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小茹
最後一場春雪過後,梨花、桃花、櫻花、杏花次第開放。在京城裡走著,總能看到粉牆黛瓦之後突然探出一枝兩枝繁麗如雲錦一般的花枝來,遇到陽光燦爛的日子,還能聽見高牆之後少女的嬉笑聲。
京城的日子照舊是繁華旖旎的,去年秋天裡的那一場叛亂已經被善忘的京城百姓忘在了雲煙里。經過小半年的掙扎,黃氏叛軍節節敗退,已經退守飛龍關閉門不出。聽說是黃老將軍病重,幾個兒子有些不和,但誰又肯去關心這些事呢,只要他們不打到京城來,這種大事就和小百姓沒有關係。
永春街上的御賜參議府里繁花如錦,所有的樹木都已經吐露了新綠。安怡在出嫁前夕辦了個茶會,請了族裡幾個交好的姐妹和薛家的表妹們,以及邱太太等人和最新來往起來的幾個女孩子。
她早已過了天真爛漫的年紀,因此看待席間眾人便很有幾分淡然,有些人是因為她常在太後跟前走動才和她交好的,有些人是因為感謝她給家裡人治好了病才跟她來往起來的,也有些人是慢慢來往著,真心喜歡她這個人的。這些掩藏在笑臉下的心思,她並不去追究,她只問快活或是不快活。
她這一生何其難得才能有了第二次機會,總要及時行樂才是。愛我的,我便視你如枝頭的那一朵花;不愛我的,我便視你為天邊的浮雲,實在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茶行二巡,前面來了新客人,永昌侯世子的長女連雲不請自到。連雲早有曾被傳出將被賜婚於謝滿棠的流言,但事後不管是謝滿棠也好,連太后也好,都很及時地澄清了這個謠言。她也曾在入宮探望連太后之時,幾次和安怡相遇,然後兩者漸漸熟識起來,算不上是莫逆之交,但也彼此還看得順眼。
不過要論到似今日這種小型的茶會,安怡不請她是情理之中,她自己聽說問了來也是情理之中。不請,是因為覺得彼此的關係還沒到那個地步,來了,是因為想更進一步。因此安怡挺高興的,親自迎了出去,連雲也挺高興的,還有點為難,拉了她到一旁抱歉地小聲道:「不請自來是因為我老早就想和你在私底下坐著喝喝茶,說說話,也還因為家裡長輩欠了人情,逼著我帶了個人來。你好歹要看在我的份上,給她幾分笑臉。」
世家大族中,總有年齡到了、該出來露面交際的女孩子,因為沒有合適的人領著加入到圈子裡,不得不求助於親戚朋友家中交遊比較廣闊、名聲比較好的姐妹們。當初安怡還是安九的時候,因為家裡人不耐煩帶她出去,也曾想方設法跟著其他人混去人家宴席茶會裡玩。安怡見連雲苦惱的樣子,不以為意地道:「這有什麼?多個人就多一分熱鬧。你帶來的人,無論如何我也不會薄待她。」
連雲見她爽快,由不得高興地道:「就知道你是個爽快人。」這才叫車裡的姑娘下來:「小茹,快來見過你怡姐姐。」
梳著雙丫髻的漂亮小姑娘穿著精緻美麗的春衫,有些拘謹地從馬車上走下來,揪著裙帶怯生生地看向安怡,不等安怡出聲便屈膝行禮,小聲喊道:「怡姐姐。」
安怡眼裡的笑意倏忽不見,只因這小姑娘正是蜀王府朱側妃的女兒。只是不知為什麼,短短半年的時光,便讓那個口無遮擋、飛揚跋扈,又顯得有些笨拙的小姑娘變成了如今這副謹小慎微的模樣。
小茹得不到安怡的回應,隨即想起來自己曾經在梁皇后的宮裡得罪過安怡。那時候安怡的臉被黃淑妃所傷,她剛從蜀地回來,被娘親寵得不知天高地厚,乍然在繁花似錦的宮裡頭見著了個臉上有傷的女子,就驚駭地喊出了聲,先是不要安怡幫她瞧病,接著又當面問出「不是說有缺憾之人不得在貴人跟前伺候的么?」這種失禮的話來,弄得梁皇后很不高興,更不要說是當事人了。
可是自己那時候並不懂事,年紀也還小,小茹有些委屈地絞著裙帶,微微噘起紅潤的嘴唇低聲道:「怡姐姐,從前是我不好,您不要和我計較。」
連雲驚訝地道:「你們認識?」隨即又想起了那個發生在安怡和朱側妃之間的流言,便又添了幾分小心謹慎之意。
安怡笑了起來:「不過是個孩子罷了,何況我那時候的樣子的確很嚇人。」雖然笑得燦爛,卻沒有去拉小茹的手,而是轉過頭去和連雲解釋:「那時候我的臉被黃庶人划傷了,腫得可怕。郡主跟隨王妃入宮覲見,在先後的宮裡見著了我,被我嚇壞了。」
「原來是這樣。」連雲跟著就混了過去,親昵地一手挽住安怡,一手拉著小茹往裡走:「雖然小茹那時候還小,不懂事,但是每個女孩子遇到這種事都會有些難受。因此等會子小茹必須給你怡姐姐敬酒賠不是才行。」
小茹悄悄打量著安怡的神情,見她看也不看自己,眼圈便又微微紅了,輕聲應道:「是,我自罰三杯,行不行?」
安怡見不得她這副可憐樣,就好像自己把她怎麼樣了似的。明知道是朱側妃故意為之,滿肚子的氣卻一點都撒不出來,只好淡淡地道:「你年紀小,酒還是不要喝了。不過是小事一樁,我沒那麼小氣。」
小茹的眼睛便亮了起來:「我一直都聽人講怡姐姐大方爽朗,醫術精湛又良善仁厚,如今看來果然是真的。」
小姑娘到底年幼,想要吹捧討好人,也不懂得半點掩飾。連雲看著安怡笑,表示像這樣子,你還能冷臉對著她么?
小茹越是表現得明顯,安怡越是心裡不舒服,她知道朱側妃把小茹送到她面前來一定是有原因的。她還是不喜歡小茹,真是沒法兒喜歡起來,可是小茹和她一樣,在這件事中半點錯都沒有,從某方面來說,小茹也在重複當年她所走過的路,不然蜀王的女兒,何需短短半年之內便變得如此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