷昧去世之後,季札不願意繼位成為國君。
這特么就很尷尬了。
夷昧的兒子表示既然四叔你不願意兄終弟及,那我就父死子繼了啊!
夷昧的兒子繼位為吳王,此人就是吳王僚,他繼位了以後,季札大哥吳王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就不高興了。
吳王諸樊他們兄弟三個相繼作死,就是為了讓季札繼承王位,季札不願意,那王位應該回歸到吳王諸樊這一系,吳王僚怎麼隨隨便便就搶跑繼位了呢?
公子光很不高興,所以公子光要搞事情。
公子光後來被稱作吳王闔閭,有一個兒子叫吳王夫差,所以顯而易見的,公子光把他的堂弟吳王僚給乾脆利落地做掉了。
公子光請的那個刺客名為專諸,專諸用的寶劍名為魚腸。
因為這個故事中的許多人物——雖然不是主角——在後世大名鼎鼎,包括寶劍,都是為人傳頌的名劍,所以比干對這個吳國發生的倒霉事兒印象深刻。手機訪問m.56shuku.net
而這個故事的模板,是能夠套用在季簡身上的。
雖然比喻有點不恰當,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姬昌就相當於是吳王僚,季簡就是公子光。
比干:諸位,這可是道送分題啊!
比干還是有信心教育侄子不要作死,好好建設和諧大商的,所以怎麼在讓大商扮演白蓮花的情況下,把周部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給拔掉,就很需要演技了。
所以,季簡和句吳的存在就很重要了。
就算弄不死周部,也要噁心死他們,更何況,季簡和句吳是有大用的。
話說回來,泰伯和仲雍這兄弟兩個已經駕鶴先去了,實在是天助大商啊!
句吳是一個地處荊蠻之地的部族,一直到春秋時代,吳越之地還被人視為蠻荒之地,就知道那裡的條件有多麼惡劣,更何況,在部族初創的現在,句吳的條件是絕對比不上春秋時期的吳國的。
明明是周原姬姓出身,季簡的服飾卻比常與大商爭鋒的東夷各部還要野蠻幾分,不是他不講究,而是句吳就這麼個條件。
季簡和姬昌是一輩兒的,而帝乙將太好嫁予姬昌為妻,所以比乾和季簡也是一輩兒的。
句吳和周部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所以季簡在朝歌表現得十分的謹小慎微,他的態度取悅了殷都之內一眾的內服官。
比起季簡來,他的堂兄姬昌顯得「不識大體」許多,而且大商的人是很記仇的,先帝帝乙因為周部攻商,為了不腹背受敵而被迫歸妹,沒有誰會輕易地忘記這個恥辱。
在比乾的示意下,以及有心人的推動下,頻頻有人去與季簡接觸,明示暗示他是否有認祖歸宗之心,想不想回到周原,去與他的堂兄姬昌爭鋒。
季簡:你們實在是太高看我了。
但是對於姬昌這個並不熟悉的堂兄,季簡也沒有太多的感情,就算他回到了周原,人走茶涼,周部經過季歷和姬昌父子兩代人的經營,已經不是他能夠插手的了。
比干:大商粑粑就在這裡啊,季簡你看看我啊,粑粑能幫你懟他啊!
當然了,明面上,大商給予句吳的冊封是讓他們行使抗擊南蠻、東夷的職責,發揮和周部在西邊一樣的作用。
句吳所處之地一直到西周還被認為不是什麼好地方,吳越楚這三個國家經常自己玩,因為中原諸侯國都不樂意和他們玩,嫌他們不是禮儀之邦,所以就算他們擴張,對大商的威脅也沒有周部大。
帝辛四年,從去年的下半年起就帶兵出征的帝辛終於回京了,這時候季簡還在朝歌沒走。
這就需要討論一下路程問題了,句吳所在地里大商極遠,按照周朝制定的朝覲制度,他們屬於那種一輩子只用去朝見一次周王就行了的偏遠諸侯國,因為在路上需要花費的時間太多了,遠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解決的。
而在情況要比周朝複雜一些的商朝,還需要注意還沒被消滅的東夷的進攻,所以路上還要增加護衛工作,走得就更慢了。
所以季簡來到朝歌以後,實際上距離他收到朝歌讓他去朝覲的通知已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了,見到帝辛也不稀奇,更何況,作為大商新加封的小方國,季簡也確實要見帝辛一面才行。
大商許多代以前實行的是鬆散的貢納制度,硬要舉個例子的話,有點像日本德川幕府之前的那兩個幕府,將軍家雖然權勢廣大,名義上是天下之主,但是其餘的邦國其實並不受其統轄,儼然自成一家,容易做大,實行這種制度的大商和真正的封建王朝是沒法比的。
歷代商王也有意加強對周邊方國、部族的控制,目前頗見成效,最近幾代商帝時期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朝覲模式,大致上是三年一朝,更近的朝覲時間縮短,和周朝規定的諸侯近者每年一朝,遠者三年一朝,更遠者繼位時入朝已經頗為相近了。
帝辛是個急性子,做事情總想著一步到位,好在比干是教導他的師傅,從小時候掰起,總算把他的性子給掰過來了。
歷史上的帝辛應該是自己把自己給玩脫了,畢竟是個急性子嘛,又是個聰明人,總覺得自己做得是對的,從長遠的未來看也確實很正確,但是短時間內卻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後果。
雖然殷商的史料在後世屬於匱乏狀態,但是歷史總是相似的,隋唐的史料可不像殷商一樣難以獲取。
楊廣是怎麼死的?硬生生把自己作死的唄!
他把自己作死了以後,他大修的京杭大運河、創建完善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可是整整造福了整個後世,不僅僅是一個李唐王朝啊。
所謂的為他人作嫁衣裳,實在是令人垂淚。
跨半步是天才,跨一步是瘋子,比干覺得歷史上的帝辛大概就是在天才和瘋子之間游移,最後步子邁太大,把自己作死了,和楊廣是何其的相似。
當然了,作為穿越者他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做,和歷史上相比,大商的某些制度不需要帝辛推動,在他出生之前,比干就已經鼓動著老爹、老哥開始幹了,有了文丁和帝乙兩朝的緩衝,衝擊也會小很多。
只要帝辛不再像歷史上那樣,征戰頻繁,把整個東夷都滅得差不多了,弄了一大堆俘虜,最後弄得商軍出征在外,內部兵力空虛的時候被周人趁虛而入,一大堆俘虜在牧野倒戈,大商就不會有太大的危險。
最起碼,周人絕不可能做到一呼百應,起兵反商的時候,還有諸多對帝辛的政策不滿的部族方國群起響應。
帝辛大勝歸來,又逢三年朝覲日期,便要季簡繼續留在朝歌,到時候也好認親。
顯然,帝辛可不是好心好意讓季簡能和姬昌堂兄弟相認,畢竟泰伯、仲雍又不是無故與周部失散的,他們遠走的「罪魁禍首」本來就是姬昌。
等到方國侯、伯們都在朝歌聚集得差不多了,西伯姬昌依然沒有到達,而他這人是不願意被大商捏住把柄,一向表現得最為恭謹的,這種遲到的事情不應該發生在姬昌身上。
又過了幾日,姬昌才趕在最後一批到達,因為他這也算準時,所以也沒理由懲戒他。
不過看姬昌新添白髮無數的樣子,顯然最近有一件讓他極煩心的事兒。
子干日記:
知道姬昌過得不好,我就開心了。
聖人們都有掐指一算的技能,更何況,紂王在進香的時候除了比干,還把子干也一起帶上了。
正常來說,一個塑像,就算再怎麼逼真,也不可能會讓人一見鍾情,甚至題下不堪的詞。
所以說,紂王在進香的時候突然腦抽,在女媧廟中題詞基本能確認是被人暗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