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門戶(二)

70門戶(二)

一連兩日,風平浪靜。

酷陽炎炎,永加堡外金黃的麥海隨著熱浪波瀾陣陣。散布麥田之間,不計其數的兵士、百姓滿頭大汗彎腰忙碌。楊招鳳朝外圍望去,比起僅剩幾畝尚在收割的麥田,更多麥田早便禿禿平平,滿目皆是密密匝匝插在土地中那無數短短的半截麥稈。

楊招鳳直起背,拍拍手,拗了拗酸硬的腰桿。左近有兵士道:「參軍,就這幾片地,交給小的們,最遲日暮前可盡數收了,你陪著小的們辛苦這兩日,早該休息了。」

這時候,一名扎著衝天辮的小女孩兒跌跌撞撞跑到楊招鳳腳邊,蹲下拾掇散落在地的一些零碎麥穗,整整齊齊拿在手上,又看到還有幾根麥穗被楊招鳳不經意踩在腳下,伸手拔了拔,拔不出來,便仰頭略帶膽怯地看向楊招鳳。

楊招鳳低頭一看,朝小女孩和藹笑了笑,俯身下去,親手一根不剩地將腳邊麥穗撿完,輕輕遞給小女孩。小女孩眨巴眨巴亮如點漆的明眸,帶著幾分膽怯,小心道:「謝謝叔叔。」說完,轉身歡天喜地就要把懷裡的麥穗送去爹娘那裡。

小女孩的爹跟上來,見了楊招鳳好不惶恐,在小女孩頭上使勁一拍,罵道:「賤婢子,怎麼跟軍爺說話的!」說著佝僂著對楊招鳳行禮,「野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小人這裡給軍爺賠罪!」

楊招鳳看那小女孩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卻不敢哭出來,辛辛苦苦搜集半日的麥穗卻已經散落一地,心中嘆息,嘴上道:「不妨事,孩子還小,別嚇著她。」說話間,看那漢子背後的麻袋已經泰半滿了,便從懷了摸了顆水絲銀偷偷塞給那漢子,「你有孩子,麥子也收差不多了,就先去大同吧。」

那漢子見狀,趕緊將水絲銀藏了,左顧右盼好一陣,確認無人覺察,方喜悅道:「多謝大爺恩賞,小人聽大爺的話。」言罷,輕踢了小女孩一腳,示意她跟上。再大聲吆喝,竟是先後從麥浪裡頭鑽出三個大小參差但都瘦骨嶙峋的孩子。

「咱們先走。」那漢子吩咐兩句,自顧自大跨步走了,他的妻子領著四個孩子匆匆忙忙追去。

楊招鳳搖搖頭,轉過身點了幾名兵士,說道:「你們跟我去外邊探探風聲。」

兩日以來,宣府韃子都無動靜,楊招鳳始終難以放心,今日已是第三日,他決定在收尾前順便探探情況。

數騎掠過麥田飛馳,夾道正干著活兒的兵民多有挺身行禮者。楊招鳳餘光隨著勁風梭梭掃視他們,內心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生。

行出數里,眼前大多荒地野嶺,沿途行人絕跡。楊招鳳知道已到了宣府境內,再往北就是萬全左衛,因此不再向前。正準備折返,遠處卻忽而傳來瘮人的大笑。楊招鳳心中警覺,帶著兩名兵士下馬,循聲悄悄摸過去。待穿過一片楊木林,只見不遠處有座村莊,路口處數屍橫陳、血流遍地,正有數名兵士心無旁騖扒著屍體身上血淋淋的衣服。

「這必是韃子。」楊招鳳觀對面兵士甲胄形制,眼神登時凌厲起來。

清軍兵士粗手大腳將被拉扯地破爛不堪的麻布衫套在身上,也不管多麼腥臭、合不合身,彷彿頗為開心,居然手舞足蹈起來,光看舉止神態,頗為滑稽。

八旗軍早年生產力底下,僅能自產粗陋的絲麻,稍好些的衣物只能從明朝或朝鮮獲得。努爾哈赤時期,八旗子弟攻下城池,搶掠目標以衣物為重,曾規定佔領地百姓的衣物「富戶得留九件、中人五件、下人三件」,其餘全都沒收。直到黃台期當政,國力增強,仍然有八旗軍習慣從戰死明軍的身上剝下血染的衣物穿掛。時至今日,這樣的舉動早脫離了原本意義,而單純成了八旗軍誇耀戰功的標誌。

看著清軍那肆意狂笑的猙獰面目,楊招鳳怒火中燒,但觀察情形,路口向里的村莊上空煙塵彌散至半空,當有大批兵馬在彼處縱橫。此地距離永加堡不到十里,楊招鳳強按下怒意,招呼兩名隨行兵士緩緩後退。

然而才走兩步,耳邊驟然一聲清脆的鈴響,急目看去,一名清軍馬軍緩緩騎馬林間,同樣怔怔對視過來。

「走!」楊招鳳大喊一聲,拔足狂奔。

過不多時,才出林子,便聽到身後號螺悠揚,地面似乎亦隱隱震顫。

楊招鳳帶著幾名兵士飛身上馬,急催而走,戰馬馳騁之際,抬眼向村莊方向正前赴後繼不斷有清軍湧出,成百上千,莫能計數。

數騎風馳電掣,狂奔數里回到永加堡附近,楊招鳳急令吹響軍號,召集全軍。

「尚有幾畝麥沒有收完,如何處置?」有兵士問道。

「不要了,一點點不打緊。」楊招鳳尋思片刻,「放把火,把剩下的全燒了。」天氣炎熱,清風徐來,一個火星子就能把麥田盡數點燃。

「還有些百姓恐怕來不及撤了。」又有兵士顧慮道。明軍人人有馬,可百姓大多只有一雙草鞋或是赤腳,如何跑得過清軍鐵蹄。

楊招鳳沉默半晌,繼而一狠心道:「顧不上了,全軍先撤回鎮虜衛再說!」

火把一扔,瞬間火勢滔天,茫茫麥地,頓成汪洋火海。

四面八方火牆燎起,百姓驚叫逃竄,楊招鳳帶著數百騎穿梭如風。遠處,清軍的喊殺已然清晰可聞。

少許,急馳中的楊招鳳忽見前方有一家六口倉皇逃難,當中小女孩回頭一瞥,似乎認出了楊招鳳,手指著大聲道:「大爺來了,大爺來了!」不防腳下一絆,結結實實摔在地上。

爹娘逃命要緊,哪裡顧得上她,她倒也不哭,掙紮起身,但爹娘及兄弟姐妹已在十餘步外了。楊招鳳眼見此景,忽生惻隱之心,猛然勒緊韁繩脫離馬隊,駐馬跳下將小女孩抱上馬背,放置在鞍前。

小女孩的爹娘聽到響動,轉身一看,各自驚疑,楊招鳳重新催馬,經過時高呼一句道:「我帶她走!」話音未落,摸出幾顆碎銀拋給小女孩的爹娘,轉眼不見蹤跡。

清軍並未追擊至鎮虜衛,但鎮虜衛已非可久留之地。

韓袞認為清軍兵鋒既然抵達了永加堡,就這兩日必然來攻鎮虜衛,召集軍將短暫商議后,果斷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經過此前搶收及楊招鳳臨走前的一把火,永加堡與新平堡的春麥就算無法全部運到大同府城,也能避免為清軍利用。除此之外,鎮虜衛城四周的防禦工事幾乎完全拆光,今日姜瓖派來的使者亦稱栲栳山北的火石嶺城修築基本完善——火石嶺本有舊城,至今仍有不少山民住在那裡,山城雖然荒廢,但牆垣角樓大多完整,稍加修葺便能用。

明軍從鎮虜衛撤走次日,前線斥候接連來報,清軍連續攻佔永加堡、新平堡等地,平毀城堡、屠戮軍民,氣焰熏天。韓袞聞知,暗自鬆口氣。

一日之差,境況如隔天地。

橫掃宣府的清軍之所以在攻陷柴溝堡后耽擱了三日,主因在於主帥阿濟格貪圖河套鄂爾多斯部的馬匹,一邊與鄂爾多斯部交涉索要馬匹,一邊準備由河套迂迴進軍陝西,但是事未成,被人告發。清廷得訊,快馬責成他「將敵軍餘孽務期剿除,以贖從前逗留之咎」,阿濟格遂不敢再玩忽職守。

當下宣府境內,八旗軍有將近四萬,吳三桂吞併唐通兵馬加上新降的白廣恩等共達兩萬。阿濟格留吳三桂、白廣恩等部兩萬兵繼續圍攻據守上庄堡負隅頑抗的孫傳庭,自己則率所有八旗軍全部轉進山西大同府,走的路線和韓袞等人預期的一樣,將取道鎮虜衛經過栲栳山北部通道直到大同府城。

阿濟格給吳三桂下的指令是在自己抵達大同府城之前務必拿下上庄堡,掃除後患。等大兵壓境迫降了姜瓖,阿濟格這一路清軍就能集合吳三桂、姜瓖、河套等處蒙古部落十餘萬人席捲山西、陝西乃至整個天下。

一日後,韓袞率軍進駐火石嶺城。

火石嶺城上下尚有不少修工軍及民夫熱火朝天運送石料、修補磚牆。韓袞沿道上嶺,但見火石嶺城坐落在山巒腰間,山下為緩坡與平原,山上則陡峭異常,僅有數條小道通行。道路兩側多有石堡、角樓等交相掩護,互為犄角。

「此城形制大體無損,只三日,我軍日夜趕工,已令之煥然一新。眼下不過幾處小缺口修補,韃子就算現在來攻,我軍亦可放心坐守。」

主持火石嶺城修建工程的乃是姜瓖心腹大將王進朝,除了修工軍,他手下尚有萬名大同府野戰營兵駐紮此地,將與韓袞軍一起守城。

來的路上,韓袞已經收到了南面軍報,稱趙當世大軍攻克了太原府城,正在北上途中。想來姜瓖必然早一步得知了這消息,突然間積極修城增兵、一副力戰姿態,不是沒有來由的。

「我軍勢必得守住山城等待宋王軍隊。」韓袞皺緊眉頭,「從鎮虜衛一路來,沒有任何隘口關卡,只有這座山城控扼通往大同府城的道路,韃子一定會全力攻打,我軍就算用屍體,也得把道路給堵住了。」

王進朝聞言,眼瞅一臉凝重的韓袞,心中敬佩,拱手道:「王某及大同府一眾將士奉陪到底。不單為我大同父老鄉親,更為了大明天下。」又道,「貴軍有三千,我大同撥兒馬加上萬餘營兵,幾股相合足近兩萬。正如韓兄說的,就拿血肉之軀,也要把城堵得滴水不漏。」

遠處羊腸山道,有不少小點緩緩移動,韓袞知道都是從鎮虜衛等地逃亡過來的百姓,便道:「這些百姓裡頭好些攜帶了要送往府城的麥子,把他們聚到山城裡吧,守城不知要守到何時,多些補給也是好的。」

王進朝點頭答應。

韓袞環顧四面山巒橫嶺,慨嘆道:「大明的門戶,如今由我等守護,即便最後不免馬革裹屍,得此榮譽,夫復何求?」隨即撩袍離去。

又過一日,清軍兵臨城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蚍蜉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蚍蜉傳
上一章下一章

70門戶(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