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籌謀出貨
一大早,盧燦剛開店門,就看見孫瑞欣笑盈盈的站在門口,陪同田樂群說話,見他出來,對他微微躬身問好。
來這麼早?
「不早了,現在都八點了,估計你是這條街開門最晚的。」田樂群白了他一眼說道。
她的話讓盧燦有些尷尬的摸摸腦袋。
還真是,重生這麼長時間,其他還好,就是早起這一點,怎麼也習慣不了。
七十年代的香江人是勤奮的一代,再加上夏天天亮的早,所以荷里活道經常四五點鐘就有人,不過那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處理黑貨的。
見他這模樣,孫瑞欣捂著嘴偷著樂,又見盧燦望向自己,她連忙閃身,從兩人的身邊溜進店內。小丫頭機靈著呢,昨天一下午,她就看出些苗頭。
吃過早茶,盧燦又坐上躺椅,旁邊擺著一本書,《華夏古玉考》,民/國十四年竹園居士劉子芬先生的著作。
劉子芬先生是民/國著名的收藏大家,同時也是考古學大家。他對陶器、瓷器、字畫、玉器、古文字等方面都有著相當獨到的研究,出版了多本考古方面的學術著作,其中後世有關玉器,尤其是古玉方面的驗證,都會參照到他的這本《古玉考》。
盧家的這本《華夏古玉考》是中華書局民/國原版,是盧燦父親生前所藏,昨天晚上被他翻出來,準備重新再溫習一遍。
不過,此時他的心思並不在書上,而是在琢磨昨天收到的那套茶具。
這套茶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盧燦並不准備壓在手中。
他現在需要錢,需要巨量的資金,才能在這個遍地都能撿漏而且文物普遍價格不高的年代中,有所斬獲。
甚至他都有計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打通內陸關係,進軍內陸的文物市場——那裡的文物此時更是便宜的如同白菜。在八十年代興盛一時的各地方工藝品店,都翻箱倒櫃的倒騰售賣文物,以此來「創匯」。
歷史上,這十年時間,國內通過正規工藝品商店外銷的文物,超過五十多萬件。
呵呵,這些都是有票據的,正規渠道的、國家鼓勵的文物外流。後世媒體或者專家在談到文物外流這一情況時,都有意無意的不願談及這一點——那是整個時代的決策錯誤。
這些外流的文物中,自己只要截流十分之一,二十年後都能算得上華人收藏第一人。在前世,他和觀復博物館的馬老關係不錯,他所知道的觀復博物館六館一廳一共展出的藏品有三千多件,據他所知,馬老的藏品數目在一萬到一萬二之間。就這,馬老就能號稱國內收藏第一人。當然,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是馬老比較善於宣傳自我。
想要在收藏方面有所建樹,那需要錢,大量的金錢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五根手指輕輕敲擊著石桌,既然決定要賣,那就要好好研究賣給誰才能利益最大化。
聽到動靜,田樂群回頭看了眼,沒去打攪他繼續給孫瑞欣做有關玉器銷售的培訓,自從上次蘇醒過來,盧燦給她的感官大變,不過,這是好事。
女人嘛,就喜歡有能力的人。
盧燦沒注意到這些,他還在琢磨,究竟賣給誰?
這套茶具,型制特別,製作精良,雖然頂著私人製造的名頭,但肯定是官窯精品,而是是那種官窯給頂頭上司送禮的特製品。
但外人不知道啊,很多人甚至連衛景瑗是誰都不清楚,在他們眼中,這絕對是民窯出品,充其量是個民窯精品。
這套東西首先要排除掉典當行,典當給他們充其量能拿回個三五百港幣——典當行對來歷不清晰的文物估價那絕對是往死里壓。
賣給一般的收藏家,如果他能接受自己的那套說辭,也許能賣出個上萬港幣,這算是好價格了——這是現實,現在這套茶具的真實價值就只有這麼多。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轉讓給專項的茶具收藏愛好者,只有這類收藏家,才喜歡這些冷門或者不常見的東西,自己也容易賣出高價。
香江有這種人嗎?
當然有,盧燦還真知道一位,不過他所知道這位,還是上輩子的記憶。
如同大導演李翰祥喜歡收藏古董傢具一樣,這一位特喜歡收藏茶具,他喜歡收藏茶具的名聲甚至在內陸都很大。
這人就是港島「維他奶之父」——羅桂祥。
他在四十年代開始創業,在香江創辦豆品公司,生產出了「窮人的牛奶」——營養飲品維他奶,直至六、七十年代,取得巨大成功,成為全球最大的豆奶公司。
他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茶具,無論是紫沙陶泥,還是瓷器茶具,甚至原木壺具、銅壺乃至玉壺,都有收藏。據盧燦所知,他在一九九六年去世后,子女將他收藏的茶具一千兩百四十七件,全部按照他的遺囑,分別捐贈給內陸、香江及台島的各大博物館。
這就是個茶具收藏狂人。
這人有錢,有慾望,絕對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是問題來了。
自己貌似不認識他,怎麼聯繫上呢?
盧家雖薄有身家,但和羅桂祥羅家根本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直接登門,那絕對是下下之策,他憑什麼相信自己這個「小毛孩」的胡言亂語?甚至有可能,他們公司的安保直接就將自己轟出去。
手指敲擊的越發急切,想到合適的人,但卻沒辦法接近,這太讓人焦灼了。不行,得找人一起想辦法。
盧燦起身,對田樂群問道,「田姐,鄭叔叔回沙田了嗎?」
…………
鄭光榮眉頭微皺,他也不認識羅桂祥。
羅桂祥是七十年代末期香江的風雲人物。他開創性的引進無菌包裝,將產品打進海外市場。最近幾年更是頻繁推出新產品,最近又大肆進軍飲料市場,推出什麼保鮮紙盒檸檬茶、果汁、菊/花茶和一批保鮮汽水飲品。今年年初,有報道稱「維他奶」的飲料,全球銷量超過四億盒,妥妥的全球豆奶飲品行業第一家。
「維他奶,點只汽水咁簡單!」是香江七十年代最耳熟能詳的廣告語,三歲孩子都會說。
羅桂祥不僅有錢,他本人還是香江立法局議員。前幾年,蜆殼石油公司(殼牌石油)申請在香江南丫島興建煉油廠,他是第一位站起來大聲疾呼反對的立法局議員,並發動一批人抵制該投資案。
這件事在香江鬧得很大,也讓他的聲名遠揚國際。
鄭光榮扣了扣頭皮,有些心焦。
聽盧燦說,如果能將昨天的那套茶具轉讓給羅桂祥,最少能賣出五萬港幣,他便同意盧燦出手。他太清楚盧家經歷幾次變故,現在的基礎有多危險——這次盧老爺子帶著掌眼師傅去緬甸,帶走了家中全部剩餘資金,甚至還將納徳軒抵押給渣打銀行的貸款也帶走了,所有加起來一共才七十五萬。要知道盧家在七十年代初,最鼎盛時資本超過了千萬。
老爺子這是在最後一搏,他不想兒子留下的產業毀掉,同時也希望給孫子留下一輩子的依靠。
這套茶具能賣五萬港幣?那還不出手?這極有可能是關鍵時刻的保命錢!
鄭光榮將腦海中可能接觸到羅桂祥的朋友都捋了一遍,最後他還真的想起一人。
「阿燦,林嘉義給你的名片還在嗎?」
林嘉義?那天買走油青種貴妃手鐲的那對夫妻?記得自己當時把名片收在名片夾中,應該還在。
他認識羅桂祥?
「你傻啊,林嘉義畢竟是出自香江林家,香江林家可是與羅桂祥齊名的大家族。」鄭光榮一語點醒,盧燦拍拍腦門,自己真是有些糊塗了。
香江豪門圈子並不大,圈子內的交流很密切。
林家在香江並非以單體量取勝,而是以數量來擴充影響力。林獻之老爺子非常牛,他養育了十三太保,而這十三個兒子散布在東南亞,大多數都家業興旺,其中就有服裝大王林百欣,九龍銀行創始人林立人,馬來西亞銀行股東林樂輝。
林家有兩大支脈都與金融行業有關,必然會和實體企業維他奶羅家有生意上的往來,所以,兩家估計不僅認識,應該還很熟悉。
OK,盧燦打了個響指,他已經想出該如何說服林嘉義,幫自己聯絡羅桂祥。
那天林嘉義夫婦敬香文武廟,主要是為了兩件事。
其一是陳欽麗與林嘉義結婚數年卻依舊無子,陳欽麗也是病急亂投醫,跑來文武廟求子。
而林嘉義陪同妻子的同時,自己也順道給武聖關帝進香——嘉麗服飾最近的生意有所下滑,尤其是他主攻的非洲和中東市場,受挫嚴重。
陳欽麗生不生兒子,盧燦幫不了,但林嘉義的服裝生意問題嘛,他還真的能幫襯一二。經歷上輩子商品大爆炸時代,怎麼著也對服裝設計、未來的流行趨勢以及多樣化的營銷方式有所了解。他只要透露一二,就能解決林嘉義的燃眉之急。
回到納徳軒的盧燦,並沒有急於給林嘉義電話,而是將自己關在後面的房間中,埋頭整理記憶。
他寫在紙面上的文字與圖案,繪出了盧家與香江頂級世家的第一次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