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未雨綢繆
衛伯文的直覺很對,隨著了解的深入,周澈的確不想幫周倉追捕姜楓了。
在報案之初,他是有想過幫周倉將案犯抓捕歸案,以立威信,積累在眾人心中的名望,但隨著對姜楓越來越深入的了解,在了解了其為人、了解了其名望后,他的想法也隨之改變了。
為什麼改變?這就要從他回到汝南說起了。
……
穿越到這個時代已有兩年,瞭然身處漢末。
因為「他」在并州遇見董卓,又在洛陽遇見少年曹操。就算他對歷史再不精通,這兩個名字總是聽過的。
如果說,董卓、曹操的名字還只是巧合,那麼,在先後聽說了袁紹、荀攸的名字后,確定無疑必是漢末了。
最先聽說的是袁紹。
當時在族人的一次聚會上,族中的長輩在堂上品茶評士,議論汝南、潁川兩郡的名士。有人帶著讚賞的語氣誇獎道:「吾郡袁紹先服母喪,又行父服,棄官歸家已四五年,閉廬不出。這樣純孝、遵循禮節的年輕人,很少見啊!」
在安城民坊聽說了鄰郡的荀攸。
荀攸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祖父荀曇去世,過去荀曇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為荀曇守墓。荀攸對叔父荀衢說:「這個人臉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麼姦猾的事情!」荀衢趁著晚上睡覺的時候趁機盤問,果然張權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從此人們對荀攸另眼相待。
除了這幾個人的名字外,陸陸續續的他還聽過許多別的人名,無一例外,都是漢末名人。
……
只是,雖知身處漢末,但具體哪一年?
只知道現在的年號「建寧」,今年是「建寧三年」,然而是西元的哪一年?一頭霧水。雖處漢末,離三國亂世大約還得十幾二十年。
穿到這個時代的日子裡,有塊石頭一直壓在他的心頭。
他怕的不是三國亂世,事實上,自知道汝南周氏和汝南袁家有聯姻后,他大鬆了一口氣。
四世三公的袁家,名聲多響,雖然袁紹會敗亡,但是可以大不了狐假虎威做個小地主,不敢想榮華富貴,至少可保住一條小命。
他怕的是黃巾起義。
穿越前也讀過些書,知道義軍所過之處的地方慘狀,可千萬不要三國沒到,先在黃巾起義里丟了性命。而根據種種的蛛絲馬跡,尤其近年,他分明地發現:似乎離黃巾起事不太遠了。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
不是危險,也不是死亡,而是明知有危險卻不知這危險何時來到,如頭頂懸著一柄劍,如履薄冰,如閉目在懸崖邊走路,時時刻刻提心弔膽。
……
他不是沒有想過提醒一下世人。
但一來他人微言輕,二來朝廷里也不是沒有人看出問題。
三年前,「司徒」楊賜就曾上書天子,認為北方太平道終會成為大患,請求誅殺匪首,但天子沒有理會。——這件事他也是聽族中長輩閑談時說起的。
「司徒」,三公之一,說的話尚且不管用,何況他一個沒有功名的周家少年?
……
事已至此,既然無法改變,就只能想辦法去適應,總不能坐以待斃。
該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黃巾起義呢?周澈思來想去,不外乎三個辦法,一個投靠太平道,一個避走他鄉,一個聚眾自保。
投靠顯然不行。黃巾起義的聲勢雖大,但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不投靠,不一定死;投靠,一定死。
避走他鄉也不行。想當那黃巾起事時,張角登高一呼,八州響應,信徒數十萬,連接郡國,遮天蔽日、海內震怖。天下雖大,又哪裡尋得桃花源去?
兩者皆不行,唯有聚眾自保。
只是,說起容易做起難。
他既無威望,又無錢財,年方弱冠,世人不知,如何聚眾?
那麼,有沒有快速得到威望和錢財的辦法?
有。
他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漢高祖劉邦通過當亭長、進而結交英豪,從而定鼎天下的故事人人皆知。」
便不說高祖,只說公卿高官,文武名臣,本朝的傅俊就是以亭長的身份追隨光武皇帝,最終名列雲台二十八將。做過三公的名臣虞延,為吏之始亦是亭長。
對啊。周澈想原來的「周澈」不是做過屯長么,可是百人將啊。雖然現在官不做了,但是可以結交英豪啊。
因為自古英豪出草莽,而草莽不就是這鄉野之間么。
所以周澈就來周倉這裡,藉助周倉是亭長的身份來尋找,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在野武將或謀士。
……
周澈在到周倉這裡的時候,特地拜見過他們這一房的族父周乘公
「你怎麼會想去元福那裡幫忙!」
周乘對他說道:「你攻讀多年,刻苦認真,我都看在眼裡。今雖在解錮之列,但你年紀尚輕,又何必急著出仕呢?……,就算你執意出仕,我也可以將你推薦給縣君,你又在洛陽禁軍干過,總強過當一個亭長。」
周澈回答道:「亭長務實,文吏勞形。方今天下,權閹當道,言路阻塞,有學識的人都退隱不出。與其做一個整天忙於文牘的文吏,何如當一個能為黔首百姓做些實事呢?」
周乘倒不是看不起亭長的低微,而是他生性簡約,最討厭被細務煩勞:「就算你想做實事,也不必做亭長助理啊!亭長是最勞累不堪的賤役,既受上官驅使,又為部民操勞,且迎來送往,還要忍受高官貴人的呼喝叱責。難道你沒有聽說過逢子康的那句話么?『大丈夫安能為人役哉』!」
逢子康是前漢末年人,因為家貧,當過亭長,迎來送往,低三下四,難以忍受驅使,遂發出了上邊的這句感慨,隨後就辭職不幹了。
周澈答道:「大丈夫固當如此。可是,亭長雖然卑賤,但只要做得好,也不是不能得到天下的讚譽啊。陳留仇季智,四十歲的時候才被縣裡召補為吏,任職亭長,後來進入太學,不也一樣名揚天下,連當世名賢郭林宗都很欽服他么?許縣陳太丘,少為縣吏,任職都亭,如今是天下名士的泰斗。甚至像前朝的朱子元一樣,封侯也是可以的啊!」
周乘知道他說的都是事實,雖不願意,但還是寫了封推薦信給鄉里。
鄉薔夫在聽過周澈的請求后,起初也很驚訝,不肯答應:「若是我答應了你的要求,肯定會被天下的名士恥笑,說我對名族苛刻。」但經不住周澈的再三請求,末了還是只能應了。
答應雖是答應,不過當時並無亭長的空缺,周澈說可以到橫路亭周倉那裡幫忙。鄉薔夫就隨周澈而去。
……
周澈費這麼大勁,這麼辛苦,,所為者何?還不就是為了獲取名望、錢財,從而結交豪傑,為即將到來的大變做自保準備?——這就是他來橫路亭的「大計」。
剛到亭里,屁股沒坐穩,就碰上了「姜楓殺人」。若姜楓純為勇夫,他不介意拿來開刀立威,然而通過了解,卻發現姜楓分明不是常人。衛伯文、韋強、慶鋒、胡鄉亭老張等等諸人,無一不對他敬重有加。這樣一個人,怎能殺之了事呢?
「若能拉攏住此人,豈不就等同拉攏住了當地鄉里的遊俠、壯士?」
於是,周澈便做出了那幾個令衛伯文「看不懂」的舉動。拜姜父、留錢。至於衛伯文提出的第三點疑惑,也一點沒猜錯,他的確是在提醒姜俏快去潁川「通風報訊」。他可以對姜楓「網開一面」,但是等案子上報到縣衙后,縣裡邊會有何行動?他可是管不了、也管不住的。
周澈有自知之明,曉得這樣特立獨行、名重一地的輕俠定然不好拉攏,而且沒準兒很快就會被逮捕歸案,不過沒關係。古人云「千金市馬骨」,他相信,他在姜家的那幾個「舉動」,肯定用不了不久,就會通過衛伯文、里長、里監門等人的嘴,傳遍本亭、乃至本鄉。能如此,也就足夠了。
回到亭中的時候,暮色已至。
在回來的路上,衛伯文就告辭回家了。周澈、周倉牽馬進入亭舍,剛入前院,聽見一陣哭聲。
韋強、慶鋒等人都在,此外還多了三個陌生男子和兩個女子。
哭聲是那兩個女子傳出的,她們跪在老胡的屍體邊兒上,年長的那個伏在地上,嚎啕大哭,年少的那個哭的聲音不太大,但也是垂淚不止。
韋強小跑著過來,接過韁繩,牽去馬廄。
慶鋒和兩外三個男子快步迎上。慶鋒指著三個男子中的一個,介紹道:「澈君,此即為本亭求盜裴元紹。」
「小人裴元紹,見過澈君。」
裴元紹年約三旬,高大粗壯,面色黑紅,作揖時兩腿沒有併攏,而是分著,像是點羅圈腿,也不知是天生的,還是騎馬過多。
求盜---多由強健者為之,是亭長維持本地治安的得力助手,不可輕視。
周澈還了一揖,說道:「日後你我同事,不必拘禮。」
慶鋒接著介紹:「這兩個是本亭亭卒,這是嚴偉、這是邢剛,。」
這兩人倆身高相似,面貌相像,都是深眼窩、高顴骨,乍一看有點像胡人,個頭比裴元紹低,七尺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