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結局難測
章節重複,明天刷新
——
「之前我們賣給江燕公司的股份多了點,我考慮趁機回購一些股份。」趙平說道。
「我們還有錢回購股份?」魏迪瑄覺得很荒唐,他們為了升級產品,不惜破壞平台的創作環境去盈利,還沒攢夠錢呢。
「江燕公司匆匆出手,價格應該不會太貴,盡量回購一些吧。這麼好的機會如果幹看著,實在太可惜了。」趙平說道。
「產品升級怎麼辦?」魏迪瑄問道。
「往後壓一壓,以吃播現在的用戶量,敞開了接單很快就能賺回來。哪怕因此影響吃播的生態,等我們有錢了,再大肆整頓一番。」趙平打算走先賺錢后治理的路子,他覺得吃播不至於因為廣告內容多一些,馬上就完蛋。要說平台問題,百度騰訊乃至江燕公司都有,也沒見他們立馬出事。
尤其是百度搜索,問題多了去,還不是跟小強一樣活著。
企鵝發展到中期的時候,為了賺錢也沒少出收費項目,接廣告,還不是成了國內頂級的社交平台。
如果不是微博橫空出世,企鵝現在還很瀟洒。
趙平認為,在江燕公司推出新的短視頻平台之前,他還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哪怕江燕公司複製完成,也不一定能成功。
「你確定?」魏迪瑄覺得他這個想法很大膽。
「你照我說的去做就對了,除了維持運營的錢,全部拿去回購股份。我的股份越多分紅越多,我會把分紅一分不少地全部投入回公司。」趙平說道。
聽到趙平這麼具有野心的想法,魏迪瑄先是猶豫,仔細想想:這個方案貌似很有可行性,反正已經到這種地步了,試一試又何妨。
看到魏迪瑄猶豫,趙平說道:「你們是不是以為我很小氣,才分那麼點股份給你們。其實我不是不肯分,而是不希望在現階段分散資金。我研究過杭雨的發家史,他之所以沒有融資就成功,除了代購的暴利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分股。是不是很矛盾,其實很簡單,因為不分股所以杭雨可以把盈利全部投回公司。反之,如果股份分散,很大一部分紅利都會被股東拿走,結果就是盈利不足以進行產品升級,要繼續分股。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我不希望進入這個惡性循環。」
魏迪瑄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趙平的苦心。
連已經死心的楊可樂和孫全英也頗為動容,之前他們壓根沒想過這個問題。
「如果操作得當,我們完全能靠盈利來完成產品升級,我可以不計較個人得失,但其他股東能做得到嗎?我並非不信任你們,我只是想百分之百保證沒有意外,希望你們能理解我。」趙平說道。
「你應該早告訴我們,說不定周群就不會走了。」魏迪瑄已經被他說服。
「沒事,這種翻臉比翻書還快的人,留下來也是個禍害。」趙平毫不在意。
為什麼趙平說不計較個人得失呢?這是因為假如他擁有100%的股份,他繼續往公司投錢,股份是不會增多的。
杭雨當初便是這樣,他把賺的錢全部投回公司,股份一直保持100%。看似很合理的做法,如果放在多股東的公司,其實是不合理的。
多股東分紅以後,如果把自己的盈利投回公司,卻不增加股份,誰願意?沒有人願意,所以多股東的公司更容易面臨缺錢的問題。
不要說100%,只要一個人擁有90%以上的股份,他都可以不計較個人得失,把自己所有盈利投回公司,而不增加持股量。
原因很簡單,持股90%,這家公司基本就等於是他一個人的,自然不會跟其他小股東過於計較。
如果有三個股東,各持股50%,30%,20%,那個持股最多的股東,他會把自己的盈利全部投回公司,而不要求增加持股嗎?沒有那麼傻的,因為另外兩位股東的股份也不少,肯定會算的更清楚。
結果就是,個人持股90%以上,可以更好的集中資金髮展公司。哪怕資金緊張一些,只要盈利情況比較好,完全可以做到不融資的情況下升級產品。反之,因為發展過程中就把盈利分散了,公司缺乏資金,創始人就需要不斷地把自己的股份拿來融資,直到產品盈利達到很高的地步。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華為的股權模式。
雖然華為的股份分的很散,但是因為大部分股東都是期股,且份額極少,沒有權力。這種情況下,只要制定一個分紅制度,比如必須先完成公司發展預算,剩下的才分紅,那麼也可以保證正常發展。
江燕公司可以說兩者結合了,不僅股權高度集中,也制定了分紅制度,要求必須先滿足公司預算,剩下的才分紅。
如果不這樣做,江燕公司哪來這麼多錢搞科技。
「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魏迪瑄被趙平的計劃打動了,重新打起精神。
「在保證產品生態的情況下,盡量提升盈利,這時候不能搞完美主義,要發展就必須有錢,要有錢就必須接廣告。這個過程越快越好,產品升級一完成,我們馬上恢復生態。」趙平說道。
「好,就按你說的辦。」魏迪瑄說道。
「可樂,全英,你們兩個沒問題吧。」趙平發現他們的眼神不對勁,懷疑他們跟周群一樣有了其他心思。
楊可樂和孫全英相視一眼,竟然難以回答這個問題。
趙平猜的沒錯,兩個人的確有了異心,要不是趙平難得誠懇一次,說出了他的想法,估計楊可樂二人會直接拒絕。
趙平的計劃雖然冒險,但確實很誘人。
相比投靠江燕公司,則比較穩定一些。
楊可樂二人挺了解江燕公司的福利制度,如果成為一款產品的創始負責人,產品成功以後是可以分到一點股份的,跟趙平現在分的差不多。區別在於江燕公司實力強,去那裡創始,成功率更高。
「你剛才說之所以分股少,是為了集中股權和資金圖發展。假如產品發展到一線,我們可以得到多少股份呢?」楊可樂問道。
「那要看你們的貢獻有多大。」趙平說道。
「目前我們的貢獻也不小,我希望你能給一個底線。」楊可樂說道。
趙平想了想,說道:「我可以保證,你們每個人不會低於5%,多的話10%應該差不多。」這個條件不低了,因為一線產品的市值通常都很高。
像傑克馬,他在阿里也不到10%的股份。事實上,國內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的創始人,股份都在10%左右。趙平敢開出這個條件,是基於不再融資,還要回購一部分股份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