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盜章節,粉絲勿訂,明天再更新

防盜章節,粉絲勿訂,明天再更新

註:(勿訂本章,晚點更新,此為防盜章節)

經典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是我國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說明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執著,才能明心見性,自證菩提。

經典二: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源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里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於是留在了地府,並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於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於佛教的大乘。

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說「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天道無情、眾生皆苦,紅塵六欲、我甘沉浮!當年我曾在佛祖面前立下大願,為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令其解脫、離苦得樂」這是大願地藏王菩薩發下的弘誓大願,這是大慈悲的境界。

經典三:

一切皆為虛幻

出自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在佛法中談「虛」字,應該不能與漢語古文中的「虛實」概念相關。佛家說:一切皆為虛幻,人生如夢隨風散!聚散,喜憂皆是緣!

世界是波動的,在時間的調和下,一切都是對也都是錯。一切既是波頂也是波谷。因為矛盾而又真實同時存在,所以正負抵消。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四:

佛曰:不可說也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佛教強調悟,一切成佛的法門都是開悟,無論是「頓悟」還是「漸悟」。但「法」是不能明說的,因為「萬法空相」,只有不執著於明確的「相」才能「開悟」。而如果用語言說出「法」來,那就是著了「相」了,就不是法的本來面目了。

所以佛祖要「拈花微笑」,只能啟示而不能明說。

經典五: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

全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並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是人們虛妄產生的幻覺。

色即是空,使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現象,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虛妄產生的。空即是色,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係,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所謂: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勸人向善的基礎。

經典六: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出自《華嚴經》: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

經典七: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

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經典八: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大悲無淚,是因為你心裡不悲,或是哀莫大於心死.

大悟無言,因為無聲勝有聲,明白大悟后是無法用拙劣的言語可以表達出來的.

大笑無聲,是因為真正的歡樂未及你的心底,或是喜極難以表露.

年齡越長,對於這句的體會就越深刻。

經典九: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是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語。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儒家把和諧導向社會理想,道家把和諧導向事物本源,佛家則把和諧導向內心世界。佛家認為,境由心生,內心平和,見事皆和。

禪宗有云:心險佛眾生,平等眾生佛心中若無佛,向何處求佛?眾生皆有佛性。

經典十: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

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

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

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佛家十大經典語錄

「風動?帆動?仁者心動!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佛法,猶如覓兔角。

真正修行人,不譏世間過。

菩提不是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法寶壇經》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所差別。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金剛經》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心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走,橋流我不流。

何為佛?:乾屎橛!

一句合頭語,萬年系驢橛。

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禪宗公案》

「理無礙,事無礙,

佛教經典語句

1、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2、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3、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4、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5、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6、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7、緣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歡你,有的人不喜歡你,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別人嗎?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執著這些。

8、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洒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9、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

10、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11、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1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13、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處。

14、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15、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凈。

16、一水一山何處得?一言一默總由伊;全是全非難背觸,冷暖從來只自知。

17、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18、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19、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20、有分別心念佛是雜修雜念,無分別心念佛是專修專念。

21、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22、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23、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24、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25、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26、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27、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28、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語是也。

29、只有自己的心障礙自己,別的沒有什麼障礙。不相信不可思議的東西,就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30、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31、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2、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於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於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33、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34、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35、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36、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37、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38、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39、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0、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殺人無血,其過甚惡。

41、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麼處相見。

42、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43、無論做什麼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東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別的哪有什麼可修的?

44、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45、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46、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7、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48、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9、一念才生,萬法齊現,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50、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5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52、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53、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54、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55、若頓悟此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56、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57、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58、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59、三教聖賢,本乎一理,若離心性,儘是魔說。

60、色慾二字生死之根。

61、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62、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63、世人言忍,忍字最難,非大智慧,斷然不能。

6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65、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

66、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67、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68、念佛人心清凈,凈心念佛凈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凈定。

69、怒為萬障之根,忍為百福之首。

7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髮知見。

71、菩提並無樹,明鏡亦無台,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72、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佛級系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佛級系統
上一章下一章

防盜章節,粉絲勿訂,明天再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