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功勛

第八章:功勛

下至溶洞,工兵班便開始扯喉嘶喊。

大聲的呼喊,回蕩在這巨大無邊、黑暗寂靜的溶洞里。遺憾的是,除了洞穴所反射回來的漸小漸遠的回聲,工兵班並沒有收到其他應答聲。

好在出發前三個人說明了去向,興許是他們在那個地底的資料室研究入了迷,給忘記了時間也不一定呢。而且,這呼喊聲即便再大,也肯定傳不到地下去嘛。抱著這有些勉強的自我安慰,陳班長帶著幾名戰士,再次進入了「蒙古包」建築,下到地底工程內。

也許是陳班長想起了昨天那堆奇怪的屍骨,而今天又出了這種事,於是這次進入地底工程,他讓所有人都帶上了步槍,並打開了步槍的保險。雖然這地底下不會出現敵人,更不會有牛鬼蛇神,但他心底,總是沒有底。大家都隱隱的覺得,那堆死人骨頭,說不定還真能把人怎麼著。

資料室具體在地下工程的幾層,沒人記得請。他們只能在每層平台上仔細的尋找。端著步槍,打著電筒,神情緊張的工兵班,可算是找到了昨天那間資料室。但事情總是會往最糟的方向發展,資料室里除了書架上還散著的稀少白皮文件之外,空無一人。

也許是三個人求知心切,撈完資料不過癮,又往下走了?又或許是三個人一宿沒睡,頂不住困意,就隨便找個地兒睡著了?無奈之下,工兵班又只好吊著膽子,一層一層往下搜。靜謐黑暗的地底工程,比昨天更詭異了一些。平台上吊著的一些鋼纜鋼管,總在電筒的光線下倒映出詭異的影子。幾名工兵,束著緊張的神經,一層層往下,直到昨天出現屍骨的那層平台。

凝固的屍骨堆還是橫陳在原地,而三個人的影子,根本見不著。

陳班長有些惱了,但人沒找著,不可能就這樣收隊走人。惱怒的情緒之下,他也不再忌諱這些骨頭堆,陳班長踢開散在樓梯上的屍骨,帶著隊伍繼續向下。果不其然,下了一層平台之後,鋼板上又是一堆駭人的屍骨。但這一堆,相較上層的數量要少一些。並且,工兵班在這裡有了發現。

手電筒往下一射,能清楚的看到,鋼板的灰垢上,印出了新鮮的腳印。

看到這裡,眉頭緊鎖的陳班長鬆了一口氣,有了腳印,就說明三個人一定來過這裡。他們一定是在下面考察到了什麼,才忘記了約定的時間。

工兵班循著腳印,又一路往下走了好幾層。

腐成白骨的屍體,仍然是一路散列著。不知不覺間,越往下走,平台的空間竟然變得越寬。仔細一探,現在腳下的鋼板平台,已經比上邊的寬出了好幾圈。新鮮的腳印,在寬闊的鋼板平台上密集交叉著,看來三名隊員也很驚奇,並在平台上來回探索過。

除了面積變大,這平台上,又多出了一些奇形怪狀的儀器,腳底的電線,數量密集得驚人,猶如叢林里的枯藤綠蔓,一不小心就會被絆倒。

但對於幾名工兵來說,那些多出來的儀器設備,只是一些怪箱子罷了。他們搞不懂這些家什的作用,也並不想,戰士們只想找到走不見的三名隊員,並快些離開這陰森的地底工程。但令幾名搜救的工兵沒有想到的是,又往下走了幾層后,那一列腳印,竟然印著印著突然就消失不見了。

這裡的「消失不見」,並不是指腳印憑空就消失了,消失是指,幾名工兵下到一層平台後,發現這一平台的石壁上,竟然鑲著五六扇門。

而三個人的腳印,就繞著這一圈鋼板平台印了一遭。這幾扇門,全都是打開的。

無奈之下,陳班長只能帶著他們,挨著每扇門進去找。隨便挑了一扇門走進去,門裡是一條相當寬敞的石道,有三人多寬,兩人多高,石壁上刷著一些白色的俄文標語。

解放膠鞋下的鋼板,也變換成了堅硬的石頭。和之前發現的資料室一樣,這門裡的石道,也是在石壁上開鑿而出的。石道里堆著一股電線,有粗有厚,數不清有多少根。

腳一踏入,地面坑坑窪窪,拿起手電筒往腳下一照,陳班長不由皺起了眉頭。因為這有些坑窪的石面,不如平整的鋼板上清晰。上面像是有人踩過,也像沒有人踩過。這可就有些棘手了。幾名工兵,也只能打起手電筒,踩著石道里硌腳的石屑,硬著頭皮往裡闖。

石道不長,沒一會兒就走到了頭。手電筒一探,陳班長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因為這石道的盡頭,仍然是熟悉的鋼板和腳手架。踩上鋼板一看,上面堆著一大坨蓋著油布的機器,旁邊也是鋼管、鋼纜、電線一類的東西,和外邊兒的鋼板平台無二異。

舉起手電筒往頭上探,光源探到了鋼板和鋼管。再往石壁一尋,竟能找到平台角落的樓梯。工兵班目瞪口呆,原來這口石道裡頭,仍然築有一層又一層的平台。那這一井洞,又是從哪裡打下來的呢?

我的個奶奶娘啊!陳班長禁不住感嘆了一句。原來蘇聯人,不只打了一井洞!更讓人吃驚錯愕的是,這裡的洞壁上,也鑲有一兩扇門,進里一看,同樣是深不可測的鋼板平台。他們這才意識到,蘇聯人不僅僅是在打洞,並且還在這地底下修起了迷宮!

兩支手電筒開始閃爍,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消耗完電量了。有些驚慌的工兵班,只好匆匆退回原路。如果在地底下沒有了光源,那他們自己,恐怕也要困在這裡了。回到那層還有腳印的大平台之後,幾名工兵叫嚷了幾聲,無果之後,也只能趁著手電筒還剩的電量,匆匆返回了洞底。

出了這件事之後,考察隊的任務,直接就由科研考察變成了搜救。

出山的那隊人成功返回,帶回了需要的物資。於是,考察隊又組織了一次搜救,但以無果告終。蘇聯人在地底下的工程,比他們想象中的要複雜百倍。地下的洞,好似以一井大洞為干,又以旁邊的小洞為枝,構成了一個龐大複雜的地底迷宮。

幾次搜救無果,人力也不太夠用,考察隊只好由搜救改為了等待。他們在三個人消失的平台上放好了食物和手電筒電筒,也留好了字條,期望三個人能自己找回來。四十二個小時過去,人沒有等來,卻等來了美國的轟炸機。

一輪轟炸之後,地面上本就被蘇聯付之一炬的水泥疙瘩,又被美國產的炮彈「犁」了一次地,變成徹徹底底的廢墟。考察隊因為撤離不及時,有人死有人傷。收集回的資料,也全在炮火中灰飛煙滅,一紙不剩。

深山老林里顯眼的水泥疙瘩,自然是躲不過偵察機的眼睛,早已被美國空軍標記好了。

轟炸之後,人員折損,物資炸毀。想要繼續搜救行動,已經不太現實。而即將持續數年的越南戰爭,也正式打響。國內發出了死命令,讓考察隊立即停止一切工作,迅速回國。不僅僅是人員的安全得不到保證,目前的形勢下以考察隊的身份待在越南,有可能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無奈之下,折損的考察隊,只能收隊回國。

越南方面疲於內戰,也實在無力騰出人手去管及消失的考察隊員。但是,失蹤的三個人不可能就這樣算了。但越南嚮導和他們約定,會在豎井邊留意幾天,如果實在沒有消息,他們也只能用水泥封回豎井,以免被蘇聯知曉。

回國的考察隊做完報告之後,上級就立即準備了一支更大的隊伍前往搜救。可誰知命運捉弄,文化大革命的苗頭,已經在全國蔓延開來。種種原因之下,這支新組建的隊伍,草草解散,未能赴越。

好笑的是,在這三名失蹤的考察人員中,有一位因為下級的「檢舉揭發」,被人貼大字報,被批成了「反革命」、「走資派」,就差把人逮回來,拉到街上鬥了。於是乎,失蹤的三人被錯誤的打成了「反革命分子叛逃」。

赤誠的愛國心,最後卻落得沒一個正經名號。

總之,在這個故事的最後,迫於國際國內的原因,搜救隊沒有赴越,那三名離奇消失的考察人員,也再沒出現過。

文革十年,地轉天變。十幾年後的今天,國際形勢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如今文革結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神州大地,我們的國家,自然不會遺忘那三位失蹤的考察人員。十年動亂里為他們定的「罪狀」,是徹徹底底的冤假錯案。

可如今中越交惡,蘇修大肆其道,想要再派正規搜救隊入越,已不可能。

彈指間春秋已過幾十輪,命運的漩渦再次攪轉。我們這班偵察兵,便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組建而起。讀到這裡你肯定已經明白了,李科長所指的「更遠的地方」,就是那個陰森無比的地底工程。

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前往那裡,尋到三位前輩的下落。

快二十年過去,他們還存活於世的概率,幾乎為零。可是,哪怕能帶回一些遺物、找到一絲下落,昭雪平反之後,還他們一個應有的「愛國功勛」稱號,也是對他們的赤誠愛國心,有個交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疆記事:密林詭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南疆記事:密林詭境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功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