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皇上再出怪招
怪皇上信口開河
韓閣門選購奇石
這天,禮部尚書楊文端早朝散罷,剛於府衙坐定。就接到政事堂轉來的條陳。殿前都指揮副使吳曦,要求為父親吳挺丁憂。
說起這個吳挺,話就長了。當年,金兵攻取東京開封、擄走二帝以後,主力部隊南下,越過黃河,佔領淮河流域,又強渡長江,直奔東南,一路追擊高宗。另有一支部隊,進攻陝西,向西南挺進。在保衛陝西、四川的過程中,有兩個兄弟驍勇善戰,脫穎而出,迅速成為保衛川蜀的得力幹將。這就是吳玠、吳璘兄弟。
吳玠英年早逝,吳璘代兄在川陝一帶與金兵作戰對峙。到1165年,吳璘已被封為太師、平安郡王,六十六歲病逝。而後又追封為信王。
吳挺是吳璘的第五子。是吳家軍第二代掌門人,二十三歲即從父參戰,屢建奇功。孝宗朝,領父職,坐鎮陝甘翊衛巴蜀,後任利州(今四川廣元市)西路安撫使,兼知利州,抗敵備邊,威振西南,朝廷倚為長城。
起初,吳挺雖精明強悍,但當時的處境並不好。自伯父吳玠死後,吳家軍被朝廷一分為三,父親吳璘只得其中一分而已。因完顏亮南侵、雍熙北伐等大戰接連而起,為保衛川蜀鞏固後方,朝廷不得不重用倚仗吳璘、劉錡等宿將,這樣,蜀川的兵權才再度回到了吳氏手中。
儘管如此,吳挺照常過得如履薄冰。他在蜀川掌權,兒子,準確地說是次子吳曦,得留在臨安城裡「侍奉」天子。誰都知道,這就是人質。紹熙四年(1193年),吳挺積勞成疾,卒於興州(今陝西略陽)。
吳挺死了,吳家第三代最出名的則是這個吳曦,而他卻在京城任職,樞密院使趙汝愚等人商議,派非吳姓將領去興州接任,這樣做,就輕而易舉地解除了吳家軍在川蜀做大的問題。遠比當年吳玠死、吳璘還在時,硬梆梆地收兵權好得多。
一切只等皇上決定。可是,皇上偏偏就是不做決定,情急之下,留正覲見皇帝。請求陛下儘快決斷,不料,皇上火了,憤怒地吼一聲——吳卿明明還活著,你們為什麼騙我說他死了?!
這句話雷倒了全體朝臣,讓宰執大臣都欲哭無淚。陛下,您怎麼啦?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嘛……就算您真是金口玉言,也不能這樣亂講吧。
沒死!
於是大家只好沉默。
既然這樣,那禮部無法為吳挺加封賜謚,吏部也不好准吳曦的假,沒有辦法,吳曦氣得心裡直罵娘,實在耗不起,只有套上白車,帶著妻兒去興州奔喪。
這個時期,太上皇每天只是發獃想念兒子,但是恪守風度,他絕不主動去大內探望,並且還是風度的原因,他絕不主動插手朝政;李鳳娘醉心於為李氏宗族爭利益,別人的死活,尤其是川娃兒的死活,她半點都不在意;首相留正因為皇上不問政務,氣得在臨安城外浙江亭的館舍里待罪裝十三呢,裝得極其投入,全部政務都扔到了一邊。
這一天,韓侂胄正在閣門司里侘傺無聊,內宮都知林億年宣他進宮。他興沖沖地跟著他,以為皇上有政事讓他辦理。
閣門司在皇宮之外不遠,它的對面就是東府。知閣門事的級別雖不高,但是上傳下達,聯絡宮廷內外。大都是皇家的宗親和外戚擔任。
韓侂胄在這裡已摸爬滾打了六年,各項事務亦相當熟練。但是,后妃找他辦事還是頭一回。
進得澄碧宮,只見皇上皇后正在飲酒,旁邊還有宮女彈琴。他連忙跪拜行禮,皇上趙惇頭也不抬,未作表示,只聽李皇后說:韓愛卿,起來吧。
本宮今日宣你進宮,是要你去湖州一趟,為吾娘家家廟辦幾塊石頭來,具體要多少,林都知會告訴你的。需要錢,去找三司。官家你說呢。
皇上趙惇剛咽下一口酒,聽皇后問他,忙點頭,好,好,韓愛卿,你去辦吧。
韓侂胄怎麼也沒想到,這個李皇後娘家花園要買幾塊太湖石,還要朝廷出錢,並還請他這位管朝中禮儀的大臣去辦,可笑的是,皇上竟然准許。
心中儘管有些不痛快,也沒辦法,他能反對嗎?皇上連親老子死活都不聞不問,只聽老婆的,要是誰公開頂撞,定會死得超級難看。
次日,韓閣門和皇後宮中一名押班內侍,騎馬向宣州行進。
太湖石主要出自太湖周圍地區,用於景色點綴。他知道,為皇后辦事不能來半點馬虎。便與小押班商量:多跑幾個地方,選些精品。路線是由遠而近。
到了宣州,知州張岩親自接待。之後,親自陪著去產地挑選。第二站是吳縣,最後第三站是他的家鄉湖州。
幾天下來,他成了選購太湖石的內行。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為園林中常用的玲瓏剔透的觀賞石頭,是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因盛產於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選用時,要觀其形,感其境,品其韻,悟其德。具體地來說,要講究四個字,即瘦漏皺透。瘦,就是石體清瘦嶙峋,形狀怪異,線條清晰,神中凝氣。漏,就是石體體態玲瓏,通洞貫通,上下綿延,給人以謙和乖巧的感覺。皺,就是石體表面體態起伏,皺褶多變,曲折生動,怪中有格,異中見韻。透,就是石體剔透,洞孔透光,紋理縱橫,石質細膩潔凈,石色斑斕,光澤奪目。透中見深,透中見光,給人以潔凈淡雅、怡然天趣的感覺。
每到一地,都有衙門主要官員陪著,直接去產地,一塊一塊仔細挑選。都知道是皇宮選用,商人們給的價格很合理。運輸也由當地衙門負責,結算時,欽差韓閣門大筆一揮,由衙門代為支付,在上交的稅賦中扣除。
在宣州時,司戶參軍給他送來五千貫的交子,說是辛苦費,列在購買石料的成本中。韓閣門拒絕了:不要,我們是來為皇上辦事的,不能趁機撈好處,不能讓老百姓說,京城裡來的官員都是貪官。又找來同行的內侍,讓他也把錢退回去。
他說:我們就是既要將宮裡的事辦好,又要為朝廷節約開支。
十多天過後,韓侂胄事情辦好了,宮中和朝廷也沒什麼反映。他只好又坐在閣門司發獃。倒是三司度支副使劉建秀在核算這筆支出時,說了句公道話:
這個韓閣門人品很好,不貪不佔,辦的事還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