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八章 橫掃如卷席(十三)
在經過審慎的商議后,張悌等三人把率軍出戰的地點定在了建業西南三十里處的丹陽。
這是沒有辦法的選擇。
首先,建業作為一國首都,是沒有完整城牆的。東吳自立國以來,從來都是以長江做牆。建業這座城市,除了孫權剛剛將治所搬遷到這裡修建的石頭城之外。更像是後世那些現代城市:百姓、豪族、世家,逐漸的集中到建業附近,然後自行購買附近的土地,修築房屋,在沒有城牆的城市緩慢而自由的擴張。
其次,張遵等人把陶濬的屍首送回后,尤其是不少敗兵返回建業后。現在整個建業已經是人心惶惶。不少人已經開始收拾金銀細軟準備外出避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果選擇在建業背城而戰,恐怕打不了多久,本方的軍隊都要散了。
同樣的道理,這一次出戰。張悌等人也沒有帶上剛剛征上來的那兩萬所謂的「新兵」:不是手裡有了刀就叫兵的。待會打起來了你們這些傢伙一鬨而散怎麼辦?
「哎,三萬人。雖說都是國家精銳,但是對面的漢軍可是有二十多萬啊。」
「陶世英的部隊還是趕不上了么?」
「不用指望交州的部隊了。若是長江在手,陶世英的部隊可以從贛江直接走長江,全程水路,很快就能到達。但是現在,長江已經不在我手,陶世英只能走陸路。無論如何都趕不上了。」
「也是,若是長江在手,其實也不需要他從交州前來支援。」
「罷了罷了,出戰吧。我等深受陛下大恩,就在這裡把這條命還給陛下吧。」
而在另一邊。
「仲思受驚了,沒想到孫元宗不肯降就罷了,居然如此瘋狂。」
「哎,慚愧。靚本來以為靠著幾位將軍和二十多萬大軍,可以狐假虎威一下,創下一人說降一國的輝煌,誰料到差點做了盤中肉。未能達成使命,慚愧之至。」
「無妨無妨,仲思安全回來就好。」長吸了一口氣,張遵站起身來:「本將不善水戰,一路之上都是靠著士治才來到這裡。現在終於要打陸戰了,仲思且請稍待,等我滅了這吳狗的最後一支兵,打進建業城,抓住孫元宗,給仲思出氣!」
「前將軍,在下個人出氣與否不重要。但是這一次來的吳軍,乃是東吳最精銳的三萬人,還請前將軍千萬小心。」
「哈哈哈哈,請仲思放心,不就是無難么?」
……
十二月十五日,十五萬漢軍和三萬吳軍列陣于丹陽縣南郊。
這是一片水網縱橫、散在的小樹林密布的地形。是周處等人精心挑選的決戰之地。
東吳到底是處於南方,所以這時候雖然已經開始有零散的降雪,但是大地一片銀裝素裹的景象暫時還看不到的。非止如此,便是枝頭頂著一些白雪的樹木,也都繼續保持著綠色的枝葉。
「啪嘰~」翻身下馬,張遵的戰靴重重的踐踏在了鬆軟的泥地上。在提腳的時候,戰靴帶起了濕潤的泥漿不說,還在原先的地面上留下了一個不小的腳印。
「嘿!」看了看自己腳下的小坑,以及自己身上這副經過改良,加重到六十餘斤的超重板甲,張遵苦笑的搖了搖頭:這個地形,本方的騎兵和槍兵是別想有什麼精彩的表現了。
「來人啊,傳令!」
「請前將軍示下。」
「命令我方騎兵卸甲,戰馬也都卸甲。之後騎兵布置到戰場兩翼稍稍拖后的位置。戰事起始不要發動,等待本將的命令。」
「喏!」
「命令我方的槍兵卸甲,之後構成環形,護住本方大陣。」
「喏!」
「大壯?」
「前將軍,盤大壯在此。」
「我家兄長果然是天人,好吧,這話我說了太多次。此戰前他就讓我一定帶上你,今天,就讓我看看你們的武勇吧!」
「請前將軍放心!雖說無難曾是我們的老師,但是今日我們必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善,你率領所部前置吧,今日之戰,主攻是你們。」
「喏!」
而此時,在戰場的另一邊,看著對面的漢軍騎兵後撤,部分士兵開始卸甲后。原先眉頭緊鎖的周處等三人,終於露出了一絲微笑。
「兄弟們!我們是大吳最強的無難、解煩、繞帳!今日之戰,雖然我軍數量偏少。但是對面的那些北人,根本就不熟悉我們這裡的地形。你們看,他們現在才知道,這鬆軟而又泥濘的土地,根本無法穿戴重甲作戰!這會兒他們正忙著卸甲呢!讓我們趁此衝上前去,把這些傢伙都趕到溪流中淹死!」
「嚯~~!」
隨著周處的發令,吳軍軍陣左側的一萬無難當先衝鋒了起來。緊接著,中間的繞帳,右邊的解煩,分別在張悌和沈瑩的率領下也開始了衝鋒。
是的,就是三萬人直接全體衝鋒。作為東吳戰力最為精銳的部隊,這三萬人的個人戰力是最強的,平時都是作為君主的親衛軍拱衛在君主身旁。真到了需要他們上戰場的時候,要麼就是敵方陣勢出現破口,要麼就是敵人已經殺到中軍。這兩種情況下,都只是需要奮勇作戰就行了。陣型什麼的,基本不用考慮。
看著對面三萬敵軍漫山遍野的越過樹林和溪流朝著本方洶湧而來。此時站在整個漢軍大陣最前方的盤大壯眼裡也露出一陣狂熱:這麼多年了啊,終於又到了發揮的時刻。
他仰起頭顱,朝天空呼嘯了一聲后也大吼道:「鴛鴦陣!迎戰!」
「嚯~~!」
十多年前,關大司馬在涪陵郡創建復興社私兵的時候。一支是自貢鹽工槍陣,一支就是鴛鴦陣。
十幾年來,由於季漢的主要敵人始終是北方的魏晉,因此長槍兵得以大放異彩。隨著長槍兵取得的戰果越來越多,得到的讚譽、賞格自然也多。其編製也在逐步的擴大。
而鴛鴦陣兵則顯得有些尷尬。
不過,關彝還是堅持在季漢的野戰軍編製中,給鴛鴦陣兵留了不小的比例。並在這次伐吳擴軍中,把鴛鴦陣兵給擴充到了三萬人。
現在,終於到了鴛鴦陣兵大放異彩的時候。
江南之地,到處都是河流、溝渠、堰塘,即便是城廓附近,各類小樹林也隨處可見。加之土地含水量過高等諸多原因。騎兵在這裡是跑步起來的,佩戴重甲的長槍兵在這裡作戰,也有深陷泥濘全身使不出力氣的憋悶感。
但是輕甲作戰的鴛鴦陣兵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而且由於這裡樹林、水網密布,更有利於鴛鴦陣兵借用各種地形來完成配合。
再說了,現在對面的敵人是什麼人?單兵戰力出眾,戰場陣型一塌糊塗的吳國精銳啊!鴛鴦陣兵是最喜歡這種沒有陣型的敵人了。
所以,三萬吳國禁衛軍對上三萬季漢鴛鴦陣兵后。雙方戰鬥不到一刻鐘,戰場局面就出現了徹底的一邊倒。
「嘿~!」堪堪的避過了藤牌手後面的兩根長槍,周處極為狼狽的從地上爬了起來。但就在他剛剛站穩的時候,只聽「嗖」的一聲,一支弓箭不偏不倚的正中他的左臂。
因為是在如此地形作戰,所以哪怕周處身為軍隊指揮官,也是沒有全身披掛的。所以,這支弓箭的箭頭毫無懸念的深入了手臂。
「哼!」咬咬牙,用力的一扯,有著倒鉤的箭頭連帶著一大塊血肉被周處拔了出來。可是還不等他吸一口氣緩解疼痛,又有兩根長槍刺過來了。
沒得辦法,只有再次打滾、後退,險之又險的避開這要命的槍頭。
「嘿!到底還是在帝都待久了,對漢軍了解不夠啊。這陣型就是傳說中的鴛鴦陣么?好難打,比當年老子除三害還難!」
心裡嘀咕了這麼一句,後面的親衛已經迎了上去。周處稍稍有了點閑暇,在撕下一塊戰袍裹住自己左臂的傷口再抬頭一看。周子隱只覺得睚眥欲裂:視線所及,自己麾下那些不斷打熬身體,磨鍊個人武技的精銳們。在敵人的鴛鴦陣面前,就猶如一個蹣跚學走的嬰兒般。一身武藝沒有發揮出半點,就被敵人合力給輕而易舉的殺死了。
打了將近一個時辰,周處明顯的感覺到自己麾下精銳的急劇減少。而對方呢?傷亡是有的,但是極少極少。
不僅如此,周處的目光投向遠方:漢軍的騎兵正在以極為緩慢的速度慢慢的從戰場兩側繞道。說不得,最多一個時辰,敵軍的騎兵就要對本方實現合圍了!
「這一仗,敗了!大吳註定滅亡了!」有了這個念頭的周處再也不猶豫:「無難軍,聽我號令,全軍轉向,要南側突圍!」
或許是心有靈犀,在周處發出突圍令的時候。吳軍右陣的沈瑩也指揮著解煩軍向北側開始突圍。
唯一死戰不退的,是中軍的繞帳。
作為東吳精銳中的精銳,繞帳軍的組成極為嚴格:宗室子弟、烈士子弟。畢竟,這是繞帳啊,是君王最親近的貼身警衛啊。
而且,他們的統帥,還是張悌!
不過,不管是什麼人統帥,不管是什麼人組成的部隊。終究還是擋不住客觀實力的差距。到了戰鬥開打后兩個時辰,周處、沈瑩已經率領參與部隊突圍后。鴛鴦陣兵開始合攏繞帳軍。
傷亡迅速增大了,不少士兵終於承受不住戰鬥中的絕望和無力,開始自發的丟棄武器,向漢軍士兵投降。
然後,在軍陣最中間的張悌,仍然大呼酣戰,完全沒有任何想放棄的意思。
時間來到了未時。繞帳軍陣亡的陣亡,投降的投降。到了此時,只剩下了一隊約莫兩百餘人的部隊,簇擁著張悌,被數萬漢軍團團包圍。
張遵在此時踏馬上前,稍稍一抬手,制止住了本方士兵的前進后,站到了陣前:「對面的吳將報上名來!」
「大吳尚書令張悌!」
「原來是張巨先。本將大漢前將軍張遵。巨先兄,戰到此時已經足矣,投降吧,這個時候投降,不丟人。」
「呵呵呵呵~~我張悌自幼年時便受諸葛元遜賞識,屢受關照教導。陛下登基之後,又將我從一個校尉一手提拔為尚書令。張悌深受國恩,如何能降?再說了,若是大吳將亡,沒有君臣為其殉葬。那大吳這個國家,豈不是會被萬世所恥笑。今日張悌絕不會降,願為國家而死!為國而死,人生至樂也!」
「我等誓死追隨尚書令,為國而死!」
「哎~~吳國,還是有國士的。」悠悠的嘆了一口氣,張遵右手輕輕舉起:「放箭!」
……
「這就敗了?敗了……」
「陛下,戰情就是如此。巨先殉國,子隱、子光敗走。現在,漢軍已經朝著建業開進!」
「……這麼大一個國家,從敵人出兵開始,三個月不到就亡國了。文彬,自古以來,有如此快就亡國的大國么?」
「陛下,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漢軍轉瞬及至。何去何從,還請一言而決!」
「哈哈哈哈~朕豈是貪生怕死之人。順民!召集你麾下的典校,然後出動我大吳的最後兩萬『精銳』,朕要御駕親征。便是戰死在戰場之上,也能坦然去見各位先帝了。」
「陛下,臣惶恐。現在不管是臣下面的典校,還是那兩萬大軍,都差不多已經逃光了。整個建業,已經沒有可戰之兵。」
「嘿~~」咂咂嘴,孫皓很快就笑了起來:「善,諸位臣工,大家到底君臣一場。到了這個時候,朕也不為難你們了。朕待會就去后(防和諧)宮,先殺妻兒,然後自裁。諸君何去何從,請自便吧。」
這話當然也就是說說罷了,皇帝本身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主動說出投降兩個字的。當初之所以留著萬彧不上戰場,不就是在這個時候給皇帝安台階的么?
「陛下,何至於此。莫不如看看司馬家,他們開城投降后,漢室也沒有為難他們什麼啊。相反,根據典校的情報,你也知道司馬家現在其實在涼州過得很不錯。陛下不如就此投降吧,以漢吳多年盟友的關係,想來漢室終究是不會為難陛下的。」
「是啊,陛下,降了吧。漢軍馬上就要入城,即使是為了建業這數十萬百姓不被遭受兵災這一點,陛下也應該早點派人送上降表……」
「哐當~」佩劍很是爽快的被仍在了地上:「非是朕貪生怕死,實在是為了我大吳的百姓,不得已出降爾。這就算朕這個大吳皇帝,為百姓們做的最後一件事吧。」
西元277年十二月十六日,東吳丞相萬彧出城,在距離建業僅僅五里路的地方向季漢前將軍張遵遞交了孫皓的降表。
從孫權於西元229年正式稱帝開始,東吳這個國家,歷四十八年,四帝,至此亡了。
從西元184年,張角三兄弟起事,東漢政府開始失去對地方的有效掌控,亂世開始算起。長達九十三年的亂世,終於畫上了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