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出遊
雖然不明白什麼是公司,怎麼又是大明,又是印度的,可是蕭羿下定決心后,蕭齊也無法反駁,只好配合蕭羿的計劃,給山中條二撥錢撥人。
當然了,蕭羿沒有把所有的權利都給山中條二,蕭齊的大孫子,小玲兒的大哥蕭大金被派去協助山中條二,為山中條二打理財務上的事宜,說白了就是派去制約山中條二的,卡住了倭寇軍隊的財務大權。
同樣的,蕭齊的小孫子蕭小寶,也再山中條二的兒子山中井上的協助下組建著明年去往日本的船隊。
年關將近,而蕭羿也終於不用把頭裹成三哥髮型了,癒合的差不多的傷口只留下指甲大的血伽,之前看著嚴重只不過是腫脹而已,配合著蕭羿從小商品市場的藥房里找到的消炎藥,早就好了,所以今天蕭羿打算出門去看看自己的領地。
小玲兒給蕭羿帶上了個軟襆,小心翼翼的遮住了額頭上的創口貼,看著看著噗嗤一聲笑了,原來蕭羿的頭髮近些日子雖然長了些,可想要做成髮髻還早得很,所以不能戴冠。只好帶個像唐代士子們帶的那種後面帶兩根布條的布帽。
這種布帽如果有長發撐著,還算好看,可是如今蕭羿沒有髮髻,這軟帽就軟趴趴的趴在頭上,而且遮掩創口貼的地方還鼓出來一小塊,看起來頗為滑稽。
無奈的看了一眼抿著嘴笑的小丫頭,蕭羿拿了一把摺扇站起身來。只見銅鏡之中,一位身著圓領直擺書生長袍,頭戴軟襆,的謙謙少年持煽而立,除了頭巾以外,其他都挺好的。
顛了顛手裡的摺扇,蕭羿覺得這樣做是不是有些太過裝逼了,畢竟寒冬臘月的,手都恨不得縮在衣袖裡,扇扇子不叫風流,而是腦子有病。
有瞅了瞅模糊不清的銅鏡,心裡嘀咕的,改天就把你融了,換上一面落地全身更衣鏡!
對著鏡子吐槽了一番,總算是發泄了些鬱悶,蕭羿將手中的扇子一丟,說道:「小玲兒,少爺帶你魚肉鄉里去!」
可是剛出門,被冷風一吹,蕭羿後悔了,雖然明代已經大面積推廣棉襖了,可是棉大衣還是沒有的,而且蕭羿需要守孝,所以必須身著麻衣,圓領的麻布書生袍沒有領子,冷氣順著脖頸一個勁的往衣服里鑽,凍得他一個哆嗦。
「少爺,穿個披風吧。」見到今日有些起風,小玲兒回屋找了件帶領的毛皮披風給蕭羿穿上,這才讓他好受些。
呼了口氣,裹緊了身上的披風,蕭羿快步穿過了庭院,來到了大門口,這裡已經等候了十幾個手持棍棒的家丁,他們將護衛蕭羿的出行。
今天蕭羿也不是出去玩的,年關將近,身為主家,蕭羿需要去自己的莊子上賞賜年貨,以及接受佃戶的感謝,所以除了護衛,還有三輛馬車隨行,一輛供蕭羿乘坐,一輛裝著年貨,當然拉車的不是馬,是騾子。
「都有些什麼年貨啊?」在馬車上坐穩后,蕭羿發現馬車裡居然點了炭盆,欣喜的烤著火,順便問著小玲兒。
「一些糙米還有布匹和一頭豬。」小玲兒掰著手指說道。
「就這些?我們不是要去三個莊子嗎?」蕭羿驚訝的問道,今天要去三個莊子,加起來也有幾百戶人家了,僅僅一個馬車的禮物。
「就這些!」小玲兒理所當然的說道。
「這也就是咱們蕭家對佃戶仁厚,不但租子比別人家少要半成,逢年過節的還經常派發些布匹肉食,別地方那裡找這些好事去。」
蕭羿咽了口口水,就這馬車上拉的東西,擱在現代社會,估計也就是一戶人家的年貨,當然這是指數量上,質量上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現在被小玲兒一說,怎麼整的好像那些佃戶得了天大的好處似的,真是不了解古代人的想法。
馬車緩緩的使出了鄔堡的大門,護衛們也打起了精神,雖然這裡是自家的地盤,但最近事多,謹慎些總沒有壞事。
蕭羿掀開了馬車的窗帘,一陣寒氣順著窗口鑽了進來,這讓他精神一振,剛才馬車裡有些氣悶,而且出了鄔堡后,道路也不好,顛的他有些頭暈。
「少爺可是有何吩咐?」剛喘了兩口氣,就有護著馬車的家丁上前詢問道。
「沒事,就是有些氣悶。」往馬車外看了兩眼,發現入眼的皆是一片枯敗之色,蕭羿有些興趣索然,打發了家丁后見車內空氣好了些后便縮了回去,不過窗帘卻被他系了起來,車內燃著炭盆,他可不想二氧化碳中毒。
小玲兒自從坐上了馬車以後便不怎麼說話了,有些昏昏欲睡的樣子,看起來似乎有些暈車,蕭羿見狀也不找她說話,閉眼睛想著事情。
馬車晃晃悠悠的向前走著,蕭羿也再琢磨著是不是要來個遠行,原來在下人們不再對他禁足后,蕭羿便逛了鄔堡,其簡陋幾乎讓人心寒。雖然鄔堡里住了近百戶的居民,但是並沒有什麼集市,僅有的一些商鋪,還是蕭家自己家開的,也就僅限於出售一些生活必需品而已。街道也只有一條,從蕭家大院直通鄔堡大門,小巷子到是不少,可是這些巷子蕭家可沒規劃過,七扭八歪不說,還都是泥巴地,不少角落裡甚至有不少污穢之物。
所以逛了一次,蕭羿就再也沒有出門的慾望了,整日里不是在家發獃,便是拿著倭刀摧殘花園裡的植物。最要命的是,大部分時候,小玲兒都跟在他的身邊,就算小玲兒不在了,他身邊也時刻都有丫鬟在一邊伺候著,據說原來還有個書童,可是在高家進攻的時候逃跑了。
這讓他連從小商品市場找點有趣的東西都不行,總不能拿出台電腦,然後對著他們說:來咱們一起看小電影吧,雖然蕭羿很像這樣做。
最後實在是無聊的緊,又看不懂以前蕭少爺收藏的典籍,只好從小商品市場的某個盜版書店內,找了一套明代歷史書來打發時間,正好也充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