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斬殺遼帝

第202章 斬殺遼帝

沈醉此番話一出,整個大殿上鴉雀無聲。只不過這番話中有多少是他的真實想法,有多少是虛言、大話,便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其實若非他知道歷史,他跟朝堂上的這些大臣也是一樣,又能看到多遠,想到多遠。他自己便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所顧的還不多是眼前。他說這番話,主要是為了喚起一絲這朝堂上群臣的那一絲戰意。所謂「在其位,謀其事」,他既然站到了這大宋的朝堂之上,他想自己或多或少也應該為這大宋做些什麼,讓它不那麼快滅亡,讓它有機會強盛。

有一個成語叫做「振聾發聵」,朝堂上很多大臣現在就有這種感覺。沈醉的這番話讓他們很震驚,也讓他們得到了很多啟示。真心為國的大臣們不禁心生慚愧,暗道自己確實有些目光短淺;只為自己謀利的卻也是目瞪口呆,不過想到為了後世子孫,心中卻覺著也當好好考慮考慮。不管是奸臣還是權臣,也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在對待自己的後輩子女上基本都是一樣的。「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還是很通用的。再壞的人,也會疼愛自己的子女。

「好,沈愛卿遠見卓識,當真是我大宋臣子的楷模!」趙煦又拍案叫道。話鋒一轉,道:「卿之大才,朕借用之處甚多,豈可放之去衝鋒陷陣。再說咱們此時只是提議,出兵征戰乃是大事,還需好好議定,到時再說也是不遲。」

沈醉拱手謙遜道:「陛下謬讚了,臣不敢當。」

話音方落,群臣中一人出班接道:「沈大人這才是過謙了。沈大人高瞻遠矚,見識卓著,不是我輩目光短淺可比。有沈大人在此,當真是咱們大宋之福。皇上當日欽點沈大人為狀元,又破格提用,也是目光如矩,慧眼識英才!」

沈醉只聽聲音,便知是蔡京,卻也不必轉頭去看。只是心道這傢伙是見自己得了勢,就來巴結拍馬屁。且一拍兩馬,連趙煦的馬屁也一塊拍了。抬頭去看趙煦,果見趙煦瞧著蔡京滿目讚賞之意。蔡京這一開頭,後面卻是立馬便有附議之人,你一言我一語,把沈醉誇的是天上少有,地上絕無。就連四朝元老,現任平章軍國重事、太師之職的文彥博都十分難得地誇了沈醉一句。

正在此時,蘇轍卻又向沈醉道:「沈大人,蘇某尚有疑問之處,還請沈大人見教!」

蘇轍這一出聲請問,殿中眾人的誇讚之聲便立馬停了,都瞧怪物一般瞧著蘇轍。便是與蘇轍一路的蘇軾、范純仁、范祖禹等人也都面露奇怪之色。趙煦更是冷哼了一聲,皺了皺眉頭便要發作。沈醉卻已道:「蘇大人但問便是。」

蘇轍道:「便如沈大人所言,從秦漢時的匈奴,到如今的契丹、党項,這些化外蠻族都與我中國為敵。一族敗之,另一族便趁勢而起代之。好像殺之不盡一般,又總能趁機發展強盛,威脅我中國統治。今日契丹敗了,不知又有哪一族會趁勢而起,到後世發展強盛,又會與我中國為敵。往複循環,不知何時是終。便是我們將它打敗了打怕了,打得也再無還手之力,可以安定幾十年或上百年,但終有一日他們仍會死灰復燃。沈大人聲稱要將他們永遠滅絕,難道要屠殺盡他們族中的每一人?」

沈醉道:「這倒也不必,從秦始皇的一戰定匈奴,到漢武帝舉傾國之力打的匈奴分裂西遷,再到唐敗突厥。可以說,咱們中國都是能夠打敗這些游牧民族的。每一次游牧民族的昌盛,都是源於咱們中國的內亂及朝代更替,給予了他們機會。否則咱們一直打壓,他們便會毫無機會。因此咱們更需要變法圖強,不使咱們大宋內部出問題,一直強盛。咱們一舉而定后,他們便會再無翻身之機。同時也可使用教化的手段,將其族民百姓遷徙至中原,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學習咱們的文化,並與其通婚。慢慢的同化他們,過上個幾十年上百年,這些人還有他們的後輩便完完全全成了咱們大宋的子民。當然,為了他們不聚眾謀反鬧事,可將其分散遷徙,人數也不宜太多太過集中,需置於咱們的絕對控制下。蘇大人以為如何?」

蘇轍略皺著眉點頭道:「沈大人此議甚好,蘇某佩服!」卻又嘆道:「只是遼國、西夏皆是兵強馬壯,咱們大宋雖兵多將廣,武器精良,這一仗卻也不知要打到多久才能結束。」

沈醉道:「咱們大宋人多,便是拼人也能拚死他們。勝終是會勝,只不過損傷會大。所以當務之急,咱們變法的第一條便是要強兵。不能再像現在這般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打仗還是需要兵將合力,上下一心的。」轉向趙煦拱手問道:「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趙煦點頭道:「沈愛卿所言甚是,咱們首要的第一條需是強兵。」…wApk.cn

作為「強兵」的措施,神宗時王安石變法中,一方面精簡軍隊,裁汰老弱,合併軍營,另一方面實行將兵法。自熙寧七年始,在北方挑選武藝較高、作戰經驗較多的武官專掌訓練統領。將兵法的實行,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這一點,還是卓有成效的。趙煦要復行新法,卻也沒必要重新商定個強兵的法則,便以此為基,與群臣在朝堂上討論通過。讓群臣多推薦一些掌兵訓練的武官,選地建軍訓練,精簡軍隊,裁汰老弱這些自然也是必需的。

沈醉藉此機會推薦了自己在京中的好友周侗,作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周侗在朝中的名聲還是有的。再加又是沈醉推薦,趙煦十分看重。旁人推薦的還需審核呈辦,沈醉推薦的趙煦便當即准允,說道先以京師為例進行。周侗既在東京,又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自有這個方便。眾人都無異議,趙煦便即命人擬旨下詔,然後宣布退朝。

十月初,樞密院派往遼國的細作傳回密報。說道遼國正在集結大軍,遼帝耶律洪基準備御駕親征,兵指雁門關。

趙煦接報后,一面派人傳書邊關,著守將整備防務,積蓄糧草,訓練士卒,預防遼兵寇關。一面又派人往附近各地駐軍下令,準備隨時增援。另一面則準備直接從京師增派援兵,這一次不但要堅決防守,同時打退遼兵后也要趁機反攻。

早朝中商定以周侗為將,沈醉為監軍,發兵二十萬往雁門關增援。這卻是沈醉私下裡一力舉薦的結果,別人或不知道周侗的本事,他卻知道的清楚。宋朝慣於以文領武,雖是開始施行了新法,這一點卻一時也未能改變。沈醉這監軍名義上便比周侗大了一級,而且對於軍隊也有絕對的決斷權。不過沈醉知道自己的本事,雖然以前在現代時看過不少軍事小說及之類的電視節目,理論上知道不少,但他卻也知道自己並無這個能力,自不會隨便指手劃腳地亂指揮。

退朝後,沈醉照例往內書閣見駕。趙煦又再三叮囑,說道這一戰只許勝不許敗。沈醉信任周侗的本事,卻是也再三立下了保證。

十日後,二十萬大軍及糧草已全部集結完畢。大軍開拔之日,趙煦率領文武百官親自在城頭送行。石清露、燕千尋、木婉清、阿碧四女自也是親來為沈醉送行,若非軍中不能隨帶家眷,沈醉卻說不得要將她們帶著。

沈醉並沒穿甲胄,只穿了紫色的常服與盔甲鮮明的周侗並鞍而行。周侗右側略后,是同樣穿了一身盔甲的盧俊義與林沖。沈醉左側略后,卻是跟著時遷。這是沈醉特地向燕千尋借用的,除時遷外還另有精選出來的三十名神偷門好手,欲借用他們高來高去,善於偽裝隱藏、潛伏匿蹤的本領刺探軍情。這三十一人包括時遷在內,都充作他的親兵隨行,此時也都換上了宋兵的軍服。

自洛陽回到東京后,沈醉便將《神偷秘技》交予了燕千尋,物歸原主交還了神偷門。時遷及這三十人,卻是都有修習《神偷秘技》上的絕技,不過月余,便都自覺提高甚多。

軍中糧草卻是並未多帶,因趙煦早已下令沿途州縣為大軍提供糧草方便,又給了沈醉一道聖旨,可按所需隨時向各州縣徵調糧草。每日行軍紮營自有周侗負責,沈醉每日皆是清閑無事,只領了人沿途打獵,也順帶練習射藝箭法。他本身已屬絕頂高手,又有周侗這騎射高手指點,不過幾日,便已練習得是百發百中。還練就了一次同發三箭的本事,一發三箭也是箭箭皆中,讓一眾軍兵大嘆佩服。

大軍趕到太原府時,已接到雁門關軍報,說道遼兵已至關下,並於當日進行了一次試探性攻擊。周侗接到戰報后,與眾將及沈醉商定,選定了一名先鋒官帶領一萬先頭軍,輕裝簡從,急馳增援雁門關,他帶領大隊及糧草、輜重隨後而行。選定先鋒之後,當日便派了一萬精兵,由其帶領先行馳援。大隊人馬則在太原休息了一日後,第二日隨後上路。

太原離雁門關雖已不遠,但後邊大隊人馬而行,又帶了糧草、輜重,儘管周侗下令加快行軍,卻還是比先頭軍晚到了四、五日。

大軍趕到雁門關時,還未進關,遠遠便已聽見那邊關外震天的喊殺聲、慘叫聲及兵刃拼擊聲。雁門關關城卻是並不甚大,容不下這十九萬大軍,守將早接到樞密院文書,知道二十萬大軍要來,卻是早在這邊關外整備了營地。大軍先頭探馬早抵通知了關內守將,此時已派了人在關外等候。

到得關下,與關中守將派出的將領接了頭,周侗命人到營地紮營,他則親帶了盧俊義、林沖及幾名副將與百來名親兵先行入關,沈醉也帶著時遷及一眾親兵與他隨行入關。還未上得關牆,雁門關守將便早已接到報告下城來迎接,周侗派來的先鋒官卻是在城牆上指揮戰事。互相見過禮,周侗便即向守將詢問戰況,一邊又往城牆上而去。…Wap6K.Cn

守將一路介紹完畢,眾人上得城牆,便放眼往城下望去,但見城下城牆上遼兵密密麻麻,勇悍異常,不知死地踏著雲梯滾滾往城牆上爬來。宋兵則以弩箭、大石、擂木招呼,還有燒的滾燙的油,一勺澆下去遼兵必定是皮開肉綻慘叫著栽倒下去。

遼兵陣營內遠在射程外的一眾兵馬眾星拱月般地護衛著一跨乘棗紅戰馬身著大紅戰袍的遼將,這人面蓄虯髯,神情威嚴,也正瞧著城牆上的周侗、沈醉等人,還揮著馬鞭指指點點。雁門關守將指著那人向沈醉與周侗道:「沈大人、周將軍,你們看,那便是遼帝耶律洪基。今日卻是遼帝親自督戰,因此遼軍士氣分外高昂,異常勇悍。」

這時在城頭上指揮戰事的周侗所派先鋒也趕了過來與周侗說話,道:「遼人今日雖攻的兇狠,咱們卻還能守得住。便是將軍援兵不到,現時關內兵力守上月余也是不成問題。現將軍大軍到來,咱們出關決戰,定能戰勝。」

周侗點頭道:「不忙事,咱們大軍連趕了幾天路,需得養精蓄銳好好休息幾日。現下還是死守關隘,待遼軍久攻不下,失了銳氣,咱們再出關突襲,一鼓作氣擊潰遼軍。」

沈醉卻道:「耶律洪基今日親自出來督戰,難得這好機會,待我下去一舉殺了他。遼人必定大亂,到時我軍開關出擊,定能獲勝。」他心中卻是想到原書中段譽與虛竹都能於千軍萬馬中擒住耶律洪基,自己如今功力比他二人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要殺這耶律洪基也當不是什麼難事。

他這般說,周圍人等卻是目瞪口呆瞧著他,直當他作瘋子來看。心道你一個文弱書生,下去還不是送死。周侗軍中雖知他箭藝超凡,卻不知他武藝高強,乃是當世的絕頂高手。就是周侗及盧俊義、林沖、時遷幾人知他武藝超絕,卻也覺此等做法大為不妥。心道雙拳難敵四手,你便是再厲害,也不可能殺盡這千軍萬馬。

周侗忙勸道:「沈兄,你這法子可不行。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你便是武藝再高強,也不可能殺盡這成千上萬的遼人。」

沈醉不在意地笑笑,道:「誰說我要把這遼人殺盡了,我只需殺了耶律洪基一人便成。」他抬手拍了拍周侗肩頭,轉眼看著關下遠處的耶律洪基,道:「相信我,我是高手,而且是絕頂高手。便是殺不了耶律洪基,我也必能全身而退,這世上還沒人能攔住我。」他說罷,將頭上官帽脫下交到時遷手中,不待周侗作答便已飛身躍下了城牆。

「沈兄!」周侗大叫一聲,卻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沈醉落到了關下的遼兵上空。心中一嘆,連忙命人調集弓箭手,專門支援沈醉,為他射殺身旁遼兵。

一眾不知沈醉底細的雁門關守將及周侗身邊的將領,只能是心中大叫道:「瘋子,瘋子,聽說這位沈大人還是今年的狀元,想不到竟是個瘋人!」不過下一刻,他們便立即推翻了這想法,轉為大驚。但見沈醉躍下城牆去,離地還有兩丈遠時,便「呼呼呼」對著下面的遼兵連劈幾掌。他掌力覆蓋面極大,幾掌下去,但聽「轟轟轟」之聲,底下三四十名遼兵便被他掌力震飛出去,還在空中便口吐鮮血而亡。

落下地去,沈醉卻並不再出手殺敵。而是抬眼看著耶律洪基所在的方位,將「無影千幻」發揮到極致急馳而去。但見遼軍中一條紫影帶著身後一溜紫色虛影如風一般急掠而過,便如天際的流星一般拖著尾巴一閃而過。遼兵連看都看不清楚沈醉的身影,卻又如何能阻攔得住?有時僥倖兵刃砍中,卻也不過只砍中一條影子而已。

耶律洪基看到沈醉從城頭躍下,尚在空中便遙擊數掌,底下遼兵紛紛震死。掌力之強,讓他不由得想到了蕭峰。想及此,便又想到了蕭峰當年在陣上千軍萬馬中一人擒殺叛亂的楚王父子之事,心下大驚。一聲令下,三百名盾牌手立時聚攏,三百面盾牌猶如一堵城牆,擋在這大遼皇帝身前。長矛手、刀斧手又密密層層的排在盾牌之前。

沈醉躍至刀斧手近前,根本不與之接戰。腳尖一點地面,一躍而起,如一隻大鳥般騰空向耶律洪基躍去。眨眼即至,眾將領尚反應過來大叫「快放箭射他」之際,他已躍至耶律洪基頭頂。耶律洪基大驚,早已甩了馬鞭抽刀在手,眼見得頭頂紫影一閃,提起寶刀,便疾向身在半空的沈醉砍去。…Www6K.CN

沈醉左手一探,已搭住他寶刀刀背,劈手奪過他手中寶刀。往回一收,右手握住刀柄一揮。但聽「哧」地一聲,只見刀光一閃,耶律洪基連慘叫也未來得及發出,便已屍首分家,頭顱被刀勁激得高高躍起。沈醉左手再一探,已將耶律洪基頭上帽子連頭髮一併抓在手中。腳尖在耶律洪基跨下馬頭上一點,倒翻而出。這時那耶律洪基失了腦袋的頸間刀口,才如湧泉般噴射出鮮血。

四下里遼將遼兵眼見皇帝被人砍了頭去,大驚狂呼,一時都沒了主意。目瞪口呆地愣在那裡,一眾將領都忘了下令追殺沈醉。直到沈醉翻身躍出了長矛、刀斧陣才有人反應過來,指著沈醉身影大叫道:「快放箭,殺了那宋人為皇上報仇!」

這一喝,眾箭手如夢初醒,紛紛放箭,竟忘了前面都是遼兵。一輪箭放將出去,一支沒挨著沈醉,卻殺傷了不少自己士兵。前面遼兵被射殺,紛紛大怒,轉過頭來正要大罵,卻看見自家皇帝的馬上只剩下了一具無頭的屍體栽倒。

紫影一閃,如風而過。沈醉右手提著耶律洪基的寶刀,左手提著耶律洪基的人頭已是躍回了雁門關城頭上,一路人頭下不時飛灑著鮮血,寶刀時時映著寒光。

城頭上周侗等人也才如夢初醒一般,周侗也是武藝高強,眼光敏銳,尚還見得早,反應快。一見沈醉斬殺了耶律洪基,連忙高聲吩咐眾將領下去整備兵馬,出關殺敵。

沈醉躍回城頭,站在跺上,左手高舉耶律洪基的人頭,氣沉丹田向著關下大聲道:「遼帝耶律洪基已被我斬殺,爾等眾遼人還不快快放下兵刃投降!」

他這話以內力遠遠送將開去,覆蓋了整個戰場,壓下了所有的聲音,無論遼軍宋軍關內關外,都聽得清清楚楚。他斬殺遼帝,事發突然,不過幾個呼吸間的時間,大多人還不知曉,兀自埋頭苦戰。這一句發出,眾人這才反應過來。尋聲望來,果見他手中提著遼帝耶律洪基的人頭。遼人皆是大驚失措,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宋人卻發出滔天般的歡呼聲。

正在這時,關門大開,當頭騎兵如猛虎出籠般躍馬而出。盧俊義、林沖二人帶頭沖在最前,兩條長槍有如兩條出水蛟龍,殺得遼兵人仰馬翻。發獃的遼兵這才反應過來,卻哪還有抵擋的勇氣。自家皇帝都被人家斬殺了,自己能算個什麼,心中根本毫無抵抗之,只知掉頭撒腿大逃。倒還有將領反應過來,想要收攏兵士,雖大聲呼喝,卻哪還能收攏得住。眾遼人心中都是萬俱灰,提不起絲毫戰意。前面士兵敗逃而回,身後宋軍如潮一般直副而來。刀砍槍刺之下,遼兵鮮血翻飛,如掀起一道紅色的浪潮一般滾滾而來。

「逃吧,皇上都被人殺了,還能怎樣?」眾遼人皆是這般心思,紛紛撥轉馬頭,往回逃去。兵敗如山倒,遼軍徹底敗退,一路丟盔棄甲,只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偏偏雁門關外山道狹隘,鋪展不開,眾人爭先恐後,不知被自己人踏死多少,被擠下峭壁者也是不計其數。

雁門關中宋兵源源而出,如無止盡一般,這一陣追擊掩殺直殺到天黑方收。在關內休息一夜后,周侗遣了人往京中報捷,便又大軍開拔,浩浩蕩蕩直出雁門關,又派了一萬精騎銜尾追殺昨日敗逃的遼兵。

一戰而勝,又斬殺遼帝耶律洪基。宋兵眾將士士氣高昂到無以復加,只覺渾身都是精神。反觀遼人,皇帝被殺,失了主心骨,又一敗潰逃,雖有將領漸漸收攏,卻根本做不起有效抵抗,被宋兵追擊之下仍是一路敗退。宋軍高歌凱旋,一路勢如砍竹。沿途周縣,也是連克而過,到十一月上旬直殺到了遼國西京大同府,兵圍大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龍之大醉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天龍之大醉俠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2章 斬殺遼帝

%