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百姓們脫去貧窮的外衣
第四百四十七章:百姓們脫去貧窮的外衣
關於和北丘國大王子談的條約事情,蓬寶兒沒有多說。因為這件事,在沒有呈報仁德皇帝之前,都不能流出去。
可那幾條條約,是板釘釘上的事實了。
除非,仁德皇帝打算攻打下整個北丘國!
但蓬寶兒猜不會,因為仁德皇帝快退位了。在退位讓太子上位之前,不管是朝廷內外,還是邊關軍事,他都會處理好,然後把皇位傳給太子殿下。
所以,蓬寶兒敢打賭,仁德皇帝百分是八十會與北丘國簽訂他們提出來的條約。
除非他抽風要繼續打仗打下去。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情,實在是不利於本國發展。
所以,她現在在靜待著事情結束。
談完了蔬菜種植的事情,接著繼續談起礦山的事情還有最近城中的變化。得知與寧王共享的礦山已經開挖的時候,蓬寶兒放下心來。
不僅如此,因為挖礦需要人手,很多人都聚往建兗城來了。現在,城內外,都很熱鬧。
目前,城中容不了這麼多人,所以城中的宅子都不做買賣了,全部是租用的。所以,那些新來的商行,要麼租用城中的房子,要麼在城外建一棟宅子。
為了防止有人高價搞房子買賣,現在,不管是哪個商人前來建兗城外面圈地建房買賣的時候,江太守便死死地控制著,不給商人哄抬房子價格的主意。
聽了江太守的話,蓬寶兒心中吃驚!
竟然有人來做房地產生意了,好在有江太守在,不然,別說城外了,成內的房子恐怕早就被這些房地產商人拿下然後炒一番抬高價格了。
蓬寶兒內心默默給江太守點了個贊。
江太守說:「城中人已滿,再過來的人們,大多住在外面。沿著建兗城建出去的小村落都已經形成了。」
蓬寶兒:「可有派人維護秩序?」
江太守:「將軍夫人說的這個事情,我已經派人去了。現在是一村一個里正在管轄。」
蓬寶兒點點頭:「那就好。」
江太守:「村子里的人,大多是礦工。女人的話會種菜,男人挖礦。以後有機會了,會在城內外開學堂。」
其實,城裡有學堂。裡面的學子都很努力,希望能考出去。但現在看看建兗城的變化,這些學子又改變了主意,想考留在建兗城。
這些學子想法江太守實在是太懂了。
他的兒子,就是為了從建兗城掙脫出去,現在人在京城做官。一年也就回來一次。要說他不想念兒子那是假的。
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但是,當初的建兗城這麼難過,他有什麼辦法留下兒子呢。
現在好了,建兗城改變了。以後,建兗城的學子們,思想上多少會有改變。
而北方各個小縣城,以後也會跟著改變吧。讓那些當了幾十年的窮縣官的大人,也會感到欣慰吧。
蓬寶兒聽著江太守的話,她心中很佩服這位為百姓著想的父母官。如果不是他在,北方大地早就崩潰了。
最後,蓬寶兒說:「以後,北方大地會越來越好的。」
現在還不能透漏兩國通商的事情,這個事情,一旦讓江太守知道,他一定會欣喜若狂吧。還有,這意味著,北方大地迎來新的變革。
百姓們,將徹底脫去貧窮的外衣。
和江太守談了一天。蓬寶兒問起邊關打仗的事情,得知是寧外在背後運籌帷幄的時候,她便開口說道:「等奏摺送上去,寧王離自由也不遠了。」
江太守微笑:「是啊。」
寧王被困在建兗城多年,未曾踏出一步。江太守覺得可惜。這頭困在建兗城的猛獸,應該有自己的自由。而且,相處這麼多年,他早已摸透了寧王的性子。
蓬寶兒覺得寧王真的被埋沒太多年了。
只不過,沒想到是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位王爺,再也不用打仗了。不過,寧王不管能不能打仗,都會按照自己的方式馳騁在北方大地吧!
畢竟這個世界之大,還有著兩國未曾踏足的地方。
只是?????蓬寶兒心中低估:「真是便宜他了?????」
武俠當大將軍的時候打仗了這麼多年,輪到寧王的時候,戰爭平息,兩國通商。唉,只能說是命運弄人吧。而且,她也承諾過,會給邊關百姓帶來一個安定的生活。
即使,做不到人人富足的地步,那也能讓所有人吃得飽飯。
所以,接下里的日子裡,她也一定會努力的。
蓬寶兒留在太守府一天。
翌日,江太守便把雪菜交給城外的老兵們,讓他們去撒種子。
蓬寶兒看看天空——冰雪快融化了。
武俠這裡,他們已經開始擬了奏摺。擬好后,便讓人快馬加鞭送去京城。
京城皇宮裡,收到武俠奏摺的仁德皇帝,先是震怒,隨後一笑——這些條約,對南靖國有利。卻沒想到北丘國現任年輕的王竟然會想到往南靖國派使者。
這個新王,還真是不能小看了。
這些奏摺中,還有太子的奏摺。
其實,就目前來說,仁德皇帝的心中還是為太子感到驕傲的。因為,太子殿下隨軍打下北丘國的兩座邊關城,這樣的事情,除了開國皇帝之外,歷任皇帝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
現在,太子殿下十八歲從軍拿下敵國兩座城池的事情已經寫入史記里了。
在未來,後人一定會為這個史實感到驕傲而崇敬的。當然了,裡面其實還是過多了美化太子殿下。
但太子在邊關跟著將士打仗的事情是真的,跟著軍隊拿下兩座邊關城是真的。所以,這沒什麼好反駁的。
這件事,其實在三個月傳開了。特別是民間,百姓們對太子殿下更加崇敬。更加堅定他以後是個繞勇善戰的仁慈皇帝。
所以,現在在民間,可以說,太子的聲望已經隱隱地超越了仁德皇帝。這樣的事情傳到仁德皇帝耳中的時候,他並不憂,相反還為太子感到高興。
當初,太子祈求自己去邊關。
當初,讓太子去邊關的目的是為了寧王的事情。
可沒想到太子竟然會做出這番事業來,還真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只不過,仁德皇帝為自己兒子感到驕傲和高興。可是,朝中卻一片反對聲。朝中的大臣們說,要是太子殿下受傷了怎麼辦?要是太子殿下出事了怎麼辦?
總之,每天都是催促仁德皇帝把太子殿下召回來的諫言。這些話,仁德皇帝已經聽得有些不耐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