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扶持
大梁建元十一年初夏。帝駕崩。國喪,天下吏人,三日釋服。民間禁娛樂禁嫁娶。另,皇帝留下口諭,著淑妃殉葬。
冷宮中,小德子帶著毒酒和白綾過去的時候,淑妃正坐在正廳的木椅上,整個人顯得十分蒼白,她睜開眼,看著面前的小德子,微微的笑了笑。
「奴才見過淑妃娘娘。」
「陛下是去了嗎?」她看著小德子身後的毒酒和白綾,神色有些恍惚,他怎麼就這麼去了呢?這個與她做了十幾年夫妻的男人,最後狠狠的傷了她的男人,就這麼去了。
「娘娘請吧,陛下說了讓您殉葬。」小德子很明顯不想這麼廢話,冷笑著催促淑妃。
淑妃突然大笑起來,笑的眼淚都出來了。
又是一個為愛痴狂的女人。
小德子皺眉看著她發瘋,他語氣一沉,「淑妃娘娘,該上路了,可別讓陛下久等了。」
淑妃顫顫巍巍的走到小德子的面前,盯著身後的東西,卻是直直的發愣,半晌沒有任何動作。小德子終於等的不耐煩了,便從身後的小太監手中拿起那杯鶴頂紅,緩緩的送到淑妃的面前。
「娘娘,請吧。」
淑妃愣愣的看著遞到自己面前的鶴頂紅,想到自己的一生,頓時覺得可悲可嘆。她十三歲入宮,如今已經有十一年,她孤單過,也受寵風光過。她這一生起起落落,安貴嬪在世時,她處處受壓制,等安貴嬪死後,她終於讓皇帝注意到她,成功的讓自己受寵十幾年,讓趙家的勢力如日中天,就連她的孩子祁連碩也有了與祁連靖抗衡的能力。她還有什麼不滿意呢?雖然不是皇后,但也勝似皇后。
小德子並不知道淑妃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他只是有些不耐煩,他在皇帝身邊伺候了一輩子,雖說是心裡不說,但是他心裡都明白,只是陛下薨逝的也太不是時候了。
「淑妃娘娘,別讓奴才難做啊….請吧。」他又將鶴頂紅往前遞了遞。
絕不能讓淑妃拖延時間,他忠於陛下,既然是陛下的旨意,那就不能讓任何人阻止。即使是可能成為儲君的碩王殿下也不行。
淑妃慘然一笑,接過小德子手裡的毒酒,仰頭一飲而盡。她向後倒退幾步倒在椅子里,望著前方的天空,是個晴好的天,恍若當年入宮選秀之時,她緩緩抬頭對著陛下溫婉一笑,陽光映照之下,美的不可方物。
是什麼改變了他們?
……
皇帝殯天,雖說留下了遺詔,可是對皇位的歸屬卻是一字未提。只是寫了淑妃殉葬及玉夫人統領後宮,領皇后鳳印。玉夫人正式成為了內宮的實際主人。因為如此,所以眾臣都猜測會有第二份遺詔。以順寧公和趙齊遠為主的派系這時竟無比的配合,都是為了尋找第二份遺詔。只是,趙家的勢力已經遠遠的不比以前了,如今內宮有玉夫人把持,誰都知道玉夫人是明熙郡主蕭攸寧的妹妹,明熹郡主又在先帝在時深受寵幸,還將她指給了靖王做正妃。有點眼力見的都向順寧公一派靠攏,趙家現在可真謂是孤立無援。
趙齊遠有謀反之心,但是還未實施皇帝就殯天了,這倒是…省了許多事。
趙齊遠坐在書房裡,沉思著。畢竟謀反對於趙家的名聲也不好聽,即使是成王敗寇。但是,若是扶持碩王殿下登上皇位….
秦束坐在一旁,面帶著一絲微笑,輕酌一口茶,才道:「趙大人這麼晚了把在下叫過來,是有什麼事嗎?」
「謀反的事情,就此作罷吧。不過我有個好買賣想和你合作。」趙齊遠道。
秦束聽見這話,倒也不是很驚訝,他就沒打算過趙齊遠會真正的和他合作,趙齊遠不是傻子,他秦束也不是。皇帝殯天的消息一出,他就一直在等,等著趙齊遠。
「哦?願聞其詳。」秦束道。
「扶持碩王殿下繼位,等到登基便划疆而治。不知道這個買賣,秦公子做不做?」趙齊遠緩緩道,他很有把握,這個買賣秦束不可能不做。
秦束把玩著手裡的青瓷杯,輕笑:「這瓷杯質地光滑,細看竟然一絲雜質也無,便是產自越窯青瓷吧。」
「若是秦公子喜歡,老夫贈你些更好的也並無不可。」
「非也,在下怎可奪人所愛呢。我的意思是,可以合作,到時候碩王殿下登基,我要江南十七城,自墨城始到細城止。這個條件,趙大人看?」秦束含笑看著趙齊遠,看著他的臉色變幻,終於變得鐵青。他憤怒的甩袖:「秦束,你別欺人太甚,你這是獅子大開口!江南十七城,簡直是痴人說夢!」
「你別忘了,你們大梁的土地都曾經是我們大秦的,我只要江南十七城,已經是仁至義盡,」最後一句話,秦束是貼著趙齊遠的耳邊說的,「你別忘了,若是祁連靖坐上皇位,那麼你們趙家,別說是大梁的一半國土,就連活命的機會都很細微。我給你三天時間考慮,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
秦束說完這句話,便朗笑一聲離開了趙府。
趙齊遠頹然的倒在椅子里,他老了,如今能做的,也只是儘力在這個亂世里守住趙家。而秦束很聰明,拿著趙家的生死選擇來讓他選,他不得不隨著他的心意。如此秦束,即使是以後,也是一個心腹大患。
只是...他如此做,便是叛國啊。
趙齊遠默默的嘆了口氣。
生死之間,別無選擇。
他喚來下屬,對著他道:「你去告訴秦束,就說我答應了,叫他遵守諾言。」
「是,大人。」
下屬抱拳退下。
朝堂風雲變幻,皇帝薨逝,更是在其中加入了一陣旋風,本來就混亂的局面,如今更是混亂。只是,這兩個派系還在試探對方的勢力而不敢有太大的動作,竟然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只是,平靜的表面下,總是有洶湧的洪流奔騰而去,有人奮不顧身,有人安分守己,有人雄心勃勃。
此乃,大爭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