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大結局 完
第577章大結局完
第一次漢美戰爭結束后,世界形成新的對峙格局,從1899年年底至1900年8月,兩國熱戰期間,美國損失海軍艦船總噸位超過22萬噸,陸軍損失兵力18萬人。海軍主力損失過半,常備陸軍遭受毀滅性打擊。
見識到漢國潛艇、飛機等新式武器的厲害,美國政府一方面迫不得已將勢力收縮回北美大陸,另一方面擴軍備戰、加大對新式武器的研發投入。至1904年,美國海軍艦船總噸位恢復至36萬噸,陸軍常備兵力增長至60萬人。
1904年2月,美國策劃巴拿馬獨立,隨即與獨立后的巴拿馬政府簽訂協議,獲得了運河的開鑿權和為期99年的經營權。
1904年6月,荷蘭與漢國簽訂諒解協議,正式承認蘭芳對南婆羅洲的佔領和主權訴求(第一次漢美戰爭期間佔領)。
自此之後,荷蘭殖民勢力被徹底驅逐出婆羅洲,蘭芳領土也擴大至54萬平方公里。
1904年8月,被封鎖中斷長達四年之久的遠洋移民運輸計劃再次啟動,但是與1900年之前相比,英、法、德、荷等國,對漢國移民輪船的中途停靠仍然做出了諸多限制,受此影響,漢國遠洋船隊減少了中途停靠次數,並且逐步將移民重點轉向南太平洋航線。
1904年10月,受西方各國排擠和封鎖,漢國在遠東大陸地區的經濟市場份額降幅超過90%,漢國本土、宋卡、蘭芳三地工業發展遭到嚴重打擊,為維持工業發展正常運轉,漢國中央政府調整經濟發展模式,由政府制定發展計劃,將工業發展重心轉移至鐵路、運河、公路為、礦產為主的公共交通、原材料開採等基礎領域,同時加大對電力、機械、化工、醫藥等領域的研發投入。
1906年,漢國政府對內債劵規模達到12億漢元。財政赤字支出也超過3億漢元。
1907年8月,英國、法國、俄國三國簽訂軍事互助協議,協約國正式成立,軍事互相協議的簽訂,也標誌著以英國、德國為首的兩大集團,由經濟、政治對抗的冷戰,轉變為軍事對抗的熱戰。
受兩大集團矛盾加劇、對峙激烈化的影響,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先後向漢國伸出橄欖枝,全面解除了對漢國移民的限制,同時,頻頻派遣高級別官員、將領趕赴南美,與漢國方面商討恢復經濟、工業、軍事、政治等領域合作。
1907年10月,受政府、軍方要求,威廉二世封禁了數家宣揚黃禍論、對漢國進行抹黑的報社。
11月,英國、法國為防止漢國加入同盟國集團,同樣徹底解除了對漢國的封鎖。
12月,歷經7年時間,漢國基本完成了對內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新佔領區清理、同化政策實施等工作。
至1907年年底,漢國本土鐵路總里程增長至16萬公里,總人口增長至5700萬(包括400萬新佔領區人口),其中華人和歸化華人比例仍然維持在90%以上的高位水平。
新佔領區巴西、智利、玻利維亞三國總計約1100人口中,約有300萬人因為戰爭、疾病、飢餓等原因死亡,約150萬人因為不滿於漢國同化政策,遷移至海外其他地區,約250萬黑人、黑人混血在經歷兩年強制勞動后,被強制遷移至剛果海外省,最後留在當地,符合同化標準的三國百姓數量,只剩下約400萬人。
為完成新佔領區清理和遷移計劃,漢國動員了包括野戰軍、警備軍、民兵在內,總計約35萬人,參與軍事行動,7年時間內,直接死於平叛行動的軍事人員數量約4000人,而因為深入原始雨林、沾染疾病、被毒蟲、毒蛇、蟒蛇襲擊等原因死亡的軍事人員數量則超過9000人,遠高於直接戰死人員比例。
進入二十世紀,民族主義風潮抬頭,佔領區清理行動中,漢國雖然付出了1.3萬餘人死亡的代價,但是卻達到了預期目標,成功將參與叛亂、不符合同化標準的當地人員,消滅或者制服,解決了社會分裂的隱患,從國家長遠角度分析,利打於弊。
200餘萬黑人、黑人混血被強制遷移出南美本土,轉移至剛果海外省,不可避免得給當地秩序帶來了一定的衝擊和破壞。
部分美洲黑人、混血黑人不滿於仍然要進行強制勞動,頻頻暴動,另一部分服從安排,在殖民官員、軍隊組織下,不斷深入內陸,找尋生存土地的美洲黑人、黑人混血,佔據了原本屬於土著的土地和財產,導致土著黑人出現大逃亡和大遷移現象,從1904年至1908年年初,由原剛果海外省遷移至其他地區的黑人總數高達200餘萬人,他們沿著不同的方向,遷移至法屬剛果、安哥拉、盧安達、尚比亞等地。
大量遷移的黑人土著,破壞了周邊各殖民地的原有秩序和治安,為恢復穩定,各殖民地一方面組織殖民軍以及發動土著部落,抵禦遷移黑人的衝擊,另一方面則向漢國剛果海外省提出抗議,要求剛果海外省停止對外輸出土著的行為。
雙方圍繞土著黑人遷移問題扯皮不斷,直至1908年5月,美洲黑人、黑人混血遷移行動結束,剛果海外省土著外逃事件逐步停息,剛果海外省才與周邊各殖民地簽訂備忘協議,承諾加強管控,保證黑人土著遷移行動,不會再大規模出現。
1908年年底,剛果海外省向本土政府提交了一份年度報告,報告匯總了剛果各領域數據和發展情況分析,其中,人口方面,剛果海外省通過歷次人口遷移、土著數量評估,估算出了當地各族群的比例和大致人口數量。
華人人口在經歷不間斷的移入和移出后,一直維持在200萬人左右的區間範圍,美洲黑人、黑人混血、抗拒同化的美洲其他人種總數約400萬人(部分人員在抵達剛果后,因為疾病、強制勞動等原因死亡。)黑人土著數量減少至700萬人。
剛果海外省人口總數超過1300萬人,在二十世紀初的非洲,算得上是人口稠密,但是因為漢國只有剛果海外省這一個非洲殖民地,而且非洲大陸距離南美洲路程最近,所以,哪怕持續向剛果海外省遷移黑人,會破壞當地的秩序和穩定,漢國中央政府也只能如此做。
1909年2月,隸屬於陸軍名下的航空部隊升級為獨立的空軍,級別與陸軍、海軍平等。
1909年6月,漢國研發成功第一代坦克,坦克載重3.2噸,時速11公里每小時。
1909年8月,漢國海浪級潛艇服役,水面續航里程達到1000海里。
1914年5月,漢國本土人口總量達到7800萬,野戰軍數量擴大至150萬人,海軍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人數擴大至18萬,空軍包括地勤、警備人員,總數擴大至2萬人。
宋卡人口增長至1000萬,蘭芳人口總量1100萬,剛果華人數量依舊維持在200萬水平。
1914年6月,巴拿馬運河通航,美國大西洋艦隊通過運河,轉移至西海岸地區。
1914年7月,一戰爆發,英、法、德、俄意、奧、比、荷、土等國皆捲入戰爭。
1914年8月2日,美國借口停戰協議到期,再次對漢國宣戰。次日,漢國對美國宣戰。
8月10日,美國部隊強行在哥倫比亞登陸。
8月25日,美國軍隊通過軍艦和船隊,源源不斷被運輸至南美大陸。
9月17日,受美國駐軍影響,秘魯、厄瓜多、委內瑞拉三國相繼宣布對漢國宣戰。
9月25日,哥倫比亞政府宣布武裝中立,被迫允許美國軍隊在哥倫比亞境內通行。
9月29日。漢國對委內瑞拉、秘魯、厄瓜多宣戰。
10月1日,漢國完成擴軍動員。陸軍野戰軍總兵力擴充至300萬,警備軍擴充至150萬。
10月7日,漢國本土陸軍編組為16個集團軍,5個方面軍,分別負責安第斯山脈西部、本土中南部、北部地區防禦,以及用於秘魯、委內瑞拉方向進攻作戰。
11月20日,部署於南美洲各國的美軍數量達到30萬人,11月25日,美軍一部約2萬人在優勢軍艦掩護下,嘗試在原巴西累西腓地區登陸,遭受駐軍打擊。12月11日,登陸美軍丟下3000餘具屍體,狼狽撤離。
12月17日,在2萬秘魯守軍配合下,5萬美軍向駐守在邊境地區的守軍部隊發動猛烈進攻,戰鬥持續一個月時間,因為傷亡慘重、進展緩慢。於1915年1月中旬,美國高層主動叫停了進攻計劃。
1915年4月,經歷半年試探性作戰,美軍傷亡人數達到6萬人,漢國一方傷亡人數2.3萬人。
1915年6月3日,漢國集中2個集團軍,100餘輛坦克、200餘架飛機,總計動員約40萬人。從阿塔卡馬沙漠方向,對駐守在邊境線的美國、秘魯部隊發動反擊。
6月7日,反擊部隊相繼突破4道防線,進入敵軍縱深地帶。
6月14日,駐守邊境一線,總數約12萬人的秘魯、美國聯合部隊被切割包圍,失去與後方聯繫。
6月26日,反擊部隊推進至塔克納省與莫克瓜省交界地帶,塔克納省境內,聚集的15萬美國部隊和8萬秘魯軍隊,大半被殲滅,少部分被分割包圍在各個孤立據點、防線的部隊,也失去了突圍的可能,等待他們的,只有舉手投降一條路。
9月22日,漢國部隊不斷推進,相繼佔領阿雷基帕、普諾、庫斯科、阿亞庫喬、伊卡、萬卡韋立卡等省份,兵鋒直逼秘魯首都立馬。
為掩回頹勢,重整防線,美國政府進行第二次擴軍動員,陸軍總兵力擴大至370萬人,海軍總兵力,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擴充至21萬人。
10月27日,南美洲各國美軍數量暴增至90萬人,秘魯境內美軍數量再次恢復至30萬人。
歷經一年作戰,美軍傷亡、被俘總人數超過20萬人,而漢國方面傷亡總人數約6萬人,不到美軍傷亡人數的三分之一。
10月30日,美國大西洋艦隊、太平洋艦隊合兵秘魯海域,準備掩護陸軍從漢國守軍背後登陸,一方面緩解秘魯方面的防守壓力,另一方則!是逼迫漢國海軍進行決戰。
當天中午,3萬餘名美軍在艦炮掩護下,對駐守在安托法加斯塔地區的漢國守軍發動進攻。至11月2日,進攻美軍相繼奪取了海岸西北部、中部等多個據點、防線,戰線向縱深地區推進約7公里。
11月5日,轉場而來的300餘架飛機,攜帶魚雷抵達安第斯山脈西部地區,與由太平洋艦隊、大西洋艦隊、南洋艦隊編組而成的主力艦隊匯合。
11月7日上午9時,漢國混編艦隊與美國主力艦隊在安托法加斯塔外海海域進行會戰。
上午9時30分,300餘架塗有龍旗圖案的漢國飛機遮天蔽日而來,對美國艦隊發動進攻。
漢國設置有單獨的空軍,空軍規模龐大,可以協助陸軍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是攜帶魚雷、長途轉場對軍艦進行攻擊,美國人卻是第一次遇到。
美國艦隊在飛機編隊突然而犀利的打擊下,招架不住。戰至上午11時,直接損失于飛行編隊手中的各型軍艦數量超過10艘,再加上因為飛機打擊下,編隊混亂、戰線出現缺口,被漢國海軍艦隊趁勢攻擊,損失的軍艦,交戰僅僅兩個小時,美國艦隊就付出了總計20餘艘軍艦沉沒、兩艘主力戰列艦重創的慘重代價。
下午2時,漢國飛行編隊因為燃料耗盡,停止追擊,海戰漸漸進入尾聲。
至傍晚5時,美國艦隊相繼又付出數艘主力戰列艦沉沒的代價,才算擺脫漢國艦隊的圍剿、追擊,僥倖返回利馬港口。11月8日,漢國艦隊以及飛機編隊乘勝追擊,越過利馬南部地區,航行至利馬港口,堵住美國殘餘艦隊外逃的通道,繼續對港口內停泊的軍艦進行猛烈打擊。
11月12日,地面部隊突破美軍和秘魯部隊部署的防線,前進至利馬近郊,停靠在港口內的美國艦隊即將面臨來自岸上和海面兩個方向的聯合打擊,局勢集聚惡化。
當天夜裡,美國艦隊不顧秘魯方面挽留,進行分散突圍,戰火持續一夜,至第二天清晨,除3艘巡洋艦、2艘裝甲巡洋艦、2艘戰列艦僥倖突破封鎖,返回至哥倫比亞沿岸地區,剩餘60餘艘各式艦船,要麼被擊沉,要麼被攔截在港口之內,徹底喪失了突圍的可能。
11月20日,漢國軍隊佔領秘魯首都利馬,除6萬美軍部隊在中將潘興帶領下,逃到哥倫比亞,其餘24萬美軍以及10餘萬秘魯部隊相繼在一個月內,被漢軍消滅或者俘虜。
美國主力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南美地區,大西洋、太平洋、加勒比海地區,再也沒有了敵對國家海上力量的牽制,漢國海軍徹底掌握了美洲地區的制海權。
12月2日,2萬陸軍部隊在海軍掩護下,登陸夏威夷,12月7日,7000餘侵佔夏威夷的美軍部隊在威廉准將指揮下,放下武器,向漢國投降。
12月12日,夏威夷女王宣布加入大漢帝國,成為漢國治下的自治王國。
1916年2月,漢國軍隊進入厄瓜多,厄瓜多總統出逃哥倫比亞。
1916年6月,60餘萬漢國陸軍與70萬美軍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再次爆發大戰,戰爭持續一個月時間,最終在漢國地面、空中立體戰爭打擊下,美國陸軍不敵敗退,至8月初,美國陸軍敗退至中美洲地區,成功撤回的美軍士兵總數不到20萬人。
1916年底,漢國陸軍全面佔領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四國,與美國軍隊隔巴拿馬運河對峙。
1917年3月,漢國相繼佔領波多黎各、關島、威克島、巴拉望島、古巴島等島嶼,美國伸向海外地區的觸手,全部被漢國斬斷。
1917年6月,巴拿馬戰役爆發,在海軍、空軍、陸軍全面處於劣勢的不利條件下,20餘萬駐守美軍被漢國全面包圍、殲滅,漢國前沿部隊推進至巴拿馬與哥斯大黎加交界地帶。
1917年8月,漢國艦隊炮轟美國西海岸,9月,5萬陸軍部隊在美國西海岸登陸。
10月,美國政府主動求和。
12月,兩國簽訂停戰協議,美國將古巴、關島、波多黎各、巴拉望、威克島等地區主權移交於漢國。
承認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厄瓜多等地區為漢國勢力範圍。
同意將巴拿馬運河所有權無條件轉讓於漢國。
停戰協議簽訂后,漢國軍隊退出美國領土,美國則按照約定,將被包圍在古巴島上的10餘萬部隊,撤回本土,兩國以巴拿馬、哥斯大黎加交界一帶為勢力分界線。
第二次漢美戰爭結束,漢國獲取了除蓋亞那地區外,全部的南美領土,一國獨佔一州的格局基本成型。
當第二次漢美戰爭結束、漢國獨佔南美洲的消息傳播至世界其他地區,正在打生打死的同盟國、協約國兩大集團震驚不已。
德國實力相比歷史同期得到增強,第二次漢美戰爭與一戰同時爆發,沒了美國的資金、物資輸入,即便協約國集團從其他地區極力搜刮、找補,也替代不了美國的作用。
因為多了飛機、坦克等新式武器,武器裝備、軍事戰略水平等領域在漢國的影響下,也超出歷史同期五至十年,歐洲大戰打得更加慘烈,英國、法國、俄國的處境,也更加艱難。
俄國最先扛不住,1916年11月12日,俄國爆發內部革命,11月18日,尼古拉二世退位。
1917年4月,繼續堅持戰爭的俄國臨時政府被推翻,新政府與德國、奧匈帝國等國家簽訂停戰協議,單方面退出戰爭。
1917年7月初,在解除了東部俄國的威脅后,德國、奧匈帝國調集兵力,在斯洛維尼亞的科巴里德地區,向義大利軍隊發動猛烈進攻,至7月底,德奧聯軍取得戰役勝利,給義大利守軍造成了總計約90萬的傷亡,兩國傷亡人數只有20餘萬人。
7月27日,科巴里德戰役慘敗消息傳回國內,義大利人心惶惶,7月29日,義大利國內爆發嚴重的示威反戰遊行,20萬工人走上街頭,要求停止戰爭。
8月2日,因擔心走俄國皇室後路,義大利國王公開聲明,願意與同盟國商議,結束戰爭。
8月6日,在王室以及民眾壓力下,義大利軍方不得已同意停戰要求。
8月19日,經過緊急磋商,義大利王國與同盟各國簽訂停戰協議,義大利成為繼俄國后,第二個單方面退出戰爭的國家。
俄國、義大利相繼退出戰爭,協議國集團只剩下英國、法國兩個大國支撐,同時,由於漢國、美國在美洲、非洲、亞洲等領域的全面交戰,對協約國集團的海外運輸供應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英國、法國國內都出現了物資供應緊缺的狀況。
10月12日,法國前線爆發了一場嚴重的士兵反戰活動,700餘名士兵,拒絕向對面陣地發動進攻。
10月28日,士兵反戰活動愈演愈烈,法國國內社會秩序遭受嚴重破壞。
12月,漢美兩國簽訂停戰協議,美洲大陸戰火停歇,面對劇烈變化的美洲局勢,協約國、同盟國兩方都有心結束戰爭,調整各自的發展戰略,但是長達三年多的戰爭,兩大集團付出了太多的犧牲和損失,除非像第二次漢美戰爭一樣,一方佔據絕對的軍事優勢,否則沒有一方願意妥協、退讓。
為增加勝利籌碼,徹底打垮對方,協約國、同盟國兩大集團都加大了對漢國得拉攏,哪怕沒有把握讓漢國加入本方陣營,也不能把漢國推到對立面。
1918年1月7日,經歷1個月時間磋商、協調,漢國與協約國集團達成協議:
1協約國集團同意將安哥拉、莫三比克、法屬剛果三地作為移民接收地,無條件接收自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秘魯、厄瓜多等地遷移而來的百姓。
2英國、法國、荷蘭以總價1200萬漢元價格,將蓋亞那地區轉讓給漢國。
3協約國集團承認漢國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厄瓜多等地區保有特殊權益,承認漢國對波多黎各、關島、巴拉望島、威克島等島嶼的主權歸屬,承認古巴島作為美洲土著居民安置地。
4漢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國宣戰,最遲於1918年6月前,派遣50萬部隊至歐洲大陸,參與對德國戰爭,戰後,德國在非洲殖民地劃分給漢國佔領。
1918年1月8日,按照協議約定,漢國正式對德國宣戰。
3月10日,第一批10萬人陸軍部隊抵達法國境內。
5月16日,駐紮於法國境內漢軍總數達到50萬人。
5月27日,駐法國部隊編組為遠征軍團,下轄三個集團軍。
5月29日,遠征軍團在法國康布雷地區,正式向德國軍隊發動進攻。
5月31日,遠征軍團以一個坦克旅為先導,一個集團軍為進攻矛頭,先後撕破德軍7道防線。
6月17日,康布雷戰役結束,遠征軍團以20萬部隊,消滅德軍18萬人,自身傷亡不足5萬人。
1918年8月,進入歐洲地區漢軍兵力總數達到100萬人。
1918年9月,漢國以及協約國部隊集中約150萬部隊,從凡爾登至北大西洋沿岸一帶400餘公里寬戰線上,向德軍發動全面進攻。
至1918年11月,德軍不敵潰敗,撤回德國境內。
1919年2月,德國國內爆發水兵起義,威廉二世退位。
1919年3月,德國簽訂投降協議,戰爭結束。
歐戰結束,漢國駐軍返回南美本土,約五分之三比例,不接受同化教育或者不符合同化標準的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秘魯、厄瓜多、蓋亞那、巴拿馬、波多黎各等地區百姓,或者主動遷移至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中美洲、澳大利亞等國,或者被漢國強制性遷移至古巴、海地、剛果、安哥拉、莫三比克、法屬剛果、坦尚尼亞等地區。
一戰結束至1930年十一年間,即便遭受外界各國強烈反對,漢國仍然在堅定執行人口遷移和同化政策,至1930年6月,遷移與同化政策基本完成,漢國人口總數增長至1.2億,華人和歸化華人數量再次恢復至90%比例。
1930年至1940年間,因為加緊了對移民的准入要求,以及宋卡、蘭芳、波多黎各等地容納一部分人口原因,人口增長速度放緩,至1940年2月,漢國本土人口總量增長至1.6億,華人和歸化華人比例提高至95%,1960年,漢國本土華人和歸化華人比例提升至98%,除少部分生活在原始雨林內的印第安人部落,幾乎所有接受現代文明的國民,都是華人或者歸化華人,南美洲也徹底成為獨屬於華人的國家。
1940年5月,時年88歲的開國皇帝李明遠雖然依舊精神矍鑠,但是他仍然不顧眾人再三挽留,執意將皇位讓位於太子。
1952年6月,開國皇帝李明遠去世,享年100歲,李明遠去世后,分封至宋卡、蘭芳、夏威夷三國的王室後裔,皆前往南美本土參加葬禮,而李明遠的葬禮,也成為二十世紀,規模最為龐大、影響最為深遠的葬禮之一。
ps:結束了,感謝各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