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心有靈犀

第197章 心有靈犀

宋雨辰仔細聽著宋坤宇的開導,臉上綻開笑容,會意的向宋坤宇一笑,也就放下了人與人的戒備,放開了心扉,打開了話匣子,直接談起了自己的看法:

一個人難免會對周圍的一些事物看不慣。當看不慣別人的時候,我們在想什麼?其實無非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或者標準強加給別人,認為自己是怎樣看待事物,別人也應該用這個標準來看待事物。

殊不知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成長環境都大相徑庭,這使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除了大是大非的事情,其實並無好壞之分,只是習慣之別。

對一件事情,大家有不同看法,有時候無所謂對錯,因為每個人的判斷都是依據自己心中的尺子,而每個人心中的尺子不一樣,得出的結論自然也不一樣。

古人有這樣一個傳說故事:

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有一天,孔子暫住一處院落休息,子貢在院門口閑坐,這時遠處走來一個身著綠衣的人。

那人問子貢:「你是誰啊?」子貢回答:「我是孔丘先生的學生。」

「那你一定懂很多東西嘍?我請教你一個問題吧,你知道一年中有幾個季節嗎?」綠衣人問道。

子貢一聽,綠衣人居然問了一個這麼簡單的問題,便有些不屑地答道:「自然是四個季節,這是常識啊。」

「不對,是三個季節。」綠衣人搖搖頭,認真地說。

「不對,是四個季節。」子貢很驚訝。

於是兩個人爭執不下,從早晨一直到中午,聲音越來越高。

孔子聽到門口有爭吵聲,就走了出來。二人就讓孔子來評判。

孔子上下打量了一下綠衣人,對子貢說:「你錯了,一年確實只有三個季節。」

這樣的回答完全出乎意料,子貢一臉不解地看看老師,欲言又止。

綠衣人非常高興,滿意地走了。

心有不甘的子貢終於忍不住問孔子:「老師啊,一年分明有四個季節,您怎麼說是三個呢?」

孔子笑著說:「你沒看到那人通身的綠衣嗎?他分明是蚱蜢所變。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經三季,從沒見過冬天。在他的知識系統里,一年就是三季,你和他講道理,怎麼可能說得通呢?你又何苦枉費口舌呢?」

子貢聽后,點頭不止。

莊子說:「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意思是說萬物都有其存在價值和存在根據,沒有什麼不可以存在,沒有什麼沒有價值。所以世間善惡美醜,從道的觀點來看是可以相通為一而存在的。

莊子講過一個「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

有個人養了些猴子。他跟猴子們說:「給你們早上吃三個栗子,晚上吃四個栗子,好不好啊?」猴子們很生氣,都不同意。

養猴的人就改口說:「那給你們早上吃四個,晚上吃三個,好不好啊?」猴子們就很高興了。

莊子的這個寓言表面上說的是猴子,其實用來說明人性,對事物的不同看法就像「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一樣,本質上沒有不同,只是反映了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

因此有一句話說,智者沒有看不慣的事。當你看不慣的事物變少,你的智慧就在增加。

若忌恨他人的過失,就是「自己往自己的心上扔石頭」;若看不慣他人,就是「自己往自己眼睛里揉沙子」。

難受的不是別人,而恰恰是自己!

莊子說:「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聖人把是與非混同起來,優遊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這就叫物與我各得其所、自行發展。

這便是悠然自得的物我平衡。

莊子又說:「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莊子告誡人們,不要站在任何角度,任何時間,任何空間看待問題,混同萬物,與道同游。

虛空能包容一切,所以廣大無邊、圓融自在;大地能承載一切,所以生機勃勃、氣象萬千。

如果一個人的心胸能夠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這個人怎麼會有煩惱呢?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必隨意就對別人的行為、言語看不慣,即便是自己的親人,也不要強求。

陷在看不慣別人的泥潭裡,只能讓我們蒙蔽雙眼。掙脫開雜念的束縛,試著用包容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的事物。當你看不慣的事物越來越少,也就證明你在逐漸進步。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賬,所謂的一生,就是我們用生命做出的一本賬。每個人做成什麼樣的賬本,答案是不言而喻了。

會計的很多知識都可以恰如其分地用在生活和愛情之中呢。

一、人是固定資產,年齡是累計折舊。

人從一生下來就成為了其獨一無二的固定資產,有其自身的特徵和密碼,任何其他都無法取代。

通常來說,人的生存壽命都會超過一個年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人都是有形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資產。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方面的機能也會慢慢地老化。這正如固定資產使用的累計折舊。

累計折舊是在一年一年的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折舊掉的,最終固定資產折舊完會報廢或銷毀,人則在自己的年輪折舊中也最終消亡。

二、愛情是無形資產,婚姻是合併報表。

如果說人是有形的固定資產的話,那麼愛情則是無形資產了,愛情是一種奇妙的感覺。

愛情表現是純樸的,它只可意會,愛情是人生中一種積極的力量,是幸福的源泉。愛情把兩個人融合在一起時,感受到生命的燃燒和生活的充實。

從愛情走進婚姻,2個原本相對獨立的人為了共同的生活目標組合在一起,婚姻也是把各自的之前的各種開支、收益、債權、債務等進行了合併,形成了新的家庭報表。

婚姻合併的不僅僅是物資,也是兩顆心結合在一起。

素素曾說過,婚姻是人世的一項工作,在流水的時光里,用柴米油鹽點燃幾十年的人間煙火,年年月月,講究的兩個人同舟共濟、精誠合作。

三、愛人是庫存商品,生活是持續經營。

庫存商品是已經完成全部的生產過程並驗收入庫的商品。

如果說愛情是無形的,是一種幸福的感覺的話,那麼結合在一起后的愛人就是彼此的庫存商品了。

子女長大後為了愛情、事業等也許離開家飛向遠方,而相依相伴的夫妻才是彼此一生的依靠。成為彼此珍貴無價的庫存商品。

生活的持續經營的前提是家庭生活長期的正常的存在,持續經營是指家庭生活將會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如果家庭發生變化,家庭生活不復存在,持續經營也就失去了基礎,也不復存在。

持續經營就是維持家庭各種收入支出,為了家庭的共同的目標共同努力奮進,有一個可以預見的未來。

四、孩子是在建工程,撫養是長期股權投資

一個孩子的出生就是一個在建工程了。

而且這個工程是龐大而複雜,其中有各種準備磨合、修理、改建、擴建等一系列的複雜程序,每個在建工程個體的原理和機構還不一樣,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把孩子撫養長大更是一項長期股權投資,既然是長期投資,在這其中就有許多不可預見性。

有可能投資得到了回報,投資成功的結果可能是是長大后的,孩子出人頭地,名利雙雙,家庭幸福、孝順善良。

也有可能投資失敗,孩子變成性格扭曲,偏執。對社會造成危害等。投資的結果是不盡相同的。

正如紀伯倫所說的: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五、家庭支出是負債,設小金庫是預估風險。

家庭的各項支出是負債,是指家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的現時義務。

比如家庭買房、買車、以及各項家庭支出都屬於負債。負債在一定時期之後必須償還。房子、車子貸款每月還每年需要定期償還也是這個道理。

偶爾設立小金庫是為了應付家庭突然遇到的風險,也是一種預估和對風險的評估,當家庭突然遇到突發情況、生病或其他偶然突發情況,這時候小金庫就會發揮了作用。

六、吵架是壞帳準備,打架是營業損失。

在家庭生活中,難免會磕磕碰碰遇到各種矛盾發生吵架,而用會計知識來解釋的話,吵架就是一種壞賬準備。

壞賬是不利的但有時又是無法避免的。吵架對於家庭來說,也是家庭和睦團結。有時卻也是無法避免。

吵架的雙方要懂得謙讓,如果吵架也是一種宣洩和溝通的話。頭一個退出「吵架戰場」的,不是逃兵,而是理智的強者。

如果說吵架只是一種壞賬準備的話,那麼打架則直接影響了營業損失,這個損失是多方面的,可能既包括物質上,也包括精神上的,一個經常打架的婚姻,估計婚姻生活離瀕臨死亡也不遠了吧。

七、誤會是錯誤分錄,解釋是更正分錄。

在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誤會,因為沒有正確的表達或理解偏差,所以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誤會,誤會和事實是不相符的,所以也是錯誤的分錄。

如何把錯誤的分錄更正過來呢?

那就需要解釋說明了,誤會解除了,解釋清楚了是更正了以前分錄。

只有正確的分錄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誤會解除了,解釋清楚了,人的心情也是愉悅的,心靈的天空也是明朗的。生活也就自然一切如常了。

八、離婚是破產清算,再婚是資產重組。

離婚是指婚姻生活失敗后,需要對財產進行清算、評估和處理、分配。清算可以是自己協商解決,也可以由法院等機構來完成。

而再婚就要對各自原有的資產和負債進行合理劃分和調整,經過合併、分立等方式,將資產和負債重新劃分和重組。

九、情人是營業外支出,暗戀是收不回的呆帳。

情人是家庭生活中產生的快消品,而且是無任何預估和準備的,與家庭的生產經營沒有任何直接關係,所以在情人身上所花費的每一分錢只能算是營業外支出了。而且還是私自的不被家庭所承認的支出。

呆賬是逾期常年沒有收回而仍然保持在賬上,所謂暗戀,就是你喜歡一個人而這個人卻根本不知道你喜歡他。

所以也就根本無法收回,呆賬也只是一場獨角戲、單相思而已。是永遠無法收回的呆賬。

十、眼淚是所有者權益,利潤應是眼角的皺紋。

汪國真說過:愛情是花,婚姻是果實。花總是美麗的,而果實不一定都是美好的。

在家庭生活中,伴其一生需要的是愛心、責任、理智、勇氣委屈、和犧牲多方面配合。

當會計融入生活中,融入愛情中,你會發現,眼淚是所有者的權益,利潤應是眼角的皺紋,是雪白的髮絲,是掉光了牙的笑容,是兒女承歡膝下,是老兩口手牽手步履蹣跚的在夕陽下散步。

其實,在人生這本賬里,快樂是你的收入,你種植快樂的時候,收穫的是幸福;愁苦是你的支出,當種植愁苦的時候,收穫的是鬱悶。

當你的快樂多餘愁苦時,你就賺了。你想贏利還是虧損,抑或收支平衡,那要看你以什麼樣的心態在生活里耕耘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賬,所謂的一生,就是我們用生命做出的一本賬。每個人做成什麼樣的賬本,答案是不言而喻了。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臨近的齊國乘機出兵,侵佔了燕國的部分領土。燕昭王當了國君以後,他消除了內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土地。

雖然燕昭王有這樣的號召,但並沒有多少人投奔他。於是,燕昭王就去向一個叫郭隗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位國君,願意用千金買一匹千里馬。可是3年過去了,千里馬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奮勇請求去買千里馬,國君同意了。這個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可是,等他趕到這一家時,馬已經死了。於是,他就用500金買了馬的骨頭,回去獻給國君。國君看了用很貴的價錢買的馬骨頭,很不高興。買馬骨的人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並不是欺騙別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3匹千里馬。

郭隗講完上面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里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燕昭王認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厚的俸祿。並讓他修築了「黃金台」,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樂毅、鄒衍和劇辛等一大批賢士紛紛從各自的國家來到燕國。經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於強盛起來,終於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佔領的土地。

用買馬骨的方法來買得千里馬,用修築黃金台的方法來吸引天下的人才,所運用的都是用人中的一種海潮效應。人才乃強國之本。求賢納士,選人用才,貴在誠心實意。燕昭王採納郭隗建議,不以「才」小而不敬,敢向天下人昭示自己尊重人才、招募人才的誠心,所以四方賢士紛至沓來,燕國由此日漸強盛,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海潮效應,指海水因天體的引力而湧起,引力大則出現大潮,引力小則出現小潮,引力過弱則無潮。人才與社會時代的關係也是這樣。社會需要人才,人才便應運而生。對於一個單位來說,重要的是要通過調節對人才的待遇和激勵,以達到人才的合理配置,從而加大本單位對人才的吸引力。

現在很多知名企業都提出這樣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業激勵人。

隨著信息流動量加大和逐步建立社會化的健全的人才市場,人才流動靠行政手段是行不通的,而且資方往往會陷入法律糾紛。因此,必須要建立靠薪酬來配置企業人力資源的激勵機制,特別是要考慮對人才的激勵力度,形成「海潮效應」。激勵機制運用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企業興衰的一個重要因素。

物質激勵為主要模式。物質需要是人類的第一需要,也是基本需求,所以物質激勵是激勵的主要模式,在我國,由於職工收入較低,所以更是我國企業內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種激勵模式。物質激勵主要是改善薪酬福利分配製度使其具有激勵功能。

一是用拉開檔次的方法,這一點在集團公司的工資改革中已經體現了出來。

二是對合理化建議和技術革新者提供報酬,使這一部分的收入占員工收入的相當比例。

三是可實行薪酬沉澱制度,留住人才。可以對關鍵領導及技術人員實行年薪制,實行年薪沉澱制度,其年薪當年只能拿走一小部分,其餘在未來幾年之後兌付。如果有人提前離開或工作上出現問題,他的沉澱工資是不能全部拿走的。這樣可以留著人才,也可以使他們安心工作,盡心工作。

四是完善多種分配機制。對不同類型人員,不同工作性質的單位或部門應該制定不同的薪酬方案,使之能發揮激勵作用。薪酬方案應該有所不同,我們可以結合績效考核情況,完善薪酬分配方案,使之適應不同類型人員的需求,發揮薪酬激勵作用。文章:

五是管理階層應把握住企業創新的原動力,採取國際上通行的技術入股、利潤提成等措施,通過公平的分配體制,實現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的高度一致,使員工感覺到:有創造力就有回報。只有分配關係理順了,員工才會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發揮創造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共同發展。

重視非物質激勵。非物質激勵包括職位的遷升、權利的擴大、地位的提高,這些使他們在精神上產生滿足感,同時也包括如進修、學習等提高其自身素質和生存能力的培訓。每個人都有對職位、權利、地位等的追求,這是因為人具有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所以當一個人的工作業績很好,雖然得到了物質激勵,仍然有這種對職位遷升、權利擴大、地位提高的需求,如果這種需求長期不能得到滿足,必然會嚴重挫傷其工作的積極性。所以必須對員工的這種需求有所考慮,並通過適時的激勵,提高其工作績效。

卡特爾是一種正式的串謀行為,它能使一個競爭性市場變成一個壟斷市場,屬於寡頭市場的一個特例。卡特爾以擴大整體利益作為它的主要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卡特爾內部將訂立一系列的協議,來確定整個卡特爾的產量、產品價格,指定各企業的銷售額及銷售區域等。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壟斷者提供的只是平淡的生活、低劣的質量以及不文明的服務。關於壟斷的一種普遍的抱怨是,壟斷者很少注意產品的質量。當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壟斷了電話設備時,許多年以來消費者不得不滿足於不甚清晰的通話質量。一旦競爭者進入該行業,電話的顏色、式樣和輔助設備的種類就有了急劇的增加。汽車業也是如此,來自國外的競爭壓力使得美國的汽車製造商不得不生產更為可靠、安全的產品。很明顯,寡頭壟斷會抬高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和社會經濟福利。但寡頭壟斷有利於實現規模經濟和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的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

卡特爾常常是國際性的。例如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卡特爾就是產油國政府間的一個國際協定,它在十多年間成功地將世界石油價格提高到遠遠高於本來會有的水平。其他成功的提高了價格的國際卡特爾還有:在70年代中期,國際鋁礬土聯合會將鋁礬土價格提高到4倍;而一個秘密的國際鈾卡特爾提高了鈾的價格。一個被稱為水銀歐洲的卡特爾將水銀價格保持在接近於壟斷水平;而另一個國際卡特爾一直都壟斷著碘市場。可是,大多數卡特爾都沒能提高價格。

一個國際銅卡特爾一直運作到今天,但它從未對銅價有過顯著的影響。還有試圖抬高錫、咖啡、茶和可可的價格的卡特爾也都失敗了。

價格卡特爾。這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為牟取超額利潤,以合同、協議或其他方式,共同商定商品或服務價格,從而限制市場競爭的一種壟斷聯合。

價格卡特爾的特徵:

它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營者自願採取的聯合行動;

它是處於同一經營層次或環節上的橫向競爭者之間的聯合行動;

聯合行動是通過合同、協議或其他方式進行的;

數量卡特爾。卡特爾對生產量和銷售量進行控制,以降低市場供給,最終使價格上升。生產者經營者為了壟斷某種商品的生產經營在卡特爾協議中既規定共同的價格也規定共同約定的商品數量,將價格卡特爾和數量卡特爾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形式。簽訂數量卡特爾協議后,維護和鞏固了生產者經營者的壟斷地位。

銷售條件卡特爾。對銷售條件如回扣、支付條件、售後服務等在協定中進行規定的卡特爾。

技術卡特爾。典型形式是專利聯營,即成員企業相互提供專利、相互自由使用專利,但不允許非成員企業使用這些專利的卡特爾。

迪加。一種特殊的統一銷售卡特爾,指成員企業共同出資設立銷售公司,實行統一銷售,或者卡特爾將所有成員企業的產品都買下,然後統一銷售。比如德貝爾鑽石卡特爾。

同一生產部門的少數大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通過簽訂共同銷售產品和採購原料的協定而建立的壟斷組織。參加迪加的企業在生產上和法律上有自己的獨立性,但在商業上已失去了獨立地位。

它們採購原材料和銷售商品的業務均由迪加的總辦事處統一辦理,總辦事處統一接受商品訂單和統一採購原材料,按照協議在迪加所屬企業之間進行分配,參加迪加的企業不再與市場發生直接聯繫。企業一旦加入了迪加很難隨意退出,如果要退出,必須花一筆資本重新建立購銷機構、重新安排與市場的聯繫,但是這要受到迪加的阻撓和排擠。因此,同卡特爾相比,迪加具有穩定性。

時——因時乘變,待時而飛。

「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被蝦戲。」人做事都需要掌握時勢和時機。時機不對,就不要出頭。沒有機會,就不要盲動。保存實力,待時而動。

人應該像龍一樣,把握時機,做到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周易》上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不到處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如呂尚遇周文王,就是如此。這話也提醒我們,在默默無聞的時候,要加強自身修養,等到機會來時,就要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

時機、時勢是客觀的,不是人為的。我們不能創造時機,而只能做好我們能做的,等待時機,把握時機。這就是守時,一個守時的人一定會做好充足的準備,不會讓機會白白溜走。

項羽《垓下歌》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若奈何?」即使力可拔山,氣概蓋過世人的項羽也有「時不利兮若奈何」的悲嘆。回想當年,巨鹿之戰,破釜沉舟,五路諸侯雖作壁上觀,但項羽以區區2萬楚兵大破40萬秦軍,雄霸天下。而垓下之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英雄也只能「時不利兮若奈何」的哀嘆,最終烏江自刎,遺恨千古。

不管「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其核心還是「時」的問題,時機未到,則潛伏不動,靜若處子。時機一到,則順勢而發,動如脫兔。

位——位置不同,命運不同。

你處在什麼位置,站在什麼高度,決定了你是怎麼樣的視野;內心多大的格局,你就可以看到多大的天空。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與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價,與大閘蟹綁在一起就是大閘蟹的價格。說明了:一個人在不同的平台和位置會體現出不同的價值!這就是「位」的重要性。

秦朝丞相李斯二十六歲時,還是楚國上蔡郡府里的一個看守糧倉的小吏,負責每天記錄糧食的進出情況,工作乏味單調,無所作為。

一天李斯上廁所,看到一群老鼠。這群在廁所安身的老鼠,全身哆嗦,個個瘦小乾枯,毛色灰暗,身上又臟又臭,讓人一看就噁心至極。

看著這些老鼠,李斯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糧倉中的老鼠。那些老鼠,一個個腦滿腸肥,毛光皮滑,整日在糧倉中逍遙自在,與眼前廁所中這些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這時李斯就想「人生如鼠,不在倉就在廁,位置不同,命運也不同。自己在這個小小的縣城一直做著默默無聞的管理員,就像廁所里的老鼠一樣。」

於是,他就跑去跟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之後被荀子推薦做楚國宰相春申君的門客。不久,他覺得楚國不值得效勞,而六國又弱,沒有自己可以建功立業的基礎,便千里迢迢,跋涉到秦國。李斯到秦國的時候,正趕上庄襄王駕崩,丞相呂不韋正網羅大批人才,呂不韋見了李斯,格外賞識,即時收為了門客。

二十多年後,他取代呂不韋,做了秦國的丞相。輔助秦王嬴政東向掃六合,揮劍決浮雲,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千古功業!人生如鼠,不在倉就在廁,位置不同,命運也不同。

位之所以重要,因為位決定了未來的方向。《周易》中說,正位凝命,一個人擺正位置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方向在哪裡。位置不對,方向就不可能正確。

德——日新其德,厚德載物。

當然,人的命運不僅僅包含在時與位當中,決定人的命運最重要的因素是德。沒有德,時機來了也抓不住;沒有德,即使處在高位也是曇花一現。《周易》中的德,並非僅僅指道德,德是包含了精進、寬容、大氣等一系列內涵的綜合素質。具體來說,德至少包含以下內涵:

自立精進之德。《周易》上說,人要效法大地的品德,用厚德承載萬物;要效法上天的品德,以剛健的精神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為自己爭取更廣闊的天空。自強不息的本質,就是眾多經典中所說的:日新其德。陰陽相摩,八卦相盪。世界時時都在變化,萬事萬物在下一刻都是新的。

自強不息,就是永遠在進步,永遠不滿足。有智慧的人應當效法陰陽變化日新,不斷改掉過錯,不斷創造新的業績,在歲月的流逝中修養自我,升華自我。

善良寬容之德。《周易》強調「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良與厚德、厚道的內涵基本相同。《周易》說厚德載物,其實厚德載物的本質就是善良寬容。厚德是善良,用善良的心地去承載萬物,待人接物,包納萬物,就是寬容。懂得厚德載物的人,懂得善良寬容的人,其實就拿到了人間最好的通行證,為自己乃至子孫後代種下了福田。

謙卑低調之德。萬事退一步就叫謙,不傲慢就叫謙,讓一步就叫謙,多說一聲謝謝、對不起,就叫謙。低調做人,你會更加穩健,高調做事,你會更加優秀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在姿態上要低調,在低調中修鍊自己。低調做人無論在官場、商場還是政治軍事鬥爭中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謙卑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

變與適變之德。「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從某種意義上來將,《周易》是一部講變化的書。

《周易》上說,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易傳》也說,神無方而易無體。意思就是萬物的變化無常,沒有固定的規律。這裡推究道人事上、修身做事情都要講究一個「變」字。

改過遷善之德。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不斷積累自己的錯誤,這些錯誤形成一個「勢」或者說「氣場」,這些惡「勢」不斷蠶食人的好運。但事實上人們都明白自己的錯誤,但是卻沒有勇氣,沒有決心去改正,這也正是層次越低的人越容易放縱自己的原因,他們無力控制自己錯誤的習慣。

別小看吃飯這一件事情。會不會吃飯,過的可是不一樣的人生。

上個月我媽做完手術后,腸胃功能失調,全靠針水養著,一下消瘦憔悴了很多。

隨著她腸胃恢復,出院后吃得好睡得好,我爸每天去買新鮮食材,換著花樣做營養清淡的養生餐給她吃,她的體重增了起來,氣色也好了起來。我算是發自肺腑地認識到一點:

能吃能睡,彌足珍貴。我最近花了很多功夫來研究飲食。在我看來,所謂的吃商高,就是吃得既健康,又快樂。

體質更多是後天吃出來的。我從小以為自己每個月都要扁桃體發炎是因為體質太弱,直到去江南一帶上大學才意識到,飲食清淡有多重要。

我家鄉無辣不歡,習慣等油熱了以後把干辣椒甩進鍋里,等冒起白煙后才放進菜去炒,我爸就經常這麼炒菜,好吃是好吃,就是超上火。

讀大學后,一開始我不能適應不辣甚至微甜的口味,還要家人寄辣椒給我,後來大二臉上長痘,別說辣椒,連醬油之類的調味料都不碰。

等飲食清淡后,我發現我一年扁桃體僅發作兩次,都是我寒暑假回家時發炎。

吃商決定體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可導致一方的病。

當年我怕長痘留印,飲食極清淡,食堂只打淺色的菜,吃餃子不蘸調料,點外賣囑咐只放鹽,再加上經常去校門口買薏米水、銀耳湯,我痘印退了,皮膚變白。

那時我發現,飲食真的可以改變皮囊。大學期間,我選修了營養課,我記得老師說過:「改變飲食習慣,就能改變體質」。

有時候,好吃的東西都害人,難吃的食材卻養人,當我一遍遍給自己洗腦,吃新鮮的、原味的、清淡的、天然的食物,結果味蕾都改變了,甜肥膩的、重口味的、深加工的,本能地不想吃,吃了總覺得口很渴,不舒服。

後來發現自己貧血嚴重,於是增加紅肉,有意識地增加補血食材,覺得精力有所提升。

我越來越覺得,吃商,塑造了你的身體情況和精神狀態。

吃商高的人設最對得起自己。

我身邊「吃商」最高的人,是在深圳認識的同事。

她入職時,我以為她是水嫩應屆生,經引薦才知道她比我大兩歲,皮膚白、身材好、有活力,我司「司花」非她莫屬。

她後來和我們成為超越同事的好友,好基因羨慕不來,高吃商值得偷師。

一起外出吃飯,她麻辣的、油炸的、燒烤的絕對不碰,她把以前經常發炎的扁桃體割了,所以吃飯點餐時特別自律,一定會吃得清淡;

我們商量中午帶飯,她頭天就把菜切好、配好放冰箱,早上起來炒菜,到公司后直接把飯盒放在開水房的開水桶上面,中午直接趁熱吃;

我觀察過她帶來公司的零食,要麼是拿玻璃小盒裝著洗凈的水果;要麼是一小把混合堅果或酸奶,而且我發現她吃完零食會去漱漱口;

每次和她一起吃飯,她常會流露出美食廣告里,女主角沉浸在美味的陶醉模樣,我們原本同情她吃的東西沒味道,但看她吃得很享受。

她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在吃上有所節制,捨得花時間精力用心為自己準備午餐,每次都心懷感恩地享用桌上的美食。

吃商上,她的意識和執行甩出很多人一個三環。所以每年公司體檢,她結果單上「醫生建議」那欄是空的。

之前我看到報道說:「醫院規模越建越大,數量越來越多,同時醫生隊伍成倍增長,而病人卻越來越多,這是醫生的悲哀,也是醫學的失敗。」

我這次在腫瘤醫院目睹爆滿的現場不亞於春運,住院部的電梯大排長龍,有多名保安維持秩序,化療病人多到病床不夠用,只能坐在走廊上注射化療點滴,患癌病人中不乏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這種情況我覺得不是醫生的悲哀,而是醫學的悲哀,有數據說,「在誘癌主因中,第一位是膳食不合理,佔35%」。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醫生,治已病是醫生的事,但是治未病卻是自己的事。

我受不了聽人說「這不能吃,那也要忌口,活著有什麼樂趣」,說這話的人去趟醫院看看,生病住院手術打針何其煎熬。

還有動不動就說「不能辜負美食」的,你嫌美食辜負你的還少嗎?

好好吃飯就是在治未病,多想想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話:「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而不要讓藥物成為你的食物。」

如何才能有艷壓群芳的吃商?

前幾天,和親戚一起吃飯。席間,大家盤點吃飯惡習,討伐率高的有:

將就吃:上班忙下班累,點外賣、吃零食瞎將就;

吃得快:大波工作迎面撲來,狼吞虎咽節省時間;

吃得多:只在吃飯的時候,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口味重:壓力大心情喪,重口味美食讓心情放飛;

有心事:應酬喝酒想著客戶,在家吃飯愁著賬單。

如果你也想提高自己的吃商,請速速加入高吃商矩陣。

1.半年前的食材,決定了今天的你。

我有個同事說她男友總是口腔潰瘍,因為他吃的東西,不是罐裝,就是袋裝;

還有個朋友是個燒烤愛好者,他臉上的痘痘常年此消彼長。

而周圍身體健康、皮囊迷人、精力充沛、牙齒好看的人,通常很少吃零食、吃甜食、吃夜宵,再忙也盡量下班回家做飯,累癱也會煮點清粥或蒸點粗糧當晚餐。

我覺得與其花錢買很貴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不如燜飯時摻點糙米或燕麥,炒菜時少放油鹽,做菜多以水為介質(蒸、煮、燉),少以油為介質(油煎、油炸),多吃蔬菜、水果、穀物,周末煲湯犒勞自己。

2.知道「吃什麼」,還要注意「怎麼吃」?

吃得慢,不易胖。一個人的身材和吃速成反比。

吃飯時人腦慢半拍,你覺得飽了時,實際已經撐了,我現在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在平時飯量的基礎上先挑兩口飯出去。

趁熱吃就行,不必趁燙吃,過熱的飲料、食物和茶水會對口腔、咽喉和食管反覆損傷。

3.聽有趣的人扯淡,不陪無聊的人吃飯。

千萬別小看一個輕鬆愉快的吃飯氛圍。

應酬時,身體能量都在腦子裡盤算著,胃裡的酒精都消化不了,而放下心防開心吃飯時,能量是在腸胃裡,所以更容易醉。

我有次去朋友家吃飯,本來小兩口準備了很久,飯菜也很可口,可飯桌上兩人因為有道菜咸了發起口舌之戰,氛圍不好大家都沒胃口,有心事會辜負掉一桌好飯。

吃商高的人,真的很有遠見,他們把遠見落實到一日三餐中去。

我們每天都有3次改變體質、變瘦變美、治療未病的機會,且吃且珍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商界巔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商界巔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7章 心有靈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