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養氣
「點如高峰之墜石。卧勾似長空之初月。橫若千里之陣雲。豎如萬歲之枯藤。戈如勁松倒折,落掛石崖。折如萬鈞之弩發。撇如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捺如一波常三過筆。」李壹嘴裡默念著歐陽詢筆法八訣,小手中的毛筆越寫越快,李壹感覺紙上的字越寫越順暢,心中不由得暗自高興,一抹笑容悄悄浮現在嘴角。安先生抬起頭,無意中發現一臉笑容搖頭晃腦奮筆疾書的六歲的小小孩童,不由暗自驚奇,於是緩步下堂,走向李壹。沉浸在欣喜之中的李壹竟然絲毫髮覺,久已立在身旁的先生。「吭!吭!」曹義扭頭望著李壹假裝咳嗽。及至兩人四眼對視,李壹這才發現站在身邊的先生。李壹立即肅身站起,小聲的叫到:「先生。」
安先生並不言語,雙手輕輕把李壹按回坐位,輕聲說:「坐下,繼續寫,不要停。好,就這樣,這一筆要內收,哎!對對,行文如流水,好好.......」
學堂內的二十多個孩童,齊刷刷把目光投向這對沉浸在書法海洋的師生,眼裡充滿了羨慕。安先生髮覺學堂里的讀書聲聽了,抬起頭大聲說道:「繼續誦讀!散學前要把今天所學記住,背不過的不準回家吃飯!」這下可嚇壞了一眾學童,學堂內立刻響起了一片讀書聲。
明朝社學的教師稱社師,一般是挑選地方上有學行的長者擔任。在教學活動方面,明代社學對於教兒童如何念書、看書、作文、記文,培養兒童學習習慣以及每天活動的安排等,都有較具體的要求。具體規定了社學的教育目標、道德規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材、教法等。社學教育以進德修身為目標,不可只為「取科甲求富貴」,提倡慎選社師,「不以才名為務,而以志行端良為先」。並強調對兒童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安先生三十齣頭便已通過了縣試,府試,院試獲得的了秀才功名,怎奈時運不濟造化弄人,年近六十仍未中舉,於是便萌生退意,在這交渡村社學教書,眾學童所交束脩(學費)和縣裡的廩米也夠勉強度日。
李壹在前世就是好記性,今天比過去以往記得都快,《三字經》只通讀一遍,就如刻在腦海一般。很輕鬆的就口齒清楚,斷句清晰地背完今日所講內容。安先生大為高興,連稱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李壹倒也不為所動,只是把曹義和肖剛倆人聽得兩眼閃閃發光,擠眉弄眼地朝著李壹連連豎起大拇指。餘下的背誦結果是曹義勉強過關,肖剛不出意外留堂繼續背誦,留下的學童有十五六人,過關這僅僅七八人而已。略過不提。
李壹草草吃完晚飯,便一頭鑽進廂房,迫不及待地拿起《靈寶畢法》細細研讀起來,書中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深深的震撼著李壹過去的世界觀,無為而治的處世哲學,時不時讓李壹掩卷沉思.......時間很快到了子時,李壹合起書卷,上床依照書上所寫開始了道教氣功的第一步------百日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