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雄師!
「似乎是大宋的旗號!」
檀州城頭,幾名守軍仔細觀望,突然指著遠處地平線上出現的騎軍大隊前方的旗幟,大聲呼喊了起來。顯的有些激動!
城頭值守的幾個大宋守將,聞言連忙跑過來同看,翹首而望后。有人當場咧嘴笑道:「直娘賊的,總算是有俺們大宋的大隊人馬來了,這回爽快,沒有像林將軍那樣,只來個幾百騎,後面拉薩的全都是伙頭軍。」
留守在這可不算是什麼油水差事,個個請功的要緊,一看這架勢,明顯就是有戰事可打了。一些人擔憂,但同樣也有一些人卻喜出望外。
仁勇校尉的武散官這裡可是有幾個,都是得了朱子龍的分身提拔之後上任的。王勇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直爽漢子,誰看重他,誰對他好,眼見恩主的旗號過來,就屬他最沉不住氣,一腳尺向城門口去。
朱子龍的分身以權節制前軍統制的身份,以常勝軍全部,梁山軍全部,勝捷軍一部,白梃兵全部,足足有五千餘騎以上,組成大宋北伐大軍最為強大的騎兵集團,作為全軍前鋒不得見全。
如今可算是好生要見識一下了!
城口很快給打開,遠處旗號漸漸行近,地平線上,已經出現了黑壓壓的騎兵,個個人高馬大,那馬上威風,就知道是不知道見了多少戰陣的大宋最精銳的騎兵部隊。
後世人只知道大宋養馬之地早失已久,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燦爛的王朝,但宋朝的名聲卻不太好。因為在宋朝的歷史上,與周邊政權的較量中,總是敗多勝少。其實,雖然宋朝的騎兵數量不如唐朝,但也有自己的騎兵部隊。
由於過於分散和軍事制度的問題,宋朝的騎兵部隊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論戰鬥力強悍程度或許不如女真,但真要拼起來,和開國時的遼騎自然也是不如,但與現在的遼騎比起來,卻要略勝一籌。
唐朝鼎盛時期,騎兵數量接近50萬。但是到了宋朝由於自身沒有戰馬產出地,所以宋朝騎兵的數量大大減少。
在宋朝的前期,宋朝一直通過各種渠道購買戰馬。到了宋仁宗時期,在賬面上,宋朝擁有20萬騎兵。不過宋朝的兵力水分很大,宋朝的騎兵數量大概在10萬左右。請注意,僅僅是擁有10萬騎兵,不是10萬匹戰馬。
有的騎兵在名義上是騎兵,實際上根本沒有戰馬。在宋朝的邊界部隊中,有30%的騎兵沒有戰馬。在內地的部隊里,有超過50%的騎兵沒有戰馬。這樣的部隊其實和步兵沒有多少區別,屬於嚇唬人的騎兵部隊。
不過好歹是比較富裕的國家,除開這些不算,真要抽全國之力來算,騎兵數量也是嚇人的。不過,當中精稅的話,就只有以能常見戰事血光的邊關騎軍,還可一稱佳績。
如果是宋朝把自己的幾萬奇兵集結在一起,好歹也是一支大騎兵軍團。但宋朝的軍事制度有問題,宋朝隊軍事將領們不信任,騎兵又是具有巨大戰鬥力的兵種。
所以,宋朝將一半的騎兵部隊都部署在京師開封周圍。這樣一來,邊境上的騎兵部隊變得很有限,再加上分散在正北和西北各地。各地區的騎兵數量其實都不多,面對遼國和西夏的騎兵軍團當然會吃虧。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皇帝和文官們搞的體制就是不信任帶兵的,天天搞自廢武功的事,你能有啥法子?
-
當然,有宋一朝,也不是沒有明眼人,以及考慮大局的人提出與此政策相反的提議。
然而,宋朝之所以把騎兵分散在各地,也有自己的苦衷。對於遼國和西夏來說,自己是游牧政權,沒有必要固守草原和沙漠。可是宋朝到處都是城池和耕地,作為農耕文明的政權,這些東西不得不守。
並不是各處都有城池可守,也不是城池可包羅所有成一防禦圈。所以唯有以騎兵對騎兵,方能一戰。
就這樣,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宋朝騎兵沒有發揮多少作用。分散在各個地方,或防守,或做偵查,或為當地僅用。此次能除開朱子龍的分身外,帶路五千騎精稅算外,還有幾千騎在總攻北伐大營那裡,集結如此規模,已屬有宋以來首次。
大宋鐵騎數千而至,城口等待的守城士卒也忍不住互相對視低笑。大隊人馬殺氣騰空,這個時候人人心中戰意也不自覺的騰了起來,既然要戰,那就戰呀,誰怕誰!
得知了來的是自己人,城池不再閉門,一些在外面還沒來的及進城的百姓,也都不再閃匿,從樹林草叢間出來。看向從面前走過的大隊騎軍人馬,獃獃的看著!
他們做為遼人百姓,現在的歸宋歸化百姓,也是見過遼人鐵騎的。眼下看這大宋騎軍一對比,突然驚訝的發現,眼前大隊人馬的威勢之盛,超過他們見識過的任何一支遼人精兵!
特別是那腰間帶長刀,手上拿槍棍的那些個白甲騎兵威勢更加嚇人。他們卻是不知道,這正是有名的大宋白梃兵!
白梃也叫做白棓棒,白棓棒也叫做「梃」,其實就是棍棒。說起來,棍棒原本就是軍中常用的武器,不過和民間使用的不大相同,用作戰場武器的棍棒都是包裹著鐵頭的。作為雙手敲砸兵器,棍棒的威力比鐵鎚差不了多少,使用起來還更加靈活。
這個時代盔甲的製造技術日益完善,防護嚴密,沒有好刀好槍,沒有超群武藝,很可能刺不穿、砍不碎敵人的盔甲,但敲砸類兵器就不同了,只要力氣足夠大,掄得足夠開,就能給敵人造成相當嚴重的傷害甚至是內傷。況且在混戰之中,棍棒也比刀槍要來得靈活實用。
另一個,不是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也不會使這般武器。
朱子龍的分身剛接手他們時,也曾想過給他們換武器。不過後來想想,反正也就是借用的,而且,建州、蒙古興起后,騎射輕騎兵成為東亞主流,砸擊武器開始重新退出歷史舞台,步兵重新拿起長槍……現在距離還早。也就無所謂了!
不過,也不全然沒有幫忙修改一下。比如說,頭盔沒有緩衝,硬梆梆的既不舒服又不安全,其實內里加塊棉布非常簡單,不知為什麼不做?於是,他就這麼的多修改了幾下。
正好天氣冷,也沒人反對。
棉花可不便宜,上官關照,下面的人怎麼可能反對?
棉布的大面積使用還是宋末元初的事情了,在此之前,冬天人們禦寒只能穿毛皮衣服,傳統的絲麻布料禦寒效果不好,而且沒有有效地填充物,冬天等於沒穿。
因此貧窮的漢人在北方冬季主要靠貓在屋子裡取火和暖炕過冬。這樣在北方普遍身穿毛皮的少數民族面前,沒有冬衣的漢族軍隊在冬季野外戰鬥力等於零。
也就是朱子龍的分身財大氣精,借用了大宋現在的特殊時期,國家力量加本體的運輸商道幫忙,給大家增加福利和戰鬥力。重要時刻可不能掉蓮子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